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 第40章 釜底抽薪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第40章 釜底抽薪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鬼哭澗的硝煙尚未散儘,狄仁傑已率精銳部隊押著司徒明,火速回援益州。一路疾行,距城十裡時,便見城頭烽煙滾滾,殺聲隱約可聞,益州城果然已陷入混亂!

“加快速度!”狄仁傑麵色凝重。若讓郭鴻瑾完全控製益州,憑堅城固守,再勾結外部勢力,後果不堪設想。

隊伍如離弦之箭,衝向益州西門。隻見西門緊閉,城樓上旗幟混亂,似是經過爭奪,此刻被郭鴻瑾的叛軍控製,箭矢不斷射下。

“城下何人?!”守城叛軍頭目厲聲喝問。

趙正剛拍馬而出,聲若雷霆:“我乃左驍衛郎將趙正剛!奉狄閣老之命,討逆平叛!爾等速開城門,否則破城之時,雞犬不留!”

城頭一陣騷動。郭鴻瑾雖發動叛亂,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許多守軍隻是被迫脅從,聽聞狄仁傑和趙正剛之名,頓時軍心浮動。

就在這時,城內突然傳來更大的喊殺聲和歡呼聲!隻見東門方向火光衝天,隱約可見“趙”字帥旗飄揚!

“是趙將軍的旗號!援軍從東門打進來了!”城頭有士兵驚呼。

原來,趙正剛離營時,已安排副將一旦見到城中烽火,便即刻率主力攻打東門,裡應外合!

西門守軍見大勢已去,又見城下狄仁傑儀容威嚴,趙正剛殺氣騰騰,哪裡還敢抵抗?紛紛丟棄兵器,開啟城門投降。

狄仁傑等人立刻湧入城中。城內街道上,趙正剛副將率領的官兵正在清剿負隅頑抗的叛軍,戰況激烈,但叛軍已是強弩之末。

“去觀察使府!”狄仁傑目標明確,擒賊先擒王!

觀察使府已被叛軍重重守衛,但見到狄仁傑和大隊官兵到來,守衛頓時土崩瓦解。眾人直衝內堂。

內堂之中,郭鴻瑾身著官袍,卻手持長劍,狀若瘋狂,周圍是最後幾十名忠心死士。他見狄仁傑闖入,自知末日將至,嘶吼道:“狄仁傑!你壞我大事!我做鬼也不放過你!”

狄仁傑冷冷看著他:“郭鴻瑾,你貪墨枉法,勾結匪類,私鑄兵甲,意圖謀反,罪證確鑿,還不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哈哈哈!”郭鴻瑾狂笑,“成王敗寇!但你想抓我?沒那麼容易!”他猛地將劍橫在頸前,便要自刎!

“咻!”一道烏光閃過!李元芳的鏈子刀後發先至,精準地擊飛了郭鴻瑾手中的長劍!

幾乎同時,李元芳身形如電,已掠至郭鴻瑾麵前,一指封住其穴道,將其生擒!周圍死士剛要動手,被張環、李朗率官兵一擁而上,儘數製服。

益州之亂,至此平定!

狄仁傑立刻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郭鴻瑾餘黨;安撫百姓,穩定民心;張貼安民告示,公佈郭、司徒等人罪狀;並飛馬奏報朝廷。

接下來的幾日,狄仁傑坐鎮觀察使府,日夜不休,處理善後事宜。曾泰帶人清點查抄郭鴻瑾、司徒明家產,其數額之巨,駭人聽聞,金銀珠寶、古玩字畫、地契田產堆積如山,堪比國庫!同時,從密室中搜出大量與朝中某些官員、乃至個彆皇室宗親的往來密信,內容涉及利益輸送、通風報信,觸目驚心。

李元芳則負責整肅軍紀,清理軍中與郭鴻瑾勾結的將領,重新佈防。張環、李朗協助審訊一乾人犯,厘清罪責。

這一日,狄仁傑正在翻閱那些密信,眉頭緊鎖。這些信件雖未直接指向最高層,但蛛絲馬跡顯示,郭鴻瑾、司徒明背後,確實有一張更大的保護網,其能量遠超一州一地。

“大人,”曾泰前來稟報,“裴文清抓到了!他試圖化裝成商販混出城,被守軍識破。”

“帶上來。”狄仁傑放下信件。

片刻,披枷帶鎖的裴文清被押了上來。他麵色灰敗,早已沒了往日的神氣。

“裴文清,”狄仁傑目光如刀,“你身為內衛,陛下親信,為何背叛朝廷,助紂為虐?”

