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183章 張華《博陵王宮俠曲二首?其一》
博陵王宮俠曲二首其一
張華
俠客樂幽險,築室窮山陰。
獠獵野獸稀,施網川無禽。
歲暮饑寒至,慷慨頓足吟。
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
乾將坐自斃,繁弱控餘音。
耕佃窮淵陂,種粟著劍鐔。
收秋狹路間,一擊重千金。
棲遲熊羆穴,容與虎豹林。
身在法令外,縱逸常不禁。
……
賞析:
《博陵王宮俠曲二首·其一》是張華創作的一首描繪俠客生活與精神風貌的詩歌。詩人通過刻畫俠客獨特的生活環境、麵對困境的態度以及行事風格,展現了一位豪邁、堅毅且充滿傳奇色彩的俠客形象,表達了對這種超脫世俗、勇敢無畏精神的讚賞。
一、主題思想
1.
塑造獨特的俠客形象:詩歌著力塑造了一位與眾不同的俠客形象。他遠離塵世,選擇在幽險的深山居住,以獨特的方式生存與戰鬥。通過描寫他在饑寒困境中的慷慨激昂、對武器的珍視以及在狹路間等待時機的果敢,展現出其豪邁、堅毅、勇敢且充滿智慧的性格特點,表達了對這類超脫於平凡生活之外的俠客的歌頌。
2.
表達對困境的抗爭精神:詩中描繪俠客麵臨狩獵無獲、歲暮饑寒等困境,但他並未屈服,而是被窮困激發鬥誌。這種表達突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抗爭精神,即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都要憑借自身的勇氣和毅力去挑戰、去改變,絕不向困境低頭。
3.
展現超脫世俗的自由:
“身在法令外,縱逸常不禁”體現了俠客超脫於世俗法令的束縛,追求一種自由放縱的生活。這種對自由的追求,不僅是身體行動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不受常規約束的體現,反映了詩人對自由不羈精神境界的嚮往與推崇。
二、藝術特色
1.
環境與人物的相互映襯:詩歌開篇通過對“幽險”“窮山陰”等惡劣居住環境的描寫,以及“獠獵野獸稀,施網川無禽”的艱難生存狀況的敘述,為俠客的出場和活動搭建了背景。這種艱苦的環境與俠客慷慨豪邁、不懼困境的精神形成鮮明對比,有力地襯托出俠客堅韌、獨特的性格特點,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2.
典型意象的運用:詩中運用了“乾將”“繁弱”等典型意象。寶劍“乾將”和良弓“繁弱”代表著俠客的武器,象征著他的戰鬥能力與尚武精神,暗示他時刻準備戰鬥,守護自己的生活與理想。這些意象的使用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3.
誇張與奇特的描寫:
“種粟著劍鐔”這樣誇張而奇特的描寫,打破常規思維,展現出俠客在艱難處境下的獨特生存方式,使詩歌充滿奇幻色彩。這種寫法不僅突出了俠客的與眾不同,也為詩歌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讀者的想象力。
4.
語言質樸剛健:整首詩語言質樸平實,沒有過多華麗辭藻的堆砌,但卻剛健有力。如“慷慨頓足吟”“窮令壯士激”等表述,簡潔直白地展現出俠客的情感與精神狀態,生動地傳達出詩歌豪邁奔放的風格,使讀者能夠真切感受到俠客的激情與力量。
……
解析:
1.
俠客樂幽險,築室窮山陰。
-
解析:起筆便點明詩中主角——俠客,他對幽靜且險惡的環境情有獨鐘。“樂”字直接表達出俠客的喜好,顯示其性格中獨特、不羈的一麵。“窮山陰”指深山的北麵,通常深山環境本就惡劣,山北因陽光照射少,更添幾分陰森與艱難。俠客選擇在此築室而居,足見他對遠離塵世、充滿挑戰生活的追求,與常人尋求安穩舒適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為塑造其獨特形象奠定基礎。
2.
獠獵野獸稀,施網川無禽。
-
解析:此句描繪俠客在其所處環境中的生存活動——狩獵。“獠獵”即打獵,然而,山中野獸稀少,即便在河川施網,也捕獲不到飛禽。這一方麵如實反映出他所處地域資源匱乏,生存條件艱難;另一方麵,也從側麵暗示了俠客生存的不易,為後文描述他麵臨的饑寒困境埋下伏筆,同時讓讀者對俠客堅韌的生存能力產生好奇與敬佩。
3.
歲暮饑寒至,慷慨頓足吟。
-
解析:隨著年末的到來,饑寒交迫的困境如期而至。但這位俠客並未如常人般哀怨悲歎,“慷慨”一詞描繪出他激昂豪邁的情緒,“頓足吟”生動展現出他以跺腳吟詩的方式抒發內心感受。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他仍能保持這般豪情,體現出俠客樂觀豁達、不向困境低頭的精神品質,使俠客形象更具感染力。
4.
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
-
解析:緊承上句,進一步闡述困境對俠客的影響。“窮”不僅指物質上的貧困,更代表生活的艱難處境。然而,這種困境非但沒有擊垮俠客,反而激發了他作為壯士的鬥誌。“安能懷苦心?”以反問句強化語氣,強調俠客不會因窮困而心生愁苦,再次突出他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精神,揭示其內心強大的精神力量,深化了俠客形象的內涵。
5.
