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第444章 雨夜棋局
南市的喧囂隔著車簾透進來,人聲、馬蹄聲、貨郎的叫賣聲混雜著雨聲,織成神都特有的市井交響。
狄仁傑的馬車停在最繁華的十字路口。他掀簾下車,立即有小廝撐起油傘。雨水順著傘骨滑落,在青石板上濺起細碎的水花。
“大人,要通知京兆尹清場嗎?”李朗低聲問。
“不必。”狄仁傑擺手,“老夫今日是來喝茶的。”
他徑直走向路口最大的茶樓“望仙樓”。二樓臨窗的雅座早已被包下,窗外正是南市最熱鬨的景象。
茶博士奉上香茗,狄仁傑卻不飲,隻望著窗外。李朗侍立一旁,手始終按在刀柄上。
“放鬆些。”狄仁傑淡淡道,“他們若想動手,不會選在光天化日之下。”
“可是大人故意暴露行蹤...”
“就是要讓他們知道,老夫就在這裡。”狄仁傑撚須微笑,“下棋總要看見棋子,才知道對方下一步要怎麼走。”
雨中的南市依舊人來人往。一個賣炊餅的老漢,一個撐傘的仕女,一個牽著孩子的婦人...狄仁傑的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忽然,他的目光在一個卦攤前停住。那算命先生穿著道袍,舉著的布幡上寫著“鐵口直斷”,看似尋常,但布幡的竹竿頂端,係著一根極細的紅線。
“去請那位先生上來。”狄仁傑吩咐。
李朗下樓,很快帶著算命先生回來。那人約莫四十年紀,麵容普通,唯有一雙眼睛格外明亮。
“老先生要問什麼?”算命先生拱手。
狄仁傑不答,隻將那張畫著銜尾蛇的信紙放在桌上。
算命先生麵色不變:“此乃輪回之象,寓意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哦?”狄仁傑盯著他,“那這輪回,是善是惡?”
“善惡本一體,如同陰陽。”算命先生微微一笑,“就像這禁屠令,看似是善舉,卻讓漁夫餓死;看似是惡政,卻讓無數生靈得免刀兵。老先生說,這是善是惡?”
狄仁傑目光一凝:“你可知在與誰說話?”
“自然知道。”算命先生坦然回視,“狄公大名,如雷貫耳。”
“那你也該知道,馮謙已死。”
“蛇死首尾猶動。”算命先生從容不迫,“狄公在桂州斬了蛇頭,在江陵傷了蛇身,可這蛇尾...還在神都擺動著呢。”
李朗的手握緊了刀柄。
狄仁傑卻笑了:“說得有趣。那依先生看,這蛇尾藏在何處?”
算命先生忽然起身,走到窗前,指著雨中熙攘的人群:
“就在這萬千眾生之中。可能是那個賣炊餅的老漢,可能是那個撐傘的仕女,也可能是...”他回頭深深看了狄仁傑一眼,“您身邊的某個人。”
說完,他拱手一禮,轉身下樓,很快消失在雨中的人流裡。
“追嗎?”李朗急問。
“不必了。”狄仁傑搖頭,“他敢來,就肯定想好了退路。”
他端起已經微涼的茶,輕輕啜了一口。茶水苦澀,正如他此刻的心情。
那個算命先生分明是馮謙餘黨派來的,而且對他的行蹤瞭如指掌。更可怕的是,那句“您身邊的某個人”...
“大人,他的話不可信!”李朗顯然也想到了這一層。
狄仁傑不語。他想起離桂前,那些證人的藏身之處隻有極少數人知道;想起洛水浮屍被發現的時間,恰好是他入宮麵聖之時;想起那封信送來的時機...
確實可能有內奸。
“回府。”他放下茶盞。
---
狄府的書房燈火通明。
狄仁傑將所有卷宗鋪開,從桂州案開始,一樁樁一件件重新梳理。李朗守在門外,聽著裡麵不時傳來的踱步聲。
三更時分,狄仁傑突然喚他進去。
“你立即去一趟漕運衙門,查查最近三個月所有漕船的記錄,特彆是從荊湖方向來的。”
“大人懷疑...”
“馮謙的餘黨若要轉移,走漕運是最快最隱蔽的。”狄仁傑目光銳利,“那個算命先生說蛇尾在神都,未必是虛張聲勢。”
李朗領命而去。
狄仁傑繼續研究卷宗,目光最終停留在一份名單上——那是馮謙在桂州的部分黨羽,其中三個名字被朱筆圈出:周世昌、了緣,還有一個叫“墨先生”的,身份不明。
前兩個都已經浮出水麵,唯有這個“墨先生”,如同人間蒸發。
窗外忽然傳來一聲輕響。
狄仁傑吹熄蠟燭,悄然移至窗邊。隻見院牆上一道黑影閃過,輕功極佳。
他沒有聲張,隻是靜靜看著那道黑影消失在夜色中。這已經是本月第三次了,總有人在深夜窺探狄府。
“墨先生...”他輕聲自語,“終於坐不住了嗎?”
---
同一時分,洛水畔的一間廢棄倉庫裡。
了緣換上了一身綢緞常服,完全看不出昔日的高僧模樣。他對麵坐著一個黑袍人,臉上戴著青銅麵具。
“狄仁傑已經注意到漕運了。”了緣低聲道,“要不要暫停轉移?”
黑袍人搖頭:“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各地的人馬都在向神都聚集,這是最後的機會。”
“可是...”
“沒有可是。”黑袍人的聲音透過麵具,顯得格外冰冷,“馮公雖去,但大業不能停。隻要這次成功...”
他沒有說下去,但了緣明白那個意思。
“墨先生那邊...”
“他自有安排。”黑袍人打斷他,“你隻需做好你的事——三日後,我要看到我要的東西。”
了緣躬身領命,眼中卻閃過一絲不安。
黑袍人走到窗邊,望著洛水對岸的皇城輪廓:
“狄仁傑以為他在下棋,卻不知自己早已是棋盤上的棋子。這局棋,該收官了。”
雨又大了些,敲打著倉庫的鐵皮屋頂,如同千軍萬馬在奔騰。
了緣退出倉庫,回頭望了一眼。黑袍人依然站在窗前,身影在雨夜中若隱若現,彷彿與黑暗融為一體。
他突然想起馮謙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最深的陰影,往往藏在最亮的光明之下。”
而這神都洛陽,正是全天下最光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