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495章 沈約《八詠詩?登台望秋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495章 沈約《八詠詩?登台望秋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八詠詩登台望秋月

沈約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華殿。

九華玳瑁梁,華榱與壁璫。

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

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

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

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

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

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

居人臨此笑以歌,彆客對之傷且慕。

經衰圃,映寒叢,

凝清夜,帶秋風。

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

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

轥天衢而徒步,轢長漢而飛空。

隱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閒階悲寡鵠,沙洲怨彆鴻。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

餘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

……

賞析:

一、整體概述

《登台望秋月》是沈約《八詠詩》首篇,以細膩筆觸、豐富意象和多變情感,借秋月抒發對時光、人生及曆史的感慨,展現南朝詩歌的獨特魅力。

二、結構與內容

1.

開篇點題,奠定基調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開篇直接點題,將秋月比作潔白絲絹,奠定清幽、素淨氛圍,為全詩抒情蓄勢。

2.

宮廷之月,人事映照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華殿。九華玳瑁梁,華榱與壁璫。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描繪月光灑在三爵台、九華殿等華麗宮廷建築,渲染宮殿奢華。月光透過精美裝飾進入內室,先後照臨趙飛燕和班婕妤住處。借這兩位宮廷女性不同命運,暗示宮中女子在時光與命運前的無奈,以景襯情,營造出孤寂、哀怨氛圍。

3.

秋景之月,時光感懷

“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詩人借“桂宮”“桂枝”“露寒”“白露”“晚葉”“早鴻”等典型秋景意象,勾勒出秋意蕭索畫麵。桂花飄落、寒露凝結、樹葉颯颯、大雁南飛,不僅描繪自然之景,更暗示時光流逝,引發對生命短暫和歲月無情的感慨。

4.

月之特性,情感交織

“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居人臨此笑以歌,彆客對之傷且慕。”形容月亮清澈秀麗如圓規,清光如素絹,月光照在憂愁軒室蓬草影和金階行人。不同人對月感受不同,居人歡笑,離客悲傷羨慕,以對比強化望月引發的複雜情感,突出離人愁緒。

5.

月映百態,深化主題

“經衰圃,映寒叢,凝清夜,帶秋風。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轥天衢而徒步,轢長漢而飛空。隱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描述月光灑在衰敗園圃、寒冷草叢、雪地、池荷,穿過玉階、霜靄、天空、銀河,隱現於岩崖、帷幌,照亮朱庭、青瑣,展現月光無處不在,融入各種場景,暗示時光與命運對世間萬物的滲透,深化主題。

6.

典故寄情,身世之歎

“閒階悲寡鵠,沙洲怨彆鴻。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餘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借“寡鵠”“彆鴻”及蔡文姬、王昭君典故,將個人身世與曆史人物相聯係,以他人遭遇寫自身感慨。結尾反問,表達對自身處境的無奈與困惑,收束全詩,餘韻悠長。

三、藝術特色

1.

意象豐富,意境清幽:詩中運用秋月、宮殿、秋景、離人等豐富意象,營造出清幽、孤寂、哀怨的意境,使讀者身臨其境感受詩人情感。

2.

借景抒情,情感細膩:通過對月景描寫及不同人物對月反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細膩表達時光流逝、人生無奈、離人愁緒等複雜情感。

3.

用典巧妙,深化主旨:趙飛燕、班婕妤、蔡文姬、王昭君等典故運用,豐富詩歌內涵,深化時光、命運、身世主題,引發讀者共鳴與思考。

……

解析:

1.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

-

解析:開篇直入主題,點明“望秋月”這一行為,簡潔明快地將讀者帶入情境。“秋月光如練”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秋天的月光比作白色的絹綢。“練”質地潔白、柔軟且有光澤,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秋月的皎潔、柔和,為全詩奠定了一種清幽、素淨的基調,營造出靜謐的氛圍,引發讀者對月下景緻與情感的遐想。

2.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華殿

-

解析:“照耀”一詞直接描述月光灑下的狀態,表明秋月的光輝覆蓋了“三爵台”;“徘徊”則賦予月光以人的動作和情感,彷彿它也留戀“九華殿”的景緻,不願離去。“三爵台”和“九華殿”是華麗的宮廷建築,點明瞭望月的地點在宮廷之中,月光籠罩著這些宏偉華麗的建築,一方麵描繪出宮廷在月光下的莊重與神秘,另一方麵也暗示著宮廷生活的清冷孤寂,為後文情感的抒發做鋪墊。

3.

