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267章 束皙《近遊賦》
近遊賦
束皙
昔傅毅作《七激》,
枚乘作《七發》,
雖觸類寄興,
然以小喻大,
皆七者之製也。
餘既職在著作,
聊為《近遊》之賦,
以暢群賢之歡情,
敘離闊之歎思。
乘輿朅來,
薄遊於京。
步玉輅於鳳闕,
望金台於崢嶸。
瞻曲榭之麗景,
觀靈光之高瓊。
曆東池而遊覽,
登釣台而怡情。
翳翠葉而長吟,
翳朱華而遐征。
經終南之倒景,
望五柞之蔥青。
燕九嵕之陰麓,
飲石鱉之陽汀。
裁灃水以林釣,
蔭文梓於河涇。
泛木罌於廣川,
濟汾、潞於中營。
蔭修竹之蟬蜎,
翳長楊之蟬蛉。
垂翠綸於浮蟻,
動紅輪於懸繩。
掛歸流於藻荇,
翳華藕之猗柟。
覿遊魚之洄洑,
觀奮羽之摐摐。
於是弛青鯤之網,
施介鱗之筌。
珊瑚琳碧,
瓊瑉璘彬。
金鉤翡翠,
煌煌焜焜。
搴紫貝,
搏耆龜,
撈水豹,
掛潛螭。
乘鱟黿而踴躍,
浮鷁首以軒軒。
溯洄波以從容,
戲陽侯之淪漣。
追水鵠之高翔,
接飛燕於遊川。
沈黃鵠之輕翅,
浮鷁鳥之羽翾。
爾乃席芳草,
鏡清流,
覽卉木,
觀魚鳥。
具竿牘,
命酌俎。
召皋伊之徒,
聚卜祝之侶。
觀鷹鸇,
誡征夫。
眷中原之芬藹,
盻江山之遼落。
乘鳧舟兮為水嬉,
臨芳洲兮拔蘭若。
藉朝雲,
蔭茂樹。
雲幕高兮星漢回,
景風融兮和氣布。
樂以忘憂,
遊以卒歲。
……
賞析:
《近遊賦》為束皙所作,雖篇幅不長,卻生動描繪了在京都附近遊覽的情景,展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獨特藝術魅力。
一、思想內容
1.
文人雅興與情誌抒發:賦前小序表明創作初衷是“暢群賢之歡情,敘離闊之歎思”,借近遊之舉,展現文人相聚遊玩的歡樂,同時寄托對友人的思念。正文通過描繪遊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做之事,如觀景、垂釣、泛舟等,體現文人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獲得的樂趣與精神享受,反映當時文人階層的生活情趣與精神追求。
2.
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欣賞:作者細致描繪京都周邊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方麵,有“終南之倒景”“五柞之蔥青”“修竹之蟬蜎”“長楊之蟬蛉”等,展現山川的秀麗、植物的繁茂;人文景觀提及“鳳闕”“金台”“曲榭”“靈光”等,彰顯京都的宏偉壯麗與文化底蘊。對這些景觀的欣賞,不僅體現對美的感知,也暗示對曆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3.
享受生活與追求平和心境:“樂以忘憂,遊以卒歲”表達作者及友人在近遊中享受生活,以平和心態麵對人生,暫時忘卻塵世煩惱。文中描繪的釣魚、泛舟、席地而坐觀景等活動,都反映出對寧靜、閒適生活的嚮往,追求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內心平和的境界。
二、藝術特色
1.
豐富的意象營造意境:使用大量意象,自然意象如“翠葉”“朱華”“遊魚”“奮羽”,人文意象如“玉輅”“鳳闕”“釣台”等。這些意象相互交織,營造出既富有自然生機又具文化氣息的意境,讓讀者彷彿置身於作者的遊覽情境中,增強作品感染力與畫麵感。
2.
細膩的描寫與鋪陳手法:描寫細膩,如寫釣魚“垂翠綸於浮蟻,動紅輪於懸繩。掛歸流於藻荇,翳華藕之猗柟”,對釣魚動作、魚上鉤後的處理及周邊環境細致入微。全文采用鋪陳手法,按遊覽順序,從觀景、泛舟到釣魚、聚會等,詳細敘述活動,全麵展現近遊場景,使文章內容豐富、層次分明。
3.
