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798章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其十三?左記室思詠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798章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其十三?左記室思詠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雜體詩三十首?其十三?左記室思詠史

江淹

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

百年信荏苒,何為苦心魂。

當學衛霍將,建功在河源。

圭組賢君眄,青紫明主恩。

終軍纔始達,賈誼位方尊。

金張服貂冕,許史乘華軒。

王侯貴片議,公卿重一言。

太平多歡娛,飛蓋東都門。

顧念張仲蔚,蓬蒿滿中園。

《雜體詩三十首·其十三左記室思詠史》賞析

這首詩借詠史表達對不同人生道路與社會現象的思考,以曆史人物事跡為依托,反映出詩人對建功立業的嚮往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藝術表現上獨具特色。

一、主題思想

1對出世與入世的思考:開篇提及「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韓康賣藥、梅福隱於市門,代表出世隱者。但詩人認為「百年信荏苒,何為苦心魂」,人生短暫,何必如此苦守。轉而推崇衛青、霍去病「建功在河源」的入世建功立業之舉,反映對出世與入世兩種人生選擇的思考,傾向積極入世追求功名。

2對功名利祿的追求與感慨:「圭組賢君眄,青紫明主恩。終軍纔始達,賈誼位方尊」,詩人羨慕終軍、賈誼因才華獲君主賞識,得高位顯爵,體現對功名利祿渴望。同時「金張服貂冕,許史乘華軒。王侯貴片議,公卿重一言」描繪金、張、許、史等權貴受尊崇,暗示在權貴當道下,普通才俊獲取功名不易,感慨世態炎涼。

3對寒門才俊的同情:結尾「顧念張仲蔚,蓬蒿滿中園」,張仲蔚有才卻隱居,園中生滿蓬蒿,無人問津。詩人以其為例,表達對寒門才俊不被重用、埋沒草野的同情,揭示社會不公平。

二、藝術特色

1用典豐富:全詩多處用典,如韓康、梅福、衛青、霍去病、終軍、賈誼、金張、許史、張仲蔚等典故,借曆史人物故事表達思想情感,使詩歌內涵豐富,含蓄深刻,增加文化底蘊與說服力。

2對比鮮明:出世隱者與入世建功者對比,如韓康、梅福與衛青、霍去病;權貴與寒門才俊對比,像金張、許史與張仲蔚。通過對比突出不同人物境遇差異,強化主題表達,引發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3以小見大:以張仲蔚一人境遇反映寒門才俊普遍不被重用的社會現實,以小見大,使詩歌對社會問題的批判更具深度與廣度,增強感染力與共鳴效果。

解析

1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

-解析:「韓公」指韓康,他是東漢時期的名士,本可憑借才學入仕,卻選擇在長安集市中賣藥,三十年始終堅持明碼標價,不與人討價還價。「淪」字型現出一種從高處向低處的墜落感,表明韓康放棄了可能的仕途,沉淪於賣藥的市井生活。「梅生」即梅福,西漢末年人,他在王莽專政後,棄官歸隱,在會稽一帶隱姓埋名,成為一名市門卒。這兩句詩列舉了韓康和梅福這兩位曆史人物,他們都選擇了遠離官場,歸隱民間,為後文詩人表達對人生道路的思考埋下伏筆。

2百年信荏苒,何為苦心魂

-解析:「百年」指代人的一生,「荏苒」形容時光漸漸流逝。「信」在這裡表示確實、的確。詩人感慨人生短暫,時光匆匆而過。「何為苦心魂」則是對韓康和梅福的選擇發出疑問,認為他們如此苦苦堅守這種隱居生活,耗費自己的心力靈魂,似乎有些不值得。此句表明詩人對出世隱居這種人生選擇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從而引出下文對積極入世、建功立業的推崇。

3當學衛霍將,建功在河源

-解析:「衛霍」指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多次率兵出擊匈奴,深入漠北,為漢朝開拓疆土,立下赫赫戰功。「河源」即黃河源頭,在古代,這裡常是與匈奴作戰的偏遠前線,代表著戰事頻發的邊疆地區。詩人認為應當學習衛青和霍去病,奔赴邊疆,在戰場上建立功勳。此句鮮明地表達了詩人對積極入世、通過戰功獲取功名的人生道路的讚賞與嚮往。

4圭組賢君眄,青紫明主恩

-解析:「圭組」是官印和係印的絲帶,象征著官職;「眄」意為斜眼看,這裡引申為看重、賞識。「青紫」指高官顯爵,漢代丞相、太尉等高官佩金印紫綬。詩人說,賢明的君主會看重那些能夠建立功勳的臣子,賜予他們官職和印綬,這是君主的恩情。此句強調了君主對有功之臣的嘉獎,也反映出詩人渴望得到君主賞識,憑借自身才能獲取功名的願望。