九華玳瑁梁,華榱與壁璫

-

解析:此句進一步刻畫九華殿內部裝飾的奢華。“玳瑁梁”指用玳瑁裝飾的屋梁,玳瑁是一種珍貴的海洋生物,其殼紋理精美,用於裝飾屋梁凸顯尊貴;“華榱”即華麗的椽子;“壁璫”為玉製的瓦當。詩人細致描繪這些精美的建築構件,不僅展現出宮殿的富麗堂皇,也暗示了宮廷生活的奢華。然而,如此奢華之地,卻被清冷月光籠罩,形成一種鮮明對比,強化了孤寂氛圍。

4.

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

-

解析:“以茲雕麗色”承接上句對宮殿華麗裝飾的描述,表明宮殿憑借自身精美的雕刻和豔麗色彩;“持照明月光”則說明這些雕梁畫棟與月光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宮殿的雕麗在月光照耀下更顯璀璨,月光也因華麗的宮殿增添了幾分華貴之感,兩者相互成就,共同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卻又透著清冷的畫麵,進一步烘托出宮廷氛圍的獨特性。

5.

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

-

解析:“凝華”描繪出月光彷彿凝聚成精華,緩緩進入“黼帳”,“黼帳”指華麗的帳幕,通常為宮廷或富貴人家所用,月光進入帳幕,似乎也將清冷帶入其中。“清輝懸洞房”中,“清輝”再次強調月光的清澈光輝,“洞房”在古代指深邃的內室,這裡表示月光高懸於內室之上,營造出一種靜謐、清幽且略帶神秘的氛圍,暗示著在這華麗宮殿內室中的人物心境或許也如這月光般清冷孤寂。

6.

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

-

解析:運用趙飛燕和班婕妤的典故。趙飛燕曾得漢成帝專寵,班婕妤則從受寵到被冷落。月光“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暗示著時光的流轉與命運的無常。曾經受寵的趙飛燕與失寵的班婕妤,都在這同一輪秋月的照耀之下,她們不同的命運在月光下交織,展現出宮廷女子在帝王恩寵下的悲歡離合,借古喻今,表達出一種對命運不可捉摸的感慨,也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哀怨與孤寂之情。

7.

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

-

解析:“桂宮”本指月宮,這裡借指人間的宮殿,與前文宮廷場景相呼應。“嫋嫋落桂枝”描繪出桂樹枝葉緩緩飄落的情景,營造出一種蕭瑟、淒涼的氛圍。“露寒淒淒凝白露”中,“露寒淒淒”強調露水寒冷且帶有淒涼之感,“凝白露”則形象地寫出寒冷的露水凝結成白色露珠的過程,通過對秋天典型景象的描寫,渲染出秋夜的寒冷與淒清,借景抒情,暗示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8.

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

-

解析:“上林”指上林苑,是古代皇家園林,“晚葉颯颯鳴”描寫上林苑中深秋的樹葉在風中颯颯作響,“颯颯”一詞生動地模擬出樹葉摩擦的聲音,增添了秋景的蕭瑟之感。“雁門早鴻離離度”中,“雁門”點明大雁遷徙的地點,“早鴻”指早飛的大雁,“離離度”描繪出大雁成行有序地飛過的樣子。這兩句通過描寫上林苑的落葉和雁門飛過的大雁,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勾勒出一幅秋意濃重的畫麵,強化了秋天的蕭索氛圍,同時借大雁的遷徙暗示時光的流轉,引發對生命短暫和歲月無情的感慨。

9.

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

-

解析:“湛秀質兮似規”,“湛”有清澈之意,“秀質”形容月亮的美好特質,“規”指圓規,此句將月亮比作圓規畫出的圓形,讚美月亮的形狀規整、質地清澈秀麗。“委清光兮如素”,“委”有灑落之意,“清光”指月亮的光輝,“素”為白色的絹,把月光比作潔白的絹綢,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月光的純淨、柔和,再次強調秋月的皎潔與美好,從正麵描寫月亮的特性,為下文借月抒情做鋪墊。

10.

