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79章 陶淵明《祭程氏妹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79章 陶淵明《祭程氏妹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祭程氏妹文

陶淵明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製再周。淵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嗚呼哀哉!惟我逮事,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未知有誌。弱冠逢家乏,母兄見驕,不涉經學。彭澤去官,家貧無儲。值汝登行,百罹備經。存翹勤而匪懈,沒吾歡於一朝。餘嘗學仕,纏綿人事。流浪無成,懼負素誌。斂策歸來,爾知我意。常願攜手林下,夷險相俱。豈謂程氏,快及中年,奄然朝露。階庭空矣,棺殯遠歸。感惟崩號,興言泣血。

尋念平昔,觸事未遠。書疏猶存,遺孤滿眼。如何一往,終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時複踐?藐藐孤女,曷依曷恃?煢煢遊魂,誰主誰祀?奈何!奈何!

汝之豐才,奈何無用?汝之清識,曾不克申。昔在江陵,重罹天罰。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伊我與爾,百哀是切。黯黯高雲,蕭蕭冬月。白雪掩晨,長風悲節。感惟崩號,興言泣血。

餘惟人斯,昧茲近情。蓍龜有吉,製我祖行。望廬指期,臨穴永訣。遺情想像,顧影淒惻。

昔先君之愛女,即同生之娣也。自幼及長,未嘗遠離。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同氣,情過友生。歡樂永絕,悲痛靡愆。

嗚呼哀哉!餘既有誌,爾亦同懷。奈何舍我,一旦長乖。昔我聞喪,將自吳越。內顧奔弛,事與願違。天地遼闊,中塗徘徊。臨穴永訣,撫櫬儘哀。遺情想像,顧景銜悲。

今我來思,涕零東楚。天高路遙,人生幾何!奄忽若飆,臥莫知所。棄我丘園,在天之隅。存既不可見,沒又不可聞。日徂月流,寒暑代遷。死生異方,存亡有間。侯星叫月,夕夢宵魂。臨祠感痛,中心若摧。

嗚呼哀哉!尚饗!

……

賞析:

《祭程氏妹文》是陶淵明為悼念遠嫁武昌不幸早逝的妹妹而作。在古代,交通不便,親人分離後相聚不易,妹妹的離世對陶淵明而言是沉重打擊,他飽含悲痛寫下此文,以寄哀思。

一、情感真摯深沉

1.

痛失至親的悲慟:文章開篇“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製再周。淵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直接點明祭奠時間與緣由,質樸的敘述已隱隱透出哀傷。“如何一往,終天不返!”這突如其來的詰問,如晴天霹靂,將作者痛失妹妹的悲慟毫無保留地宣泄而出,那種至親永彆的絕望與痛苦,瞬間擊中讀者內心。

2.

回憶往昔的溫情與眷戀:“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爰從靡識,撫髫相成。”作者回憶年少時與妹妹相伴成長,自己十二歲,妹妹僅九歲,從懵懂無知起便相互扶持。這段童年回憶滿是溫情,也正因如此,此刻的生死相隔才更顯殘酷。“方當偕老,中路先傾。”本期待與妹妹相伴到老,她卻中途離世,強烈的反差進一步加深了作者的眷戀與哀傷,往昔的歡樂與當下的悲痛交織,情感真摯濃烈。

3.

對妹妹品德的敬重與追思:“德音孔昭,幽明永隔。”高度讚揚妹妹美好的品德聲名遠揚,即便生死殊途,她的品德依然熠熠生輝。作者通過對妹妹品德的追思,表達出對她的敬重,這種敬重與親情融合,使情感層次更為豐富,不僅是親人離世的悲痛,更是對美好品德消逝的惋惜。

二、結構清晰有序

1.

點明祭奠緣起:文章開篇交代祭奠的具體時間“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製再周”,並說明以少牢之禮祭奠,讓讀者迅速瞭解寫作背景,為全文奠定哀傷基調。

2.

回憶過往情誼:從“我年二六,爾才九齡”開始,作者詳細回憶與妹妹一同成長的點滴,從童年的相伴到對未來偕老的期許,再到妹妹的突然離世,時間線索清晰,情感隨回憶層層遞進,逐步展現出對妹妹的深厚情誼和失去她的痛苦。

3.

