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崽後,教授夜夜敲房門撩我 096
遊戲風波(番外8)
一年級的李知蘊上學期還因錯了一個拚音不能考滿分傷心難過,下學期才開學一個月,李知蘊開始迷上了打遊戲。
起因是班上幾個同學最近迷上了一款遊戲。
課餘時間,孩子們聚在一起,談論遊戲裡的英雄、技能和排位。
李知蘊一開始隻是好奇旁聽,後來在一個同學家裡實際操作了幾把,那炫目的特效、即時的反饋和勝利的刺激,瞬間像磁石一樣牢牢吸住了這個七歲男孩的心。
自此,家裡就難得安寧了。
做完作業,李知蘊就磨著向北檸要手機。
“媽媽,我就玩十分鐘,就十分鐘!”
“同學都在玩,我不玩就跟他們沒共同語言了!”
“我這局馬上就贏了,不能坑隊友啊!”各種理由層出不窮。
向北檸起初好言相勸,講道理,定規矩,限製時間。
可小孩子的心智哪裡抵得住精心設計的遊戲機製?
約定的時間一到,李知蘊要麼耍賴拖延,要麼情緒低落,甚至有一次因為向北檸強行收走手機,還發脾氣摔了作業本。
最不能讓向北檸接受的是,李知蘊打遊戲的時候經常說些粗言穢語。
她想一巴掌打過去,但是一想到兒子過去那麼聰明懂事聽話,又捨不得,隻覺得他一時興起。
“你這孩子怎麼回事?以前多乖啊!現在為了個遊戲,作業敷衍了事,跟你說話也愛搭不理!眼睛要不要了?”
向北檸看著兒子抱著手機不撒手的樣子,又氣又急,胸口堵得發慌。
她實在不明白,那些打打殺殺、虛擬的世界,怎麼就那麼大的魔力,能把一個好好的孩子迷成這樣?
李兆華爺爺更是看得吹鬍子瞪眼,拄著柺杖在客廳裡來回踱步:“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我們知蘊以前多聽話懂事,現在為了個勞什子遊戲,連太爺爺叫他都不應了!這還得了,檸檸,我看你就是太溫和了,小孩子不聽話,狠狠打一頓就老實了,我們小時候不都這麼過來的!”
家裡氣氛一度有些緊張。
向北檸既不想粗暴打壓傷了孩子,又深知沉迷遊戲的危害,愁得唉聲歎氣。
這天晚上,李知蘊又因為玩遊戲超時被向北檸批評,悶悶不樂地坐在沙發上撅著嘴。
李淮聿剛出差回來,脫下西裝外套,就看到向北檸眼眶微紅,兒子滿臉不服,以及老爺子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他將妻子摟進懷裡,低聲安慰道:“沒事,我來試試!”
安慰完向北檸後,又走到兒子身邊坐下,拿起那部惹禍的手機,點開了那款遊戲。
“知蘊,很喜歡玩這個?”
李知蘊偷瞄了爸爸一眼,見他沒生氣,才小聲嘟囔:“嗯……就想通關,贏了他們。”
“通關?”
李淮聿推了推眼鏡,目光落在遊戲畫麵上,“每一關,其實都有其特定的資料設定、行為模式和最優解。本質上,是一係列邏輯判斷和條件觸發的結果。”
他示意兒子靠近,然後操作著遊戲裡的角色,一邊玩,一邊用一種近乎解構的方式講解:“你看,這個英雄的技能冷卻時間是固定的,移動速度是恒定的,傷害值有計算公式。對手的行為模式,雖然有一定隨機性,但都有一定的固定演算法。地形障礙、資源重新整理點,都是固定的地圖引數……”
李淮聿的手指在螢幕上滑動,精準地釋放技能,規避傷害,計算著血量和藍量,如同在操作一個精密的物理實驗。
他並沒有追求炫酷的操作,而是用一種理性分析,帶著兒子一路暢通無阻,輕鬆拿下了幾局勝利。
李知蘊看得目瞪口呆,小臉上滿是驚奇和崇拜:“爸爸,你怎麼這麼厲害?你以前玩過嗎?”
