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801章 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其十六?盧郎中諶感》
雜體詩三十首?其十六?盧郎中諶感
江淹
大廈須異材,廊廟非庸器。
英俊著世功,多士濟斯位。
眷顧成綢繆,乃與時髦匹。
姻媾久不虧,契闊豈但一。
逢厄既已同,處危非所恤。
常慕先達概,觀古論得失。
馬服為趙將,疆場得清謐。
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慨無握中策,徒慚素絲質。
羈旅去舊京,感遇逾琴瑟。
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更以畏友朋,濫吹乖名實。
《雜體詩三十首·其十六盧郎中諶感》賞析
這首詩以深沉筆調,借古喻今,圍繞人纔在國家中的作用、友情與個人感慨展開,展現詩人對時代需求的洞察、對友情的珍視及自我審視,反映特定時代文人複雜心境。
一、主題思想
1對人才的重視與期望:開篇「大廈須異材,廊廟非庸器」以大廈需特殊木材,喻國家需非凡人才,表明國家治理靠傑出之士。「英俊著世功,多士濟斯位」強調傑出人才建立功勳,眾多賢士共同支撐國家,表達對人才的渴望與對國家興盛的期盼。
2對真摯友情的歌頌:「眷顧成綢繆,乃與時髦匹。姻媾久不虧,契闊豈但一。逢厄既已同,處危非所恤」描述與友人關係從眷顧到緊密,情誼不因時間、困境改變。患難與共,不顧危險,歌頌真摯深厚的友情。
3自我感慨與反思:「慨無握中策,徒慚素絲質」,詩人感慨無治國良策,空有純潔品質,表達對自身才能不足的慚愧。「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進一步反思非棟梁之才,需不懈努力。「更以畏友朋,濫吹乖名實」害怕辜負朋友,擔憂名不副實,體現對自我價值的審視和對友情的珍視。
二、藝術特色
1比喻與象征:以「大廈」「廊廟」喻國家,「異材」「非庸器」喻人才,生動形象強調人才重要性,使抽象道理具體可感。
2用典豐富:「馬服為趙將,疆場得清謐。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用趙奢為馬服君使邊疆安寧、信陵君掌魏兵權嚇退秦兵典故,借古賢才事跡表達對人才作用的看法,豐富內涵,增強說服力。
3情感真摯深沉:從對人才期望到歌頌友情,再到自我反思,情感層層遞進,真摯自然,反映內心複雜感受,引發共鳴。
解析
1大廈須異材,廊廟非庸器
-解析:詩人以建造大廈需要特殊材質的木材作比,「大廈」象征著國家,「異材」寓意著非凡的人才,強調國家的穩定與繁榮如同建造大廈,離不開卓越之士。「廊廟」指代朝廷,「非庸器」表明朝廷不是容納平庸之輩的地方,形象地表達出國家治理需要傑出人才,凸顯了對優秀人才的渴望,為全詩奠定了對人才問題關注的基調。
2英俊著世功,多士濟斯位
-解析:「英俊」指那些才智出眾、品德高尚的傑出人物,他們憑借自身的才能建立起流芳於世的功勳。「多士」則強調眾多賢能之士,「濟斯位」表示這些人才共同輔佐,支撐起國家的各個重要職位,使國家得以良好運轉。此句進一步闡述了傑出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眾多賢才齊心協力才能成就國家的繁榮昌盛,表達了對人纔在國家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期望。
3眷顧成綢繆,乃與時髦匹
-解析:「眷顧」體現出對友人最初的關注與照顧,這種情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綢繆」,變得緊密而深厚。「與時髦匹」中,「時髦」指當時的傑出人物,意思是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如同與那些時代精英的關係一樣珍貴,表明詩人與友人之間建立起了真摯而高尚的情誼,且這種情誼可與世間任何珍貴的關係相媲美。
4姻媾久不虧,契闊豈但一
-解析:「姻媾」原指婚姻關係,這裡引申為與友人之間緊密的聯係,詩人表示這種關係曆經長久的時間也不會有所虧損,始終保持穩固。「契闊」有聚散離合之意,「豈但一」強調與友人之間經曆的聚散絕非僅有一次,而是多次共同經曆人生的起伏,進一步突出了與友人情誼的深厚和長久,無論時光如何流轉,經曆多少變遷,情誼始終不變。
5逢厄既已同,處危非所恤
-解析:「逢厄既已同」表明詩人與友人在麵對困境時,始終共同承擔,攜手共度難關。「處危非所恤」進一步說明,當處於危險境地時,他們並不顧惜自身的安危,而是相互扶持,共同應對。這兩句詩生動地描繪了詩人與友人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真摯友情,在艱難險阻麵前,他們的情誼愈發堅定,彰顯出友情的偉大力量。
6常慕先達概,觀古論得失
-解析:詩人常常傾慕前代賢達之人的氣概與風範,通過「觀古」,即研究曆史,去探討朝代興衰、人物成敗的經驗教訓。「論得失」體現了詩人對曆史的深刻思考,試圖從古人的經曆中汲取智慧,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表達了詩人對自身修養和成長的追求,希望能像前代賢達一樣,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見識。
7馬服為趙將,疆場得清謐
-解析:這裡運用了趙奢的典故,趙奢因戰功被封為馬服君。他擔任趙國將領期間,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使趙國的疆場得以安寧。「清謐」形容邊疆地區和平寧靜,沒有戰亂。詩人借趙奢的事跡,展現了傑出人纔在國家軍事領域的重要作用,一個優秀的將領能夠保衛國家,使百姓免受戰爭之苦,同時也藉此表達對傑出人才為國家建功立業的讚賞與嚮往。
