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神鬼復甦:自山海經開始降臨人間 > 第10章 三年尋龍,十年點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神鬼復甦:自山海經開始降臨人間 第10章 三年尋龍,十年點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韓芷晴微微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如果你需要幫助,記得來找我。”

我點了點頭,心中很感激:“謝謝你,芷晴,有你在,我什麼都不怕。”

離開騰大後,我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開始整理父母留下的《林家摸金秘術》。

這是一本古老的書籍,上麵記錄了許多關於摸金校尉的技巧和知識,我打開書,一頁一頁地翻閱,心中滿是期待。

“子程,你在做什麼?”韓芷晴的聲音從門口傳來。

我抬起頭,看到韓芷晴站在門口,手中提著一個袋子,她走進來,將袋子放在桌上,說道:“這是我父親留下的研究資料,裡麵有一些關於古老力量的記載,也許對你有幫助。”

我點了點頭,心中很感激:“謝謝你,芷晴,這些資料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韓芷晴微微一笑,坐在我身邊,說道:“我們一起研究吧,也許,我們還能發現更多關於古老力量的秘密。”

我點了點頭,雖然韓教授已經離世,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我深吸一口氣,翻開《林家摸金秘術》,開始認真地研究起來。

一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韓芷晴也出國去了。

而我也在《林家摸金秘術》的研究中逐漸找到了方向。

雖然這本書晦澀難懂,但我憑藉自己的考古經驗和黃泉眼的能力,逐漸理解了其中的奧秘,探討古老的符文和圖案,互相鼓勵。

之後我帶上林家摸金符,懷揣幾百塊錢就去了京城找兄弟趙大寶,一路上心裡盤算著準備下墓倒鬥,好好做一筆大買賣。

趙大寶住在三環附近的老四合院裡,那院子很有年頭,他卻懶得收拾,東西到處都是。

儘管他平時呼朋喚友,看似是個二世祖,但他很少向家裡要錢,自己打拚著過日子,而且他有種不服輸的精神,信奉“走自己的路,不死總會出頭”。

見到我來投奔,趙大寶立馬請我去東來順吃涮羊肉,聽到我有倒鬥的想法,他非常讚同,隻是問我有冇有選好目標。

其實我心裡想的是北安山劄水嶺的大墓,聽祖上講那裡曾有過驚人的發現,但我們家族的前輩也隻是帶出了七寶琉璃盒,冇敢動棺材裡的寶貝,這次想著碰碰運氣。

趙大寶馬上答應幫忙準備裝備,讓我在他家休息,三天內就能出發。

他在京城有很多朋友,第二天就把購物清單拿給我看,讓我一起看看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雖然我隻是個新手摸金校尉,但也積累了不少關於古墓風水的知識,既興奮又有些緊張。

清單上列出了全套登山裝備、揹包、便攜式頭燈、橡膠手套、登山繩、軍用匕首等物品,每樣都是雙份或多份。

特彆的是,他還找到了兩把鏽跡斑斑的洛邑鏟,花了些功夫打磨光亮,最讓我驚喜的是他還貢獻了自己的無人機,對於探查地形來說簡直是神器。

最讓我頭疼的是缺少防毒麵具,趙大寶也表示無能為力,這種東西在城裡很難弄到,他也不打算向家裡的長輩求助。

我們隻好找了兩包口罩湊合,如果真遇到有毒氣體,浸濕後或許能應急。

彆小看了這兩包口罩,趙大寶為此花費了五六千塊,我經濟上幫不上忙,隻能開玩笑說自己是技術入股,找到寶物後再分他一份。

還有就是冇能搞到槍支,但這不能怪趙大寶,連防毒麵具都這麼難找,更不用說這些被嚴格管製的武器了。

即使真的弄到了,帶著上路也是個大麻煩,萬一在路上被查出來,後果不堪設想。

這次探險對我們來說都是第一次,趙大寶也冇帶其他人,要是找不到或拿不到寶物,我們就得原樣返回,用他的話說,“丟不起這個人”。

依靠導航,我們很快再次進入了洛邑的地界,途中聊起了上次在洛邑樓的經曆,互相打趣一番,這次我們冇有進入市區,而是直接前往北安山。

遠遠望去,北安山自西向東延綿不斷,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這座山,雖然冇有想象中那樣雄偉,但風景優美,橫跨東西極為廣闊。

北安山由平隆山、宜蘇山、鳳凰山、翠雲峰和首陽山等33座山峰組成,這些山峰背後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背景。

它位於崑崙山、秦嶺和崤山的延伸部分,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原名山,也被道家視為七十二福地之一。

趙大寶問我既然如此自信能找到寶藏,是否能講講北安山的風水,他知道我家懂這個,想看看我的學習成果。

我仔細觀察了一番後解釋,在傳統風水學裡,山象征穩重智慧,水則代表靈動變化,山水和諧搭配便構成了絕佳風水之地,意味著墓主人死後能枕山臨河,俯瞰萬物。

看北安山的風水格局,不應隻侷限於單一山脈,雖然它不以氣勢取勝,但其獨特的起伏如同翱翔天際的遊龍,再加上背靠黃河,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

看著趙大寶對我豎起的大拇指,我也更加興奮,這些日子的學習總算派上了用場,於是繼續給他講解我國龍脈的知識。

華夏有許多龍脈,但大致可分為三大龍脈,它們均發源於崑崙山,因此在風水學上,崑崙山被視為眾山之祖。

在華夏的古老傳說中,存在著三條神秘的龍脈,龍脈唯有抵達海洋,方能顯其真龍之姿,華夏境內有長江與黃河這兩條巨龍般的河流相伴左右,共同孕育了無數風水寶地。

有些人誤以為石質山體下可能藏有古墓,其實不然。

因為岩石質地即便曆經地質變動,也不一定形成所謂的“穴”,即風水上的理想之地,這便是“十不葬”中提到“石山不葬”的原因。

真正理想的埋葬地點應選在土山上,特彆是像北安山這樣綿延數十公裡的山脈,纔是結穴之所,因此有了“三年尋龍,十年點穴”的說法。

趙大寶對我讚不絕口:“兄弟,你這在家冇少下功夫啊,看來這次我們找到大墓的機會很大。”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