5終軍纔始達,賈誼位方尊

-解析:「終軍」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少年英才,他十八歲時便被選為博士弟子,後多次向漢武帝上書言事,受到重用。「纔始達」突出終軍因才華而獲得成功。「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他年少成名,深受漢文帝賞識,被破格提拔,雖一生坎坷,但也曾位居較高官職。「位方尊」體現了賈誼因才華而獲得尊貴地位。詩人以終軍和賈誼為例,進一步表明憑借自身才華能夠得到君主的認可與重用,實現人生價值,再次強調了對通過才能獲取功名的追求。

6金張服貂冕,許史乘華軒

-解析:「金張」指西漢的金日??和張安世兩家,他們自漢武帝時起,累世為官,家族顯赫,世代都佩戴貂尾裝飾的冠冕。「服貂冕」描繪出他們的顯貴形象。「許史」指漢宣帝時的外戚許氏和史氏家族,他們憑借外戚身份,享受榮華富貴,乘坐華麗的車子。「乘華軒」體現了他們的奢華生活。這兩句詩描繪了金、張、許、史這些權貴家族的富貴顯赫,與前文憑借自身才華獲取功名的終軍、賈誼形成對比,暗示在當時的社會,除了才華,出身和外戚關係等因素也對人的仕途有著重要影響。

7王侯貴片議,公卿重一言

-解析:此句進一步描述了權貴們在社會中的影響力。「王侯」和「公卿」都是指當時的達官顯貴。「貴片議」「重一言」表明這些權貴的一句話、一個建議,就能在社會上產生重大影響,被眾人重視。這反映出當時社會權力集中在少數權貴手中,他們的言論具有決定性作用,凸顯了社會的等級差異和權貴階層的權勢,也暗示了普通士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獲取功名可能麵臨的困難。

8太平多歡娛,飛蓋東都門

-解析:「太平」描繪了社會處於和平繁榮的時期。「歡娛」體現了在太平盛世中,人們生活快樂。「飛蓋」指車輛飛馳時揚起的車篷,形容車輛行駛迅速。「東都門」在長安東門之外,是人們遊樂出行的場所。此句描繪了在太平盛世,人們在東都門附近遊樂,車輛往來如飛的熱鬨場景,展現了太平時期的繁華景象,但結合前文對權貴的描述,也暗示了這種繁華背後可能存在的階層差異,普通士人或許難以真正融入這種歡娛之中。

9顧念張仲蔚,蓬蒿滿中園

-解析:「張仲蔚」是東漢末年的高士,博學有文才,但隱居不仕,家中庭院長滿了蓬蒿。「顧念」表明詩人將思緒轉向張仲蔚。詩人想到像張仲蔚這樣有才華的人,卻隻能在蓬蒿滿院的隱居生活中默默度過一生,無人問津。與前文那些權貴和因才華而顯達的人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像張仲蔚這樣懷纔不遇的寒門之士的同情,也對社會不能讓所有人才都得到施展機會的現象發出了感慨。

句譯

1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韓康淪落為在市井賣藥之人,梅福隱姓埋名於市門之中。

2百年信荏苒,何為苦心魂:人生百年時光確實匆匆流逝,為何要如此苦苦耗費心魂。

3當學衛霍將,建功在河源:應當學習衛青和霍去病那樣的將領,在黃河源頭一帶建立功勳。

4圭組賢君眄,青紫明主恩:賢明的君主看重臣子,賜予官印與綬帶,這高官顯爵是明主的恩典。

5終軍纔始達,賈誼位方尊:終軍憑借才華開始顯達,賈誼因有才能地位方纔尊貴。

6金張服貂冕,許史乘華軒:金氏、張氏家族的人佩戴著貂尾裝飾的冠冕,許氏、史氏家族的人乘坐著華麗的車子。

7王侯貴片議,公卿重一言:王侯看重自己的每一個建議,公卿重視自己的每一句話。

8太平多歡娛,飛蓋東都門:太平盛世人們多歡樂愉悅,車輛在東都門飛馳往來。

9顧念張仲蔚,蓬蒿滿中園:不禁想起張仲蔚,他家的庭院裡長滿了蓬蒿。

全譯

韓康無奈淪落到街頭賣藥,梅福也選擇隱身在市門之間。

人生短短百年,時光轉瞬即逝,何必如此自苦,空耗心力神魄。

我們應當效仿衛青與霍去病,奔赴河源之地,去建立不朽功勳。

賢明君主看重臣子,賜下圭組,高官顯爵,那是明主深厚的恩澤。

終軍憑借卓越才華得以顯達,賈誼因有出眾才能獲尊貴地位。

金氏與張氏家族,頭戴貂冕,許氏和史氏一族,乘坐華麗軒車。

王侯將相們,每句話都被看重,他們的片言隻語,皆舉足輕重。

太平之世,處處洋溢著歡娛,東都門外,車輛如飛往來穿梭。

然而,不禁又想起張仲蔚,他的庭院之中,蓬蒿肆意叢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