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148章 潘嶽《關中詩十六章 其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148章 潘嶽《關中詩十六章 其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關中詩十六章·其八

潘嶽

虎視眈眈,威彼好畤。

素甲日曜,玄幕雲起。

誰其繼之,夏侯卿士。

惟係惟處,乃偵乃伺。

皇曰載旆,式遄其軌。

親奉成規,稟命天子。

朝發靈州,夕宿涇陽。

六軍繕飭,五師爭先。

……

賞析:

《關中詩十六章·其八》承接前文對晉朝局勢的描述,聚焦於一場具體的軍事應對,通過對敵軍威脅、將領行動及軍事部署的刻畫,展現出晉朝在困境中力圖抵禦外敵的過程,飽含著詩人對局勢的關注與對軍事行動的期待。

一、主題思想

1.

描繪敵軍威脅與緊張局勢:開篇“虎視眈眈,威彼好畤。素甲日曜,玄幕雲起”,生動地勾勒出敵軍對好畤地區的覬覦與壓迫。“虎視眈眈”形象地描繪出敵軍的凶狠與貪婪,“素甲日曜,玄幕雲起”則通過對敵軍裝備和陣勢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大戰將至的緊張、肅殺氛圍,凸顯晉朝所麵臨的外部軍事壓力。

2.

突出將領擔當與策略:“誰其繼之,夏侯卿士。惟係惟處,乃偵乃伺”表明夏侯卿士肩負起應對危機的重任。“惟係惟處,乃偵乃伺”體現了他沉穩的作戰策略,既堅守陣地,又密切偵察敵軍動向,等待合適時機,展現出將領的冷靜與智慧,為緩解危機帶來希望。

3.

強調軍事行動的有序與權威:“皇曰載旆,式遄其軌。親奉成規,稟命天子”,說明軍事行動是在皇帝的指令下有序展開的。皇帝下令出征,軍隊迅速按照既定路線前進,將領嚴格遵循既定軍事計劃並聽從天子命令,強調封建王朝軍事行動的權威性與紀律性,反映出晉朝在麵對危機時試圖通過正規、有序的軍事部署來應對。

4.

展現軍事行動的迅速與士氣:“朝發靈州,夕宿涇陽。六軍繕飭,五師爭先”描繪出軍隊行動的迅速,一天之內從靈州出發並抵達涇陽,體現出軍隊的行動力和機動性。“六軍繕飭,五師爭先”表明各部隊積極準備、奮勇爭先,展現出高昂的士氣,反映出晉朝軍隊在抵禦外敵時的積極態度和決心。

二、藝術特色

1.

生動的描寫與氛圍營造:詩中運用“虎視眈眈”“素甲日曜,玄幕雲起”等生動的描寫,將敵軍的威脅和緊張的戰爭氛圍渲染得淋漓儘致,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2.

人物與行動的簡潔刻畫:對於夏侯卿士,通過“惟係惟處,乃偵乃伺”簡潔而準確地刻畫了他的作戰策略與行事風格,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同時,對軍事行動如“朝發靈州,夕宿涇陽”的簡潔描述,突出了行動的迅速,展現了高超的敘事技巧。

3.

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詩歌從描繪敵軍威脅,到引出應對將領,再到敘述皇帝指令下的軍事行動,最後展現軍隊的行動和士氣,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地呈現了整個軍事應對過程,使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事件發展脈絡。

三、文學價值

1.

曆史場景的生動記錄:此詩為研究晉朝軍事活動和對外戰爭提供了生動的文學資料。它詳細描繪了一場軍事行動的準備、部署及軍隊的行動過程,有助於後人瞭解晉朝的軍事製度、作戰方式以及麵臨的外部威脅,具有重要的曆史參考價值。

2.

文學表現手法的傳承:在文學創作上,其通過環境描寫營造氛圍、簡潔刻畫人物和清晰敘述事件的手法,繼承和發展了古代詩歌的表現技巧。這些手法為後世詩歌在描繪戰爭場景、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敘事結構安排等方麵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推動了文學創作的發展。

……

解析:

1.

虎視眈眈,威彼好畤

-

解析:

“虎視眈眈”

一詞源於《周易》,本就用來形容像老虎一樣凶狠、專注地注視,這裡用來形容敵軍對

“好畤”

這個地方的窺視。“好畤”

是一個具體的地點,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此句以

“虎視眈眈”

這樣生動形象的詞彙,將敵軍覬覦好畤的貪婪與凶狠表現得淋漓儘致,營造出一種緊張且充滿壓迫感的氛圍,表明好畤正麵臨著敵軍強大的威脅,彷彿隨時會遭受攻擊。

2.

素甲日曜,玄幕雲起

-

解析:

“素甲日曜”

中,“素甲”

指白色的鎧甲,暗示著軍隊裝備整齊。在陽光(“日”)的照耀(“曜”)下,鎧甲閃閃發光,這一描寫不僅展現了敵軍裝備精良,也渲染出戰場上的肅穆與冷峻。“玄幕雲起”

裡,“玄幕”

可理解為黑色的幕布,這裡比喻敵軍黑色的軍旗或者像黑色幕布一樣龐大的軍隊陣勢;“雲起”

描繪出這些軍旗或陣勢如同烏雲般湧起,形象地寫出敵軍陣容的龐大與氣勢洶洶,如烏雲壓境一般,進一步強化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氛圍。

3.