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

-

解析:“照愁軒之蓬影”,“愁軒”點明是充滿憂愁的軒室,“蓬影”指蓬草的影子,月光照在愁軒中的蓬草影子上,以景襯情,烘托出軒室中人物內心的憂愁。“映金階之輕步”,“金階”代表宮殿中的台階,說明地點仍在宮廷,“輕步”描繪出有人在台階上輕輕走動的情景,然而在這清冷月光映照下,即便有走動之人,也難掩整體氛圍的孤寂,暗示宮廷中人的孤獨與無奈,進一步深化了詩中的情感表達。

11.

居人臨此笑以歌,彆客對之傷且慕

-

解析:此句運用對比手法,將“居人”與“彆客”對月的不同反應進行對照。“居人臨此笑以歌”,“居人”可能是指生活相對安定、身處故鄉或熟悉環境之人,麵對秋月,他們能歡笑歌唱,享受此刻的美好。而“彆客對之傷且慕”,“彆客”即離家在外的遊子,看到秋月,心中湧起的是悲傷和羨慕之情,羨慕居人的安穩,悲傷自己的漂泊。這種鮮明對比,強烈地突出瞭望月引發的不同情感,強化了離人愁緒這一主題。

12.

經衰圃,映寒叢

-

解析:“經衰圃”描繪月光灑落在衰敗的園圃之上,“衰圃”點明園圃的荒蕪、凋零,暗示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敗。“映寒叢”指月光映照在寒冷的草叢,“寒叢”強調草叢在秋夜中的寒冷,進一步渲染出一種蕭瑟、淒涼的氛圍,通過描寫月光在衰敗園圃和寒冷草叢的映照,展現出秋夜的蕭索與清冷,深化了詩中的哀愁主題。

13.

凝清夜,帶秋風

-

解析:“凝清夜”,“凝”字賦予夜晚一種靜謐、凝重之感,彷彿夜晚的清冷都凝聚在一起,強調了秋夜的清幽寂靜。“帶秋風”直接點明秋風這一季節元素,秋風的吹拂更增添了夜晚的涼意和蕭瑟氛圍,同時秋風也象征著時光的流轉與生命的變化,為詩歌營造出一種深沉、悠遠的意境,烘托出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

14.

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

-

解析:“隨庭雪以偕素”,描繪月光伴隨著庭院中的雪,一同呈現出潔白的顏色,“偕素”強調月光與雪在顏色上的融合,營造出一種純淨、潔白的視覺效果,進一步強化了清冷的氛圍。“與池荷而共紅”,月光映照在池中的荷花上,似乎與荷花一同染上了紅色,這裡描繪出月光與池荷相互映襯的畫麵,在清冷的基調中增添了一抹色彩,然而這種色彩也在月光的籠罩下顯得有些清冷,暗示著美好事物在時光與環境影響下的獨特狀態,展現出一種微妙而複雜的美感。

15.

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

-

解析:“臨玉墀之皎皎”,“玉墀”指玉石台階,“皎皎”形容月光灑在玉石台階上的明亮潔白,突出月光的皎潔,同時也暗示宮殿的奢華。“含霜靄之濛濛”,“霜靄”指寒冷的霧氣,“濛濛”描繪出霧氣朦朧的狀態,月光被籠罩在這朦朧的霜靄之中,營造出一種朦朧、虛幻的氛圍,使整個畫麵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清冷,進一步烘托出秋夜宮廷的寂靜與幽深。

16.

轥天衢而徙度,轢長漢而飛空

-

解析:“轥天衢而徙度”,“轥”有經過之意,“天衢”指天空的大道,此句形象地描繪出月光如同在天空的大道上緩緩移動。“轢長漢而飛空”,“轢”同樣表示經過,“長漢”即銀河,描繪月光穿越銀河,飛向天空的情景,賦予月光以動態感,展現出月光在廣闊天空中的執行軌跡,營造出一種宏大、高遠的意境,暗示月光的無處不在和永恒流轉,與人間的興衰、人物的悲歡形成對比,引發對宇宙與人生的思考。

17.

