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390章 謝朓《觀朝雨詩》
觀朝雨詩
謝朓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既灑百常觀,複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
……
賞析:
《觀朝雨》是一首由南朝詩人創作,蘊含豐富情感與深刻思考的詩作。它以清晨觀雨為切入點,借景抒情,層層遞進地展現詩人的心路曆程。
一、開篇繪景:風雨驟至,氣勢蕭索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詩的開篇描繪出一幅風雨交加的壯闊畫麵。凜冽的北風裹挾著疾雨,從江上迅猛襲來,“朔風”點明風的凜冽與方向,“吹飛雨”生動展現出雨勢之急,如被風驅趕著撲麵而來。“蕭條”一詞不僅描繪了風雨中江麵的冷落景象,更奠定了全詩略帶淒涼的氛圍,暗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落寞。
二、雨中樓閣:渲染宏大,更顯孤寂
“既灑百常觀,複集九成台”,風雨不僅灑落在高聳的樓觀之上,還彙聚於巍峨的高台。“百常觀”“九成台”運用誇張手法,極言建築之高大宏偉,展現出風雨的磅礴氣勢,同時也暗示了詩人所處環境的空曠宏大。在這宏大的場景中,更襯托出詩人個體的渺小與孤獨,為下文抒情埋下伏筆。
三、雨霧之態:細膩入微,烘托心境
“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詩人將筆觸轉向對雨的細膩描寫。此時的雨,在空中彌漫開來,如同薄薄的霧氣,給人一種朦朧之感;又似四處飄散的細微塵埃,輕盈而散漫。這兩句詩通過對雨的形態的生動描繪,營造出一種迷茫、混沌的氛圍,巧妙地烘托出詩人內心的迷茫與無所適從。
四、清晨靜思:暫得寧靜,懷古興歎
“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天亮時分,詩人整理好衣服坐下,此時重重門戶尚未開啟,外界的喧囂還未傳入,詩人暫時獲得了一份寧靜。在這靜謐之中,詩人思緒飄遠,開始緬懷古人,心中湧起悠遠的情思。“悠哉”二字,傳達出詩人在懷古過程中的深沉感慨,同時也暗示了他對現實生活的某種思考。
五、借物言誌:進退兩難,內心糾結
“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詩人以鳥和魚自比,表達內心的矛盾。“戢翼”的鳥兒渴望“驤首”高飛,卻因種種顧慮而收斂羽翼;順流而下的魚兒,又害怕遭遇困境如曝鰓般艱難。這兩句詩形象地展現出詩人在現實生活中渴望進取,卻又擔憂失敗的矛盾心理,反映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與掙紮。
六、抉擇歸隱:嚮往超脫,回歸自然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詩人深知在人生中,行動與止息難以兩全,麵對諸多歧路,常常徘徊不定。經過一番思索,詩人決心效仿那些在內心鬥爭中獲勝,看淡世俗名利的人,去北山除草,過上歸隱的生活。這裡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超脫生活的嚮往,在自然中尋求心靈的慰藉與解脫。
七、藝術特色
1.
情景交融:詩中對朝雨的描寫,從開篇的風雨氣勢到雨霧形態,都緊密結合詩人的心境。風雨的蕭索、迷茫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迷茫,而清晨的寧靜又引發詩人的懷古與思考,景為情設,情因景生,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2.
比興手法:“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運用比興,以鳥魚的處境自比,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自己的矛盾心態,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化,增強詩歌的表現力與感染力。
3.
結構嚴謹:詩歌從描繪朝雨之景起筆,接著寫清晨靜思,進而抒發內心矛盾,最後表明歸隱決心,層次分明,結構嚴謹,清晰展現詩人情感發展與思想轉變過程。
……
解析:
1.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
解析:“朔風”即北風,在古典詩詞中常傳達出寒冷、肅殺之感。詩的開篇,強勁的北風呼嘯著,將雨吹得四處紛飛,營造出一種風雨交加的緊張氛圍。“蕭條”一詞描繪出風雨中江麵呈現出的冷落、寂寥之態,不僅勾勒出自然環境的蕭索,更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落寞,為全詩定下了略帶淒涼的情感基調,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撲麵而來的寒意與冷清。
2.
既灑百常觀,複集九成台
-
解析:“百常觀”和“九成台”都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形容樓台觀閣極高。“百常”言其高度,“九成”言其層級之多。這兩句詩描繪出狂風暴雨不僅灑落在高聳的樓觀之上,還彙集於巍峨的高台,展現出風雨的磅礴氣勢,它們似乎無孔不入,能夠抵達世間的高處。同時,如此宏大的建築在風雨中更顯孤立,也從側麵襯托出詩人在這廣闊天地間的渺小與孤獨,進一步強化了開篇所營造的氛圍。
3.
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
解析:這兩句詩細膩地刻畫了雨的形態。此時的雨,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呈現出一種空濛的狀態,就如同薄薄的霧氣,給人一種朦朧、虛幻之感,彷彿整個世界都被一層輕紗所籠罩。而“散漫似輕埃”則進一步描繪出雨絲的輕盈與分散,它們如同輕輕飛揚的塵埃,四處飄散,毫無規律。這種對雨的細致入微的描寫,營造出一種迷茫、混沌的氛圍,恰到好處地烘托出詩人內心的迷茫與無所適從,使讀者能深刻感受到詩人此時複雜的心境。
4.
