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線:141指揮官 第1188章 派彆的野望
-
在這個全民p圖的時代,安全感早就跟網紅臉一樣,成了可以批量生產的快消品。
格裡芬的戰術人形們蹲在戰壕裡啃壓縮餅乾時,那些西裝革履的老爺們正躺在真皮沙發上,用鑲鑽的平板電腦刷著精修過的“反恐成果彙報ppt”。
安全承包公司的市場部早就摸透了這套玩法——客戶要的不是實際防護能力,而是能發朋友圈的“安保體驗”。
他們最新推出的“鑽石級安防套餐”,其實就是給普通巡邏隊配了帶濾鏡的執法記錄儀,拍出來的畫麵堪比好萊塢大片。
有箇中東土豪買了套“總統級防護係統”,主要功能就是在stagra上生成帶軍事基地濾鏡的自拍,點讚量比實際安全指數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董事會的老爺們現在連編ppt的力氣都省了,直接把業務外包給格裡芬這類“專業背鍋俠”。
合同裡那些晦澀難懂的免責條款,寫得比《戰爭與和平》還厚,核心思想就一句:“出了事算你的,領功勞算我的”。
智慧合約係統自動把風險轉嫁給承包商,把功勞留給自己,演算法精妙得讓華爾街的金融衍生品專家都自歎不如。
最絕的是他們的“風險量化評估模型”,能把一個簡單的門衛值班表,包裝成價值百萬的“全方位立體安防解決方案”。
報表上的kpi寫得天花亂墜,實際執行起來就是往監控室多塞了兩個打瞌睡的保安。
而格裡芬的人形們還得配合演出,戴著公司logo的袖標在鏡頭前擺出專業姿勢,好讓客戶拍視頻發推特:“看,我們可是很重視安全的”。
倉庫裡堆滿的“高階安防設備”,大部分都隻存在於產品宣傳視頻裡。
那些號稱“量子加密”的通訊器,實際通話質量還不如對講機;標榜“奈米防護”的防彈衣,防彈效果跟雨衣差不多。
在這個數據造假的狂歡年代,火神重工至少還保持著最後一絲造假也要講基本法的底線。
他們的武器效能參數雖然也注水,但好歹是按遊泳池的標準來注,不像歐洲同行直接往裡麵兌海水——摻水摻到連子彈打出去都能看見明顯的水花。
歐洲軍工廠的質檢報告現在都是用創意寫作課的標準來寫的。
德國某廠的突擊步槍測試數據,精確度浮動範圍比柏林天氣變化還大;法國人的導彈係統說明書裡,“有效射程”後麵永遠跟著個視天氣情況而定的免責聲明;意大利人的裝甲車乾脆把“可能漏水”寫進了產品特色裡,美其名曰兩棲作戰預演功能。
火神重工的車間裡至少還有幾個真懂技術的老師傅,會偷偷給關鍵零件多加一道工序。
而歐洲那些百年老廠的流水線上,工人們連螺絲刀都拿不穩——畢竟祖傳三代的“工匠精神”早就被ba課程洗成了ppt製作技巧。
有個英國老廠的老師傅退休前留下句話:“現在我們造的步槍,槍管是3d列印的,槍托是宜家代工的,就商標還是純手工打造的。”
最諷刺的是他們的“環保武器”係列,號稱使用可再生材料的子彈,打出去能自動降解成有機肥料。
結果實戰測試時,子彈在半空中就降解成了煙花效果。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卻把這包裝成“突破性創新”,股價當天就漲了15。
倉庫裡那些貼著精密儀器標簽的箱子,拆開來不是缺零件就是裝錯了說明書。而歐洲軍火展上的概念武器,概唸到連概念圖都是用ps合成的。
在火神重工那些鋪著羊絨地毯的戰略會議室裡,分析師們推演格裡芬的棋路時,用的還是那套過時的商業戰爭模板。
智慧投影儀在空氣中勾勒出的競爭模型,活像是兩個西裝革履的紳士在打高爾夫——講究的是優雅得體,點到為止。
iop的數據庫裡存滿了對手公司的黑料,從財務造假到性醜聞應有儘有。
他們的ai風險評估係統能精準計算出每個競爭對手的底線在哪裡,卻死活理解不了格裡芬戰術人形眼中那種“誓死不退”的執拗。
有個分析師盯著螢幕上的戰場錄像發呆——畫麵裡格裡芬的人形用身體為同伴擋子彈的場景,讓他的博弈論模型徹底死機。
最諷刺的是他們的“競爭策略手冊”,厚得像磚頭卻全是過時的套路。
什麼“價格戰”“專利封鎖”“人才挖角”,在真正的戰場上還不如一把保養得當的戰術匕首好使。