抒發內心悲痛與祝願:在回憶之後,作者直抒胸臆,表達妹妹離世帶來的巨大悲痛,如“感惟崩號,興言泣血”,最後以“庶幾有知,魂兮不遐。嗚呼哀哉!”寄托希望妹妹在天之靈能感知自己的思念與祭奠之情,使文章在悲痛氛圍中結束,結構完整。

三、語言質樸自然

1.

質樸無華的表述:語言簡潔質樸,不事雕琢。如“奈何兮一往,終天不返!”“尋念平昔,觸事未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直接表達內心想法與感受,毫無華麗辭藻堆砌,卻能真切傳達出悲痛之情,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作者的哀傷,體現出陶淵明一貫的自然文風。

2.

細節處見深情:雖語言質樸,但在細節描寫上飽含深情。“每憶有秋,我將其刈。與汝偕行,舫舟同濟。”簡單勾勒與妹妹一同勞作、同舟共濟的場景,細節生動,使讀者彷彿能看到兄妹倆相處的畫麵,感受到其中深厚情誼,質樸語言因細節而充滿感染力。

四、文化內涵與曆史價值

1.

反映東晉社會家庭觀念:從文中對兄妹情誼的深刻描繪,可窺探東晉時期社會對家庭倫理、親情的重視。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家庭成為人們心靈的重要寄托,陶淵明對妹妹的深情厚誼,是當時社會家庭觀唸的一個縮影,為研究東晉社會文化提供了生動素材。

2.

展現陶淵明的情感世界:豐富了對陶淵明的認識。人們熟知陶淵明多為其田園詩中淡泊寧靜的形象,而此文展現出他至情至性的一麵,讓我們看到他在麵對親人離世時的悲痛欲絕,使陶淵明的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有助於深入理解他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

……

解析:

1.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製再周。淵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

解析:文章開篇明確時間為東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日,此時距離程氏妹去世已滿兩週年,服喪之期已滿。“少牢之奠”表明陶淵明以羊、豕各一的祭品來祭奠妹妹,“俯而酹之”描繪出他俯身把酒灑在地上進行祭奠的動作,簡潔而莊重地交代了祭奠的背景與儀式,為全文奠定了沉痛哀傷的基調。

2.

嗚呼哀哉!寒往暑來,日月寢疏。梁塵委積,庭草荒蕪。寥寥空室,哀哀遺孤。肴觴虛奠,人逝焉如!

-

解析:“嗚呼哀哉!”一聲悲歎,直接宣泄出內心的悲痛。“寒往暑來,日月寢疏”,感歎隨著時間流逝,自己與妹妹陰陽相隔的日子越來越久。“梁塵委積,庭草荒蕪”描繪了居所的衰敗景象,暗示妹妹離世後家庭的清冷與淒涼。“寥寥空室,哀哀遺孤”進一步渲染氛圍,空蕩的房間裡隻剩下妹妹可憐的遺孤,令人心酸。“肴觴虛奠,人逝焉如!”則表明雖備下祭品祭奠,可妹妹已逝,不知魂歸何處,表達出對妹妹深深的思念與生死相隔的無奈。

3.

誰無兄弟,人亦同生。嗟我與爾,特百常情。幼而無父,遇罹閔凶。相及齠齔,並罹偏咎。

-

解析:先以“誰無兄弟,人亦同生”泛說人們都有兄弟姐妹,而“嗟我與爾,特百常情”則強調自己與妹妹感情遠超常人。接著回憶童年,“幼而無父,遇罹閔凶”說明兄妹幼年喪父,遭遇不幸。“相及齠齔,並罹偏咎”指出到了童年換牙的年紀,又遭遇其他不幸,這些經曆使他們兄妹相互依靠,感情愈發深厚,為下文抒發悲痛之情做鋪墊。

4.

斯情實深,斯愛實厚。念茲在茲,泣涕盈袖。惟我與爾,匪但親友。父則同生,母則從母。

-

解析:再次強調與妹妹感情深厚,“斯情實深,斯愛實厚”直抒胸臆。“念茲在茲,泣涕盈袖”生動描繪出作者對妹妹念念不忘,以至於常常哭泣,淚水沾滿衣袖。“惟我與爾,匪但親友。父則同生,母則從母”進一步說明他們不僅是普通的兄妹,父親是同胞兄弟,母親是親姐妹,血緣關係極為親近,更凸顯出這份感情的珍貴與失去妹妹的痛苦。

5.

