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這日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灑在醫館的大堂,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小弟子瞅見張仲景仙師正坐在桌前,研究著一本醫書,趕忙像隻著急的小老鼠,一溜煙跑了過去。

小弟子「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可憐巴巴地望著張仲景仙師,說道:「仙師呀,弟子最近腦袋都要被『血痹,陰陽俱微』這幾個字給攪亂啦!到底是咋回事嘛,您就可憐可憐弟子,給講講唄,不然弟子晚上都睡不著覺,滿腦子都是這幾個字在轉圈圈。」

張仲景仙師從醫書上抬起頭,看著小弟子那副可憐樣,微微一笑,說道:「你這小娃娃,求知慾倒是挺強。這血痹呢,要是出現陰陽俱微的情況,一般在脈象上會有所體現。有可能是寸口和關上的脈象微微弱弱的,尺部的脈象呢,會有點小小的緊。從外在症狀來看,病人會感覺身體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沒啥知覺,就像被風吹過,麻痹了一樣,這和風濕痹症有點像。遇到這種情況呢,咱們就可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來治療。」

小弟子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奇地問道:「仙師,啥叫寸口、關上、尺部呀?為啥這些脈象能看出血痹和陰陽俱微呢?」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解釋道:「小娃娃,這寸口、關上、尺部啊,就是咱們中醫切脈的地方。你看,把手伸出來,手腕這兒有個脈搏跳動的地方,靠近大拇指這一側,從腕橫紋往上,大概一寸的地方,就是寸口;再往上一點,就是關上;再往上,到尺澤穴附近,就是尺部啦。這三個地方的脈象,能反映出身體不同部位和臟腑的情況。

為啥血痹陰陽俱微會有這樣的脈象呢?你想啊,陰陽俱微,說明身體裡的陰陽之氣都有點虛弱。寸口和關上脈微,就好像身體裡氣血執行的道路有點窄,氣和血走得不太順暢。而尺中小緊呢,就好比身體感受到了外麵的邪氣,有點緊張,就像拉響了警報一樣。這就提示我們,身體出現問題啦,很可能就是血痹。」

小弟子恍然大悟,又問道:「仙師,那這黃芪桂枝五物湯到底是啥寶貝呀?為啥能治血痹陰陽俱微呢?」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這黃芪桂枝五物湯啊,那可是個厲害的方子。咱們先來看看裡麵的藥材。黃芪,這可是個大功臣,三兩呢,換算成現在就是15克。黃芪就像身體裡的小衛士,能幫咱們補氣。氣這玩意兒,就像身體裡的小馬達,能推動血液執行。血痹嘛,就是血液執行不太順暢,黃芪把氣補足了,就能讓血液更好地流動起來,就像給小馬達加足了油,跑得更快。

桂枝呢,也是三兩,15克。桂枝就像個小太陽,能溫通經絡。咱們身體裡的經絡就像一條條高速公路,要是有地方堵住了,血液就過不去。桂枝能把這些堵住的地方給疏通開,讓氣血在經絡裡順暢地跑。就好比給高速公路除除草,清清理,車就能跑得順啦。

芍藥三兩,同樣是15克。芍藥這味藥啊,能養血。血痹的時候,血液執行不好,可能會有點虛。芍藥就像個小水庫,能把血養得足足的,讓血液變得滋潤。就像給乾旱的土地澆澆水,土地就肥沃了。

生薑呢,要六兩,也就是30克。生薑就像個熱情的小火苗,能散寒解表,還能促進脾胃的運化。脾胃就像身體裡的大食堂,負責把吃進去的東西轉化成營養。生薑能讓這個大食堂工作得更帶勁,幫助身體吸收營養,為氣血的生成提供原料。

最後是大棗,十二枚。大棗就像個甜甜的小助手,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它能輔助黃芪補氣,還能和芍藥一起養血,讓整個方子的效果更好。就好比給團隊裡加了個得力的小幫手,大家一起乾活,效率更高。」

小弟子聽得入神,說道:「仙師,這些藥材搭配在一起,感覺好神奇呀!那這個方子咋製作呢?」

張仲景仙師說道:「製作這個方子也不難。把這五味藥材準備好,黃芪15克、桂枝15克、芍藥15克、生薑30克、大棗12枚。然後找個乾淨的砂鍋,加上六升水,大概就是現在的6000毫升。把藥材放進去,先用大火把水燒開,再換成小火慢慢煮,一直煮到還剩下兩升,也就是2000毫升左右。煮好後,把藥汁倒出來,每次溫溫地喝七合,一合大概是20毫升,也就是每次喝140毫升,一天喝三次。」

小弟子又問:「仙師,為啥要用砂鍋煮藥呀?用鐵鍋啥的不行嗎?」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小娃娃,這砂鍋煮藥可有講究啦。砂鍋受熱均勻,能讓藥材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來。而且砂鍋性質比較穩定,不會和藥材發生化學反應。要是用鐵鍋,鐵離子可能會和藥材裡的成分起反應,影響藥效。就好比你做飯,用合適的鍋才能做出好吃的飯菜,煮藥也是這個道理。」

小弟子接著問:「仙師,喝這個藥的時候,有沒有啥要注意的呀?」

張仲景仙師一臉嚴肅地說:「當然有啦!喝藥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彆吃那些生冷、油膩、辛辣的東西。這些食物就像小怪獸,會搗亂,影響藥的效果。比如說,生冷的食物會讓脾胃受寒,脾胃工作不積極了,藥就沒辦法好好發揮作用。油膩的食物不好消化,會增加脾胃的負擔。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可能會和藥的作用相互抵消。所以啊,喝藥的時候,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小弟子恍然大悟,說道:「仙師,您講得太詳細啦!那您能不能給弟子講講,以前您用這個方子治好血痹病人的故事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好啊。我記得有一次,來了個病人,他就老是覺得身體發麻,沒什麼知覺,就像穿了件厚厚的棉衣,啥感覺都不靈敏了。我給他切脈,就是寸口、關上脈微,尺中小緊,典型的血痹陰陽俱微脈象。我就給他開了黃芪桂枝五物湯。

這病人剛開始喝藥的時候,心裡直犯嘀咕,心裡想著:「就這幾味藥,能管用嗎?」畢竟喝了好幾天,也沒覺得有啥特彆明顯的變化。我就跟他說:「治病就像打仗,不能剛打了幾天,敵人還沒敗退,你就先著急了。中藥調理身體,得慢慢來,要有耐心。」

又過了幾天,病人來找我,臉上總算有了點笑容,說:「仙師啊,我感覺身上好像沒那麼麻了,好像能稍微感覺到點冷熱了。」我一聽,心裡就知道這藥開始起效了,就鼓勵他繼續按時喝藥。

就這樣,又喝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症狀越來越輕,身體也越來越有勁兒。他高興得不得了,逢人就說:「張仲景仙師的藥可神了,把我這怪病給治好了!」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眼睛裡滿是崇拜,說道:「仙師,您可真厲害呀!那是不是所有血痹陰陽俱微的病人,用這個方子都能治好呢?」

張仲景仙師笑著搖搖頭,說:「小娃娃,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雖然黃芪桂枝五物湯對血痹陰陽俱微有很好的療效,但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有的病人可能還夾雜著其他的病症,這時候就得根據具體情況,對方子進行調整。比如說,如果病人濕氣比較重,就得在方子裡麵加點祛濕的藥材;要是病人氣虛得厲害,黃芪的量可能就得適當加大。所以啊,沒有一個方子是能包治百病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