8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解析:此句提及信陵君的故事,信陵君是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他得到魏王授予的印信,掌握魏國兵權。信陵君禮賢下士,率領魏軍多次擊敗秦軍,使秦軍不敢輕易出兵侵犯魏國。詩人以信陵君為例,再次強調了傑出人纔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麵的關鍵作用,一個賢能的人纔能夠憑借自身的能力和威望,威懾外敵,保衛國家的安全與穩定,從另一個角度突出了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9慨無握中策,徒慚素絲質
-解析:「慨無握中策」,詩人感慨自己沒有掌握治國安邦的良策,麵對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深感自身能力的不足。「徒慚素絲質」中,「素絲質」象征著詩人純潔的品質,但此時他覺得僅有純潔的品質是不夠的,空有其質而無實際才能,因此心生慚愧。此句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自身才能的不滿與自責,反映出他渴望為國家做出貢獻卻又自覺能力欠缺的矛盾心理。
10羈旅去舊京,感遇逾琴瑟
-解析:「羈旅」表明詩人身處異鄉,遠離了舊都。在漂泊的過程中,「感遇逾琴瑟」,詩人所感受到的遭遇和經曆,使他與友人之間的情誼超越了琴瑟之好。琴瑟常用來比喻和諧美好的感情,這裡詩人用「逾琴瑟」強調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在曆經漂泊和種種遭遇後,變得更加深厚、真摯,突出了友情在困境中的升華。
11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解析:「自顧」即自我審視,詩人覺得自己並非像「杞梓」那樣的優質木材,「杞梓」常用來比喻優秀的人才,此處詩人自謙認為自己不是棟梁之材。然而,詩人並未因此而氣餒,而是認識到要「勉力在無逸」,即通過不懈努力、勤奮進取,來提升自己。此句體現了詩人對自我的清醒認識以及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精神,儘管自知纔能有限,但仍不願放棄努力。
12更以畏友朋,濫吹乖名實
-解析:「畏友朋」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敬重與擔憂,擔心自己的行為會辜負朋友的期望。「濫吹」源自「濫竽充數」的典故,詩人害怕自己像南郭先生一樣,沒有真才實學卻充數其中,從而「乖名實」,使自己的名聲與實際才能不相符。此句進一步體現了詩人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和對友情的珍視,生怕因自己的不足而損害與朋友之間的情誼,反映出詩人在人際交往中的自省與擔當。
句譯
1大廈須異材,廊廟非庸器:建造大廈需要特殊的木材,朝廷不是容納平庸之輩的地方。
2英俊著世功,多士濟斯位:傑出人才建立流芳於世的功勳,眾多賢士共同支撐起國家的職位。
3眷顧成綢繆,乃與時髦匹:從最初的關注照顧,情誼變得緊密深厚,可與和傑出人物的關係媲美。
4姻媾久不虧,契闊豈但一:與友人緊密的聯係長久不損,聚散離合的經曆豈止一次。
5逢厄既已同,處危非所恤:遭遇困境已然共同麵對,處於危險境地不顧惜自身安危。
6常慕先達概,觀古論得失:常常傾慕前代賢達的氣概風範,研究曆史探討成敗得失。
7馬服為趙將,疆場得清謐:馬服君趙奢擔任趙國將領,使疆場得到和平寧靜。
8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信陵君佩戴魏國印信,秦軍不敢輕易出兵。
9慨無握中策,徒慚素絲質:感慨自己沒有治國良策,空有純潔品質而慚愧。
10羈旅去舊京,感遇逾琴瑟:身處異鄉遠離舊都,所感遭遇使與友人情誼超越琴瑟之好。
11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自我審視覺得自己並非棟梁之材,唯有通過不懈努力來提升。
12更以畏友朋,濫吹乖名實:更加擔心辜負朋友,害怕像濫竽充數般名不副實。
全譯
建造宏大的樓宇需要非凡的棟梁之材,治理國家的朝廷絕非安置庸人的所在。
傑出的英豪建立舉世矚目的功勳,眾多賢才共同匡濟支撐起朝廷的各個職位。
我與友人從最初的相互眷顧,情誼逐漸變得深厚綿密,這情誼之珍貴,可與和世間傑出人物的關係相媲美。
我們之間的情誼如同姻親般曆久彌堅,所經曆的聚散離合又何止一次。
遭遇艱難困苦時我們已然共同承擔,身處危險境地也絲毫不顧惜自身安危。
我常常傾慕前代賢達的氣概風範,通過研讀曆史來探討成敗得失的道理。
就像馬服君趙奢擔任趙國將領,使得疆場從此獲得了和平靜謐。
信陵君執掌魏國的帥印,強大的秦軍便不敢輕易出兵進犯。
可歎我自己沒有安邦治國的良策,空有純潔高尚的品質,心中唯有慚愧。
如今我漂泊異鄉,離開了故都舊京,但這一路的經曆與遭遇,讓我與友人的情誼愈發深厚,超越了琴瑟和諧之好。
我深知自己並非像杞木梓木那樣的棟梁之材,唯有不懈努力,勤奮進取,不敢稍有懈怠。
更擔憂自己會辜負朋友的期望,害怕自己如同濫竽充數之人,徒有虛名而無真才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