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
解析:“平明”指天亮的時候,此時詩人整理好衣服後坐下。“振衣”這一動作,既體現了詩人晨起的習慣,也暗示了他對新一天的一種準備姿態,同時可能包含著抖落昨夜憂愁或疲憊的寓意。“重門猶未開”描繪出周圍環境的靜謐,重重門戶依舊緊閉,外界的喧囂尚未傳入,詩人彷彿處於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為下文詩人的靜思提供了一個安靜的環境背景。
5.
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
解析:因為“重門未開”,詩人暫時沒有外界聲色的乾擾,得以靜下心來。在這種寧靜的氛圍中,詩人的思緒飄向了遙遠的過去,開始緬懷古人的事跡與情懷。“信悠哉”的“信”表示確實、實在,“悠哉”則傳達出詩人在懷古過程中思緒悠悠、感慨萬千的狀態。此時的詩人沉浸在對曆史的思索中,從古人的經曆中尋求啟示或慰藉,也藉此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6.
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
-
解析:詩人在這裡運用比興手法,以鳥和魚自比,抒發內心的矛盾。“戢翼”本意是收斂羽翼,這裡指鳥兒因種種原因收起翅膀,然而它內心卻渴望“驤首”,即昂首騰飛,展現出對高遠目標的嚮往。“乘流”描繪魚兒順著水流遊動,本應自由自在,但又“畏曝鰓”,擔心遭遇困境,如擱淺而曝鰓,這反映出魚兒在追求自由前行過程中的擔憂與恐懼。詩人藉此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一方麵渴望積極進取、實現理想,另一方麵又因種種顧慮而畏縮不前的矛盾心態,生動地展現出他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與掙紮。
7.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
解析:“動息無兼遂”表明詩人意識到在人生中,行動(追求進取)和止息(安於現狀或退縮)難以同時實現,往往顧此失彼。這體現了人生選擇的艱難與無奈。“歧路多徘徊”進一步強化這種無奈,麵對人生的諸多岔路,詩人不知該如何抉擇,隻能在各個路口徘徊不定。此句真切地描繪出詩人在麵對人生抉擇時的迷茫與困惑,反映出他內心的糾結與痛苦。
8.
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
-
解析:“方同戰勝者”中的“戰勝者”,並非指在世俗爭鬥中獲勝之人,而是指那些在內心鬥爭中戰勝了世俗**、看淡名利的人。詩人決心效仿他們,“去翦北山萊”,即前往北山去鏟除雜草,這代表著詩人選擇歸隱田園的生活。表明詩人經過內心的掙紮與思索,最終決定遠離塵世的紛擾,在寧靜的自然中尋求心靈的安寧與解脫,表達了他對一種超脫、寧靜生活的嚮往。
……
句譯:
1.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
凜冽的北風吹卷著疾雨,從江麵上淒清地撲麵而來。
2.
既灑百常觀,複集九成台:
風雨既灑落在極高的樓觀之上,又彙聚於巍峨的高台。
3.
空濛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雨霧空濛彷彿輕薄的霧氣,又像四處散漫的細微塵埃。
4.
平明振衣坐,重門猶未開:
天亮時我整理好衣裳坐下,層層門戶此時還尚未開啟。
5.
耳目暫無擾,懷古信悠哉:
此時耳中沒有嘈雜之聲,眼中也無瑣事相擾,緬懷古人思緒實在悠然。
6.
戢翼希驤首,乘流畏曝鰓:
如同鳥兒收斂羽翼卻渴望昂首高飛,又似魚兒順流而下卻害怕曝鰓困境。
7.
動息無兼遂,歧路多徘徊:
行動與止息難以兩全其美,麵對人生歧路我隻能徘徊不前。
8.
方同戰勝者,去翦北山萊:
我將效仿那些戰勝世俗**之人,前往北山去鏟除叢生的雜草。
……
全譯:
凜冽的北風呼嘯著,吹卷著驟雨,從那蕭條冷落的江麵上迅猛撲來。
這風雨,先是灑落在那高聳入雲的樓觀,而後又彙聚於巍峨雄偉的高台。
雨絲在空中彌漫,彷彿如薄霧般空濛,又像細微的塵埃,四下裡散漫飄飛。
黎明時分,我整理好衣衫靜坐,重重門戶依舊緊緊關閉尚未開啟。
此刻,耳中沒有喧囂打擾,眼中不見瑣事紛擾,緬懷古人,思緒悠悠,感慨萬千。
我如同那收斂羽翼卻渴望昂首高飛的鳥兒,又似順流而下卻懼怕曝鰓困境的魚兒。
人生在世,行動與停歇難以同時圓滿,麵對歧路,我滿心迷茫,徘徊不前。
我決心效仿那些戰勝世俗**的人,前往北山,去鏟除那裡叢生的雜草,回歸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