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86章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五》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86章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歸園田居其五

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曆榛曲。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

……

賞析:

《歸園田居·其五》是陶淵明田園詩的經典之作,以細膩筆觸描繪了詩人勞作歸來後的生活片段,生動展現了田園生活的質樸、溫馨與愜意,同時也深刻傳達出詩人對這種生活方式的熱愛與滿足,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遠離塵囂的寧靜與自在。

一、歸途中的悵恨與釋懷

1.

勞作後的疲憊與感慨:“悵恨獨策還,崎嶇曆榛曲”,詩人開篇便直言帶著“悵恨”獨自拄著柺杖返回。這種“悵恨”或許源自一天辛勤勞作的疲憊,也可能包含著對田園生活艱辛的深切體會。“崎嶇曆榛曲”,描繪出歸途中道路崎嶇,需在榛莽叢生的曲折小徑艱難前行,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疲憊與無奈之感。這兩句詩生動地勾勒出詩人在勞作結束後,身體與精神上承受的雙重壓力,為全詩奠定了略帶沉重的情感基調。

2.

自然中的慰藉與超脫:然而,“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詩人行至山澗,清澈淺流的溪水讓他的心境陡然轉變。他停下腳步,以溪水濯足,在這一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瞬間,疲憊與悵恨彷彿被溪水一並帶走。山澗的清流不僅洗淨了他的雙足,更滌蕩了他的心靈,使他在自然的懷抱中尋得了慰藉與超脫。這一情景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深切熱愛,也體現出他善於從平凡生活中汲取力量、化解煩惱的豁達心境,實現了從悵恨到愉悅的情感過渡。

二、家中的歡聚與歡樂

1.

質樸的待客之道:回到家中,詩人展現出熱情好客的一麵,“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漉酒”是將新釀好的酒過濾,“隻雞”雖簡單,卻飽含著真誠。詩人用自家新釀的酒和一隻雞,邀請鄰裡相聚。這一行為充分體現了田園生活中鄰裡之間質樸純真的情誼,沒有繁文縟節,沒有奢華鋪張,以最本真的方式表達著對他人的友好與歡迎,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鄉村聚會前的準備畫麵。

2.

歡樂的相聚時光:“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隨著太陽落山,屋內逐漸昏暗,詩人便點燃荊柴當作蠟燭。在微弱的火光映照下,眾人圍坐在一起,飲酒暢談。這裡沒有華麗的燈具,隻有質樸的荊柴照明,但卻絲毫沒有影響聚會的歡樂氛圍。“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歡樂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大家在歡樂中感慨夜晚如此短暫,不知不覺間天已破曉。這兩句詩生動地描繪出聚會時其樂融融的場景,以及眾人沉浸在歡樂中的狀態,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簡單而純粹的歡樂的珍視與享受。

三、藝術特色與魅力

1.

質樸自然的語言風格:整首詩語言質樸平實,宛如田園生活本身般自然流暢。如“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用簡潔明瞭的語言描繪生活場景,毫無雕琢痕跡,卻生動地展現出田園生活的細節與韻味,體現了陶淵明詩歌“質而實綺,臒而實腴”的獨特風格,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田園生活的質樸與真實。

2.

細膩入微的情感表達:詩人通過對歸途中的悵恨、山澗濯足的愉悅、鄰裡歡聚的歡樂等一係列情感變化的細膩描繪,使讀者能夠深入體會到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從勞作後的疲憊與無奈,到在自然中獲得的慰藉,再到與鄰裡相聚時的歡樂,情感層層遞進,真實可感。特彆是“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將歡樂時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表達得淋漓儘致,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3.

生動鮮活的場景描繪:詩中運用了豐富的細節描寫,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麵。從崎嶇的歸途、清澈的山澗,到漉酒、殺雞、以荊薪為燭的場景,都如在眼前。這些場景描繪不僅展現了田園生活的風貌,更烘托出詩人的情感變化,使詩歌具有很強的畫麵感和感染力,讓讀者彷彿置身於詩人的田園生活之中。

……

解析:

1.

