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35章 應瑒《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
應瑒
朝雁鳴雲中,音響一何哀!
問子遊何鄉,戢翼正徘徊。
言我寒門來,將就衡陽棲。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遠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頹。
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
簡珠墮沙石,何能中自諧?
欲因雲雨會,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
公子敬愛客,樂飲不知疲。
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
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為且極歡情,不醉其無歸。
凡百敬爾位,以副饑渴懷。
……
賞析:
應瑒《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賞析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是應瑒為侍宴五官中郎將曹丕於建章台所作,全詩借物抒情,表達了詩人的坎坷經曆、內心渴望以及對曹丕知遇之恩的感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比興手法的精妙運用
以雁自喻,貫穿始終:詩歌開篇以雲中哀鳴的朝雁起興,隨後圍繞大雁的經曆展開敘述,將自身境遇與大雁緊密相連。大雁從寒門而來,南北遷徙,曆經霜雪,毛羽摧頹,這與詩人輾轉漂泊、飽經風霜的生活軌跡相呼應。如“遠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頹。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表麵寫雁,實則寫己,生動地展現出詩人在困境中的艱難與對命運的擔憂。這種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含蓄且富有感染力,讓讀者通過大雁這一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詩人的心境。
深化主題,引發共鳴:詩人以雁自比,不僅是對自身困境的描述,更藉此深化了對人生艱難、渴望機遇的主題表達。大雁渴望藉助雲雨之力濯羽登高,卻難遇良機,正如詩人在現實中渴望擺脫困境、實現抱負,卻苦無途徑。這種相似性引發了讀者對詩人境遇的深切同情與共鳴,使讀者能更好地體會到詩人內心的無奈與期盼。
二、情感表達的細膩與層次
情感的多元呈現:詩中情感豐富多元,開篇儘顯哀怨,詩人借大雁的哀鳴傳達自身的悲苦。如“朝雁鳴雲中,音響一何哀”,奠定了全詩哀傷的基調。接著是對自身困境的憂慮,“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體現出對命運的擔憂。在表達對機遇的渴望時,“欲因雲雨會,濯羽陵高梯。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流露出急切與無奈。而在描述曹丕的知遇之恩後,“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又充滿了感激與謙遜。
情感的層層遞進:整首詩情感脈絡清晰,層層遞進。從自傷身世的哀怨,到對機遇的渴望,再到對公子知遇的感激,最後以勸勉眾人作結,情感逐步升華。這種情感的遞進使詩歌具有較強的敘事性與感染力,讓讀者彷彿能跟隨詩人的情感軌跡,深刻體會到他在不同階段的心境變化。
三、結構的嚴謹與精巧
起承轉合,條理分明:詩歌結構嚴謹,遵循起承轉合的規律。開篇以大雁哀鳴起興,引出詩人自身的困境,此為“起”。接著敘述自己漂泊的經曆、對機遇的渴望,是為“承”。隨後筆鋒一轉,描述曹丕的敬愛賓客與對自己的關懷,表達感激之情,此乃“轉”。最後勸勉眾人,點明主旨,完成“合”。各個部分過渡自然,銜接緊密,使詩歌整體渾然一體。
前後呼應,強化主題:詩的前後多處呼應,如開篇大雁的哀鳴與中間對自身困境的描述相呼應,強化了詩人的悲苦之情。而對機遇的渴望與結尾勸勉眾人珍惜公子厚愛,努力儘職,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呼應,深化了詩歌對知遇之恩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的期望這一主題。
四、語言風格的質樸與生動
質樸自然,通俗易懂:應瑒的語言風格質樸平實,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堆砌。如“問子遊何鄉,戢翼正徘徊。言我寒門來,將就衡陽棲”,以簡潔明瞭的語言敘述大雁的行程,如同與人交談般自然流暢,使讀者能夠輕鬆理解詩歌內容。
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雖語言質樸,但詩人善於運用生動的描寫來增強詩歌的表現力。“簡珠墮沙石,何能中自諧”,將自己比作墮入沙石的明珠,形象地表達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感受。“毛羽日摧頹”“身隕沉黃泥”等表述,生動地展現出大雁(實則為詩人自身)在困境中的艱難處境,使詩歌具有較強的畫麵感。
……
解析:
朝雁鳴雲中,音響一何哀!