乾將坐自斃,繁弱控餘音。
-
解析:
“乾將”是古代著名寶劍,象征著銳利與力量;“繁弱”為古代良弓,代表著精準與威懾。“坐自斃”並非指寶劍自行損毀,而是形容寶劍隨時準備出擊,即便閒置也蓄勢待發;“控餘音”描繪出拉弓射箭後,弦上似乎還留有餘音,暗示良弓的威力。這兩句表明,即便身處饑寒困境,俠客對自己的武器依舊珍視,武器時刻陪伴左右,也象征著他時刻保持戰鬥姿態,不放棄對理想和信唸的堅守,展現出俠客尚武的精神與對自身使命的執著。
6.
耕佃窮淵陂,種粟著劍鐔。
-
解析:這兩句呈現出一幅奇特的畫麵。“耕佃窮淵陂”描繪俠客在深山的水澤邊開墾耕種,表明他在困境中積極尋求生存之道。而“種粟著劍鐔”則更為奇特,“劍鐔”是劍柄部位,在劍柄上種粟顯然不符合常理,是一種誇張的描寫。它象征著俠客試圖在戰鬥(劍代表戰鬥)與生存(種粟代表生存)之間尋找平衡,以一種獨特、極端的方式展現他在艱難處境下堅守自我、不向現實妥協的決心。
7.
收秋狹路間,一擊重千金。
-
解析:
“收秋”點明時間是秋收時節,此時俠客在“狹路間”等待。狹路通常是險要之地,也是機會暗藏之處。“一擊重千金”表明俠客一旦出手,便能獲得重大收獲,價值千金。這體現出俠客在困境中善於把握時機,憑借自身的勇氣、智慧與能力,果斷出手改變處境,充滿對未來的信心與把握,展現出其果敢、睿智的一麵。
8.
棲遲熊羆穴,容與虎豹林。
-
解析:
“棲遲”和“容與”都有悠然停留、徘徊之意。俠客能夠在熊羆巢穴附近棲息,在虎豹出沒的山林悠然徘徊。熊羆、虎豹皆是凶猛野獸,常人避之不及,而俠客卻能與之共處,再次凸顯他膽魄非凡,毫無畏懼之心。這種對惡劣生存環境和危險野獸的坦然,進一步強化了俠客勇敢無畏的形象。
9.
身在法令外,縱逸常不禁。
-
解析:詩歌結尾點明俠客的行事風格,他遊離於法令之外,行為放縱不羈,不受常規約束。這不僅體現出俠客追求絕對自由的性格特點,也反映出他超脫世俗的精神境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法令代表著一種規範和束縛,而俠客敢於突破這種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放縱,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獨特,同時也傳達出詩人對這種自由不羈精神的一種嚮往與讚賞。
……
句譯:
1.
俠客樂幽險,築室窮山陰。
-
翻譯:俠客喜愛幽靜險峻之地,在深山的北麵建造房屋居住。
2.
獠獵野獸稀,施網川無禽。
-
翻譯:在山中打獵,野獸稀少,在河川施網,卻捕不到飛禽。
3.
歲暮饑寒至,慷慨頓足吟。
-
翻譯:年末饑寒交迫的時刻來臨,俠客激昂地跺腳吟詩。
4.
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
-
翻譯:窮困激發了壯士的豪情,怎麼會心懷愁苦呢?
5.
乾將坐自斃,繁弱控餘音。
-
翻譯:寶劍時刻準備出擊,良弓似乎還留有弦響餘音。
6.
耕佃窮淵陂,種粟著劍鐔。
-
翻譯:在深山的水澤邊耕種,把粟種在劍柄上。
7.
收秋狹路間,一擊重千金。
-
翻譯:秋收時節在狹路間等待時機,一旦出手便收獲重大價值。
8.
棲遲熊羆穴,容與虎豹林。
-
翻譯:在熊羆的巢穴附近棲息停留,在虎豹出沒的山林悠然徘徊。
9.
身在法令外,縱逸常不禁。
-
翻譯:俠客行事遊離在法令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常常不受約束。
……
全譯:
有這樣一位俠客,他鐘情於幽靜且險峻的地方,於是在那深山的背陰處,建起了自己的居所。
平日裡,他在山中捕獵,可野獸寥寥無幾;在河川撒網,卻連一隻飛禽也難以捕獲。
隨著一年的歲末臨近,饑寒交迫之感向他襲來,但他並未因此消沉,而是滿懷豪情,一邊跺腳,一邊激昂地吟詩抒懷。
這般窮困的境遇,反而激發了這位壯士內心的鬥誌,他怎會被愁苦所困呢?
他那鋒利的乾將寶劍,時刻準備著出鞘殺敵,彷彿即便靜置一旁,也透著隨時出擊的氣勢;他那張精良的繁弱良弓,每次拉開射箭後,似乎弦上還久久回蕩著嗡嗡的餘音。
為了生存,他在深山的水澤邊辛勤耕種,甚至有著把粟種在劍柄上這般奇特的舉動,試圖在戰鬥與生計間尋得平衡。
到了秋收時分,他在那狹窄險要的道路間耐心等待時機,一旦出手,所獲便能價值千金。
他悠然地在熊羆的洞穴附近棲息逗留,在虎豹時常出沒的山林中自在徘徊,毫無畏懼之色。
這位俠客,行事全然超脫於世俗法令的約束之外,行為肆意放縱,無拘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