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瘧病脈證並治(三)
話說在一個陽光灑滿院子的午後,醫館裡靜悄悄的。突然,一個小弟子像隻活潑的小猴子,連蹦帶跳地跑到正在專心研究醫書的張仲景仙師麵前,「撲通」一聲跪下,滿臉好奇地問:「仙師呀,弟子最近看到個詞兒,叫『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則熱而少氣煩悗,手足熱而欲嘔,此名疸瘧』,這到底是啥意思呀?還有,這病該咋治呢?您快給弟子講講唄,弟子都快愁死啦。」
張仲景仙師從醫書上抬起頭,看著眼前這個求知慾爆棚的小弟子,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書,說道:「你這小家夥,問題還挺有深度。這『陰氣孤絕,陽氣獨發』呢,就好比一場拔河比賽,陰氣這邊沒人使勁兒,都跑光啦,陽氣那邊就撒了歡兒地往前衝,沒人能攔住。這在咱們身體裡就會出問題,陽氣一股腦兒地往上冒,人就會感覺渾身發熱,而且還沒力氣,心裡煩躁得很,就像有隻小螞蟻在心裡頭亂爬。手腳呢,也熱乎乎的,還老是想吐,這種情況啊,就叫疸瘧。」
小弟子撓了撓頭,疑惑地問:「仙師,那為啥陰氣會跑光,陽氣就撒歡兒跑呢?這身體裡咋就亂套了呢?」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這就好比一個國家,陰氣和陽氣就是兩個大臣,本來應該互相配合,讓國家太平。可不知道為啥,陰氣這個大臣突然撂挑子不乾了,陽氣這個大臣就沒人管了,開始胡作非為。有可能是因為人太累了,或者吃了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把身體裡的平衡打破了。這一打破,就出現剛才說的那些毛病咯。」
小弟子恍然大悟地點點頭,又問:「仙師,那這疸瘧該咋治呀?」
張仲景仙師站起身,背著手,慢悠悠地說:「這疸瘧啊,就用白虎加桂枝人參湯來治。這個方子可厲害啦,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專門去收拾身體裡那些搗亂的家夥。」
「咱先來說說這方子都有啥寶貝藥材。首先是知母,這知母啊,就像個冷靜的消防員,專門負責滅火。它性味苦、甘,寒,歸肺、胃、腎經。你看這身體裡陽氣太旺,熱得不行,知母就能衝上去,把熱給降下來,讓身體的溫度恢複正常。這裡用六兩,換算成咱們現在的克數,一兩是5克,那就是30克。」
「再說說石膏,這石膏可是個大塊頭,就像一座冰山,能迅速給身體降溫。它性味甘、辛,大寒,歸肺、胃經。當身體熱得像著了火一樣,石膏就能發揮它強大的清熱瀉火作用,把這股邪火給壓下去。方子要用一斤,一斤就是十六兩,換算下來就是80克。」
「甘草呢,炙過的甘草就像個和事佬,能調和各種藥材的藥性,讓它們更好地合作。它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彆看它個頭不大,作用可不小,能讓整個方子更和諧。這裡用二兩,也就是10克。」
「粳米也不能小看,它就像個後勤部長,給身體補充能量,讓身體有力氣恢複。它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在這個方子裡,粳米能養胃氣,讓咱們吃藥的時候胃更舒服。用二合,差不多就是現在的20克左右。」
「桂枝呢,就像個向導,能引導其他藥材到達該去的地方,還能散散風寒。它性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在這個方子裡,它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讓藥效更精準。這裡用三兩,也就是15克。」
「最後是人參,人參可是個寶貝,就像給身體注入一支精銳部隊,能大補元氣,讓身體恢複力氣。它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當人因為疸瘧沒力氣的時候,人參就能派上用場啦。這裡用三兩,也是15克。」
小弟子聽得眼睛都直了,驚歎道:「仙師,這方子的藥材搭配得可真巧妙啊!那這些藥材咋煮呢?」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這煮藥也有講究呢。把這六味藥材,知母30克、石膏80克、炙甘草10克、粳米20克、桂枝15克、人參15克,放到一個大鍋裡,加上一鬥水。這一鬥水啊,差不多就是現在的2000毫升左右。然後就開始煮,一直煮到米熟了,這湯也就成啦。煮好後,把藥渣撈出來,剩下的藥湯就可以喝啦。每次溫溫地喝一升,一天喝三次。」
小弟子又問:「仙師,為啥要溫服呢?涼著喝不行嗎?」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這溫服啊,就像給身體一個溫柔的擁抱,能讓藥更好地被身體吸收。要是涼著喝,就好比給身體潑了一盆冷水,不僅對胃不好,還可能影響藥效。所以啊,一定要溫服。」
小弟子接著問:「仙師,這方子喝了以後,身體會有啥變化呢?」
張仲景仙師說:「喝了這個白虎加桂枝人參湯,就像給身體來了一場大掃除。知母和石膏先把身體裡的熱邪給清理掉,讓你不再渾身發熱,心裡也不那麼煩躁了。甘草調和著各種藥材,讓它們發揮最大的作用。粳米補充身體的能量,讓你有力氣。桂枝帶著藥材們去到該去的地方,把風寒也給散一散。人參呢,大補元氣,讓你恢複精神。慢慢地,你就會感覺身上不那麼熱了,力氣也回來了,也不想吐了,身體就會越來越好啦。」
小弟子又想到個問題,問道:「仙師,那這疸瘧除了喝這個藥,平時還得注意點啥呢?」
張仲景仙師坐回椅子上,說道:「這平時啊,可得注意休息,彆老是熬夜,熬夜就像在給身體裡的火上澆油,會讓病情加重。飲食上也得清淡點,彆吃那些油膩膩、辣乎乎的東西,這些東西容易助長體內的邪氣。還有啊,心情也要保持舒暢,彆老是生氣上火,不然也會影響身體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