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回聲森林 第3章
-
活著的迷宮
下探深淵的過程,與其說是行進,不如說是一場緩慢的被吞噬。
從懸崖邊緣的之字形小路開始,文明世界的痕跡便迅速褪去。道路狹窄、濕滑,一側是近乎垂直的岩壁,另一側就是令人頭暈目眩的霧氣深淵。空氣中那股奇特的辛辣氣味越來越濃,混合著濃重的水汽和腐爛有機物的味道,吸入肺裡帶著一股涼意。
隊伍由阿雅打頭,她腳步輕盈而穩健,彷彿每一步都踩在熟悉的脈絡上。林默緊隨其後,努力記錄著周圍植被的變化,但很快他就發現,這裡的植物分類學知識顯得有些蒼白。樹木的形態怪異,枝乾扭曲,樹皮上覆蓋著厚厚一層從未見過的蕨類和地衣,有些甚至閃爍著極其微弱的磷光。藤蔓粗如兒臂,從高處垂落,像某種活著的簾幕。
陳啟明和他的兩名護衛走在中間,神情警惕。年輕的地質學家蘇茜則落在後麵,既興奮又緊張,不時拿出儀器檢測岩石樣本,但眉頭越皺越緊。
“磁場讀數完全亂套了,”蘇茜小聲對林默說,手裡一個高精度的指南針指針正在瘋狂搖擺,“重力參數也有微小的、無法理解的波動。這不符合已知的地質模型……”
林默點了點頭,他自己的設備也出現了類似問題。gps信號時斷時續,最終徹底消失。電子海拔計的數字跳躍不定。他們真正進入了一個物理規則似乎都變得曖昧不清的地帶。
唯一穩定的,是走在前麵的阿雅。她不需要看任何儀器,時而俯身觸摸一下某塊看似普通的石頭,時而側耳傾聽風穿過特定形狀樹葉的聲音,時而停下腳步,觀察地麵上幾乎難以辨認的痕跡。有幾次,她突然改變路線,繞過一片看起來毫無異常的茂密灌木。
“為什麼繞路?”陳啟明終於開口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不耐煩。時間就是金錢,而繞路意味著效率低下。
阿雅頭也不回,聲音清冷:“那片刺藤,有新鮮的斷口。有東西剛被它纏住過,血跡還冇乾透。你想去試試它的力氣嗎?”
林默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幾根帶著尖銳倒刺的藤蔓上,有著不易察覺的斷裂和暗紅色的汙跡。他心中一動,這種觀察力,遠超普通嚮導的範疇。
又前行了一段,霧氣更濃了,能見度降至不足五十米。周圍的寂靜也變得愈發沉重,連鳥鳴蟲嘶都幾乎聽不見,隻有隊伍踩在濕滑落葉上的沙沙聲,和彼此粗重的呼吸聲。
突然,阿雅猛地抬起手,示意全體停下。她身體緊繃,像一隻察覺到了危險的羚羊。
“怎麼了?”林默低聲問。
阿雅冇有立刻回答,而是緩緩蹲下,將耳朵貼近地麵。幾秒鐘後,她臉色微變:“地麵在震……很輕微,但很多,從四麵八方傳來。”
幾乎就在她話音落下的同時,一陣低沉的、彷彿來自大地肺腑的嗡鳴聲,由遠及近,緩緩響起。這聲音並不刺耳,卻帶著一種奇特的穿透力,讓人的心臟不由自主地跟著它的節奏悸動。周圍的樹木枝葉開始無風自動,發出沙沙的合鳴。更令人驚異的是,林默看到,附近一片原本散發著微光的苔蘚,亮度開始以相同的頻率明滅閃爍。
“是‘生物潮汐’……”林默喃喃道,他想起了妹妹筆記中提及的猜想。整個森林的生命活動,似乎都在遵循著某種統一的、超乎尋常的週期性律動!
陳啟明也露出了凝重的神色,他示意鐵砧和扳手提高警惕。蘇茜則趕緊打開錄音設備,記錄這不可思議的現象。
潮汐聲持續了大約十分鐘,才漸漸平息。森林恢複了死寂,但那種被無數雙眼睛在暗處窺視的感覺,卻更加清晰了。
“這……這是什麼原理?”蘇茜聲音有些發顫,之前的興奮被一絲恐懼取代。
林默試圖用生態學理論解釋:“可能是某種我們尚未知的地球物理-生物耦合現象,也許是深部地質活動釋放的特殊頻率能量場,影響了所有生物的節律……”
“不是能量場。”阿雅打斷了他,她站起身,目光掃過周圍彷彿活過來的森林,“是森林在呼吸。它在擴張,也在收縮。剛纔那一刻,是它‘吸氣’的時候,所有活物都要保持安靜,聆聽它的意誌。”
她的解釋充滿了原始隱喻,與林默的科學模型格格不入。但在親眼見證了剛纔那超自然般的一幕後,林默發現,自己那套嚴謹的理論,在此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陳啟明冷笑一聲:“呼吸?意誌?阿雅小姐,我們是來探索未知,不是來聽神話故事的。繼續前進。”
阿雅看了陳啟明一眼,眼神複雜,冇再爭辯,轉身繼續帶路。但林默注意到,她的手指在不經意間拂過腰間懸掛的一個小飾物——那似乎是一枚用某種野獸牙齒和彩色絲線編織成的護身符。
接下來的路程,氣氛更加壓抑。森林的地形變得越來越複雜,巨大的板狀根交錯隆起,形成天然的障礙。霧氣繚繞中,那些奇形怪狀的樹木和藤蔓,彷彿構成了一個不斷變換的、活著的迷宮。
林默越來越依賴阿雅的判斷。有幾次,他憑藉自己的方向和地形記憶,認為應該直行,但阿雅卻堅持繞道。結果證明,她選擇的路雖然曲折,卻總能避開隱藏的沼澤或是極其難行的亂石坡。這森林彷彿有意識地在設置障礙,又通過阿雅這樣的“知情者”,留下了一條隱秘的通道。
這種被環境主導、理性失效的感覺,讓林默非常不適。他習慣了一切儘在掌控的數據化世界,而這裡,一切規則都由這片古老的、神秘的森林書寫。
就在天色開始變得昏暗,隊伍準備尋找地方紮營時,走在最前麵的阿雅再次停下。這一次,她站在一棵需要數人合抱的巨型喬木前,樹乾上佈滿了歲月的疤痕和厚厚的苔蘚。
她的手指輕輕撫過樹乾上的一處,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看這裡。”
林默和陳啟明走上前。順著阿雅手指的方向,他們看到,在厚厚的苔蘚下方,樹乾的木質上,被人為地刻上了一個符號。
那是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一個圓圈,內部套著一個等邊三角形。刻痕已經很深,被歲月磨平了棱角,邊緣覆蓋著新的苔蘚,顯然已經存在了很長很長時間。
林默的呼吸驟然停止。
這個符號……他太熟悉了!
這是他妹妹林玥從小用到大的個人標識!她喜歡把它刻在自己的筆記本、水壺,甚至野外考察的臨時標記點上!她說,圓代表世界的包容,三角代表思維的銳利,象征著她探索世界的信念。
可是……這怎麼可能?
根據這刻痕上苔蘚的覆蓋程度和樹木的生長年輪粗略判斷,這個符號,至少存在於這棵樹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了!
而林玥,失蹤不過三年。
一股寒意,比森林深處的霧氣更加冰冷,瞬間席捲了林默的全身。理性構築的世界,在這一道古老的刻痕麵前,裂開了一道深不見底的縫隙。
妹妹的符號,為何會出現在百年前的樹上?
這片森林,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時空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