裴文清跪在地上,慘然一笑:“為何?狄閣老,您位極人臣,自然不懂我等小人物的掙紮。內衛?不過是權勢眼中的鷹犬罷了!郭鴻瑾許我高官厚祿,司徒明允我家族富貴…我為何不能選一條更輕鬆的路?”

“就為了這些,你便置國法綱紀於不顧,置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狄仁傑痛心道。

“國法?綱紀?”裴文清嗤笑,“這天下,強者為尊!郭鴻瑾、司徒明能給我想要的,朝廷能給我什麼?無儘的潛伏、危險的任務?狄閣老,您清廉一世,又得到了什麼?若非陛下信重,您隻怕早已…”

“住口!”李元芳厲聲喝斷,“無恥之徒,也敢妄議閣老!”

狄仁傑擺了擺手,製止李元芳,看著裴文清,緩緩道:“道不同,不相為謀。你既執迷不悟,本閣也無話可說。將你所知郭鴻瑾、司徒明之上線,以及他們所圖最終目的,從實招來,或可留你個全屍。”

裴文清低下頭,沉默良久,終於開口道:“我知道的並不多。郭鴻瑾背後,似與京中一位權勢極大的親王有關…司徒明則一心想著憑借赤烏銅,恢複他們所謂‘古族’榮光,甚至…裂土封王。他們計劃控製劍南後,便聯絡西南諸夷,伺機而動…更多的,我就不知道了。”

親王?西南諸夷?狄仁傑心中巨震!這陰謀竟牽扯到皇室和邊患!他立刻追問:“是哪位親王?聯絡西南諸夷的具體計劃是什麼?”

裴文清搖頭:“郭鴻瑾口風極緊,我隻偶然聽他與司徒明密談時提及‘王爺’、‘南詔’等隻言片語,具體不詳。”

線索再次指向高層,卻又模糊不清。狄仁傑知再問不出更多,便命人將裴文清押下,嚴加看管。

至此,劍南一案,主犯儘數落網,罪證確鑿。但其背後牽扯出的更大黑幕,卻如同陰雲,籠罩在狄仁傑心頭。

他站在觀察使府的高樓上,俯瞰著漸漸恢複秩序的益州城。百姓臉上重現笑容,街市重現繁華。但他知道,這平靜之下,暗流依舊洶湧。那個隱藏在京城深處的“親王”,那個與司徒明勾結的“古族”野心,都遠未終結。

“元芳,曾泰。”狄仁傑喚道。

“末將(學生)在。”

“劍南之事,暫告段落。但此案牽連甚廣,非我等在此所能儘查。需得儘快押解一乾人犯、證物,回京複命。”

“是!”

“傳令下去,三日後,啟程返京!”

“遵命!”

三日後,一支龐大的隊伍離開了益州城。狄仁傑與李元芳、曾泰、張環、李朗等人,押解著郭鴻瑾、司徒明、裴文清等重犯,以及數十車沉甸甸的證物,踏上了返回神都的漫漫長路。

益州百姓自發聚集道旁,焚香叩拜,感念狄仁傑為民除害。狄仁傑撩開車簾,望著那些質樸而充滿感激的麵孔,心中感慨萬千。

為民請命,為國除奸,此心不改,此誌不渝。

然而,他也深知,返回神都,並非終點,而是另一場更為凶險、關乎帝國根基的較量的開始。那隱藏在幕後的黑手,絕不會坐以待斃。

帝國的馬車,載著劍南的血與火,載著沉甸甸的真相與未解的謎團,向著神都洛陽,緩緩而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