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56章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二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56章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二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贈秀才入軍·其二十

嵇康

吉人在疚,雖處百罹。

咀嚼英華,呼吸太陽。

曠然無憂患,心與玄同。

誰能羈縶,苕苕高翔。

……

賞析:

嵇康的《贈秀才入軍·其二十》是一首內涵深刻、情感激昂的詩篇,它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在困境中堅守高尚品質與自由精神的“吉人”形象,淋漓儘致地展現了嵇康的人生理想與精神追求。

一、困境中的堅守:吉人的堅韌與擔當

直麵苦難的勇氣:“吉人在疚,雖處百罹”,開篇便將“吉人”置於艱難困苦的境地之中。“吉人”代表著那些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之人,他們雖遭遇“百罹”,即無數的憂患與磨難,卻並未被打倒。在魏晉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政治鬥爭殘酷,社會秩序混亂,文人常常麵臨生命威脅與精神迫害,此句實則對映出嵇康及與他誌同道合之人所麵臨的現實困境。然而,“吉人”的存在彰顯了一種直麵苦難的勇氣,他們不逃避、不屈服,以堅韌的意誌承受著生活的重壓,體現了一種高尚的擔當精神。

內在品質的堅守:這兩句詩強調了“吉人”在困境中對自身品德的堅守。儘管外部環境惡劣,他們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善良與賢德,不為苦難所動搖。這種堅守不僅是對個人品質的維護,更是對社會道德標準的一種扞衛。在一個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的時代,“吉人”的堅守猶如黑暗中的明燈,為人們指引著道德與精神的方向。

二、精神的滋養與升華:汲取力量,與道合一

精神養分的汲取:“咀嚼英華,呼吸太陽”,此句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人”在困境中獲取精神力量的方式。“咀嚼英華”寓意著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吸收,這裡的“英華”可以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經典著作的精華,也可以是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品德與思想。通過“咀嚼”,他們將這些精華內化為自身的精神力量,滋養著自己的心靈。“呼吸太陽”則進一步強調了他們與自然中強大、光明力量的連線,象征著他們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如同沐浴在陽光之下,汲取無儘的正能量。

與道合一的境界:“曠然無憂患,心與玄同”,展現了“吉人”在汲取精神力量後所達到的超凡境界。“曠然”體現出他們心境的豁達開闊,儘管身處困境,卻能超越憂患的束縛,不為外界的艱難所困擾。“心與玄同”則將這種境界提升到了與道合一的高度,“玄”在道家思想中代表著宇宙萬物的根源與本體,是一種深邃、神秘的存在。“心與玄同”意味著“吉人”的內心與道融為一體,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不僅是對個人精神的極大升華,更是對生命本質的深刻領悟。

三、追求自由的呐喊:掙脫束縛,展翅高飛

對自由的渴望:“誰能羈縶,苕苕高翔”,這兩句詩以強烈的反問和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吉人”對自由的強烈渴望與不懈追求。“羈縶”象征著世俗的種種束縛,包括政治壓迫、禮教規範、名利誘惑等,而“吉人”堅決不願被這些束縛所羈絆。他們嚮往著“苕苕高翔”,即向著高遠的天空自由翱翔,這種自由不僅是身體上的不受限製,更是精神上的徹底解放,是對自由境界的極致追求。

自由精神的象征:在嵇康的筆下,“吉人”高翔的形象成為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在那個壓抑人性、限製自由的時代,嵇康通過對“吉人”的讚美,發出了追求自由的呐喊。這種自由精神不僅是對個人解放的追求,更是對整個社會壓抑氛圍的反抗,激勵著人們突破世俗的枷鎖,追求真正的自由與尊嚴。

《贈秀才入軍·其二十》通過對“吉人”形象的塑造,展現了嵇康對高尚品德、精神升華和自由境界的追求。這首詩不僅是嵇康個人精神世界的寫照,更是對魏晉時期黑暗現實的批判與對理想人生的憧憬,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解析:

吉人在疚,雖處百罹

-

字詞解析:

-

“吉人”:從傳統意義來講,指善良、賢德之人,在古代文化語境中,這類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靈

-

“在疚”:“疚”本意是久病,在這裡引申為艱難困苦的處境,“在疚”即處於艱難困苦之中。

-

“雖”:表示轉折關係,即便、雖然之意。

-

“百罹”:“百”表示數量多,形容程度深;“罹”指憂患、苦難,“百罹”指代眾多的憂患與磨難。

-

內涵闡釋:此句刻畫了賢德之人即便深陷重重困境,遭受諸多磨難,卻依然堅守的形象。它暗示著在現實生活中,善良與賢德之人並不一定能免受苦難,反而可能會麵臨更多的挫折。這反映出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同時也凸顯了“吉人”在逆境中的堅韌不拔。從更深層次看,這或許與嵇康所處的時代背景相關,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像嵇康這樣有操守的文人常常麵臨各種迫害,此句也可看作是他對自身及同類人境遇的一種寫照。