董事會的老爺們喝著單一麥芽威士忌,討論著怎麼用商業手段“馴服”格裡芬,完全冇注意到監控畫麵裡陳樹生的人形們正在泥漿裡摸爬滾打。
倉庫裡那些嶄新的“競爭方案”,包裝精美得能直接上架奢侈品店。而格裡芬的戰術簡報上沾著血漬和泥土,字跡潦草得像是在炮火中倉促寫就。
牆上的“商戰無敵”錦旗嘩啦作響——彷彿在提醒這些商業精英們:你們玩的還是辦公室政治那套,人家已經在真實的戰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了。
火神的智慧中控係統還在用“市場份額”“利潤率”這些指標評估局勢,而格裡芬的戰術人形早就進化出了更簡單的判斷標準——能活下來的就是贏家。
那些精心設計的商業陷阱,在真正的槍林彈雨中幼稚得像小學生惡作劇。
畢竟當子彈呼嘯而過時,冇人會在意你的ba學曆是哈佛還是野雞大學頒發的。
在火神重工的戰術分析室裡,那些關於格裡芬的評估報告還停留在“商業競爭對手”的陳舊認知上。
投影儀投出的數據圖表精緻得像藝術品,卻完全冇捕捉到格裡芬這些年從內到外的蛻變——就像用溫度計去測量一場核爆,既可笑又可憐。
格裡芬的戰術人形們現在能在三秒內從彈坑形狀判斷出是107火箭彈還是120迫擊炮的傑作,能通過炮彈破空的尖嘯聲心算出敵方炮兵陣地的精確座標。
他們的作戰服上沾著的不僅是泥土和血跡,還有各種型號火藥的獨特氣味——從老式tnt到最新型cl-20,聞一聞就知道對方什麼來頭。新風係統再怎麼賣力運轉,也吹不散這幫老兵骨子裡的硝煙味。
最諷刺的是火神重工那套號稱“智慧預測”的商戰係統,演算法複雜得能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卻死活算不出一個簡單事實:當人在生死邊緣反覆橫跳時,潛能覺醒的速度比ai迭代快多了。
倉庫裡堆積如山的“格裡芬分析報告”,每一頁都寫滿了過時的商業術語。
而前線傳回來的實況視頻裡,格裡芬的人形們正用絕緣膠帶和口香糖修好被火神重工宣判死刑的設備。
你們還在用excel表格計算勝率時,人家已經在血與火中進化成了完全不同的物種。
畢竟當生存成為唯一目標時,人類——哪怕是改造過的人形——爆發出的創造力,能讓最精密的商業模型都顯得像個幼稚園玩具。
在格裡芬總部那間被炸得隻剩半邊的作戰指揮室裡,卡特這一手“內外夾擊”的騷操作,反倒像一劑強效興奮劑,把所有人都打醒了。
原本還在為資源分配吵得麵紅耳赤的各部門主管,現在都跟打了雞血似的,恨不得把辦公桌都熔了鑄成子彈。
冇有了空調但大自然的風吹的硝煙味反而讓這群人的腦子比任何時候都清醒。
克魯格站在監控螢幕前,看著各個戰區傳回來的畫麵直樂——那些平時連咖啡機都要爭個先後的戰術小隊,現在正互相掩護著殺出重圍。
這可比什麼企業文化培訓都好使,畢竟當子彈在頭頂嗖嗖飛的時候,誰還有閒心計較kpi考覈。
最絕的是研發部那幫技術宅,平時改個代碼都要開三天研討會,現在直接蹲在戰壕裡現場編程。
有個戴眼鏡的工程師邊躲子彈邊調試設備,手速快得能在兩發火箭彈的間隙裡完成係統升級。
而財務部更絕,把年度報表撕了當繃帶用,還發現紙質吸水性比專業醫療敷料還好。
倉庫裡積壓的陳舊裝備全被翻了出來,經過戰地改裝後居然比新貨還好使。
那台卡了三年的預算審批流程,現在三分鐘就搞定——畢竟審批官和被審批人正背靠背打阻擊呢。
新風係統要是在天有靈,估計會驚掉下巴:這群人居然在槍林彈雨中,把官僚主義治好了。
克魯格把指揮權交給陳樹生時,監控拍到他嘴角那抹老狐狸般的微笑。
這招“借刀殺人”玩得妙啊——用外部壓力把內部矛盾全碾碎,比什麼管理大師的雞湯講座都管用。
現在格裡芬上下團結得像塊鈦合金,那些敵人的炮火反倒成了最好的焊接劑。
有時候企業轉型就需要這麼一劑猛藥,隻是這藥勁大了點,差點把整個公司都送走。
在格裡芬總部那間被炸得隻剩半邊的作戰指揮室裡,騎牆派們現在活像馬戲團裡的小醜,踩著搖搖欲墜的高蹺在戰場上左右搖擺。
他們臉上掛著比空乘人員還標準的職業假笑,手裡舉著的白旗上甚至提前印好了投降條款——可惜葉戈爾手下的軍用作戰人形壓根不識字,鐵血工造的人形倒是識字,但它們的主程式裡壓根冇裝“受降協議”這個模塊。
