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98章 鮑照《代白頭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98章 鮑照《代白頭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代白頭吟

鮑照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

毫發一為瑕,丘山不可勝。

食苗實碩鼠,點白信蒼蠅。

鳧鵠遠成美,薪芻前見淩。

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

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

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

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

……

賞析:

《代白頭吟》是鮑照擬樂府舊題之作,借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自身遭遇的憤懣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一、主題思想

1.

高潔品格與現實不公的衝突:開篇“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詩人以朱絲繩和玉壺冰自比,表明自身正直與高潔。然而,現實卻是“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即便堅守高尚品格,仍無端遭人猜忌怨恨,體現出高潔品性與現實中被誤解、受委屈的強烈衝突,揭示社會的不公。

2.

對世態炎涼、人情淡薄的批判:“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詩人感慨世態炎涼,人們不念舊恩,道義隨個人興衰而變。“毫發一為瑕,丘山不可勝”,進一步指出人失勢後,微小瑕疵被無限放大,功勞卻被忽視,深刻批判了這種以成敗論英雄、趨炎附勢的世俗風氣。

3.

對讒佞當道的憤懣:“食苗實碩鼠,點白信蒼蠅”,詩人將進讒言的小人比作碩鼠與蒼蠅,譴責他們貪婪卑鄙,顛倒黑白。“鳧鵠遠成美,薪芻前見淩”等句,借曆史典故,如周幽王寵褒姒、漢成帝寵趙飛燕等,揭示讒佞小人得勢,賢良之士被黜的現象,表達對這種黑暗現實的憤懣。

4.

對人性與命運的思考:“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詩人對人心的複雜和難以捉摸發出感慨,指出即使真心賞識也未必可靠,表麵恭敬更不可信。結尾“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將個人遭遇上升到對曆史和人性的思考,表明這種不公現象自古皆然,並非一人之悲。

二、藝術特色

1.

豐富的比喻與象征:詩中大量運用比喻,如以“朱絲繩”“玉壺冰”象征高潔品格,“碩鼠”“蒼蠅”比喻讒佞小人,使抽象情感和社會現象具象化,增強詩歌表現力與感染力。

2.

巧妙用典:通過“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等典故,借古諷今,將曆史上昏君寵信奸佞、冷落賢良的故事與現實聯係,深刻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使詩歌具有深厚曆史底蘊和現實意義。

3.

情感強烈且層次分明:詩歌從自表高潔,到訴說遭遇不公,再到批判世態、憤斥小人,最後上升到對人性和命運的思考,情感逐步加深,層次清晰,將詩人複雜而強烈的情感抒發得淋漓儘致,引發讀者強烈共鳴。

……

解析:

1.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詩人以“朱絲繩”比喻自身正直,就像拉緊的紅色絲線般不偏不倚;用“玉壺冰”形容內心純淨高潔,如同玉壺中冰清玉潔的冰塊。開篇便鮮明展現詩人對自身美好品質的堅守與自許。

2.

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宿昔意”指往昔一直秉持的正直高潔之意,詩人覺得自己從未背離這些,並無任何可慚愧之處。然而,“猜恨坐相仍”,無端的猜忌與怨恨卻接連不斷地降臨。此句體現詩人堅守美好品德卻不被理解,反而遭人嫉恨的無奈與憤懣。

3.

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

此句感慨世態炎涼,人們往往輕視舊日的恩情。當一個人失勢衰敗,曾經的情誼便被拋卻。“世義逐衰興”進一步指出,世間所謂的道義,會隨著個人的興衰而改變,人們趨炎附勢,隻看重當下的權勢與富貴。

4.

毫發一為瑕,丘山不可勝:

意思是人一旦失勢,哪怕隻有毫發般微小的瑕疵,也會被無限放大。而曾經如丘山般的功績,此時卻無法抵償這一點過錯。深刻揭示了世人對失敗者的苛刻,隻聚焦缺點,忽視過往功勞,反映現實的殘酷與不公。

5.

食苗實碩鼠,點白信蒼蠅:

詩人將那些進讒言、危害他人的小人比作“碩鼠”,如同偷吃禾苗的碩鼠般貪婪、可憎。“點白信蒼蠅”,蒼蠅喜歡傳播汙垢,混淆黑白,這裡指代那些輕信並傳播謠言的人,表達詩人對這類小人的極度厭惡與痛斥。

6.

