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47章 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一》
贈秀才入軍·其十一
嵇康
斂轡遵龍漢,銜策尋木末。
長嘯高山巔,舒目臨曠野。
俯視江漢流,仰視浮雲馳。
逍遙八紘外,遊目曆遐荒。
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
賞析:
嵇康的《贈秀才入軍·其十一》是一首洋溢著浪漫主義情懷與高遠精神追求的詩作。在這首詩中,嵇康以獨特的筆觸描繪了自己在天地間的遨遊與思索,展現出超脫塵世的豁達心境與對精神自由的執著嚮往。
一、意象與意境:構建宏大開闊之境
高遠意象的運用:詩開篇“斂轡遵龍漢,銜策尋木末”,便以“龍漢”這一象征高遠道路的意象,和“尋木末”這種追求極致高度的行為,為全詩奠定了超凡脫俗的基調。詩人彷彿駕馭著精神之馬,向著高遠的理想境界進發。“高山巔”“曠野”“江漢”“浮雲”等意象的相繼出現,進一步構建出宏大開闊的意境。高山與曠野展現出空間的廣袤,江漢奔騰與浮雲飛馳則增添了動態的氣勢,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雄渾壯闊的自然之美與宇宙的宏大深邃。
意境營造的效果:這些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既遼遠又充滿動感的意境,詩人置身其中,既能俯瞰大地的壯闊,又能仰望天空的浩瀚。這種意境不僅凸顯了詩人自身的渺小,更反襯出其精神追求的高遠。在這宏大的天地之間,詩人的情感與思考得以充分展開,為表達其超脫塵世的情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
二、情感表達:追求自由與超脫憂愁
對自由的嚮往:“逍遙八紘外,遊目曆遐荒”一句,直白地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渴望。“逍遙”體現了一種無拘無束、自在灑脫的狀態,“八紘外”和“遐荒”則強調了廣闊無垠的空間,詩人渴望超越塵世的種種束縛,在無限的天地間自由馳騁,這反映出嵇康對精神自由的執著追求。他試圖擺脫世俗的羈絆,尋找一個能讓心靈自由舒展的世界。
超脫憂愁的渴望:儘管詩中描繪的大多是壯闊之景與自由之態,但“彈琴詠詩,聊以忘憂”一句卻透露出詩人內心的憂愁。在追求自由與麵對宏大宇宙的過程中,詩人並非毫無煩惱,然而他選擇以彈琴詠詩這種高雅的方式來忘卻憂愁。這不僅體現了詩人對精神生活的重視,也表明他試圖通過沉浸在藝術與精神的世界中,來超脫現實生活帶來的困擾,展現出一種在困境中尋求精神解脫的智慧。
三、藝術特色:情景交融與風格豪放
情景交融的手法:全詩巧妙地將情感融入到對宏大景象的描繪之中。從追尋高遠目標,到在高山上的俯仰天地,再到渴望逍遙於塵世之外,詩人的情感隨著景色的變化而層層遞進。例如,“俯視江漢流,仰視浮雲馳”,在描繪自然景觀的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內心對時光流逝和宇宙變幻的感慨。而最後“彈琴詠詩,聊以忘憂”,則將情感與行為相結合,使讀者能深刻感受到詩人在麵對宏大世界與內心憂愁時的複雜情感,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豪放的風格:整首詩在語言和情感表達上呈現出豪放的風格。詩中運用了大量宏大的意象,如“龍漢”“高山”“江漢”“八紘外”等,展現出壯闊的畫麵。詩人的情感表達也極為奔放,無論是在高山之巔的長嘯,還是對逍遙於廣闊天地的嚮往,都充滿了豪情壯誌。這種豪放的風格與嵇康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精神氣質相契合,使詩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讓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詩人那不羈的靈魂與高遠的精神境界。
《贈秀才入軍·其十一》通過獨特的意象、真摯的情感表達和鮮明的藝術特色,展現了嵇康獨特的精神風貌與對自由、超脫的不懈追求。這首詩不僅是嵇康個人情感的抒發,更代表了魏晉時期文人對精神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探索,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
……
解析:
斂轡遵龍漢,銜策尋木末
-
字詞解析:“斂轡”指收緊馬韁繩,意味著對馬行進速度和方向的把控;“遵”為沿著之意;“龍漢”可理解為像銀河一樣廣闊、高遠的道路,象征著一種高遠難及但令人嚮往的目標或方向;“銜策”中,“銜”是馬嚼子,“策”是馬鞭,這裡代指駕馭馬匹;“尋”即尋找,“木末”指樹梢頂端,代表著極高之處。
