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商朝開局,建立千年世家 > 第25章 問政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商朝開局,建立千年世家 第25章 問政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一番話畢,場間一片寂靜。

偃疆那雙銳利的眼睛瞪得極大,胸膛微微起伏,顯然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他身為將領,以往思考的多是陣型、衝殺。

從未如此係統地從政治、民心、戰略的角度去思考一場戰爭的勝負。

李枕的話,彷彿為他開啟了一扇全新的窗戶。

他沉默了良久,方纔重重抱拳,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敬重:「先生之言,如撥雲見日,偃疆受教了。」

「以往隻知陣前廝殺,今日方知,沙場勝負,早在戰前便已註定大半。」

史官杜謙奮力記錄,生怕漏掉一個字。

宰孟塗和大貞柏衍亦是滿臉震撼,國君偃林更是目光灼灼。

李枕對牧野之戰的分析,不僅解答了疑惑,更讓偃林看到了在強周環伺之下,一個方國究竟該如何自處,如何強盛的深刻道理!

至此,李枕在卜筮、農事、兵略三大領域的才學,已展露無遺。

其見識之廣,思慮之深,徹底折服了六國所有的核心重臣。

李枕灑脫一笑,隨意擺了擺手:「將軍言重了,不過是些旁觀者的淺見,將軍久經戰陣,實戰經驗遠勝於我,日後還需向將軍多多請教纔是。」

他既不居功自傲,又給了對方足夠的尊重,一時間讓偃疆對他好感大生。

這時,國君偃林深吸一口氣,上前一步,對著李枕鄭重一揖。

此舉一出,連偃疆、孟塗等重臣都微微動容。

「先生大才,經天緯地,偃林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先生洞悉牧野勝敗之玄機,俯瞰天下大勢,偃林冒昧,敢請先生再為我六國指點迷津。」

李枕見國君竟向自己行此大禮,神色間並無惶恐,隻是從容地側身避開,隨即拱手還了一禮,動作流暢自然,帶著一種見慣風浪的平靜:

「君上如此大禮,李枕萬萬不敢當。」

「枕乃山野之人,偶有所得,能於君上有所裨益,已是幸事。」

「君上既然垂詢,枕便姑妄言之,君上姑妄聽之。」

偃林見狀,也不再堅持,起身開口道:「如今姬發克商,攻陷朝歌,天下震動。」

「其勢如日中天,下一步必是鞏固勝利,肅清殷商殘餘,震懾四方不臣。」

「我六國地處淮泗要衝,與商人淵源頗深,更扼守周人東進之路。」

「在此形勢下,偃林心中實是憂慮萬分,敢問先生,姬發接下來會如何行事?」

「其兵鋒所向,是否會波及我六國,我六國又該如何應對?」

「是奮起抗爭,是委曲求全,還是另辟蹊徑?」

「若要備戰,該從何處著手?」

「若要圖存,又該遵循何種方略?」

「還望先生不吝賜教,為我六國指明一條可行之路。」

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當然是像曆史上的那樣,跟他乾啊。

我從朝歌帶走了妲己,妲己又是姬發討伐商朝立下的一杆道義大旗。

你要是投了,我跟妲己咋辦。

我跑你這來,不就是因為知道曆史上你跟周朝死磕,直到後來才被楚國所滅嗎?

說起被楚國所滅

靠,差點忘了,被楚國滅的那個六國,不是這個六國,而是西周冊封的六國。

這個六國,好像是在商末周公姬旦東征時所滅。

姬旦是姬發的同母胞弟,周武王臨終時任命的攝政王。

這麼說,六國被滅,也就是姬發這一代的事情。

李枕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略作沉吟,目光彷彿穿透了眼前的村落,投向了遙遠而紛亂的天下格局。

擺足了一副高人模樣後,這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清晰,帶著一種洞悉未來的篤定:

「君上所慮,實乃邦國存亡之根本。」

「依枕淺見,姬發下一步,絕非急於四麵樹敵,大肆征伐。」

他首先定下基調,緊接著繼續說道:「周人雖勝,然亦是慘勝。」

「朝歌雖克,殷商根基猶在,東方廣袤土地,諸侯方國心思各異。」

「姬發首要之務,乃是穩定朝歌局勢,安撫殷商遺民,清繳殷商餘孽,確立周人共主地位。」

「此乃鞏固根本之策,薑尚不可能會不知曉。」

隨即,李枕話鋒一轉:「然,鞏固之後,必是擴張與震懾。」

「其兵鋒所向,首當其衝者,絕非偏遠順從之邦,而是如六國這般地處要衝,與商淵源深厚,且具一定實力的方國。」

「周人慾東進,欲掌控淮泗,六國便是繞不開的絆腳石,亦是殺雞儆猴的最佳目標。」

這番話,如同冷水澆頭,讓偃林和幾位重臣心中一凜。

李枕語氣平靜,彷彿在陳述一個既定事實。

「故而,備戰,並非可選,而是必然。」

李枕的語氣斬釘截鐵:「然備戰非是莽撞硬抗,周人新勝,氣勢正盛,硬碰硬,乃下下之策。」

「六國生存之道,無外乎八個字,曰:外示柔順,內修甲兵。」

「外示柔順?」偃林若有所思。

「正是。」李枕頷首,「君上當即刻遣使,攜帶重禮,前往周營,恭賀姬發克商之功,表示臣服之意。」

「言辭需謙卑,姿態需放低,承認其天下共主地位。」

「此舉非為屈膝,實為緩兵之計,換取喘息之機,麻痹周人,使其暫不將我六國視為首要急務。」

「我們需要時間,姬發此刻也需要時間,他需要時間來收拾殷商餘孽,平定朝歌東部那些仍效忠於大商的諸侯。」

六國是個小方國,總人口不到3萬,常備兵力不到2000人。

西岐的總人口大概在15萬左右,常備兵力應該在2萬左右。

隻要姬發不是像伐商時那樣,組個聯軍壓過來。

拋卻鎮守各地,威懾其他諸侯的兵馬,就算姬發真的領兵前來攻打六國,也不是沒得打。

「內修甲兵,又當如何?」師氏偃疆忍不住追問。

「內修甲兵,非僅擴充軍備。」李枕看向偃疆,「其一,偃將軍當精練士卒,淘汰老弱,專練精銳,而非一味追求人數。」

「仿周人軍製,強化戰車與甲士配合,研究克製周人戰術之法。」

「其二,廣積糧草,深挖城垣。」

「依托淮水地利,加固城防,儲備足夠堅守之糧秣。」

「其三,亦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李枕目光掃過眾人,一字一句道:「富民強國,收攏人心,方纔所議農事新法,需立刻大力推行,讓百姓倉廩實,方能真心擁戴國君,共禦外侮。」

「內部穩固,上下同心,方是持久抗衡之根基。」

「如此,外示弱以懈其誌,內修政以固其本,強軍備以應其變。」

「即便將來周人兵臨城下,我六國亦有周旋之力,或有戰而勝之之機。」

「最不濟,亦能憑堅城糧足,使其付出慘重代價,迫其權衡利弊,或可覓得一條生存之道。」

還是穩一點的好,幫助六國訓練騎兵,去跟姬發爭奪天下?

拉倒吧,他要的隻是跟周朝談判的籌碼。

要的是建立一個千年世家,而不是去大出風頭。

有一句話叫做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偃林是禮賢下士,看起來是個明君沒錯,可他晚年還會是一個明君嗎?

就算他晚年也是個明君,那他的下一代呢?

周朝乾的怎麼樣,曆史擺在那,又何必去費力對這個世界進行大改。

熟知曆史的他,可以對曆史進行小改,然後慢慢地,一步一步建立起一個千年世家。

一旦大改的麵目全非了,他所掌握的那些知識還是優勢嗎?

李枕作為一個曆史係博士,他最大的本錢就是腦海中的那些曆史知識。

隻要保證所拿出來的東西,能夠保一個曆史階段的家族興盛也就夠了。

一股腦的全掏出來了,以後曆史變化太大了咋辦。

總不能讓他一個曆史係的文科生,更換賽道搞理工吧,他也不會啊。

最重要的是,就算會也沒用。

理工太複雜,太耗時間,隻是一個材料學怕是都夠他搞一輩子,還拿什麼保持一個曆史階段的家族興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