悵恨獨策還,崎嶇曆榛曲。

-

解析:“悵恨”一詞,直白地流露出詩人內心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是因為一天勞作的辛苦,也可能是對田園生活中某些不如意的感慨。“獨策還”描繪出詩人獨自拄著柺杖返回的畫麵,一個“獨”字,增添了幾分孤獨與落寞。“崎嶇曆榛曲”,進一步描述歸途的艱難,“崎嶇”表明道路坎坷不平,“榛曲”則說明要穿過榛莽叢生、曲折蜿蜒的小徑。這兩句詩為全詩奠定了一種略帶沉重和疲憊的基調,展現出田園生活並非隻有美好,也有現實的艱辛。

2.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

解析:當詩人行至山澗,看到“清且淺”的溪水時,心境發生了轉變。清澈的溪水、淺淺的水流,讓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濯吾足”。這一行為看似簡單,實則意義非凡。在疲憊的歸途中,以溪水濯足,不僅能緩解身體的疲勞,更能讓詩人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獲得心靈的慰藉與放鬆。從“悵恨”到此時的愜意,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依賴,自然成為他排解煩惱、獲得內心寧靜的源泉。

3.

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

-

解析:回到家中,詩人立刻忙碌起來。“漉我新熟酒”,“漉”是過濾的意思,說明家中新釀的酒已經成熟,詩人準備將其過濾,用來招待客人。“隻雞招近局”,“隻雞”體現出招待之物的簡單質樸,卻不失誠意;“近局”指的是附近的鄰居,詩人殺隻雞,邀請鄰裡前來相聚。這兩句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展現了田園生活中鄰裡之間關係的融洽與親密,也反映出詩人熱情好客的性格以及對這種質樸社交生活的喜愛。

4.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

解析:隨著時間推移,“日入”即太陽落山後,室內漸漸昏暗。在沒有蠟燭等照明工具的情況下,詩人“荊薪代明燭”,用荊條等柴薪代替蠟燭照明。這一細節描寫,一方麵體現了田園生活條件的簡樸,另一方麵也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獨特的氛圍。在荊柴燃燒的火光中,詩人與鄰裡相聚一堂,雖沒有明亮的燭光,但這種質樸的環境卻更增添了聚會的彆樣情趣。

5.

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

-

解析:“歡來苦夕短”,生動地表達出詩人與鄰裡歡聚時的歡樂心情,因為太過開心,所以覺得夜晚的時間格外短暫,“苦”字將這種對歡樂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表現得淋漓儘致。“已複至天旭”,不知不覺間,天已經亮了,“已複”強調時間過得飛快,進一步突出了聚會時歡樂的氛圍讓人忘卻了時間的流逝。這兩句詩不僅展現了聚會的儘興,更表達出詩人對這種田園歡樂生活的珍惜與留戀。

……

句譯:

1.

悵恨獨策還,崎嶇曆榛曲。

心中滿是悵恨,獨自拄著手杖返回,一路上,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穿行,走過榛莽叢生的曲折小道。

2.

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

山澗裡的溪水清澈又淺,正好可以用來洗濯我的雙腳。

3.

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

過濾好我新釀熟的酒,殺一隻雞,邀請鄰近的鄉鄰來相聚。

4.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太陽落山後,屋子裡漸漸昏暗,我就點燃荊條當作明燭。

5.

歡來苦夕短,已複至天旭。

歡樂之中隻遺憾夜晚太過短暫,不知不覺間,又已經到了東方日出之時。

……

全譯:

懷著些許悵然,我獨自拄杖而歸,一路崎嶇,穿越榛莽,路徑蜿蜒。

山澗溪水清淺見底,正好用來洗淨我疲憊雙足。

濾好新釀的美酒,殺隻雞,邀來近鄰共享。

日落西山,屋內漸暗,點燃荊柴,權當明燭照亮。

歡樂之際,隻歎夜短,轉瞬之間,已是旭日初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