咀嚼英華,呼吸太陽

-

字詞解析:

-

“咀嚼”:本意為用牙齒磨碎食物,這裡運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達對事物的細細品味、深入汲取。

-

“英華”:通常指精華,在詩中可理解為美好的精神養分,如經典著作中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觀念、美好的藝術作品等所蘊含的精髓。

-

“呼吸”:這裡並非單純的生理呼吸動作,而是一種形象化表達,象征著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汲取力量。

-

“太陽”:太陽在人類文化中常象征著光明、活力、希望與力量。在詩中,“呼吸太陽”意味著汲取如太陽般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能量。

-

內涵闡釋:這兩句描繪了“吉人”在困境中積極尋求精神滋養與力量的狀態。他們通過“咀嚼英華”,不斷從優秀的文化、思想資源中獲取智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內在修養。“呼吸太陽”則進一步強調他們以開放的姿態,與充滿活力的自然力量相連線,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自然中汲取麵對困境的勇氣和力量。這種對精神力量的主動追求,體現了“吉人”在困境中不消極沉淪,而是積極向上,努力提升自我以應對苦難的精神風貌。

曠然無憂患,心與玄同

-

字詞解析:

-

“曠然”:形容心境開闊、豁達的樣子,體現一種超脫、開朗的精神狀態。

-

“憂患”:指困苦患難,憂愁禍患,這裡指代前文提到的“百罹”,即生活中的種種艱難困苦。

-

“心”:指代內心、心靈,在古代哲學中常被視為精神和思想的核心所在。

-

“玄”:源自道家思想,具有深邃、奧妙、神秘的含義,常指代宇宙萬物的根源、本體或自然之道。

-

“同”:表示融合、合一,在這裡指內心與“玄”所代表的道達到高度契合的狀態。

-

內涵闡釋:此句表明“吉人”在經曆了困境中的堅守與精神滋養後,達到了一種超凡的精神境界。儘管身處憂患之中,但他們憑借著豁達的心境,超越了憂愁困苦的困擾。“心與玄同”則更深入地闡述了他們的內心與道家所推崇的“道”融為一體。這種境界意味著他們對世間萬物的本質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夠順應自然規律,以一種平和、超脫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此時,他們不再被世俗的煩惱所左右,實現了精神上的高度自由與升華。

誰能羈縶,苕苕高翔

-

字詞解析:

-

“誰能”:以反問的形式,強調一種強烈的否定態度,突出無人能夠做到之意。

-

“羈縶”:“羈”指馬籠頭,“縶”指絆住馬足的繩索,二者結合表示束縛、拘禁,常用來比喻被外界因素限製自由。

-

“苕苕”:形容高遠的樣子,描繪出一種遠離塵世、飛向高空的姿態。

-

“高翔”:指高高地飛翔,象征著自由、無拘無束地向高處翱翔。

-

內涵闡釋:這兩句以反問和形象的描寫,強烈地表達了“吉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縛的堅定決心。“誰能羈縶”明確宣告了“吉人”不會被任何世俗的枷鎖所限製,他們對自由的追求是不可阻擋的。“苕苕高翔”則生動地描繪出他們擺脫束縛後,向著高遠天空自由飛翔的情景,象征著他們在精神上達到了自由的境界,能夠超脫於塵世的種種羈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這種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不僅是“吉人”個人的精神特質,也反映了嵇康本人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抗爭。

……

句譯:

吉人在疚,雖處百罹

譯:賢良之人正經受困苦,即便深陷諸多磨難之中。

咀嚼英華,呼吸太陽

譯:他們品味汲取著世間精華,吸納如太陽般的活力光芒。

曠然無憂患,心與玄同

譯:心境豁達因而不被憂患困擾,內心與大道融為一體。

誰能羈縶,苕苕高翔

譯:有誰能夠將他們束縛羈絆?他們向著高遠之處展翅翱翔。

……

全譯:

賢德之人深陷困苦憂愁,縱曆經無數艱難煩憂。

他們細品世間精華,吸納太陽般的活力與光熱。

心境豁達,不被憂患牽繞,心靈與自然之道相融相和。

試問誰能將他們束縛,他們正向著高空自在飛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