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十四)
小弟子滿臉求知慾,眼巴巴地瞅著張仲景仙師,問道:“仙師啊,我就想知道,要是大病差後,又勞複了,有沒有啥對症的方劑呀?”
張仲景仙師捋了捋那長長的白鬍子,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緩緩說道:“孩子啊,要是大病剛恢複,又因為勞累複發了,就用枳實梔子豉湯來對付它。要是這人肚子裡還有沒消化完的宿食,那就再加點大黃進去,大黃的量呢,大概像博棋子那麼大,五六枚就行。”
小弟子趕緊追問道:“仙師,那這枳實梔子豉湯咋個配法呀?”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這枳實梔子豉湯的方子呢,得準備枳實三枚,記住,得是經過炙烤處理的哦。這炙枳實啊,就好比一個勤勞的小搬運工,它能把咱們身體裡那些停滯不動的氣給疏通開,讓氣順暢地在身體裡跑來跑去。從中醫理論來講,氣在人體裡就像河流裡的水,得流動起來才健康,要是氣堵住了,就像河水斷流,各種毛病就來了。枳實經過炙烤,就像給它充了電,疏通氣機的本事更強啦!按現在的重量換算,古代一兩算5克,一般一枚枳實大概3
-
5克,三枚差不多15克左右。”
“還有梔子,得要十四枚,而且得把它們劈開。梔子這味藥,就像一個滅火小能手,專門對付身體裡的熱火。有時候咱們生病後,身體裡的陰陽平衡被打破,陽氣偏盛就生熱了,梔子就能把這些多餘的熱給清掉。它就像一陣清涼的風,吹走身體裡的燥熱。一枚梔子大概2
-
3克,十四枚差不多30克左右。”
“再有就是香豉一升,得用棉袋子裝起來。香豉啊,能解表除煩,就好像給咱們的身體來一場心靈按摩,讓那些因為生病和勞累帶來的煩躁情緒都統統消散。一升香豉,大概相當於100
-
120克。”
“這三味藥準備好後,就開始煮啦。先用清漿水七升,這清漿水啊,可不是普通的水,它就像一個特彆的引子,能引導這些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把清漿水放在鍋裡乾煮,煮到還剩下四升的時候,就把枳實和梔子放進去接著煮,煮到還剩下二升的時候,再把裝在棉袋子裡的香豉放進去,繼續煮個五六沸。然後把藥渣去掉,趁熱分成兩份喝下去。喝完後呢,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點汗,這病就會慢慢好起來啦。為啥要微微出汗呢?在中醫裡,出汗就像是開啟身體的窗戶,把那些病氣都排出去,身體就能恢複得更快咯!”
小弟子又好奇地問:“仙師,那要是有宿食,加大黃又是為啥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孩子啊,這大黃可是個厲害角色,就像身體裡的清道夫。宿食積在肚子裡,就像家裡堆了一堆垃圾,又臭又影響健康。大黃一下去,就能把這些宿食一股腦兒地清理出去,讓腸胃重新變得乾乾淨淨。大黃性味苦寒,能瀉下攻積,把那些頑固的宿食都給衝走。像博棋子大的五六枚大黃,大概20
-
30克。但用大黃的時候可得小心,它勁兒比較大,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用量,可彆用過頭咯!”
