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274章 顏延之《北使洛》
北使洛
顏延之
改服飭徒旅,首路局險艱。
振楫發吳洲,秣馬陵楚山。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
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
在昔輟期運,經始闊聖賢。
伊濲絕津濟,台館無尺椽。
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陰風振涼野,飛雲瞀窮天。
臨途未及引,置酒慘無言。
隱憫徒禦悲,威遲良馬煩。
遊役去芳時,歸來屢徂愆。
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
賞析:
《北使洛》是顏延之的詩作,寫於作者銜命出使北方之時,通過紀行展現了洛陽的殘破,抒發內心複雜情感,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一、思想內容
1.
描繪洛陽破敗,感慨曆史興衰:詩中“伊濲絕津濟,台館無尺椽。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生動刻畫了洛陽曆經戰亂後的荒蕪。伊水、洛水渡口斷絕,台館成廢墟,宮殿布滿鳥巢,城闕雲煙彌漫,曾經繁華的古都如今衰敗不堪。詩人借眼前之景,感慨曆史興衰無常,往昔的輝煌已消逝,留下的隻有無儘滄桑,引發對朝代更迭、世事變遷的深沉思考。
2.
表達使命沉重與遲暮之感:“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表明詩人身負朝廷使命,本應在王道推行、國家興盛時效力,卻無奈在暮年承擔重任,心中滿是遲暮之悲。這不僅是對個人命運的嗟歎,也暗示了國家在動蕩局勢下,人才任用的無奈與混亂,體現出詩人對自身與國家命運的憂慮。
3.
抒發旅途愁苦與漂泊之歎:從“改服飭徒旅,首路局險艱”起,便渲染出旅途艱難。“陰風振涼野,飛雲瞀窮天”,借陰冷的風、遮蔽天空的飛雲,營造壓抑氛圍,烘托內心愁苦。“遊役去芳時,歸來屢徂愆。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直言離家遠遊錯過美好時光,歸期不定,自己如飛蓬般漂泊,深刻表達出漂泊之感與對未來的迷茫。
二、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中多處借景抒情。如“陰風振涼野,飛雲瞀窮天”,描繪出野外陰風冷冽、飛雲蔽天的景象,與詩人沉重、壓抑的心情相呼應,使情與景緊密融合,增強情感感染力,讓讀者深切體會到詩人的愁苦。又如“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衰敗之景不僅是對洛陽現狀的描繪,更飽含詩人對曆史興衰的感慨,景中含情,情因景顯。
2.
善用寫實,真實感強:詩人以寫實手法記錄出使行程與洛陽見聞。從“振楫發吳洲,秣馬陵楚山。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對行程路線的清晰敘述,到對洛陽城殘破細節的刻畫,都給人強烈的真實感。這種寫實使詩歌具有曆史紀實性,讓讀者彷彿置身於那個動蕩衰敗的時代,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
3.
語言古樸,用詞精準:詩歌語言古樸典雅,符合其深沉的情感基調。如“輟期運”“經始闊聖賢”等表述,富有古樸韻味。“絕”“無”“多”等詞精準描繪出洛陽的衰敗程度,“振”“瞀”生動展現出野外環境的惡劣,用詞凝練準確,以簡潔文字傳達豐富情感與深刻內容。
……
解析:
1.
改服飭徒旅,首路局險艱
-
解析:“改服”意味著詩人改變自己原本的服飾,以適應出使的使命,暗示身份的轉變。“飭徒旅”即整頓隨從人員,做好出行準備。“首路”指踏上旅途,“局險艱”直接表明一開始踏上行程,就感受到前路充滿艱難險阻。此句為全詩奠定了基調,暗示此次出使任務的艱巨以及旅途將會麵臨的重重困難。
2.
