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十柄靈劍 > 第96章 歸長安·定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十柄靈劍 第96章 歸長安·定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凱旋的號角響徹雲霄,卻帶著一絲劫後餘生的沉鬱。旌旗依舊招展,甲胃依舊鮮明,但歸來的唐軍將士臉上,少了些狂喜,多了份曆經生死後的肅穆與疲憊。隊伍中,那輛由重兵護衛的玄色禦輦,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長安城早已萬人空巷,百姓簞食壺漿,湧上街頭,迎接王師歸來,更期盼能看一眼他們奇跡生還的陛下。然而禦輦簾幕低垂,無人得見天顏,唯有長孫皇後偶爾露出的憔悴側臉,讓人心生不安與敬畏。

皇宮之內,氣氛更是凝重。房玄齡、杜如晦等留守重臣早已跪迎在朱雀門前,看到禦輦安然返回,才稍稍鬆了口氣,但得知陛下雖生還卻仍昏迷未醒,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靈劍之主們並未參與盛大的凱旋儀式,他們隨著禦輦悄然入宮,守護在甘露殿外。程咬金拄著光華內斂卻煞意潛藏的魚腸劍,尉遲恭按著威壓沉凝的泰阿,靜塵與張胥一左一右,承影與龍淵雖已歸鞘,清冷與湛藍的微光卻依舊流淌。歐煌帶著疲憊卻興奮的如意,如意腰間純鈞紫氣瑩然,與師父手中那柄已然徹底破碎、卻依舊被鄭重捧著的赤銅劍胚碎片隱隱呼應。

青州鼎被暫時安置於太極宮前廣場,由袁天罡、李淳風佈置陣法溫養淨化,其散發的磅礴生機,讓整個皇城都彷彿煥然一新。

經太醫署聖手聯合會診,確認陛下身體已無大礙,甚至比東征前更為強健,那磅礴的生機與體內融合後的帝皇劍意,需要時間慢慢適應和蘇醒。

數日後,一個清晨。甘露殿內,晨曦透過窗欞,灑在李世民蒼白的臉上。他的手指微微動了一下,睫毛顫抖,緩緩睜開了眼睛。

那雙眼中,不再是重傷後的渾濁與疲憊,也不是強行引動劍意時的決絕與金芒,而是一種深不見底的平靜,彷彿容納了山河歲月,洞察了生死玄機。

“陛下!”一直守候在旁的長孫皇後喜極而泣,緊緊握住他的手。

訊息很快傳出,群臣激動萬分,紛紛入宮問安。

李世民靠在榻上,雖仍虛弱,精神卻清明無比。他聽著李靖、李積彙報東征善後、遼東安置、高句麗歸降等事宜,目光偶爾掃過殿外侍立的靈劍之主們,微微頷首。

待政務奏對暫畢,他緩緩開口,聲音依舊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此番東征,凶險異常,然賴上天庇佑,將士用命,乃至……神器顯靈,方得慘勝而歸,蕩平妖氛,奪回九鼎之一。此非朕一人之功,乃華夏氣運不絕,英靈庇佑。”

他目光落在程咬金、尉遲恭、靜塵、張胥、歐煌、如意等人身上:“諸卿,護駕有功,力挽狂瀾,朕心甚慰。各有封賞,稍後便知。”

眾人躬身謝恩。

李世民又看向袁天罡、李淳風:“袁師、李師,那幽冥裂隙雖暫封,然其根未除,隱患仍在。青州鼎需儘快歸位,以鎮東方氣運。泰山兗州鼎沉寂之事,亦需儘快解決。此事,便交由二位師長費心。”

“臣等遵旨。”袁李二人肅然應命。

“至於爾等……”李世民目光再次掃過靈劍之主,沉吟片刻,“靈劍已然重光,然其性各異,其責未改。是歸於朝堂,還是散於江湖,朕不強求。唯望爾等謹記,劍之所向,當為華夏。”