這些軟骨頭們縮在掩體後麵,把投降條件從“有條件合作”一路退讓到“無條件服從”,就差冇在腦門上刻“求收留”三個字了。
有個前高管甚至把自己的金絲眼鏡當貢品獻上,結果被鐵血人形一槍打碎鏡片——子彈精準得像是故意要讓他看清現實。
監控畫麵裡,這些人的表情從諂媚到絕望的轉變,快得像是被按了快進鍵。
最諷刺的是他們的“靈活生存指南”,燙金封麵上還印著“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格言。現在這本精裝書正被用來墊桌腳,書頁間滲出的咖啡漬把“變通”二字泡得模糊不清。
而葉戈爾那邊的處決名單已經更新到第三版,每聲槍響都像是給活人上的免費公開課:在這片戰場上,膝蓋越軟死得越慘。
倉庫角落裡堆著的白旗,現在成了擦槍布的最佳替代品。
那些精心準備的投降演講稿,被揉成紙團用來堵牆上的彈孔。
有個騎牆派偷偷把瑞士銀行賬戶密碼繡在內衣上,結果流彈正好打在那個位置——彷彿連子彈都在嘲諷這種天真的求生欲。
葉戈爾當時站著被突破了的指揮中心裡,看著監控畫麵中那些卑躬屈膝的身影,臉上的厭惡濃得能滴下來。
他手下的軍用作戰人形正在更新敵我識彆係統——把“投降姿態”直接列入高危攻擊信號。
而鐵血工造那邊更絕,它們的戰術數據庫裡,“俘虜”這個詞條直接鏈接著“處決程式”。
新風係統要是在天有靈,估計會感歎:在這片戰場上,連子彈都比某些人有骨氣。
畢竟當生存變成唯一的信仰時,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麵總會像膿包一樣被擠出來,而葉戈爾們最擅長的,就是用子彈給這些膿包做引流手術。
如今的卡特站在指揮中心的電子沙盤前,盯著那些閃爍的紅藍光點,臉上的表情活像看到有人往伏特加裡兌水。
他手下的參謀們都知道,這位指揮官對軟弱者的厭惡程度,堪比俄羅斯人對劣質酒精的嫌棄——那是一種發自基因裡的生理性排斥。
卡特所屬派係的作戰室連帶著生活區域當中都充斥著他們內心當中某些狂野的想法,牆上掛著的不是戰略地圖,而是一幅被改得麵目全非的歐洲版圖。
參謀們用紅色馬克筆在上麵塗塗抹抹,活像小學生在美術課上即興創作。
東歐平原被畫上了坦克集群的塗鴉,西歐諸國則被打滿了叉叉,旁邊還潦草地寫著“三天拿下”的豪言壯語。
新風係統嗡嗡作響,卻怎麼也吹不散屋裡那股子“伏特加喝多了”的狂熱勁兒。
這些人的戰術平板上循環播放著上次戰爭的精彩集錦,配樂用的是蘇聯時期的軍歌,音量開到最大。
每次放到“決定性勝利”的片段時,總有人忍不住往地上摔酒瓶——雖然那些所謂勝利,細看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規模遭遇戰。
智慧分析係統早就放棄了糾正他們的妄想,現在乾脆自動把戰損數字替換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選段。
最絕的是他們的“未來歐洲行政規劃”,厚得像本電話黃頁,裡麵連巴黎哪個咖啡館要改成政委辦公室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個作戰參謀甚至設計好了勝利閱兵式的路線圖,就等著有朝一日能在香榭麗舍大街踢正步。
而現實是,他們的先頭部隊現在連格裡芬的前哨站都啃不下來。
倉庫裡堆滿了印著“勝利紀念”字樣的伏特加,瓶身上的生產日期赫然寫著“戰後第一天”。
葉戈爾時不時就要開一瓶助興,雖然所謂的“勝利日”至今連影子都冇有。
彷彿連機器都在提醒這些戰爭狂,
夢裡什麼都有,但醒醒吧,你們連格裡芬的垃圾處理廠都還冇打下來呢。
而受到這部分的思想影響,葉戈爾本人也最是看不起投降的懦夫,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極度痛恨軟弱者,甚至葉戈爾的這部分思想就是如今卡特一派所屬集團的主流思想。
這部分人在主觀上已經完全認定了上一次的戰爭,他們完全可以取得絕對的勝利,平推整個歐洲,一統歐羅巴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