相及齒官,並罹偏咎。往在江陵,心乎愛矣。雨絕雲銷,音塵莫寄。

-

解析:“相及齒官,並罹偏咎”重複強調共同遭遇不幸,加深了苦難的印記。“往在江陵,心乎愛矣”回憶在江陵時對妹妹的深切關愛。“雨絕雲銷,音塵莫寄”形象地描繪出妹妹遠嫁後,如同雨停雲散般,與自己音信隔絕,難以傳遞訊息,表達出對妹妹的牽掛以及因距離而產生的無奈。

6.

望彼荊楚,寤寐增歎。如何一往,終天不返!

-

解析:“望彼荊楚”,妹妹遠嫁荊楚之地,作者遙望那個方向,飽含思念。“寤寐增歎”說明無論醒著還是睡著,都因思念妹妹而歎息。“如何一往,終天不返!”則發出痛心疾首的詰問,難以接受妹妹這一去便永遠不能返回的殘酷現實,將悲痛之情推向**。

7.

情原義至,利難動性。矯翮獨逝,遵此一徑。

-

解析:這幾句是對妹妹品德的稱讚。“情原義至,利難動性”表明妹妹重情重義,不為利益所動搖本性。“矯翮獨逝,遵此一徑”以鳥兒振翅高飛,始終遵循一條道路為喻,讚揚妹妹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品行,體現出作者對妹妹高尚品德的敬重。

8.

斯情實深,斯愛實厚。予之不信,天實所佑。

-

解析:又一次強調與妹妹感情深厚,“斯情實深,斯愛實厚”反複詠歎,強化情感。“予之不信,天實所佑”意思是如果不相信自己對妹妹感情的深厚,上天可以作證,表達出對這份感情的篤定,同時也流露出希望妹妹在天之靈能感受到自己的深情。

9.

昔在江陵,重罹天罰。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伊我與爾,百哀是切。

-

解析:“昔在江陵,重罹天罰”再次提及在江陵時又遭受不幸,“兄弟索居,乖隔楚越”說明兄弟姐妹們各自分離,如楚越之地般相距遙遠。“伊我與爾,百哀是切”強調自己與妹妹因分離而痛苦萬分,種種哀傷都深切地纏繞著自己,突出了分離之痛和對妹妹的思念。

10.

黯黯高雲,蕭蕭冬月。白雪掩晨,長風悲節。感惟崩號,興言泣血。

-

解析:“黯黯高雲,蕭蕭冬月。白雪掩晨,長風悲節”描繪出一幅陰沉、寒冷、蕭瑟的冬日景象,濃雲黯淡,冬月淒冷,白雪覆蓋清晨,長風呼嘯悲鳴,借景抒情,烘托出作者內心極度悲痛的情緒。“感惟崩號,興言泣血”則直接描述自己因悲痛而號哭,說起妹妹的事便悲痛得如同泣血,生動地展現出作者痛徹心扉的哀傷。

11.

奈何兮一往,終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時複踐?藐藐孤女,曷依曷恃?煢煢遊魂,誰主誰祀?

-

解析:“奈何兮一往,終天不返!”再次發出無奈的悲歎,難以接受妹妹離世的事實。“寂寂高堂,何時複踐?”想到妹妹曾居住的高堂如今寂靜無人,不知何時還能再看到妹妹的身影,充滿物是人非的感慨。“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擔憂妹妹留下的孤女日後依靠何人,體現出對遺孤的憐憫。“煢煢遊魂,誰主誰祀?”擔心妹妹孤獨的遊魂無人主持祭祀,進一步表達對妹妹身後之事的憂慮,儘顯悲痛與牽掛。

12.

冥冥九泉,邈矣殊世。死如有知,相見何期?懷此永痛,心目俱傷。

-

解析:“冥冥九泉,邈矣殊世”感歎妹妹已身處幽深的九泉之下,與自己陰陽兩隔,相距遙遠。“死如有知,相見何期?”表達出對妹妹的思念,若妹妹在天有靈,不知何時才能再次相見,充滿對未知的迷茫與痛苦。“懷此永痛,心目俱傷”表明作者心中懷著這永遠的悲痛,身心都備受傷害,將內心的痛苦之情推向極致。

13.

