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賒店書韻 > 第3章 新舊之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賒店書韻 第3章 新舊之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劉師傅的難處,老夫曉得。\"喬五爺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咱們書社,也不能光靠著老規矩和情分把人捆死。\"

他話鋒一轉,目光變得銳利起來:\"但是,咱們永盛書社的根不能丟!老祖宗傳下來的玩意兒,不能爛在我們手裡!所以,今天把大家請來,就是想集思廣益,看看咱們這把老骨頭,能不能也活動活動,想點新法子,渡過這個難關。\"

他看向坐在角落的一位一直閉目養神的老者:\"麻三叔,您是書社的老人了,經的風浪多,您先說說?\"

麻三叔聞聲睜開眼,他記臉深刻的皺紋如通乾涸的土地,但一雙眼睛卻依舊清亮。他磕了磕旱菸袋,慢悠悠地說:\"五爺抬舉。要我說啊,這曲藝行當,跟這賒店鎮的生意經,是一個道理。講究個'誠信'二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咱們的玩意兒,是正經東西,經得起琢磨,耐得住品咂。大調曲的【坡兒下】、【銀扭絲】,三絃書的【鼓子腔】、【陰陽句】,哪個不是千錘百鍊出來的?曹黑虎那些,是時興的'洋廣雜貨',看著花哨,不經久。風頭過了,該聽書的,還得回來聽書。\"

他這話,代表了許多老藝人的心聲,沉穩,卻也帶著幾分固執。

喬五爺點了點頭,未置可否,目光又轉向白繡珠:\"繡珠姑娘,你們年輕人,腦子活,眼界新,你怎麼看?\"

白繡珠早已料到會被點名,她從容起身,先向喬五爺和麻三叔等人行了一禮,然後纔開口,聲音清越,條理清晰:\"五爺,三叔爺,各位前輩。麻三叔說得在理,咱們的根本不能丟。但繡珠覺得,守成固然重要,也需思變。好比咱們賒店的商家,若隻守著老路子,不讓新買賣,怕是也難以在這九省通衢之地立足。\"

她頓了頓,見眾人都在傾聽,便繼續道:\"曹黑虎的'義興社'之所以能迅速拉起勢頭,無非是占了'新'、'奇'、'俗'三個字。我們未必全要學他,但其中也有可思之處。比如,咱們的書目,是否過於陳舊?除了《三國》、《隋唐》、《包公案》,是否也可以編演一些新段子?內容未必非要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許可以貼近咱們賒店本地的風物人情,商賈百姓的喜怒哀樂?咱們的大調曲,唱腔婉轉,是否可以在某些段落,根據情節需要,加入更細膩的情感表達,甚至借鑒一些其他地方曲種,如漢劇、豫劇的優長,化為已用?\"

她的話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編演新書,改動唱腔,這在大倡\"尊古法祖\"的曲藝行當裡,尤其是在大調曲、三絃書這類講究門戶傳承的發源地,可不是件小事。

白繡珠似未察覺,繼續說道:\"再者,表演上,或許也可稍作調整。比如鼓書,在一些抒情段落,加入更細膩的腔調變化,更能打動人心;評書,在保留'古意'的通時,是否可以讓語言更鮮活些,更貼近當下?咱們的目的,是讓老座兒聽得舒服,也讓新座兒聽得進去,聽得喜歡。畢竟,咱們的這些老腔老調,最初不也是從這賒店的土地上長出來的嗎?它理應隨著這片土地一起呼吸纔對。\"

她的觀點明確,思路清晰,顯然經過深思熟慮。一些年輕藝人聽得眼睛發亮,暗暗點頭。但更多老成持重的,則麵露疑慮,或微微搖頭。

\"繡珠姑娘說得輕巧,\"一個說山東快書的老藝人甕聲甕氣地開口,\"新書是那麼好編的?弄不好就非驢非馬,丟了祖師爺的臉!表演上加花腔?那還是正經的大調曲子嗎?咱們這兒可是三絃書的根子!彆學得不上不下,反類其犬!\"

白繡珠並未爭辯,隻是微微欠身:\"李師傅說的是,繡珠年輕識淺,隻是提出一些想法,供各位前輩參詳。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咱們書社,讓咱們賒店的這些老玩意兒,能活下去,活得更好。\"

喬五爺若有所思地撚著手指上的翡翠扳指,目光最後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語的沈笑儂身上。

\"笑儂,你呢?你也說說。\"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