接下來咱們再詳細嘮嘮這幾種藥材在身體裡到底是咋“工作”的。先說這枳實,它就像個交通警察,站在身體的氣路要道上,看到哪裡氣堵了,馬上就去疏通。比如說,有時候咱們一生病,身體裡的氣就像亂了套的車隊,到處堵得水泄不通。枳實一到,這兒指揮指揮,那兒疏導疏導,氣就又能順暢流動了。而且這枳實經過炙烤,就像穿上了一件超級裝備,疏導氣的效率更高,那些被堵住的氣一下子就被它給盤活了。
再瞧瞧梔子,這家夥簡直就是身體裡的消防員。一旦身體裡因為各種原因起火了,也就是有熱了,梔子就像開著消防車,帶著滿滿的滅火劑衝過去了。它能把那些熱邪一點一點地撲滅,讓身體恢複清涼。比如說,有的人發燒,或者嗓子疼,這就是身體裡有熱的表現,梔子就能大顯身手,把這些熱給降下來。它不光能清熱,還能把熱邪通過小便排出體外,就像給熱邪指了一條出路,讓它們趕緊離開身體。
香豉呢,就像個心靈安撫師。生病本來就難受,再加上勞累複發,人心裡肯定煩躁得很。香豉一發揮作用,就好像給身體和心靈來了一場舒緩的spa。它能讓人的心情平靜下來,煩躁感一掃而光。而且香豉還有一點解表的作用,就像給身體的表麵撐起了一把小傘,把那些可能再次入侵的外邪給擋住,幫助身體更好地恢複。
而大黃呢,前麵說它是清道夫,其實它更像一個勇猛的開路先鋒。當宿食在腸胃裡賴著不走,大黃就揮舞著它的“大鏟子”,把宿食統統鏟走,讓腸胃恢複通暢。它的瀉下作用很強,能把腸胃裡那些積滯的東西都排出去,就像給腸胃來了一次大掃除。但大黃雖然厲害,可不能亂用,就像一把鋒利的寶劍,用好了能斬妖除魔,用不好可能傷到自己。所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在煮這個枳實梔子豉湯的時候,用清漿水也是有講究的。清漿水可不是隨便什麼水都行,它就像一個神秘的魔法藥水,能激發藥材的最大潛力。它和藥材一起煮,就像給藥材們開了一場動員會,讓它們更有勁兒地去工作。先用清漿水煮,煮到合適的量,再依次加入枳實、梔子和香豉,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每個步驟都有它獨特的意義。
清漿水在鍋裡翻滾著,就像一個熱情的“舞台”,等待著藥材們的登場。當枳實和梔子投入其中,它們彷彿兩位舞者,在清漿水的懷抱裡翩翩起舞。枳實那小小的身軀,在水中上下翻騰,釋放出它疏通氣機的力量,就好像在告訴身體裡的每一絲氣:“都彆堵著啦,趕緊動起來!”而梔子呢,隨著水波搖曳,將自身的清熱能量緩緩釋放,就像在給滾燙的身體降溫,輕聲說道:“彆熱啦,彆熱啦,冷靜冷靜。”
等到煮得差不多,該香豉上場了。裝在棉袋子裡的香豉就像一位優雅的舞者,帶著輕盈的步伐踏入鍋中。它在水中輕輕晃動,彷彿在安撫著周圍的一切,讓煩躁的氣息逐漸消散。每一次翻滾,都在釋放著它解表除煩的功效,給整個“舞蹈”增添了一份寧靜與祥和。
煮好的藥湯,那味道可能不怎麼好聞,但正所謂“良藥苦口利於病”。當患者喝下這碗藥湯,就彷彿給身體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藥湯順著喉嚨流下,枳實就開始在腸胃間忙碌起來,迅速疏通那些堵塞的氣機,讓氣息順暢地遊走於全身。梔子也不甘示弱,馬不停蹄地奔赴身體各個“發熱戰場”,將多餘的熱氣一一撲滅。而香豉呢,就像一個貼心的小跟班,在身體裡安撫著每一個細胞,讓它們不再躁動,恢複往日的平靜。
如果患者肚子裡還有宿食,加入的大黃可就派上大用場了。大黃一進入腸胃,就像一輛橫衝直撞的“大卡車”,直接朝著那些宿食堆積的地方開去。它那強大的瀉下力量,把宿食統統“裝車”,然後一路“運送”出體外。那些宿食就像一群賴著不走的“小壞蛋”,被大黃這個“厲害角色”毫不留情地趕了出去,腸胃瞬間感覺輕鬆了許多。
在服藥之後,患者蓋上被子,身體開始微微出汗。這微微的汗水,就像是身體在排出那些積攢的病氣。從中醫的角度看,這是身體在自我調節,重新找回陰陽平衡的過程。就好像一場春雨,滋潤著大地,讓一切都恢複生機。微微出汗,不僅能帶走病氣,還能讓麵板的毛孔開啟,使身體與外界更好地進行氣體交換,促進新陳代謝。
想象一下,患者躺在溫暖的被窩裡,身體微微出汗,就像被一層輕柔的霧氣籠罩著。那些病氣隨著汗水一點點排出體外,身體也在逐漸恢複活力。這時候,患者可能會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就像身上卸下了重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