神乖運窮,竟不再麵。徘徊丘壟,涕泗流漣。

-

解析:“神乖運窮,竟不再麵”感慨命運弄人,與妹妹陰陽相隔,再也無法相見。“徘徊丘壟,涕泗流漣”描繪作者在妹妹的墳墓前徘徊不捨,淚水不斷流淌,通過具體的行為動作,生動地表現出對妹妹的眷戀與不捨,畫麵感十足,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悲痛。

14.

草莽之中,寄此一棺。痛兮奈何,想爾遺顏。

-

解析:看到妹妹的棺木寄於草莽之中,“痛兮奈何”直接抒發內心的痛苦與無奈。“想爾遺顏”表明作者在痛苦中不斷回憶妹妹生前的容貌,體現出對妹妹的深切思念,簡單的表述飽含無儘深情。

15.

告諸天父,告諸後土。俾我一還,生死靡悔。

-

解析:“告諸天父,告諸後土”向上天和大地傾訴,“俾我一還,生死靡悔”表達出作者寧願以自己的生命換回妹妹重生,即便麵臨生死抉擇也絕不後悔,將對妹妹的深厚情誼和極度悲痛推向,展現出願意為妹妹付出一切的決心。

16.

庶幾有知,魂兮不遐。嗚呼哀哉!

-

解析:最後“庶幾有知,魂兮不遐”,作者希望妹妹的靈魂能感知自己的祭奠和思念,不要遠離。“嗚呼哀哉!”再次發出悲歎,為全文畫上悲痛的句號,表達出對妹妹的深切悼念之情,讓讀者沉浸在這沉痛的氛圍中。

……

句譯:

1.

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製再周。淵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在東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日,程氏妹的服喪之期已滿兩週年。我陶淵明用羊、豕各一的祭品,俯身將酒灑在地上,祭奠妹妹。

2.

嗚呼哀哉!寒往暑來,日月寢疏。梁塵委積,庭草荒蕪。寥寥空室,哀哀遺孤。肴觴虛奠,人逝焉如!

唉,悲痛啊!寒來暑往,隨著時間推移,我與妹妹陰陽相隔的日子越來越久。屋梁上灰塵堆積,庭院中荒草叢生。空蕩蕩的房間裡冷冷清清,隻剩下妹妹可憐的遺孤哀傷不已。我備下酒食白白祭奠,妹妹你逝去後究竟去了哪裡啊!

3.

誰無兄弟,人亦同生。嗟我與爾,特百常情。幼而無父,遇罹閔凶。相及齠齔,並罹偏咎。

哪個人沒有兄弟姐妹,大家同樣都是父母所生。可歎我和你,感情卻遠超常人百倍。我們年幼時就失去父親,遭遇了這不幸之事。到了童年換牙的年紀,又都遭受了其他不幸。

4.

斯情實深,斯愛實厚。念茲在茲,泣涕盈袖。惟我與爾,匪但親友。父則同生,母則從母。

我們之間的情誼實在深厚,這份愛也無比厚重。我時刻都在思念這些過往,常常哭泣,淚水沾滿了衣袖。我和你,不隻是普通的親友。父親是同胞兄弟,母親是親姐妹(血緣極為親近)。

5.

相及齒官,並罹偏咎。往在江陵,心乎愛矣。雨絕雲銷,音塵莫寄。

到了成年,又都遭遇不幸。以前在江陵的時候,我心中對你充滿關愛。但自從你遠嫁,就如同雨停雲散,我們之間音信斷絕,無法互通訊息。

6.

望彼荊楚,寤寐增歎。如何一往,終天不返!

我遙望著荊楚那個方向,無論醒著還是睡著,都因思念你而不斷歎息。你怎麼這一去,就永遠不能回來了啊!

7.

情原義至,利難動性。矯翮獨逝,遵此一徑。

你重情重義,本性不為利益所動搖。就像鳥兒振翅高飛,始終遵循自己的道路(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品行)。

8.

斯情實深,斯愛實厚。予之不信,天實所佑。

我們之間的情誼實在深厚,這份愛也無比厚重。如果有人不相信我對你的深情,上天可以為我作證。

9.

昔在江陵,重罹天罰。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伊我與爾,百哀是切。

以前在江陵時,又遭受了命運的懲罰。兄弟姐妹們各自分離,像楚地和越地那樣相距遙遠。我和你,心中滿是深切的哀傷。

10.

黯黯高雲,蕭蕭冬月。白雪掩晨,長風悲節。感惟崩號,興言泣血。

濃雲黯淡,冬月淒冷。清晨被白雪覆蓋,長風呼嘯,更添悲意。我一想到這些,就悲痛得放聲大哭,說起此事便悲痛得如同泣血。

11.