振楫發吳洲,秣馬陵楚山
-
解析:“振楫”描繪出用力劃船的動作,表明詩人從吳地的洲渚出發,通過水路開啟行程。“秣馬”是喂飽馬匹,“陵楚山”則表示之後要騎著馬翻越楚地的山巒,意味著行程從水路轉為陸路,路途的轉換體現出旅程的複雜與漫長。
3.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
-
解析:“途出”和“道由”都表示行進的路線。詩人詳細描述自己的行程經過梁宋的郊野,又取道於周鄭之間。這些古老的地名,不僅點明瞭地理位置,還喚起人們對曆史的聯想,暗示這片土地曾是文化繁榮、政治重要之地,如今卻可能因戰亂等原因發生了巨大變化,為後文對洛陽的描寫埋下伏筆。
4.
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
-
解析:“前登”表示繼續前行登上前往陽城的道路,“日夕”點明時間已至傍晚。此時詩人遠遠眺望三川大地。“三川”通常指伊水、洛水、黃河流域,這裡是洛陽周邊的重要區域,詩人在傍晚眺望這片區域,引發對洛陽的關注與聯想,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對洛陽的描寫。
5.
在昔輟期運,經始闊聖賢
-
解析:“在昔”回顧過去,“輟期運”指往昔時運停滯,暗示過去一段時間裡,國家或這片地區的發展遭遇挫折,時運不濟。“經始”指開始經營建立,“闊聖賢”表示很長時間以來缺少聖賢之人來治理經營。此句從曆史角度探討洛陽衰敗的原因,認為是長時間缺乏賢能治理,導致時運不佳,為洛陽如今的破敗景象提供了曆史層麵的解釋。
6.
伊濲絕津濟,台館無尺椽
-
解析:“伊濲”指伊水和洛水,“絕津濟”表明這兩條河流的渡口已經斷絕,無法正常通行,反映出交通的癱瘓。“台館”指亭台樓閣等建築,“無尺椽”極言破壞程度之深,曾經的建築如今連一尺長的椽子都不存在了,突出了洛陽遭受破壞的徹底性,展現出一片荒蕪破敗的景象。
7.
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
-
解析:“宮陛”即宮殿的台階,上麵“多巢穴”,說明宮殿已無人打理,成為鳥類棲息之所,進一步強調了宮殿的荒廢。“城闕”原本是城市的標誌性建築,如今“生雲煙”,描繪出城闕之間雲霧彌漫、破敗淒涼的氛圍,給人一種荒蕪、衰敗的直觀感受,凸顯出洛陽城曾經的繁華已不複存在。
8.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
解析:“王猷”指王道,即國家治理的理想之道,“升八表”表示王道盛行,能夠傳揚到天下八方。然而,詩人卻在此時發出“嗟”歎,因為自己在暮年才承擔起出使的使命。此句將王道的宏大與自己暮年出行的無奈相對比,既表達了對國家興盛的期待,又流露出個人在暮年才參與使命的遲暮之感與無奈情緒。
9.
陰風振涼野,飛雲瞀窮天
-
解析:“陰風”強調風的陰冷,“振涼野”描繪出冷風在荒涼的原野上呼嘯,使整個原野充滿寒意。“飛雲”指飄動的雲,“瞀窮天”表示飛雲遮蔽了整個天空,營造出一種壓抑、陰沉的氛圍。此句借景抒情,通過對惡劣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出詩人此時沉重、壓抑的心情,情景交融,強化了詩歌的情感氛圍。
10.
臨途未及引,置酒慘無言
-
解析:“臨途”表明即將踏上繼續前行的路途,“未及引”意思是還沒來得及舉杯餞行。“置酒”雖已擺下酒宴,但眾人“慘無言”,在這即將分彆踏上艱難旅程的時刻,大家心情淒慘,默默無言。此句通過對餞行場景的描寫,以無聲勝有聲,深刻地表現出壓抑、悲傷的氛圍,體現出詩人和隨行人員對前路的擔憂與沉重心情。
11.
隱憫徒禦悲,威遲良馬煩
-
解析:“隱憫”表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憐憫之情,“徒禦悲”說明車夫和侍從們也都心懷悲傷。“威遲”形容道路迂迴曲折、漫長難行,“良馬煩”表示即便強壯的馬匹,在這樣艱難的道路上行走也感到疲憊不堪。此句從人和馬兩個角度,進一步渲染旅途的艱難,人和馬都因路途的艱辛而心生悲苦,強化了詩歌中關於旅途愁苦的主題。
12.