語言優美且富有韻律:語言優美華麗,用詞精準,“崢嶸”“蔥青”“琳碧”“璘彬”等詞增強畫麵感與色彩感。同時,賦文注重韻律,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如“蔭修竹之蟬蜎,翳長楊之蟬蛉”“搴紫貝,搏耆龜,撈水豹,掛潛螭”,以韻律之美提升作品藝術表現力,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
解析:
1.
昔傅毅作《七激》,
枚乘作《七發》,
雖觸類寄興,
然以小喻大,
皆七者之製也。
餘既職在著作,
聊為《近遊》之賦,
以暢群賢之歡情,
敘離闊之歎思。
-
解析:開頭作者提及傅毅的《七激》和枚乘的《七發》,這兩篇作品都通過觸景生情來寄托興致,並且采用以小喻大的方式,屬於“七體”文章。作者表明自己身為著作郎,故而創作《近遊賦》,目的是為了讓眾多賢才的歡樂心情得以暢快抒發,同時傾訴因分彆已久而產生的思念之情。此段為全文創作背景與目的的說明,為下文的近遊描寫做鋪墊。
2.
乘輿朅來,
薄遊於京。
-
解析:“乘輿”指乘坐車子,“朅來”表示來到,“薄遊”意為漫步遊覽,表明作者乘車來到京都附近進行遊覽,簡潔交代出行方式與地點,引出下文具體的遊覽行程。
3.
步玉輅於鳳闕,
望金台於崢嶸。
-
解析:“玉輅”是華美的車子,“鳳闕”為宮闕的美稱,“崢嶸”形容金台高聳的樣子。作者在巍峨的宮闕間,漫步於華美的車駕旁,抬頭仰望高聳入雲的金台,描繪出京都宮殿建築的宏偉壯麗,展現出皇家的威嚴與氣派,表達對京都人文景觀的讚歎。
4.
瞻曲榭之麗景,
觀靈光之高瓊。
-
解析:“瞻”和“觀”都有觀看之意,“曲榭”指曲折的水榭,“麗景”即美麗的景色,“靈光”指靈光殿,“高瓊”形容靈光殿高大壯美。作者觀賞曲折水榭的美麗景緻,眺望高大壯麗的靈光殿,從不同角度描繪京都的建築景觀,進一步展現京都豐富的人文風貌與建築之美。
5.
曆東池而遊覽,
登釣台而怡情。
-
解析:“曆”為遊曆,作者遊曆東池,儘情欣賞周邊景色,隨後登上釣台,讓心情得到愉悅放鬆。此句從人文景觀過渡到自然景觀,體現作者在不同場景中享受遊覽的樂趣,傳達出閒適的心境。
6.
翳翠葉而長吟,
翳朱華而遐征。
-
解析:“翳”意為遮蔽,“翠葉”“朱華”分彆指翠綠的樹葉和豔麗的荷花。作者在翠綠樹葉的遮蔽下悠然長吟,在豔麗荷花邊儘情遐思,通過對自身行為的描寫,營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圍,展現出作者沉浸於自然美景,享受精神世界的豐富與寧靜。
7.
經終南之倒景,
望五柞之蔥青。
-
解析:“經”表示經過,“終南”指終南山,“倒景”指山影倒映水中;“五柞”即五柞宮。作者經過終南山,看到山影倒映在水中的美景,遠望五柞宮一片蔥綠,將自然景觀與人文建築相結合,描繪出一幅遠近結合、富有層次感的畫麵,體現京都周邊自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的特點。
8.
燕九嵕之陰麓,
飲石鱉之陽汀。
-
解析:“燕”通“宴”,有休息之意,“九嵕”是山名,“陰麓”指山的北麓;“石鱉”亦為山名,“陽汀”指山南的小洲。作者在九嵕山北麓休息,在石鱉山南麵的小洲飲水,描繪出作者在京都周邊山水間悠然休憩的場景,表現出對自然環境的親近與融入。
9.
裁灃水以林釣,
蔭文梓於河涇。
-
解析:“裁”有整理之意,“灃水”為河流名,作者在灃水邊整理釣具準備釣魚;“蔭”為遮蔽,“文梓”指有紋理的梓樹,“河涇”即河岸,作者在河岸邊長著文梓樹的地方休息。此句描繪出作者在自然環境中悠閒釣魚、休憩的畫麵,體現出對閒適生活的享受。
10.
