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366章 王僧達《和琅邪王依古》
和琅邪王依古
王僧達
少年好馳俠,旅宦遊關源。
既踐終古跡,聊訊興亡言。
隆周為藪澤,皇漢成山樊。
久沒離宮地,安識壽陵園。
仲秋邊風起,孤蓬卷霜根。
白日無精景,黃沙千裡昏。
顯軌莫殊轍,幽塗豈異魂。
聖賢良已矣,抱命複何怨。
……
賞析:
《和琅邪王依古》是王僧達的一首詩,借古傷今,表達對曆史變遷、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融合了對曆史興衰的思考、對邊塞荒涼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人生宿命的感悟。
一、主題思想
1.
曆史興衰之歎:詩歌開篇,詩人由自身遊曆引入對曆史的探尋。“隆周為藪澤,皇漢成山樊。久沒離宮地,安識壽陵園”,往昔昌盛的周、漢,其故地如今儘是荒蕪,離宮壽陵亦不複見。通過鮮明的今昔對比,抒發對曆史變遷的深沉感慨,揭示世間萬物皆在時間洪流中興衰更迭,繁華難以永駐的道理。
2.
人生無常之感:在描繪曆史滄桑後,詩人將筆觸轉向人生。“顯軌莫殊轍,幽塗豈異魂”,指出無論生前顯達與否,最終都走向相同歸宿,體現出對人生無常的深刻認識。麵對這一現實,詩人以“聖賢良已矣,抱命複何怨”表達出順應命運、坦然接受的豁達態度。
二、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仲秋邊風起,孤蓬卷霜根。白日無精景,黃沙千裡昏”,描繪出仲秋邊塞狂風肆虐、孤蓬飛旋、黃沙蔽日的荒涼景象。此景不僅渲染出蕭瑟、孤寂、壓抑的氛圍,更與詩人內心對曆史變遷、人生無常的感慨相契合,情景交融,使情感表達更為深沉且富有感染力。
2.
對比映襯,強化情感:詩中多處運用對比。如周漢昔日輝煌與當下荒蕪的對比,凸顯曆史的無情變遷;顯達之路與幽冥之途的對比,突出人生歸宿的平等與無常。這些對比相互映襯,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使詩人對曆史與人生的感慨更為強烈。
3.
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語言質樸簡潔,卻營造出深遠的意境。寥寥數語,如“隆周為藪澤”,便勾勒出曆史巨變;“白日無精景,黃沙千裡昏”,生動展現邊塞荒景。質樸語言背後蘊含深刻情感與思考,讓讀者在感受意境的同時,引發對曆史與人生的共鳴。
……
解析:
1.
少年好馳俠,旅宦遊關源
-
解析:起筆描述詩人年少時性格豪爽,熱衷於行俠仗義,充滿了青春的熱血與激情。“旅宦”表明其成年後離家為官,開始四處遊曆,“關源”指函穀關一帶,點明瞭遊曆之地,為後文的曆史感懷埋下伏筆,同時展現出詩人豐富的人生經曆。
2.
既踐終古跡,聊訊興亡言
-
解析:“踐”即踏上,詩人來到曆史悠久的古跡之地,觸景生情,不禁與他人聊起曆史上朝代的興亡之事。“終古”強調曆史的久遠,此句承上啟下,從個人經曆過渡到對曆史興衰的探討,引發對過往歲月的深沉思索。
3.
隆周為藪澤,皇漢成山樊
-
解析:“隆周”指強盛的周朝,“藪澤”是湖澤、荒野之意;“皇漢”代表輝煌的漢朝,“山樊”指荒僻山地。此句通過強烈對比,昔日興盛的周朝與輝煌的漢朝,其曾經的繁華之地如今已淪為荒蕪的湖澤與山地,深刻地展現了曆史的滄海桑田,曾經的輝煌已隨時間消逝,令人唏噓不已。
4.
