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221章 孫楚《出歌》
出歌
孫楚
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
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
薑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
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
賞析:
《出歌》是西晉孫楚創作的一首彆具一格的詩歌,以獨特的視角和表現手法,展現了當時豐富的物產風貌。
一、內容與主題
詩歌圍繞各地物產展開,通過簡潔生動的語言,依次列舉了茱萸、鯉魚、白鹽、美豉、薑桂、茶荈、椒橘、木蘭、蓼蘇、精稗等物產及其出處。主題在於呈現西晉時期廣泛地域內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反映出當時各地不同的物產特色,從側麵展現出國家的地大物博,也流露出詩人對這些物產的關注與讚歎。
二、藝術特色
1.
鋪陳手法的運用:詩人運用了鋪陳的修辭手法,如同漢代大賦一般,將各種物產一一羅列,從植物到水產,從調味品到糧食作物,全方位地展示了豐富的物產世界。這種鋪陳不僅使詩歌內容充實,更營造出一種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的感覺,讓讀者深切感受到物產的豐富多樣。例如,“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一連串的排比句式,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和表現力。
2.
地域特色鮮明:每一種物產都明確對應其產地,如“河東”的白鹽、“魯淵”的美豉、“巴蜀”的薑桂茶荈等。通過這種方式,詩歌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物產地理分佈圖,突出了不同地域的獨特物產,反映出當時各地的經濟特色和地域差異,使讀者對西晉時期的地域物產分佈有了直觀的認識。
3.
語言簡潔質樸:整首詩語言簡潔明快,用詞質樸自然,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詩人以直白的表述,將物產及其產地一一呈現,通俗易懂,卻又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詩歌的主旨。這種簡潔質樸的語言風格,使得詩歌更具生活氣息,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讓讀者易於理解和接受。
三、文化意義
從文化層麵來看,《出歌》為後人瞭解西晉時期的物產、地域文化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它反映了當時農業、漁業、手工業等方麵的發展狀況,以及各地之間的物產交流與差異。詩歌所提及的諸多物產,在古代文化中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或文化內涵,如茱萸在古代常與重陽節相關,有辟邪、祈福之意,這也從側麵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底蘊。
孫楚的《出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在西晉詩歌中獨樹一幟,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物產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學和曆史意義。
……
解析:
1.
茱萸出芳樹顛
-
解析:“茱萸”是一種具有特殊香氣的植物,在古代,它不僅用於辟邪、驅蟲,更在重陽節時被人們佩戴,承載著思念與祈福的文化寓意。“芳樹顛”描繪出茱萸生長在散發著芬芳的樹木頂端。一個“顛”字,生動地表現出茱萸所處的位置之高,彷彿在枝頭向人們展示其獨特魅力。此句通過對茱萸生長環境的描寫,給詩歌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文化韻味與自然美感。
2.
鯉魚出洛水泉
-
解析:“鯉魚”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吉祥、富足的象征,常與好運、繁衍等美好寓意相關聯。“洛水泉”點明其出處為洛水的泉眼。洛水,在古代文化中地位非凡,諸多神話傳說和曆史故事與之相關,如洛神的傳說。這使得出自洛水泉的鯉魚彷彿也沾染了神秘而高貴的氣息。詩人藉此句,既描繪了鯉魚的來源,又藉助洛水的文化內涵,賦予鯉魚更深層次的意義。
3.
白鹽出河東
-
解析:“白鹽”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對於古人的飲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河東”明確了白鹽的產地。河東地區在當時可能以產鹽聞名,此句簡潔地指出產地,強調了地域與物產的緊密聯係,讓讀者瞭解到河東地區的重要物產,也反映出當時鹽業生產的地域分佈情況。
4.
美豉出魯淵
-
解析:“美豉”指美味的豆豉,是經過發酵製成的豆製品,具有獨特的風味,在古代飲食中廣泛應用。“魯淵”表明其產自魯地的淵潭附近。魯地,在古代文化昌盛,此句不僅突出了魯地物產的豐富多樣,還暗示了魯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或許對豆豉的品質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展現了地域特色與物產之間的關聯。
5.
薑桂茶荈出巴蜀
-
解析:“薑桂”是常用的調味品,能為菜肴增添獨特的風味;“茶荈”指茶,在古代,茶不僅是飲品,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巴蜀”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物產豐饒之地,尤其在這些物產的種植和生產方麵有著悠久的曆史。此句表明薑、桂、茶這些物品皆出自巴蜀,體現了巴蜀地區豐富的物產資源以及在這些物產生產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出當時巴蜀地區與外界可能存在的物產交流。
6.
椒橘木蘭出高山
-
解析:“椒”指花椒,可作調料,也有藥用價值;“橘”即橘子,是常見的水果;“木蘭”是一種香木,可用於製作香料、器具等。“出高山”表明這些物產生長於高山之上。高山的環境特點,如氣候、土壤等,賦予了這些物產獨特的品質。此句描繪出這些物產與高山環境的依存關係,展現了大自然與物產之間的和諧共生。
7.
蓼蘇出溝渠
-
解析:“蓼”和“蘇”是兩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它們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或可作為野菜食用。“出溝渠”描繪出蓼蘇生長於溝渠邊的場景。溝渠邊通常濕潤、肥沃,適宜它們生長。此句展現了蓼蘇常見的生長環境,充滿生活氣息,讓讀者感受到這些平凡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8.
精稗出中田
-
解析:“精稗”指代精細的糧食,是人們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中田”指農田之中,表明這些糧食產自肥沃的農田。“中田”通常意味著良好的灌溉和肥沃的土壤條件,有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此句體現了農田產出的富足與珍貴,反映出當時農業生產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
句譯:
1.
茱萸出芳樹顛:
茱萸生長在散發著芳香的樹枝頂端。
2.
鯉魚出洛水泉:
鯉魚產自洛水的泉眼之中。
3.
白鹽出河東:
白色的鹽產自河東地區。
4.
美豉出魯淵:
美味的豆豉產自魯地的淵潭附近。
5.
薑桂茶荈出巴蜀:
薑、桂和茶葉產自巴蜀地區。
6.
椒橘木蘭出高山:
花椒、橘子和木蘭生長在高山之上。
7.
蓼蘇出溝渠:
蓼草和紫蘇生長在溝渠旁邊。
8.
精稗出中田:
精細的糧食產自肥沃的農田之中。
……
全譯:
茱萸生長在芳香樹木的枝頭,鯉魚來自洛水的清泉。
白鹽產自河東大地,美味的豆豉源於魯地的淵潭。
薑、桂與茶葉出自巴蜀,花椒、橘子、木蘭生於高山。
蓼草和紫蘇長在溝渠之畔,精細的糧食產自肥沃的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