泛木罌於廣川,
濟汾、潞於中營。
-
解析:“泛”為泛舟,“木罌”是一種渡河工具,作者乘坐木罌在寬闊的河流中泛舟前行;“濟”指渡過,“汾、潞”為河流名,“中營”可理解為營地中間,作者在營地中間渡過汾水和潞水,展現出作者在水上的遊曆活動,表現出探索與前行的興致。
11.
蔭修竹之蟬蜎,
翳長楊之蟬蛉。
-
解析:“蔭”和“翳”均為遮蔽,“修竹”指修長的竹子,“蟬蜎”形容竹子柔美的樣子;“長楊”即高大的楊樹,“蟬蛉”描繪楊樹搖曳的姿態。作者在修長竹子柔美的綠蔭下,在高大楊樹搖曳的枝葉間,細膩描繪出作者身處竹林與楊樹林中的環境,展現出自然環境的清幽與美好。
12.
垂翠綸於浮蟻,
動紅輪於懸繩。
-
解析:“垂”為垂下,“翠綸”指翠綠的釣絲,“浮蟻”形容水麵泛起的浮沫;“紅輪”指紅色的釣輪,作者將翠綠的釣絲垂入泛起浮沫的水麵,讓紅色的釣輪隨著釣繩晃動,生動細致地描寫釣魚的動作,展現出釣魚場景的悠閒與愜意。
13.
掛歸流於藻荇,
翳華藕之猗柟。
-
解析:“掛歸流”指把釣到的魚掛在水流邊,“藻荇”是水草;“翳”為遮蔽,“華藕”即荷花蓮藕,“猗柟”形容蓮藕婀娜的樣子。作者把釣到的魚掛在水草邊,在婀娜的蓮藕旁休息,描繪出釣魚後的場景,體現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
14.
覿遊魚之洄洑,
觀奮羽之摐摐。
-
解析:“覿”和“觀”都表示觀看,“遊魚之洄洑”指遊魚在水中洄遊,“奮羽之摐摐”描繪飛鳥振翅高飛的樣子。作者觀看遊魚在水中遊動、飛鳥振翅高飛,從水中生物到空中飛鳥,全方位展現自然生機,表達對自然生命活力的欣賞。
15.
於是弛青鯤之網,
施介鱗之筌。
-
解析:“弛”指張開,“青鯤之網”是捕大魚的網,“施”為放下,“介鱗之筌”是捉小魚的筌。作者張開捕大魚的網,放下捉小魚的筌,表明開始進行捕魚活動,進一步豐富遊覽中的活動內容。
16.
珊瑚琳碧,
瓊瑉璘彬。
-
解析:此句描述網到的物品,“珊瑚”“琳碧”“瓊瑉”均為美玉寶石,“璘彬”形容它們光彩斑斕的樣子。通過對網中所得的描寫,從側麵展現水域物產豐富,也增添文章的華麗色彩。
17.
金鉤翡翠,
煌煌焜焜。
-
解析:“金鉤”“翡翠”都是珍貴之物,“煌煌焜焜”形容它們閃耀著耀眼光芒。繼續網描繪到或擁有的珍貴物品,突出其華麗珍貴,進一步渲染氛圍。
18.
搴紫貝,
搏耆龜,
撈水豹,
掛潛螭。
-
解析:“搴”為采拾,“紫貝”是貝類;“搏”指捕捉,“耆龜”即老龜;“撈”即捕撈,“水豹”傳說中的水中動物;“掛”指鉤掛,“潛螭”是潛藏的蛟龍。作者通過一係列動詞,描繪出在水中采拾、捕捉各種神奇生物的情景,增添文章的奇幻色彩與趣味性。
19.
乘鱟黿而踴躍,
浮鷁首以軒軒。
-
解析:“乘”指騎乘,“鱟黿”是鱟魚和大鱉,“踴躍”形容跳躍的樣子;“浮”為漂浮,“鷁首”指船頭裝飾著鷁鳥的船,“軒軒”形容船輕快的樣子。作者騎在鱟魚和大鱉背上跳躍,船頭裝飾著鷁鳥的船輕快地漂浮,描繪出在水上的奇特、歡快場景,展現出作者遊玩時的歡樂與自在。
20.