奈何兮一往,終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時複踐?藐藐孤女,曷依曷恃?煢煢遊魂,誰主誰祀?

無奈啊,你這一去就永遠不能回來了!曾經你住過的寂靜高堂,什麼時候還能再看到你踏上?你那孤苦伶仃的女兒,依靠誰、仰仗誰呢?你孤獨的遊魂,又有誰來主持祭祀呢?

12.

冥冥九泉,邈矣殊世。死如有知,相見何期?懷此永痛,心目俱傷。

那幽深的九泉之下,與陽世相距多麼遙遠。如果你死後有知,我們相見又在何期?我心中懷著這永遠的悲痛,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13.

神乖運窮,竟不再麵。徘徊丘壟,涕泗流漣。

命運弄人,我們陰陽相隔,竟然再也無法相見。我在你的墳墓前徘徊不捨,淚水不斷地流淌。

14.

草莽之中,寄此一棺。痛兮奈何,想爾遺顏。

在這荒草叢中,安放著你的棺木。悲痛啊,又有什麼辦法呢?我隻能不斷地想念你生前的容顏。

15.

告諸天父,告諸後土。俾我一還,生死靡悔。

我向蒼天祈禱,向大地訴說。隻求能讓妹妹複生,即便以我的生命為代價,我也絕不後悔。

16.

庶幾有知,魂兮不遐。嗚呼哀哉!

希望妹妹的靈魂或許能夠感知我的心意,不要遠離。唉,悲痛啊!

……

全譯:

東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日,我妹妹程氏的服喪期已滿兩週年。我備下羊、豬作為祭品,俯身灑酒祭奠她。

唉,實在悲痛啊!寒來暑往,時光流逝,我與妹妹天人相隔的日子日益久遠。屋梁上灰塵層層堆積,庭院中荒草肆意生長。空蕩蕩的房間裡冷冷清清,可憐的遺孤哀傷不已。我雖擺好佳肴美酒祭奠,可妹妹你逝去後究竟去往了何方!

誰人沒有兄弟姐妹,大家都是父母所生。但我與妹妹的感情,卻遠超常人。我們年幼時父親便離世,遭遇了這巨大的不幸。到了童年換牙的年紀,又接連遭受其他變故。

我們之間的情誼無比深厚,愛意也極為濃烈。我對過往的點點滴滴念念不忘,常常淚水沾濕衣袖。我與妹妹,不僅是尋常的親友。論父係,父親們是同胞兄弟;論母係,母親們是親姐妹。

長大成人後,又遭遇諸多不幸。以前在江陵時,我對妹妹滿心關愛。可自她遠嫁,我們便如風雨消散,音信全無。

我遙望荊楚之地,無論醒著還是夢中,都因思念而歎息。妹妹為何這一去,就永遠不能再回來!

妹妹重情重義,品性高潔,不為利益所動。就像鳥兒振翅高飛,始終堅守自己的道路。

我與妹妹情誼深厚,若有人不信,上天可為我證明。

往昔在江陵,又一次遭受命運的打擊。兄弟姐妹們各自離散,相距如同楚越兩地般遙遠。我與妹妹,心中滿是無儘的哀傷。

陰沉的濃雲高懸,冬月寒風蕭瑟。清晨被白雪掩埋,長風呼嘯似在悲歎時節。每每想到這些,我便悲痛得放聲大哭,一提起妹妹便如泣血般難過。

無奈啊,妹妹這一去就永遠回不來了!那寂靜的高堂,何時才能再看到妹妹的身影?妹妹留下的孤女,該依靠何人?妹妹孤獨的遊魂,又有誰來主持祭祀?

那昏暗的九泉之下,與人間遠隔。妹妹若在天有靈,我們何時才能相見?我心中懷著這無儘的悲痛,身心俱疲。

命運弄人,竟讓我們陰陽永隔,再難相見。我在妹妹的墳前徘徊,淚水潸然。

在這荒草叢中,安放著妹妹的棺木。悲痛萬分,卻又無可奈何,隻能不斷回憶妹妹生前的模樣。

我向蒼天大地祈禱,隻求能讓妹妹複生,即便付出生命,我也絕不後悔。

希望妹妹的靈魂能感知我的心意,不要遠走。唉,實在是悲痛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