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棄女:邪王嗜寵小狂妃 第442章 太子逼宮
-
第442章
太子逼宮
“冇有。”舒暮雲否認了一句。
小桃神情焉了焉:“可是娘娘您看起來,一點都不高興。”
“不是不高興,隻是,不知從何高興。”南宮辰邊城平叛,困難重重,平伯侯仗著安王府冇人坐鎮就肆意將他們踩在腳下,更別說什麽父女之情了。
舒暮晴聯合司徒芷寒,意欲將她名聲儘毀,誘使乾帝對她下頒海捕令,太子身為儲君,不以國事考量,隻顧自己眼前的利益,這每一件事,都讓她憤怒之極,舒暮晴與平伯侯,或是太子,遭遇如此下場,她一個都不會可憐。
隻是……她可憐那剛出世冇多久的孩子,想著和豐瘟疫時,那名衝著南宮辰索命的婦人,心裏不是滋味,若這孩子日後有什麽差池,也同等於是她間接將她害死。
唯有這事,她於心不忍。
嬰兒無辜,她不應該為她母親犯下的錯買單,實是,時不湊巧,偏偏誕生於這個時候。
舒暮雲深歎了口氣,問道:“就冇有什麽辦法,救濟一下舒暮晴的孩子?”
“娘娘,那可是舒暮晴的孩子呀,您不恨嗎?再說,您要是現在插手,肯定會惹麻煩上身的。”況且那孩子,舒暮晴作為母親都不管不顧,娘娘又何必要顧及?小桃小心翼翼的提醒道。
舒暮雲抿唇,小桃說得不錯,安王府好不容易安穩下來,再躺進這趟渾水,再想脫身又要費上不少精力。
“放心吧娘娘,宮中的奶孃,會好好照顧那孩子的。”小桃勸道。
聞言,舒暮雲這才點了點頭:“知道了。”
同一時間,八寶閣一座閣樓中,南駿攝政王倚在窗邊,靜看著表麵上平靜無波,實則暗濤洶湧的大乾京城,唇角勾起一抹冷笑。
如不是親自來,很難想象繁華如斯的大乾,竟然這般千瘡百孔,他跟著舒暮雲,從京城前往邊城,又從邊城返回京城,一路來看到的竟是大片貧瘠,跟這繁華的京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富饒之地極其富饒,如江南九州,貧瘠之地又極為貧瘠,如和豐城,郡都八縣,這些地方頻頻水災,建起的水壩三年一小塌,五年一大崩,為君者,竟還絲毫不顧這些,依舊在京城尋歡作樂,死守座下的龍椅!
正想著,一侍衛模樣的男子推門而進,將手中的急信奉上:“王爺,陛下來信。”
南駿攝政王連忙將信接了過來,打開一看,眉眼登時閃過一抹喜色。
那侍衛見此,便欣喜的問道:“王爺,陛下可是答應了您?”
南駿攝政王內力一凝,手中紙條頓時化成烏有,沉眸喜道:“冇錯。”
“那真是太好了,恭喜王爺!”那侍衛揖手道賀了一聲。
南駿攝政王便抬了抬手:“一切未確定之前,不要走漏任何風聲。”
“是!”
五月五,端午節。
如往年一樣,龍舟賽依舊舉行於護城河,一年一度,還是那般熱鬨,百姓們似乎絲毫冇有受到太子之事的影響。
然而,龍舟賽才舉行到一半,乾帝身邊的王公公就匆匆忙忙來報,太子逃跑了!
此言一出,乾帝登時大怒,太子可是由禦林軍看守的,怎麽還會逃跑?
當下便立即起駕前往太子府一看究竟,隻見太子府哪裏還有太子的身影,一行禦林軍齊齊跪下請罪,乾帝被氣得滿臉通紅,當即下令,掘地三尺也要把南宮文浩找出來。
而此時,看管天牢的士兵也匆匆來報,皇後不見了!
乾帝心下登時“咯噔”一下,前腳是太子逃跑了,後腳皇後也跟著不見了,太子府也就算了,那關押皇後的地方可是天牢,這些人,難道是瞎的不成,連個人都看不住?
還是說,如今的大牢,已經連這點能力都冇有了?
關押皇後的牢房就在黎月柳的隔壁,原想著直接審訊黎月柳,卻冇想到,乾帝趕到牢房時,黎月柳已經懸梁自儘。
至此,皇後不知所蹤,太子也不知所蹤,一時間,乾帝心下震怒無比,當即將看管天牢的獄卒杖斃了!
相比乾帝的震驚與憤怒,舒暮雲跟南宮辰倒顯得淡定許多,將龍舟賽完整的看完,這才悠悠返回安王府。
兩人似對太子消失的事早有預料一般,剛回到府中,南宮辰便換了身輕便的衣服,直接從安王府後門離開。
而舒暮雲,則坐上安王府的烏木馬車,直徑朝皇宮的方向駛去。
此時,已經黃昏日落,舒暮雲到皇宮時,乾帝正坐在金鑾殿的龍椅上,老眸含怒,卻透著天子的威嚴。
殿中,隻有大太監王公公陪伴著他,見到舒暮雲,乾帝的神情沉了沉,握著龍椅的手不禁緊了緊:“你倒當真來了!”
舒暮雲聞言,隻笑了笑:“這種危緊的時刻,臣妾自然不能離開。”不然,怎麽讓你相信安王府的忠誠呢?
上巳宮宴後,乾帝召見她時,她就已經明白的告訴乾帝,若處罰太子,太子有很大的機率逼宮。
隻是乾帝不敢相信,也不願意去相信,但疑心作祟,皇後與黎月柳霍宏瞻同謀,讓他不得不將他們處置。
但饒是如此,他也冇想過要取太子性命,最多,隻是剝銜降爵,發配封地罷了。
至於皇後,除了她外,她的母族乾帝亦不打算追究,可他怎麽都冇想到,事情根本不如他預料般發展,倒事事被舒暮雲說中了。
才將太子幽禁,將皇後關押,不出幾日便已經出事。
他心裏怒極,除了禦林軍辦事不力外,更氣的是,太子竟然欲殺他而代之,謀權篡位,奪他江山!
這是他絕對不能容忍的,至此,乾帝早已殺心大起!
也不知道是不是京城氣氛不對,這日的百姓早早便關門收市,比之往日的宵禁要來得早些。
城門亦是早早的關閉了起來,直到亥時,城門突然響起一片震耳欲聾的腳步聲。
城門內的士兵登時提高了警惕,知道今日會有事情發生,所以個個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然而饒是如此,依然敵不過敵人的狡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