溯洄波以從容,
戲陽侯之淪漣。
-
解析:“溯”指逆流而上,“洄波”即逆流的水波,“從容”體現悠然自得的狀態;“戲”為戲耍,“陽侯”是傳說中的江神,“淪漣”指層層漣漪。作者逆流而上,在水波中悠然自得,戲耍著江神掀起的層層漣漪,描繪出在水中悠然嬉戲的畫麵,營造出輕鬆愉悅的氛圍。
21.
追水鵠之高翔,
接飛燕於遊川。
-
解析:作者追逐高高飛翔的水鵠,在水中接住飛翔的燕子,通過對追逐飛鳥動作的描寫,展現出與自然生物互動的情景,表達出對自然生命的喜愛與親近。
22.
沈黃鵠之輕翅,
浮鷁鳥之羽翾。
-
解析:“沈”通“沉”,使動用法,使黃鵠的輕翅沉入水中;“浮”也是使動用法,讓鷁鳥的羽毛在水麵漂浮。此句通過對鳥的翅膀和羽毛在水中狀態的描寫,從細節處展現自然景象,增添文章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23.
爾乃席芳草,
鏡清流,
覽卉木,
觀魚鳥。
-
解析:“爾乃”表示接著,“席芳草”指坐在如茵的芳草上,“鏡清流”是以清澈的流水為鏡,“覽卉木”“觀魚鳥”即觀賞花卉樹木、遊魚飛鳥。作者描繪出在自然環境中休閒觀景的畫麵,從多角度展現自然之美,表達出對自然景觀的欣賞與享受。
24.
具竿牘,
命酌俎。
-
解析:“具”為準備,“竿牘”指竹簡和筆墨,“命”即吩咐,“酌俎”指擺上酒食。作者準備好竹簡筆墨,吩咐擺上酒食,表明要進行聚會活動,從觀景過渡到聚會,豐富遊覽的活動內容。
25.
召皋伊之徒,
聚卜祝之侶。
-
解析:“召”和“聚”都有召集彙聚之意,“皋伊之徒”指像皋陶、伊尹那樣的賢才,“卜祝之侶”指占卜、祝禱的人士。作者召集各類賢才和相關人士,體現出聚會的多元性與文化性,反映當時文人聚會的場景與文化氛圍。
26.
觀鷹鸇,
誡征夫。
-
解析:眾人觀看鷹鸇飛翔,告誡遠行之人。此句描繪聚會中的活動與言語,“觀鷹鸇”展現對自然生物的關注,“誡征夫”則體現出對生活的思考與關懷,為文章增添人文內涵。
27.
眷中原之芬藹,
盻江山之遼落。
-
解析:“眷”和“盻”都有顧盼、眺望之意,“中原之芬藹”描繪中原大地芬芳繁茂的景象,“江山之遼落”展現江山的遼闊。作者通過對中原大地和遼闊江山的眺望,表達對國家山河的熱愛與讚美,從微觀的遊覽活動上升到宏觀的對國家山河的情感抒發。
28.
乘鳧舟兮為水嬉,
臨芳洲兮拔蘭若。
-
解析:“乘鳧舟”指乘坐野鴨形狀的小船,“為水嬉”即在水中嬉戲;“臨芳洲”指來到芳香的小洲,“拔蘭若”表示采摘蘭草和杜若。作者描繪在水中嬉戲、在小洲采摘香草的場景,再次展現出在自然環境中歡樂遊玩的情景,營造出輕鬆愉悅的氛圍。
29.
藉朝雲,
蔭茂樹。
-
解析:“藉朝雲”可理解為以朝雲為依托,“蔭茂樹”指在茂盛的樹下乘涼。作者描繪出在自然環境中悠然休憩的畫麵,體現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享受自然帶來的舒適與寧靜。
30.
雲幕高兮星漢回,
景風融兮和氣布。
-
解析:“雲幕高”描繪天空中雲層高遠,“星漢回”指銀河回轉;“景風融”表示微風和煦,“和氣布”說明溫和之氣散佈。此句通過對天空和氣候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為下文情感的抒發做鋪墊。
31.