眾人神色各異,皆若有所思。

半月後,李世民身體大致康複,於太極殿舉行大朝會,正式處理積壓政務,論功行賞。

程咬金晉封司徒,尉遲恭晉封司空,賞賜無數。程咬金抱著新賞的金鐧咧嘴直樂,卻依舊覺得不如腰間斷劍順手。尉遲恭沉穩謝恩,泰阿劍懸於腰間,威儀自生。

靜塵與張婉婉拒了朝廷官職,隻領了虛銜和賞賜,打算繼續雲遊四方,監察天下邪異。承影與龍淵,本就不屬於廟堂。

歐煌莫氏受封將作監大匠,爵至郡公,恩寵無比。如意因其特殊功績,被特賜脫離奴籍,授將作監少匠之職,伴隨歐煌莫氏左右,學習鍛鑄與符文之道。純鈞劍依舊佩戴在他身上,尊貴紫氣日益醇厚。

竇建德因後勤之功,加封食邑,其心中那點不甘,似乎也在這浩蕩國恩與見識了靈劍真正的力量後,漸漸澹去。

而最重要的,是關於十柄靈劍的歸宿。

這一日,李世民單獨召見了所有靈劍之主,以及袁天罡、李淳風。

“靈劍乃鎮國神器,非一人一姓之私物。”李世民看著眾人,緩緩道,“朕意,於淩煙閣旁,另建‘劍閣’,供奉十劍。然非禁錮,而是予其選擇之權。願留於朝堂,鎮守國運者,可入劍閣,受香火供奉,亦可由其主佩戴,護衛宮禁。願遊曆天下,擇主而輔,或靜待機緣者,亦可自行離去。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聞言,皆感陛下心胸開闊,思慮周全。

程咬金第一個嚷嚷:“陛下!俺這老夥計跟俺慣了,離了俺它吃不香睡不好!俺還得戴著它給陛下看門呢!”眾皆莞爾。

尉遲恭沉聲道:“泰阿願鎮守宮門。”

靜塵與張胥對視一眼,道:“承影\\\\/龍淵,願繼續巡守天下。”

袁天罡道:“湛盧、純鈞雙劍,靈性非凡,且已擇主,便由竇公與如意小友繼續保管,亦是緣法。”

歐煌莫氏則道:“乾將、莫邪乃吾夫婦心血所鑄,亦願回歸將作監,以凡火淬煉,或許能有彆樣機緣。”

李世民頷首:“如此甚好。那便依諸位之意。劍閣仍建,為十劍立像存念,亦為天下昭示,華夏鎮族之器,永存不滅。”

他又看向袁天罡:“袁師,那塗山印下落,仍需追查。蘇娘娘與那古魔虛魘,生死未知,亦需警惕。”

袁天罡肅然道:“陛下放心,臣與師弟已有些許頭緒,待青州鼎歸位,便即著手處理。”

大事既定,人心漸安。

數月後,青州鼎在袁天罡主持下,於泰山之陽舉行盛大儀式,正式歸位。東方氣運為之大振,草木複蘇,災癘漸消。兗州鼎雖依舊沉寂於幽冥陰眼,但其氣機已與青州鼎隱隱相連,不再孤立。

淩煙閣旁,劍閣建成。十柄靈劍的玉凋之像供奉其中,雖無真劍之威,卻受萬民景仰,香火不絕。而真正的靈劍,則按其意願,或鎮守宮闈,或巡遊四方,或隱於市井,繼續履行著它們守護華夏的使命。

貞觀盛世,曆經此番磨難,非但沒有衰落,反而因君臣一心、神器重光而更加穩固,四海賓服,萬國來朝,進入了真正的巔峰。

這一日,秋高氣爽。已升任將作監少匠的如意,正在劍閣前恭敬擦拭著玉凋。忽然,他腰間的純鈞劍輕輕一震,傳來一絲微弱的示警。

他抬起頭,隻見一個穿著鬥篷、身形句僂的老嫗,正遠遠望著劍閣,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粉色流光,隨即消失在人群之中。

如意皺了皺眉,下意識地握緊了劍柄。

而在終南山深處,清虛子看著手中一枚龜甲上顯現的裂紋,麵色凝重:“歸墟動蕩,妖星再顯……太平日子,恐怕不會太長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