誰其繼之,夏侯卿士

-

解析:

“誰其繼之”

是一個疑問句,在前麵描述完敵軍的威脅後,丟擲這個問題,引發讀者思考,究竟誰能承擔起應對如此嚴峻局勢的重任。緊接著給出答案

“夏侯卿士”,明確指出是夏侯氏的卿士挺身而出,負責抵禦敵軍。這一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的危機,又引出下文對夏侯卿士應對行動的描述。

4.

惟係惟處,乃偵乃伺

-

解析:

“惟係惟處”,“惟”

加強語氣,“係”

有心係、關注之意,“處”

表示駐守。此句表明夏侯卿士全身心地駐守在當地,心係局勢變化,專注於應對敵軍威脅。“乃偵乃伺”

中,“偵”

是偵察,“伺”

為伺機,說明夏侯卿士一方麵積極偵察敵軍的一舉一動,獲取情報;另一方麵等待合適的時機采取行動,體現出他謹慎、沉穩且富有策略的軍事素養,展現了一個優秀將領在戰爭中的正確應對方式。

5.

皇曰載旆,式遄其軌

-

解析:

“皇曰載旆”,“皇”

指皇帝,皇帝下達命令,“載旆”

意思是豎起軍旗,在古代,豎起軍旗通常意味著軍隊出征,所以此句表明皇帝下令軍隊出征。“式遄其軌”

裡,“式”

在這裡作為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遄”

表示迅速,“軌”

原指車轍,這裡可引申為行軍路線,整句意思是皇帝命令軍隊要迅速按照既定的行軍路線前進,體現出軍事行動在皇帝指令下的高效與有序,突出了封建王朝軍事行動的權威性和紀律性。

6.

親奉成規,稟命天子

-

解析:

“親奉成規”,表明夏侯卿士親自遵循已經製定好的軍事計劃,體現出他對軍事部署的嚴格執行,不擅自更改既定方案,顯示出其嚴謹的軍事作風。“稟命天子”

強調他所有的行動都聽從天子的命令,突出了在封建等級製度下,軍事行動的決策權高度集中於天子,而將領必須絕對服從,進一步強化了軍事行動的權威性和紀律性,同時也體現出夏侯卿士作為臣子對天子的忠誠。

7.

朝發靈州,夕宿涇陽

-

解析:

這一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朝”

指早晨,“夕”

為傍晚,從早晨從靈州出發,傍晚就宿營在涇陽,極言軍隊行動速度之快,一天之內跨越了相當長的距離。這不僅體現出軍隊具有較強的機動性和行動力,也反映出軍情緊急,軍隊在爭分奪秒地趕赴戰場,側麵烘托出戰爭局勢的緊張。

8.

六軍繕飭,五師爭先

-

解析:

“六軍”



“五師”

都指代軍隊,“繕飭”

表示整治、整頓,說明軍隊對武器裝備、軍容軍紀等方麵進行了精心的準備和整頓,展現出軍隊良好的備戰狀態。“爭先”

描繪出各部隊之間奮勇向前、不甘落後的場景,表現出軍隊高昂的士氣和積極的戰鬥態度,反映出晉朝軍隊在麵對外敵時團結一心、積極抵禦的精神風貌。

……

句譯:

1.

虎視眈眈,威彼好畤:

敵軍如老虎般凶狠地注視著,對好畤形成強大威懾。

2.

素甲日曜,玄幕雲起:

白色的鎧甲在陽光下閃耀,黑色的戰旗如烏雲般湧起。

3.

誰其繼之,夏侯卿士:

誰來承擔應對這局勢的重任?是夏侯氏的卿士。

4.

惟係惟處,乃偵乃伺:

他專注駐守此地,一邊偵察敵情,一邊等待時機。

5.

皇曰載旆,式遄其軌:

皇帝下令豎起軍旗出征,軍隊迅速按既定路線前行。

6.

親奉成規,稟命天子:

夏侯卿士親自遵循既定的軍事計劃,聽從天子的命令。

7.

朝發靈州,夕宿涇陽:

軍隊早晨從靈州出發,傍晚便宿營在涇陽。

8.

六軍繕飭,五師爭先:

全軍精心整頓準備,各部隊奮勇爭先。

……

全譯:

敵軍如猛虎般,以凶狠貪婪的目光,死死盯著好畤,對這個地方形成了強大的威懾力。他們身著的白色鎧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刺眼的光芒,而那黑色的戰旗,猶如大片烏雲般翻湧升起,鋪天蓋地。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究竟由誰來肩負起應對如此嚴峻局勢的重任呢?正是夏侯氏的卿士挺身而出。

夏侯卿士全身心地駐守在當地,時刻心係著局勢的變化。他一邊仔細偵察敵軍的一舉一動,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一邊耐心等待著合適的時機,準備給予敵軍致命一擊。

皇帝下達命令,要求軍隊豎起軍旗,即刻出征。並責令軍隊務必迅速沿著既定的行軍路線,火速前進。

夏侯卿士堅決執行皇帝的命令,親自遵循事先製定好的軍事計劃,不敢有絲毫懈怠。他的一舉一動,皆聽從天子的指示,彰顯出對天子的忠誠與服從。

軍隊在清晨時分從靈州拔營出發,馬不停蹄,到了傍晚便已順利抵達涇陽並安營紮寨。

全軍上下都進行了精心的整頓與準備,武器裝備擦拭一新,軍容軍紀嚴整有序。各個部隊之間士氣高昂,紛紛奮勇爭先,展現出強烈的求戰**和必勝的決心,隨時準備與敵軍展開殊死搏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