樂以忘憂,
遊以卒歲。
-
解析:作者在近遊過程中享受歡樂,以至於忘記憂愁,希望能以這樣的遊玩度過歲月。此句直接表達出作者在遊覽中的愉悅心情以及對這種閒適生活的嚮往,點明文章主旨,傳達出追求快樂、閒適生活的情感。
……
句譯:
1.
昔傅毅作《七激》,
枚乘作《七發》,
雖觸類寄興,
然以小喻大,
皆七者之製也。
從前傅毅創作《七激》,枚乘創作《七發》,它們雖然都是觸景生情、借物寄托興致,然而都是用小事來比喻大事,屬於“七體”的文章體製。
2.
餘既職在著作,
聊為《近遊》之賦,
以暢群賢之歡情,
敘離闊之歎思。
我如今擔任著作郎的職位,姑且創作這篇《近遊賦》,用來讓眾多賢才的歡快心情得以暢快抒發,傾訴久彆後的思念與感慨。
3.
乘輿朅來,
薄遊於京。
我乘坐著車子來到這裡,在京都附近漫步遊覽。
4.
步玉輅於鳳闕,
望金台於崢嶸。
在巍峨的宮闕間,伴著華美的車駕漫步,仰望那高聳入雲的金台。
5.
瞻曲榭之麗景,
觀靈光之高瓊。
觀賞曲折水榭的美麗景緻,眺望高大壯麗的靈光殿。
6.
曆東池而遊覽,
登釣台而怡情。
遊曆東池儘情觀賞,登上釣台讓心情怡悅。
7.
翳翠葉而長吟,
翳朱華而遐征。
在翠綠樹葉的遮蔽下悠然長吟,在豔麗荷花邊儘情遐想。
8.
經終南之倒景,
望五柞之蔥青。
經過終南山,看到山影倒映在水中,遠望五柞宮一片蔥綠。
9.
燕九嵕之陰麓,
飲石鱉之陽汀。
在九嵕山北麓休憩,在石鱉山南麵的小洲飲水。
10.
裁灃水以林釣,
蔭文梓於河涇。
在灃水邊整理釣具準備釣魚,在河岸邊長著文梓樹的地方休息乘涼。
11.
泛木罌於廣川,
濟汾、潞於中營。
乘坐木罌在寬闊的河流中泛舟,在營地中間渡過汾水和潞水。
12.
蔭修竹之蟬蜎,
翳長楊之蟬蛉。
在修長竹子柔美的綠蔭下,在高大楊樹搖曳的枝葉間。
13.
垂翠綸於浮蟻,
動紅輪於懸繩。
將翠綠的釣絲垂入泛起浮沫的水麵,讓紅色的釣輪隨著釣繩晃動。
14.
掛歸流於藻荇,
翳華藕之猗柟。
把釣到的魚掛在水草邊,在婀娜的蓮藕旁休息。
15.
覿遊魚之洄洑,
觀奮羽之摐摐。
觀看遊魚在水中洄遊,觀賞飛鳥振翅高飛。
16.
於是弛青鯤之網,
施介鱗之筌。
於是張開捕大魚的網,放下捉小魚的筌。
17.
珊瑚琳碧,
瓊瑉璘彬。
網到了珊瑚、美石,還有美玉光彩斑斕。
18.
金鉤翡翠,
煌煌焜焜。
金鉤和翡翠,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19.
搴紫貝,
搏耆龜,
撈水豹,
掛潛螭。
采拾紫貝,捕捉老龜,捕撈水豹,鉤掛潛藏的蛟龍。
20.
乘鱟黿而踴躍,
浮鷁首以軒軒。
騎在鱟魚和大鱉背上跳躍,船頭裝飾著鷁鳥的船輕快地漂浮。
21.
溯洄波以從容,
戲陽侯之淪漣。
逆流而上,在水波中悠然自得,戲耍著江神掀起的層層漣漪。
22.
追水鵠之高翔,
接飛燕於遊川。
追逐高高飛翔的水鵠,在水中接住飛翔的燕子。
23.
沈黃鵠之輕翅,
浮鷁鳥之羽翾。
讓黃鵠的輕翅沉入水中,讓鷁鳥的羽毛在水麵漂浮。
24.