“沒有。”李淮聿放下手機,看著兒子,“這並不需要玩過。隻需要理解其背後的規則和邏輯。打遊戲,本質上是在彆人設定的框架內解決問題。這並不算真正的厲害。”
他引導著兒子的思路:“真正厲害的,是設計這些關卡和規則的人,是編寫這些複雜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是理解物理引擎如何模擬現實的工程師。他們設下的難關,纔是值得挑戰的東西。”
李知蘊似懂非懂,但眼睛裡已經開始閃爍思考的光芒。
李淮聿趁熱打鐵,“而且,知蘊,你要知道,以你現在的年齡和認知水平,花費大量時間在這款遊戲上,它帶給你的即時快樂,是以犧牲視力健康、影響學業、讓媽媽和太爺爺擔心傷心為代價的。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這是一筆非常不劃算的交易,投入產出比極低。”
他拉起兒子的手:“你這個年齡,核心任務是讀書學習,獲取基礎知識,開闊眼界,以及進行有益的、符合年齡特征的玩耍。當你通過學習和探索,見識過更廣闊、更精妙的世界後,你會發現,這些被刻意設計出來吸引你注意力的‘通關’,會變得非常乏味和沒有挑戰性。”
第二天是週六,李淮聿沒有帶兒子去遊樂場,也沒有允許他碰手機。
而是帶著他去了自己在家中的書房旁邊,一個原本堆放雜物的小房間。
這裡已經被他連夜改造了一番。
房間不大,但整潔明亮。
靠牆擺放著一個小型實驗桌,上麵有顯微鏡、放大鏡、燒杯、量筒、磁鐵、棱鏡、電池、導線、還有一些常見的化學試劑(當然是絕對安全的蘇打水、醋、色素之類)。牆上貼著一張元素週期表,還有幾張宇宙星雲和物理公式的海報。
這是一個微縮版的、適合兒童的科學探索角。
“這裡是你的小實驗室。”
李淮聿對睜大眼睛、滿臉新奇的李知蘊說,“從今天起,你可以在這裡做你喜歡的小實驗。比如,用顯微鏡看看洋蔥表皮細胞,用棱鏡製造彩虹,用磁鐵研究磁極,或者用醋和小蘇打模擬火山噴發。”
他遞給兒子一本彩圖版的《趣味科學小實驗》,“這裡的每一個現象,背後都有像遊戲規則一樣,但更加真實、更加宏大的科學原理。去探索它們,你會發現,比通關任何遊戲都有趣得多。”
李知蘊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了。他立刻撲到實驗桌前,擺弄起那些儀器,照著書上的說明,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一個自主實驗——用醋和小蘇打製造“噴發”。
當看到白色的泡沫從自製的小火山模型裡歡快地湧出時,李知蘊發出了比遊戲勝利時更加興奮和真實的歡呼:“爸爸,媽媽,太爺爺,你們快看,我的火山噴發了!”
此後,李知蘊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地轉移了。
他不再心心念念想著遊戲,而是迷上了自己的小實驗室。
他會為了搞清楚為什麼磁鐵能吸鐵而不能吸銅而翻看科普讀物;會為了模擬降雨過程而樂此不疲地燒開水、製造冷凝;會追著李淮聿問各種各樣“為什麼”,從“天空為什麼是藍的”到“星星為什麼會眨眼”。
李淮聿總是耐心地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引導他思考,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向北檸也鬆了口氣,轉而支援兒子的新愛好,甚至會和他一起做一些安全的廚房小實驗,比如用紫甘藍汁做酸堿指示劑。
李兆華爺爺看著曾孫抱著科普書看得入迷,或者一臉專注地在實驗桌前鼓搗,連連稱讚:“這才對嘛,玩這些,長見識,明事理,比那什麼遊戲強一千倍,一萬倍。”
偶爾,李知蘊還會想起那款遊戲,但當他再次點開時,不知怎的,看著那些熟悉的界麵,他腦海裡浮現的不再是廝殺的快感,而是爸爸說的“預設規則”、“固定演算法”、“價值投資”。
玩了不到十分鐘,他就覺得有些索然無味,遠不如他剛剛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水中微生物世界來得精彩。
他放下手機,跑回自己的小實驗室,繼續擺弄他的電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