久沒離宮地,安識壽陵園
-
解析:進一步描述曆史遺跡的變遷,那些曾經供帝王休憩的離宮,早已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之中,無人知曉其確切位置;而帝王的壽陵陵園,也同樣被歲月侵蝕,鮮有人能識得。此句強化了曆史的滄桑感,突出時間對往昔繁華的磨滅,表達出對曆史消逝的無奈與感慨。
5.
仲秋邊風起,孤蓬卷霜根
-
解析:場景轉換到仲秋時節的邊塞,秋風驟起,“邊風”點明地點為邊塞,營造出肅殺的氛圍。“孤蓬”即孤獨的蓬草,在秋風中被捲起,連帶著結霜的根須,“孤蓬”這一意象常象征漂泊無依,此句借景抒情,以邊塞秋日的荒涼之景,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6.
白日無精景,黃沙千裡昏
-
解析:繼續描繪邊塞惡劣的自然環境,白天的太陽失去了往日的光芒,顯得黯淡無光,“無精景”生動地寫出陽光的衰弱。千裡大地被黃沙籠罩,一片昏暗,“黃沙千裡昏”展現出風沙漫天、天地混沌的景象,強化了邊塞的荒涼與壓抑,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進一步渲染出詩人內心的沉重與迷茫。
7.
顯軌莫殊轍,幽塗豈異魂
-
解析:從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轉向對人生的深入思考。“顯軌”指顯達的人生道路,“幽塗”代表死亡之路。意思是無論生前是顯赫還是平凡,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家最終的軌跡並沒有本質的區彆,在走向死亡的歸宿時,靈魂也並無差異。此句表達出詩人對人生無常和平等的深刻認識,蘊含著對生命本質的哲思。
8.
聖賢良已矣,抱命複何怨
-
解析:“聖賢”指代古往今來的賢能之士,“良已矣”表示他們都已逝去。詩人認為既然連聖賢都無法逃脫生命的終結,那麼普通人更應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必抱怨。此句以豁達的態度收束全詩,體現出詩人對人生的一種超脫與釋懷,在感慨曆史與人生的同時,傳達出順應天命、積極麵對生活的態度。
……
句譯:
1.
少年好馳俠,旅宦遊關源
年少之時喜愛行俠仗義,外出為官遊曆函穀關一帶。
2.
既踐終古跡,聊訊興亡言
已然踏上古老悠久的遺跡之地,便與旁人閒聊起曆史興亡之事。
3.
隆周為藪澤,皇漢成山樊
曾經興盛的周朝故地如今成了湖澤荒野,輝煌的漢朝疆土現今變為荒僻山地。
4.
久沒離宮地,安識壽陵園
昔日的離宮之地早已淹沒不見,又有誰還能認出曾經的帝王壽陵陵園。
5.
仲秋邊風起,孤蓬卷霜根
仲秋時節邊塞寒風颳起,孤獨的蓬草帶著霜打的根須被風捲起。
6.
白日無精景,黃沙千裡昏
白日裡太陽失去了明亮光輝,千裡大地被黃沙籠罩一片昏暗。
7.
顯軌莫殊轍,幽塗豈異魂
在顯達之路上人們的軌跡並無不同,走向死亡之路靈魂又哪有差異。
8.
聖賢良已矣,抱命複何怨
聖賢之人都已然逝去,順應命運又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
全譯:
少年時代喜好行俠仗義,外出為官遊曆到函穀關一帶。
已然踏上這古老悠久的遺跡之地,便與旁人閒聊起曆史上朝代興亡的事情。
曾經繁榮昌盛的周朝故地如今已變成了湖澤荒野,輝煌一時的漢朝疆土現今也成了荒僻的山地。
昔日的離宮之地早已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不見蹤跡,又有誰還能認出曾經的帝王壽陵陵園呢?
仲秋時節,邊塞的寒風呼嘯而起,孤獨的蓬草帶著霜打的根須被風捲起。
白日裡,太陽也失去了明亮的光輝,千裡大地被黃沙籠罩,一片昏暗。
在顯達之路上人們的軌跡並沒有什麼不同,走向死亡的道路上靈魂又哪有什麼差異呢?
聖賢之人都已經逝去了,我們順應命運又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