遊役去芳時,歸來屢徂愆
-
解析:“遊役”指離家遠遊去執行任務,“去芳時”表示因此錯過了人生中美好的時光。“歸來屢徂愆”說的是歸來的日期卻又常常延誤。此句直接抒發詩人對離家遠行錯過美好時光的遺憾,以及對歸期不定的無奈,反映出詩人漂泊在外的身不由己,深化了詩歌中關於漂泊與無奈的情感表達。
13.
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
解析:“蓬心”取自《莊子》,原指心如飛蓬般漂泊不定,這裡詩人用來自比,表明自己的心已經像飛蓬一樣,漂泊無依。“飛薄”指飛動的草木,“殊亦然”強調自己如同飛動的草木一般,同樣身不由己。此句以形象的比喻,生動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漂泊感與對自身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將詩歌的情感推向**,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句譯:
1.
改服飭徒旅,首路局險艱:
更換好行裝,整頓好隨行人員,剛踏上旅程,便深感前路充滿艱難險阻。
2.
振楫發吳洲,秣馬陵楚山:
搖起船槳,從吳地的洲渚出發,之後喂飽馬匹,翻越楚地的山巒。
3.
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
行程經過梁宋的郊野,取道於周鄭之間。
4.
前登陽城路,日夕望三川:
繼續前行,登上前往陽城的道路,傍晚時分,遠遠眺望三川大地。
5.
在昔輟期運,經始闊聖賢:
往昔時運停滯不前,很長時間以來,缺少聖賢之人來治理經營。
6.
伊濲絕津濟,台館無尺椽:
伊水和洛水的渡口已斷絕不通,亭台樓閣等建築已破敗得連一尺長的椽子都不剩。
7.
宮陛多巢穴,城闕生雲煙:
宮殿的台階上布滿了鳥巢,城闕之間雲霧彌漫,一片荒蕪。
8.
王猷升八表,嗟行方暮年:
王道若能盛行於天下八方,可歎我卻在這暮年之時承擔出使的使命。
9.
陰風振涼野,飛雲瞀窮天:
陰冷的風在荒涼的原野上呼嘯,飄動的雲遮蔽了整個天空。
10.
臨途未及引,置酒慘無言:
即將踏上前行的路途,還沒來得及舉杯餞行,擺下酒宴,眾人卻都因淒慘而默默無言。
11.
隱憫徒禦悲,威遲良馬煩:
我內心憐憫,車夫和侍從也滿懷悲傷,道路迂迴漫長,連良馬都疲憊不堪。
12.
遊役去芳時,歸來屢徂愆:
離家遠遊服役,錯過了美好的時光,歸來的日期卻又常常延誤。
13.
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我的心已如飛蓬般漂泊無定,就如同那飛動的草木一樣,身不由己。
……
全譯:
我更換好出使的服飾,整頓好隨行的徒眾,剛剛踏上行程,就深感前路艱難險阻。
搖槳從吳地的洲渚出發,之後喂飽馬匹,翻越楚地的山巒。
路途經過梁宋的郊野,取道於周鄭的區域之間。
繼續向前登上前往陽城的道路,傍晚時分遠遠眺望三川大地。
往昔這裡時運不濟,長久以來缺乏聖賢來治理經營。
伊水與洛水斷絕了渡口,亭台館舍連一尺椽子都沒有留存。
宮殿的台階上到處是鳥巢,城闕間彌漫著雲煙,一片荒蕪。
本應是王道盛行於天下,可歎我卻在暮年才承擔這出使的行程。
陰冷的風在荒涼的原野上吹起,飛雲遮蔽了整個天空。
麵臨征途還沒來得及舉杯餞行,擺下酒宴眾人卻都淒慘得默默無言。
我暗自憐憫,車夫和侍從也滿臉悲慼,道路崎嶇漫長,連良馬都疲憊不堪。
離家遠遊服役錯過了美好的時光,歸來的日期卻屢屢延誤。
我的心已如飛蓬般漂泊無依,就像那隨風飄動的草木,同樣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