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舍利子空的新書 > 平時如何修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舍利子空的新書 平時如何修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減少煩惱,而達到自由自在的狀態,如果已經身心自在了,你還需要修行麼?身心自在在於內觀,內觀就是觀照自已的內心,察覺自已的動念,所謂的一日三省吾身,就是觀照自已的內心,達到覺悟、醒悟、開悟、頓悟。恪守已心,恪守的是堅持原則,尊道、知道、修道,纔有道德,遵循的是戒律,是戒色戒欲得、戒貪嗔癡慢疑、戒惡念。但是這個原則和規律是什麼呢?如果真能找到自已的心,並依循著這個真心來修行,當然最好,那麼前提是,你要先明瞭已心,才能恪守已心,方可讓到知行合一。明心的過程也就是悟道的過程。如果能遇到善知識和有智慧的人給與指導,或者自已按照善良的戒律來遵守,也是一種方便之法。

心動則意動,意動則情動,情動則行動,所以,要修行,必然是先修心養性,明心見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菠蘿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儘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儘,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以波若菠蘿蜜蜜得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波若菠蘿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波若菠蘿蜜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若揭諦波若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說心無貪念,捨棄名利,忘了過去活在當下,忘卻煩惱追求心安,纔會獲得無上智慧。

**是每個人都有的本性,**的本質來源於人的本性和本能。孔子曰,食色性也,吃飯喝水以及吃喝拉撒睡,都是人的本性需要,所謂溫飽思淫慾啊!吃飽喝足之後,人的本性需要層次不一樣了,每個人都有了另外的需要,這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雖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色是刮骨的鋼刀,依然如故的追求**的記足,有的甚至縱慾過度勞累過度,緊張刺激的記足自已的性感追求,導致了不可逆轉的身l損傷。所有的根源就是人**望的放縱以及自已認為是在追求完美,其實色即是空,一切都會歸於平靜平淡無奇。凡事所好皆所求,一旦如願又平常。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人生得意須儘歡,都是在短視的小格局裡不能自拔。萬物有靈萬物幽靜,最後都是空,世間萬事萬物在宇宙大世界裡猶如一粒塵埃,可以忽略不計,有空有虛有舍有得有來有往。世間萬物能量循環無窮儘,能量相互轉換,空氣水分土壤山l以及地球表麵的所有物l,一切看上去實實在在的物質,最後終將逝去化為泡影化為烏有。人生也是如此,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人生忽然覺得快要不在之時,才明白自已當初冇有看透看破看淡看開,才發現**的追求無窮無儘無極限,地球那麼多的寶藏和財富,你能全部拿完嗎?太陽那麼多的陽光,你能全部取走嗎?水分土壤山l以及所有物質都是好東西,你能全部拿完嗎?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裡多次講道,知足者常樂,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道無情常與善人,常讓凶不可活,常乃久,所以常來常往,恒久經常性也,如若想恒昌長久就要遵道守道,必須要剋製自已的**,遵守自然和客觀的規律,不可著急造作,不可急功近利,不可貪心不足,要知足常樂,要剋製住本能,要靜默山水間,空穀幽蘭香,要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所以靜心訣說,冰寒千古萬物幽靜,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無慾無求無為無我,無嗔無癡無舍無棄。大道至簡無慾則剛,大道朝天各走一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愛無疆普渡眾生。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