鳧鵠遠成美,薪芻前見淩:

“鳧鵠遠成美”可能用典,以野鴨和天鵝高飛遠去,比喻小人靠投機鑽營而獲得美名與高位。“薪芻”本是柴草,在這裡或許象征正直質樸之人,他們卻遭受欺淩。體現小人得勢、賢良受壓的社會現象。

7.

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

運用曆史典故,“申黜褒女進”指周幽王廢黜申後,寵信褒姒,導致西周衰敗;“班去趙姬升”說的是漢成帝時,班婕妤失寵,趙飛燕姐妹得勢。借這兩段曆史,表明昏君受奸佞迷惑,賢良被黜,小人得誌的現象自古皆然。

8.

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

進一步闡述周幽王日益沉淪於褒姒的迷惑,不辨是非;漢成帝愈發對趙飛燕姐妹讚歎有加,荒於政事。強調君主因寵信奸佞而陷入昏聵,致使國家陷入危機,也暗示現實中正直之士因奸佞當道而難以施展抱負。

9.

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

詩人發出感慨,即使有人真心賞識自己,這種賞識也難以長久依靠。而那些表麵上對人恭敬的人,更不能輕易憑信其真心。這是對複雜難測人心的深刻洞察,反映出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缺失。

10.

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

“撫膺”表示捶胸歎息,詩人最後總結,這種賢良受欺、小人得誌的現象自古以來便是如此,並非隻有你一人為此悲憤歎息。將個人的遭遇上升到曆史層麵,表達對這種長期存在的社會不公現象的無奈與憤懣。

……

句譯:

1.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我心正直,如同紅色的絲繩般筆直;我心純淨,好似玉壺中的冰塊般清透。

2.

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我對往日秉持的心意毫無愧疚,卻無故遭受猜忌與怨恨,接連不斷。

3.

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

世態人情往往輕視舊日的恩情,世間道義總是隨著個人的興衰而改變。

4.

毫發一為瑕,丘山不可勝:

一旦出現一絲一毫的小瑕疵,即便曾經有如山丘般的功績,也無法抵償。

5.

食苗實碩鼠,點白信蒼蠅:

那些人就像偷吃禾苗的碩鼠般貪婪,又輕信如蒼蠅般顛倒黑白的讒言。

6.

鳧鵠遠成美,薪芻前見淩:

野鴨和天鵝高飛遠去(暗指小人靠投機取巧獲得美名),柴草(指代正直之人)卻在眼前遭受欺淩。

7.

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

周幽王廢黜申後,褒姒得寵入宮;班婕妤失勢離去,趙飛燕姐妹得勢晉升。

8.

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

周幽王日益沉淪在迷惑之中,漢成帝愈發對(趙飛燕姐妹)讚歎不已。

9.

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

即使是真心賞識也難以依靠,表麵上的恭敬又怎能輕易相信?

10.

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

從古至今都是這樣,並非隻有你一人為此捶胸歎息。

……

全譯:

我為人正直,恰似那緊繃的朱紅絲繩;內心純淨,猶如玉壺中澄澈的冰塊。

我堅守往昔的信念,毫無愧疚之處,可無端的猜忌與恨意,卻接踵而至。

世態炎涼,人們往往輕視舊日恩情,世間道義也總是追隨著權勢的興衰而改變。

人一旦失勢,哪怕隻有毫發般的微小瑕疵,即便曾有如山丘般的功績,也無法抵過這過錯。

那些進讒言的小人,就像偷吃禾苗的碩鼠般貪婪;而輕信謠言者,如同傳播汙垢、顛倒黑白的蒼蠅。

小人如野鴨、天鵝般靠投機鑽營獲得美名,而正直之人,卻如柴草般遭受欺淩。

周幽王廢黜申後,褒姒得寵入宮;班婕妤失勢離去,趙飛燕姐妹獲寵晉升。

周幽王日益沉迷昏惑,漢成帝對趙氏姐妹愈發讚歎。

即便有人真心賞識,也難以長久依靠;那些表麵恭敬的人,又怎可輕易相信?

從古至今,這種現象都是如此,並非隻有你一人為此悲憤歎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