爾乃席芳草,
鏡清流,
覽卉木,
觀魚鳥。
接著坐在如茵的芳草上,以清澈的流水為鏡,觀賞花卉樹木,觀看遊魚飛鳥。
25.
具竿牘,
命酌俎。
準備好竹簡和筆墨,吩咐擺上酒食。
26.
召皋伊之徒,
聚卜祝之侶。
召集像皋陶、伊尹那樣的賢才,彙聚占卜、祝禱的人士。
27.
觀鷹鸇,
誡征夫。
觀看鷹鸇飛翔,告誡遠行之人。
28.
眷中原之芬藹,
盻江山之遼落。
顧念中原大地的芬芳繁茂,眺望江山的遼闊。
29.
乘鳧舟兮為水嬉,
臨芳洲兮拔蘭若。
乘坐野鴨形狀的小船在水中嬉戲,來到芳香的小洲采摘蘭草和杜若。
30.
藉朝雲,
蔭茂樹。
以朝雲為依托,在茂盛的樹下乘涼。
31.
雲幕高兮星漢回,
景風融兮和氣布。
天空中雲層高遠,銀河回轉;微風和煦,溫和之氣散佈。
32.
樂以忘憂,
遊以卒歲。
在歡樂中忘記憂愁,希望以這樣的遊玩度過歲月。
……
全譯:
往昔傅毅創作《七激》,枚乘創作《七發》,這兩篇作品皆因接觸各類事物而寄托興致,以細微之事喻指宏大之理,都屬於“七”這一體製的文章。我既擔任著作郎之職,便姑且創作此篇《近遊賦》,用以抒發諸多賢士的歡快之情,傾訴因久彆而產生的思念感慨。
我乘車來到京都附近,在京都周邊漫步遊覽。在鳳闕旁的玉輅邊踱步,仰望那高聳的金台。觀賞曲折水榭的美麗景色,眺望靈光殿的高大壯美。遊曆東池,儘興賞玩,登上釣台,怡養性情。在翠葉遮蔽下悠然長吟,於紅花簇擁中思緒飄遠。途經終南山,見其倒影映入水中,遙看五柞宮一片蔥鬱。在九嵕山北麓停歇,在石鱉山南麵的小洲飲水。在灃水岸邊整理釣具準備垂釣,在河旁文梓樹的樹蔭下休憩。乘坐木罌在寬闊的河麵上泛舟,在營地中央渡過汾水與潞水。在修長竹子的婀娜綠蔭下,在高大楊樹的搖曳枝葉間停留。將翠綠釣絲垂入泛起白沫的水麵,讓紅色釣輪隨釣繩晃動。把釣到的魚掛在水藻荇菜邊,在婀娜的蓮藕旁歇腳。觀看遊魚在水中洄遊,欣賞飛鳥振翅高飛。
於是張開捕大魚的網,放下捉小魚的筌。網中收獲了珊瑚、美玉,色澤斑斕。金鉤與翡翠,光芒閃耀奪目。采拾紫貝,捕捉老龜,捕撈水豹,鉤掛潛藏的蛟龍。騎在鱟魚和大鱉背上跳躍,乘坐船頭飾有鷁鳥的小船輕快地漂浮。逆流而上,從容地在水波間行進,戲耍著江神掀起的層層漣漪。追逐高高飛翔的水鵠,在水中迎接飛翔的燕子。讓黃鵠的輕翅沉入水中,使鷁鳥的羽毛在水麵漂浮。
而後,坐在如茵的芳草上,以清澈的流水為鏡,觀賞花卉樹木,觀看遊魚飛鳥。備好竹簡和筆墨,吩咐擺上酒食。召集如皋陶、伊尹般的賢才,彙聚占卜、祝禱之人。觀看鷹鸇翱翔,告誡即將遠行之人。顧念中原大地的芬芳繁茂,眺望江山的遼闊壯美。乘坐形似野鴨的小船在水中嬉戲,來到芬芳的小洲采摘蘭草和杜若。以朝雲為依托,在茂密的樹下乘涼。雲層高遠,星河回轉,微風和煦,和氣遍佈。在歡樂中忘卻憂愁,願以此種遊樂度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