-
解析:清晨,大雁在雲層中鳴叫,聲音是何等的哀傷!此句開篇以哀鳴的大雁起興,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人借大雁的哀鳴,為全詩奠定了悲傷的基調,暗示自身內心的痛苦與哀怨,同時引發讀者的好奇,想要探尋大雁哀傷的原因。
問子遊何鄉,戢翼正徘徊。
-
解析:“問子”是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彷彿在詢問大雁。“遊何鄉”詢問大雁要飛往何處,“戢翼正徘徊”描繪出大雁收起翅膀,在空中徘徊不定的樣子。這兩句通過對大雁神態與動作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大雁迷茫、無助的形象,暗示詩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同樣充滿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言我寒門來,將就衡陽棲。
-
解析:大雁回應說自己從寒冷的北方而來,即將前往衡陽棲息。“寒門”指代北方寒冷之地,“將就”體現出一種無奈的選擇。這裡以大雁的遷徙,象征詩人漂泊的人生,從苦寒之地出發,尋找安身之所,反映出詩人生活的輾轉與艱辛。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
解析:大雁講述自己去年春天在北方翱翔,今年冬天卻客居在南方的淮河一帶。通過大雁季節遷徙地點的變化,展現其行蹤的不定。詩人藉此比喻自己四處奔波,居無定所,深刻地體現出漂泊生活的動蕩與不安。
遠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頹。
-
解析:大雁漫長的遷徙途中,飽受霜雪的侵襲,羽毛日漸憔悴。“蒙霜雪”描繪出大雁在惡劣環境中艱難前行的情景,“毛羽日摧頹”形象地表現出大雁因長途跋涉、曆經磨難而身體受損。這兩句實則暗示詩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曆經無數艱難困苦,身心疲憊不堪。
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
-
解析:大雁常常擔心自己的肌骨受傷,甚至害怕會因此而喪命,葬身於黃泥之中。此句進一步強調大雁(即詩人自己)對未來命運的擔憂,表達出在困境中對生命安全的憂慮,以及對前途的深深恐懼。
簡珠墮沙石,何能中自諧?
-
解析:詩人將自己比作一顆被挑選出來卻又墮入沙石中的明珠。“簡珠”本應珍貴,卻陷入沙石之中,“何能中自諧”意思是怎麼能夠與周圍的沙石和諧共處呢?這一比喻生動地表達出詩人自感才華出眾,卻身處困境,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無法施展抱負的無奈與憤懣。
欲因雲雨會,濯羽陵高梯。
-
解析:大雁(詩人)渴望借著雲雨交彙的時機,洗淨羽毛,登上高高的階梯。“雲雨會”象征著機遇,“濯羽”表示洗去疲憊與塵埃,“陵高梯”寓意著能夠憑借機遇提升自己的地位,實現抱負。此句表達出詩人對機遇的強烈渴望,希望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展現才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
-
解析:然而,美好的機遇卻難以遇到,想要揚眉吐氣,找到出路又談何容易?“良遇不可值”表明詩人感慨機遇難尋,“伸眉路何階”則以反問的形式,突出詩人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迷茫與困惑,不知該通過何種途徑實現自己的抱負。
公子敬愛客,樂飲不知疲。
-
解析:“公子”指五官中郎將曹丕,此句讚揚曹丕敬愛賓客,與大家歡樂宴飲,不知疲倦。描繪出曹丕禮賢下士的形象,為下文詩人表達感激之情做鋪墊,也反映出當時文人聚會宴飲的場景。
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
-
解析:曹丕態度和藹,情緒暢快,並且願意關注像詩人這樣的細微之人。“和顏”體現出曹丕的親切,“顧細微”則強調他對地位不高的文人的關懷,進一步突出曹丕的寬厚與愛才,讓詩人感受到被重視。
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
解析:曹丕還贈詩對詩人表示慰問,詩人深感自己不配得到這樣的禮遇。“見存慰”表明曹丕贈詩的目的是安慰詩人,“小子非所宜”則體現出詩人的謙遜與受寵若驚,表達出對曹丕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為且極歡情,不醉其無歸。
-
解析:詩人勸大家儘情享受這歡樂的時光,不喝醉就不歸家。此句營造出宴會上歡樂融洽的氛圍,同時也體現出詩人對此次聚會的珍惜,以及對曹丕款待的感激,希望大家都能在宴會上儘興。
凡百敬爾位,以副饑渴懷。
-
解析:“凡百”指所有人,詩人告誡在座的眾人,要敬重自己的職位,以不辜負公子曹丕對人才的渴望。這是詩人對眾人的勸勉,希望大家能夠珍惜機會,恪儘職守,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曹丕愛才之心的回應與支援。
……
句譯:
朝雁鳴雲中,音響一何哀!