-
整體解析:此句描繪出詩人彷彿駕馭著駿馬,沿著如銀河般高遠的道路前行,一心追尋著樹梢頂端那樣的極高目標。從深層意義看,詩人借駕馭馬匹追尋高遠之處,表達自己對高遠誌向和超凡境界的執著追求,展現出積極進取、渴望突破平凡、邁向卓越的精神狀態。
長嘯高山巔,舒目臨曠野
-
字詞解析:“長嘯”是一種發出悠長聲音的呼喊方式,在古代文人筆下,常用來抒發內心強烈的情感,如豪情、鬱悶等;“巔”指山頂;“舒目”即舒展目光,也就是極目遠望;“臨”為麵對、俯瞰之意。
-
整體解析:詩人站在高山之巔,發出悠長的嘯聲,這一行為既釋放了內心積聚的情緒,又展現出一種豪邁之氣。同時,他極目俯瞰廣袤的曠野,視野開闊,心境也隨之豁達。此句通過描寫詩人在高山上的舉動,將其置身於廣闊天地之間,不僅展現出大自然的雄渾壯闊,更凸顯出詩人內心的暢快以及對廣闊世界的熱愛與融入,體現出一種超脫於世俗瑣碎的豁達胸懷。
俯視江漢流,仰視浮雲馳
-
字詞解析:“俯視”是向下看,“江漢”分彆指長江與漢水,代表著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是壯闊水流的象征;“仰視”為向上看,“馳”表示快速地奔跑、飄動,形容浮雲移動的速度之快。
-
整體解析:詩人從高山之巔,先是低頭俯瞰長江和漢水滔滔不絕地流淌,這奔騰的江水象征著生命的不息與時光的流逝。而後抬頭仰望天空中浮雲迅速飄動,“馳”字生動地刻畫出雲朵在天空中快速變換的動態。這一俯一仰之間,描繪出天地間宏大的景象,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對比,讓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無垠和自然萬物的瞬息萬變。同時,也暗示著詩人對時間與空間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這宏大宇宙麵前對自身存在的感悟。
逍遙八紘外,遊目曆遐荒
-
字詞解析:“逍遙”傳達出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八紘”指八方極遠的地方,“八紘外”則強調超越了塵世所能觸及的範圍,代表著一種極其廣闊、超脫世俗的空間;“遊目”意為放眼觀望,“曆”有遊曆、經過之意,“遐荒”指荒遠之地,同樣強調距離的遙遠。
-
整體解析:此句表達了詩人渴望擺脫塵世的種種束縛,能夠自由自在地遨遊於超越塵世之外的廣闊天地。他希望放眼觀望,遊曆那些荒遠之地,體現出對精神自由的極度嚮往。這種追求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自由移動,更是心靈上的無拘無束,反映出詩人對世俗規範、功名利祿等束縛的超脫,試圖在廣闊無垠的精神世界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和心靈的歸宿。
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
字詞解析:“彈琴”和“詠詩”是古代文人常見的文化活動,用於抒發情感、寄托誌趣;“聊”表示姑且、暫且,“忘憂”即忘卻憂愁。
-
整體解析:在前麵儘情描繪了對高遠境界的追求、對廣闊天地的感悟以及對精神自由的嚮往之後,詩人回到現實,意識到即便有著如此宏大的精神追求,生活中依然存在憂愁。於是,他選擇通過彈琴和詠詩這兩種富有文化內涵的方式,暫且忘卻這些煩惱。這表明詩人深知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強大可以抵禦現實的憂愁,體現了對精神生活的珍視和在困境中尋求自我解脫的智慧,也反映出詩歌創作與音樂藝術在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
句譯:
斂轡遵龍漢,銜策尋木末
譯:收緊韁繩,沿著似銀河般的大道前行,手持馬鞭,朝著那樹梢頂端的方向追尋。
長嘯高山巔,舒目臨曠野
譯:在高高的山頂上仰天長嘯,站在山巔極目俯瞰廣袤的曠野。
俯視江漢流,仰視浮雲馳
譯:低頭俯瞰,隻見長江、漢水滾滾流淌,抬頭仰望,目睹浮雲飛速飄動。
逍遙八紘外,遊目曆遐荒
譯: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塵世之外的廣闊天地,放眼四處觀望,遊曆那遙遠荒僻之地。
彈琴詠詩,聊以忘憂
譯:彈奏著琴,吟誦著詩篇,暫且以此來忘卻心中的憂愁。
……
全譯:
勒緊韁繩,沿著浩渺如天河的路徑,手握馬鞭,向著那樹梢的儘頭探尋。
於高山之巔,我仰首長嘯,極目俯瞰,遼闊曠野儘收眼底。
低頭,見長江漢水滔滔奔流,抬頭,望浮雲如駿馬般疾馳而過。
我願逍遙於八方之外的天地,放眼飽覽那荒遠之地的奇異。
且撫琴而歌,吟詩遣懷,藉此暫且忘卻世間煩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