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50章 王讚《雜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50章 王讚《雜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雜詩

王讚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

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離我誌,殊隔過商參。

昔往鶬鶊鳴,今來蟋蟀吟。

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

師涓久不奏,誰能宣我心!

……

賞析:

王讚的這首《雜詩》以其質樸真摯的情感和精湛的藝術手法,深刻地抒發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與身不由己的無奈。在古代思鄉題材的詩作中,此詩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主題思想

1.

濃烈的思鄉之情:全詩圍繞思鄉這一主題展開,從開篇以“邊馬有歸心”巧妙起興,借馬的歸心隱喻詩人內心對故鄉的眷戀。“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更是直抒胸臆,以人皆念鄉、鳥思舊林的常理,直白且強烈地表達出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思念。這種思鄉之情貫穿全詩,是詩歌情感表達的核心。

2.

因王事而產生的無奈:“王事離我誌,殊隔過商參”表明詩人為了國家之事,不得不背離歸鄉的意願,且與家鄉的距離猶如商參二星般遙遠,難以逾越。這不僅體現了個人理想與現實責任的衝突,更深刻地表達出詩人在這種衝突下的無奈與痛苦,使思鄉之情染上了一層沉重的色彩。

二、藝術特色

1.

起興與類比手法的運用:詩歌開篇“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運用起興手法,借邊馬在朔風中的歸心,自然引出詩人的思鄉之情,貼切自然且富有感染力。“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又將人與客鳥類比,以鳥對故林的思念強化人對故鄉的眷戀,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人類共通的思鄉本能,引發讀者強烈共鳴。

2.

今昔對比與時間意象的使用:“昔往鶬鶊鳴,今來蟋蟀吟”通過今昔不同時節的對比,以春天鶬鶊的鳴叫和秋天蟋蟀的吟叫來暗示時間的流逝。昔與今的對照,突出離家之久,強化了思鄉的情感深度。這種以時間意象展現情感變化的手法,使詩歌在有限的篇幅內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層次。

3.

借典故深化情感:“師涓久不奏,誰能宣我心”一句,引用師涓的典故。師涓作為傳說中善於彈琴表意之人,詩人感慨如今無人能像他一樣彈奏出自己心中的情感,藉此強調內心思鄉之情的深沉與難以傾訴,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含蓄而深沉,餘味悠長。

整首詩情感真摯,主題鮮明,藝術手法多樣且運用巧妙,將遊子思鄉的複雜情感與無奈處境展現得淋漓儘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解析:

1.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

-

解析:“朔風”即北風,凜冽的北風呼嘯而過,吹動著秋天的荒草,描繪出一幅蕭瑟淒涼的秋景圖,營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圍。“邊馬”指身處邊疆的馬,馬本通人性,在這秋風蕭瑟之時,連邊馬都萌生出回歸的念頭。這裡運用比興手法,以馬喻人,借邊馬的歸心,巧妙地引出詩人自己深藏心底的歸鄉之情,為全詩奠定了思鄉的情感基調。

2.

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

解析:“胡寧”意為為何,表達強烈的反問語氣。“分析”指分離,詩人在此發出深沉的質問,為什麼自己要長久地與家鄉分離呢?“靡靡”形容時光緩緩流逝的樣子,不知不覺間,這種分離的狀態竟已持續到如今。此句直接抒發了詩人對長期遠離家鄉現狀的無奈與感慨,進一步強化了內心濃鬱的思鄉之情。

3.

王事離我誌,殊隔過商參。

-

解析:“王事”指代國家的事務、公事。詩人表明,正是因為身負王事,使得自己不得不背離了回歸故鄉與親人團聚的意願。“殊隔”強調相隔之遠,“商參”是天上的兩顆星宿,商星在東,參星在西,此出彼沒,永不相見。這裡用“殊隔過商參”來形容自己與家鄉的距離,極言分隔之遙遠,形象地表達出因王事而與家鄉天各一方,歸鄉希望渺茫的無奈,深刻體現了個人意願與社會責任之間的矛盾衝突。

4.

昔往鶬鶊鳴,今來蟋蟀吟。

-

解析:“昔往”指當初離家的時候,“鶬鶊”即黃鸝鳥,春天是黃鸝鳥啼鳴的季節,所以暗示離家之時正值春天,那時萬物複蘇,黃鸝鳥歡快的啼叫聲充滿生機。“今來”表示如今,“蟋蟀吟”點明現在的季節是秋天,秋天蟋蟀在草叢中低吟。此句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通過不同季節代表性的聲音,鮮明地展現出時間的流逝,從離家時的春天到如今的秋天,突出了離家時間之久,歲月的變遷更增添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5.

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

-

解析:這是直接抒情的句子,“人情”即人之常情,人們內心深處總是懷念自己的故鄉。“客鳥”指遠離巢穴、在外漂泊的鳥兒,它們同樣思念著曾經棲息的故林。詩人以人思念故鄉和客鳥思念故林作類比,生動形象地強調了思鄉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情感,用這種通俗易懂且具有普遍性的類比,使思鄉之情的表達更加直白、強烈,能夠引發讀者廣泛的共鳴。

6.

師涓久不奏,誰能宣我心!

-

解析:“師涓”是古代傳說中善於彈琴的人,以其高超的琴藝能表達出各種微妙的情感。詩人感慨,像師涓這樣善於用音樂傳達心聲的人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如今又有誰能夠理解並宣泄自己內心複雜而深沉的思鄉之情呢?此句運用典故,以反問的形式結尾,進一步深化了詩人內心思鄉之情無法傾訴、無人理解的苦悶,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回味空間,將全詩的情感推向了**。

……

句譯:

1.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

凜冽的北風刮動著秋天的衰草,邊地的馬兒也萌生出回歸的心意。

2.

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為何我要長久地與家鄉分離,不知不覺竟已到瞭如今這般境地?

3.

王事離我誌,殊隔過商參。

為國家公事而背離了我歸鄉的意願,我與家鄉的隔絕遠超過了商星與參星(之間的距離)。

4.

昔往鶬鶊鳴,今來蟋蟀吟。

當初離家時黃鸝鳥歡快地鳴叫,如今卻隻聽見蟋蟀淒涼地低吟。

5.

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

人天生就眷戀著舊日的家鄉,離巢的鳥兒總是思念曾經棲息的樹林。

6.

師涓久不奏,誰能宣我心!

師涓那樣善於彈琴表意的人已長久不再彈奏,如今又有誰能宣泄我內心的情感!

……

全譯:

北風呼嘯,吹動著秋日的衰草,邊地的駿馬也湧起思歸之心。

為何我長久地與家鄉分離,時光荏苒,竟不知不覺到瞭如今?

隻因王命在身,讓我背離了歸鄉的心願,我與家鄉的距離,比商星和參星還要遙遠。

當年離家時,黃鸝鳥歡快啼鳴,如今歸來,卻隻聽到蟋蟀哀吟。

人都會眷戀自己的故鄉,就像離巢的鳥兒思念舊林。

師涓那樣善於用音樂表達心聲的人已很久不出現了,又有誰能傾訴我此刻的心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