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08章 傅玄《吳楚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08章 傅玄《吳楚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吳楚歌

傅玄

燕人美兮趙女佳,其室則邇兮限層崖。

雲為車兮風為馬,玉在山兮蘭在野。

雲無期兮風有止,思多端兮誰能理?

……

賞析:

《吳楚歌》是傅玄創作的一首情感細膩且富有浪漫色彩的詩歌,以獨特的意象和巧妙的構思,抒發了因距離而產生的思慕與無奈之情。

一、情感內涵

1.

傾慕與阻隔引發的無奈:詩的開篇“燕人美兮趙女佳”,通過對燕趙女子美貌的讚歎,傳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傾慕之情。“其室則邇兮限層崖”卻陡然一轉,點明儘管感覺對方居所不遠,但實際卻被層崖所阻隔。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營造出一種無奈的氛圍,深刻地表達出詩人因距離而無法接近傾慕之人的痛苦,奠定了全詩無奈與惆悵的情感基調。

2.

想象與期盼中的掙紮:“雲為車兮風為馬”展現出詩人突破現實束縛的強烈渴望,他幻想藉助雲和風的力量跨越層崖,去追尋心中的美好。“玉在山兮蘭在野”,詩人以玉和蘭來比喻所思之人,不僅讚美了對方的美好品質,同時也暗示瞭如同美玉深藏山中、蘭花綻於荒野,雖美好卻難以觸及,進一步強化了內心的期盼與無奈交織的複雜情感。詩人在想象的美好與現實的無奈之間掙紮,這種掙紮加深了情感的深度和複雜性。

3.

迷茫與愁緒的深化:“雲無期兮風有止”,詩人清醒地意識到雲飄忽不定沒有歸期,而風雖然能助力前行卻總有停止的時候,象征著實現願望的道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阻礙。“思多端兮誰能理?”則直抒胸臆,麵對這諸多紛繁複雜的思緒,詩人發出了無奈的感慨,無人能理清他內心的愁緒,將整首詩的情感推向了迷茫與惆悵的**,使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無法排解的苦悶。

二、藝術特色

1.

巧妙的對比與反差:詩中“其室則邇兮限層崖”一句,將看似相近的空間距離與實際存在的層崖阻隔進行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這種對比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戲劇性,更深刻地表現出詩人內心的無奈,讓讀者能直觀地感受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強化了詩歌的情感表達效果。

2.

豐富的意象營造意境:詩人運用了“雲”“風”“玉”“蘭”等豐富的意象。“雲為車兮風為馬”中,雲與風營造出一種空靈、奇幻的氛圍,展現出詩人浪漫的想象;“玉在山兮蘭在野”裡,玉和蘭則象征著美好與高潔,同時暗示了美好的事物難以企及。這些意象相互交織,共同構建出一個充滿詩意與無奈的意境,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更深刻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世界。

3.

浪漫主義的想象手法:“雲為車兮風為馬”的想象極為大膽浪漫,詩人突破現實的侷限,以雲為車、風為馬,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追求。這種浪漫主義的想象不僅為詩歌增添了奇幻色彩,更有力地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以及試圖突破困境的決心,使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4.

質樸語言與深刻情感的融合: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簡潔明瞭,沒有過多華麗辭藻的堆砌。然而,正是這種質樸的語言,卻能精準地傳達出詩人內心複雜而深刻的情感。傅玄以簡潔的文字,將傾慕、無奈、期盼、迷茫等情感層層遞進地展現出來,使詩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讓讀者在質樸的文字中感受到深深的觸動。

《吳楚歌》以其獨特的情感表達和藝術魅力,展現了傅玄詩歌創作的高超技藝,使讀者能夠透過文字,感受到詩人內心那份因距離而產生的複雜情感。

……

解析:

1.

燕人美兮趙女佳

-

解析:開篇詩人以直白的表述,讚歎燕趙之地女子的美麗動人。在古代,燕趙多美女,這一地域文化特色為詩人的傾慕之情提供了現實依據。此句奠定了詩人對遠方女子的欣賞與嚮往基調,引發讀者對詩中情感走向的好奇。

2.

其室則邇兮限層崖

-

解析:

“其室則邇”給人一種距離並不遙遠,似乎觸手可及的感覺,強化了詩人對女子的嚮往。然而,“限層崖”卻筆鋒一轉,指出儘管心理上感覺很近,但實際卻被層層山崖所阻隔。這種從希望到失望的急劇轉變,深刻體現出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為詩歌增添了無奈與惆悵的情緒,也為下文詩人的情感抒發做鋪墊。

3.

雲為車兮風為馬

-

解析:麵對現實中的重重阻隔,詩人展開了浪漫主義的想象。他幻想以雲作為車,以風作為馬,試圖藉助自然之力跨越層崖,去接近心中傾慕的女子。這種想象大膽而奇幻,展現出詩人突破現實束縛,追求美好情感的強烈願望,體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浪漫情懷。

4.

玉在山兮蘭在野

-

解析: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將所思慕的女子比作山中的美玉和田野的蘭花。玉,溫潤光潔,象征女子的高貴純潔;蘭,清幽淡雅,寓意女子的美好品格。此句不僅進一步深化了詩人對女子的傾慕之情,同時也暗示了女子如美玉蘭花般,雖美好卻難以觸及,增添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遺憾之感。

5.

雲無期兮風有止

-

解析:詩人從浪漫的想象回到現實,意識到雲飄忽不定,沒有固定的行程,難以依靠;而風雖然能夠助力,但總會有停止的時候。這兩句詩象征著實現願望的艱難與不確定性,反映出詩人內心對於能否跨越阻隔、達成心願的擔憂與迷茫,將之前的無奈情緒進一步深化。

6.

思多端兮誰能理

-

解析:最後,詩人直抒胸臆,感慨自己思緒繁多雜亂,千頭萬緒,卻無人能夠梳理。麵對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對未來的迷茫,詩人內心的情感達到了極點。此句以一個反問句結束全詩,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效果,使讀者深刻感受到詩人內心無法排解的愁緒與痛苦。

……

句譯:

1.

燕人美兮趙女佳:燕國的姑娘美麗啊,趙國的女子姣好。

2.

其室則邇兮限層崖:她們的住所看似很近啊,卻被層層山崖阻隔。

3.

雲為車兮風為馬:我想以雲朵為車啊,以風為馬。

4.

玉在山兮蘭在野:(她)如同山中的美玉啊,又似田野的蘭花。

5.

雲無期兮風有止:雲朵行蹤不定沒有歸期啊,風卻總有停止的時候。

6.

思多端兮誰能理:思緒紛繁複雜啊,有誰能夠梳理清楚?

……

全譯:

燕國的女子容貌秀麗,趙國的佳人風姿曼妙,她們的居所看似近在咫尺,無奈卻被層層山崖相遙。

我多麼渴望,以雲朵為車,乘清風作馬,飛奔至她身旁,她恰似山中美玉,又如郊野幽蘭般美好。

可雲朵飄忽不定,沒有歸期,勁風雖疾,終會息消,心中思緒千頭萬緒,紛繁雜亂,又有誰能為我梳理明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