譯:清晨的大雁在雲層間鳴叫,那聲音是多麼的哀傷!
問子遊何鄉,戢翼正徘徊。
譯:我問大雁你要飛往哪個地方,隻見你收起翅膀正徘徊不定。
言我寒門來,將就衡陽棲。
譯:大雁回答說我從寒冷的北方而來,即將到衡陽去棲息。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譯:去年春天我在北方翱翔,今年冬天卻在南方淮河邊客居。
遠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頹。
譯:長途飛行中飽受霜雪侵襲,羽毛一天天變得憔悴。
常恐傷肌骨,身隕沉黃泥。
譯:常常擔心會損傷肌骨,害怕自己會喪命,葬身於黃泥之中。
簡珠墮沙石,何能中自諧?
譯:就像被挑選出的明珠卻墮入沙石,怎麼能與周圍和諧相處?
欲因雲雨會,濯羽陵高梯。
譯:渴望借著雲雨交彙的時機,洗淨羽毛登上高高的階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階?
譯:但美好的機遇難以遇到,想要揚眉吐氣,出路又在哪裡呢?
公子敬愛客,樂飲不知疲。
譯:五官中郎將(曹丕)敬重並喜愛賓客,歡樂宴飲不知疲倦。
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
譯:他態度和藹,心情暢快,還願意關注我們這些小人物。
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
譯:他贈詩對我表示慰問,我深感自己實在不配。
為且極歡情,不醉其無歸。
譯:讓我們儘情享受這歡樂的情誼,不喝醉就不回家。
凡百敬爾位,以副饑渴懷。
譯:在座各位都要敬重自己的職位,以不辜負公子求賢若渴的心意。
……
全譯:
清晨,大雁在雲端鳴叫,那聲音透著無儘哀傷!
我問大雁:你要去往何方?隻見它收起羽翼,在空中彷徨。
大雁答我:我從寒冷的北方而來,正要到衡陽去棲息安身。
去年春天我還在北方的天空翱翔,今年冬天卻已在南方的淮河之畔暫居。
長途跋涉,一路飽受霜雪欺淩,羽毛日益憔悴,不複往昔模樣。
常常擔憂會傷到肌骨,害怕哪日便喪身,深埋在黃泥之下。
就好似精選的明珠,卻不慎墮入沙石之中,怎能自在,怎能與這環境相融?
盼望著能趁著雲雨彙聚的時機,洗淨羽毛,沿著高梯向上飛翔。
然而,這般良機總是難遇,想要舒展愁眉,又不知出路在何方?
幸得公子(五官中郎將曹丕)敬重賓客,宴飲作樂,不知疲倦。
他神色和藹,心情歡暢,還願意垂顧我這等微不足道之人。
公子贈我詩篇,對我慰問有加,我實在覺得自己受之有愧。
今日且讓我們儘情歡樂,不喝個酩酊大醉就絕不回家。
在座諸君都應敬重自己的職責,莫辜負了公子求賢若渴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