隱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

解析:“隱岩崖而半出”,描繪月光在山崖間時隱時現,隻露出一半的光影,“隱”和“半出”生動地表現出月光與山崖相互掩映的情景,增添了畫麵的層次感和神秘感。“隔帷幌而才通”,“帷幌”指帷幕,月光隔著帷幕才透過來,說明月光的傳播受到阻擋,隻能勉強通過,這一描寫不僅體現出月光的柔和,也暗示了宮廷生活中存在的阻隔與隱秘,強化了詩中孤寂、清冷的氛圍。

18.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

解析:“散朱庭之奕奕”,“朱庭”指朱紅色的庭院,“奕奕”形容月光散落在庭院中明亮閃爍的樣子,描繪出月光下庭院的華麗與明亮。“入青瑣而玲瓏”,“青瑣”指刻有青色連環花紋的門窗,月光照進這樣精緻的門窗,顯得精巧細致,“玲瓏”一詞將月光擬人化,彷彿它也變得靈動起來,通過對月光在庭院和門窗間的描寫,展現出宮廷建築在月光下的精美,同時也暗示了宮廷生活的精緻與清冷並存。

19.

閒階悲寡鵠,沙洲怨彆鴻

-

解析:運用“寡鵠”和“彆鴻”的意象來表達哀怨之情。“閒階悲寡鵠”,“閒階”突出台階的空曠、無人問津,“寡鵠”指失偶的天鵝,在這閒置的台階上,失偶的天鵝發出悲鳴,以鵠的孤獨悲傷象征人的孤獨哀怨。“沙洲怨彆鴻”,“沙洲”是大雁棲息之地,“彆鴻”指離群的大雁,離群的大雁在沙洲上發出哀怨之聲,借大雁的離群之怨,表達出人間的離彆之苦和孤獨之感,借物抒情,強化了詩中的悲傷情緒。

20.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

-

解析:運用蔡文姬和王昭君的典故。蔡文姬被擄至胡地,在胡殿中哭泣;王昭君遠嫁匈奴,思念漢朝宮廷。這兩位女子都有著悲慘的命運和無儘的哀愁。詩人借她們的故事,將個人的情感與曆史人物的遭遇相聯係,以她們的哀怨來映襯自己內心的感慨,深化了詩歌中關於命運無常、身世飄零的主題,引發讀者對曆史人物命運的同情以及對人生無奈的思考。

21.

餘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

-

解析:以反問句結尾,“餘亦何為者”,詩人發出自我質問,我又是怎樣的人呢。“淹留此山東”表明自己長久滯留在這山東之地,“淹留”一詞表達出詩人對自己處境的無奈。此句將詩歌的情感從對曆史人物、世間百態的感慨,拉回到自身,通過反問,直接抒發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困惑與無奈,使詩歌的情感達到**,同時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餘韻悠長。

……

句譯:

1.

望秋月,秋月光如練

-

翻譯:仰望秋天的月亮,秋天的月光如同白色的絹綢一般皎潔。

2.

照耀三爵台,徘徊九華殿

-

翻譯:月光照耀著三爵台,在九華殿上流連徘徊。

3.

九華玳瑁梁,華榱與壁璫

-

翻譯:九華殿中有玳瑁裝飾的屋梁,還有華麗的椽子與玉製的瓦當。

4.

以茲雕麗色,持照明月光

-

翻譯:憑借著這些雕刻華麗的色彩,與明亮的月光相互映照。

5.

凝華入黼帳,清輝懸洞房

-

翻譯:月光凝聚著光華,照入華麗的帳幕,清輝灑落在深邃的內室。

6.

先過飛燕戶,卻照班姬床

-

翻譯:月光先是照過趙飛燕居住的門戶,而後又照到班婕妤的床榻。

7.

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

-

翻譯:月宮中桂樹枝葉嫋嫋飄落,寒露淒清,凝結成晶瑩的白露。

8.

上林晚葉颯颯鳴,雁門早鴻離離度

-

翻譯:上林苑中深秋的樹葉颯颯作響,雁門的早雁成行地飛過。

9.

湛秀質兮似規,委清光兮如素

-

翻譯:月亮清澈秀美的品質宛如圓規畫出的圓形,灑下的清光如同潔白的絹綢。

10.

照愁軒之蓬影,映金階之輕步

-

翻譯:月光照著充滿憂愁的軒室裡蓬草的影子,映照著在金階上輕輕走動的人。

11.

居人臨此笑以歌,彆客對之傷且慕

-

翻譯:居住在家鄉的人麵對此景歡笑唱歌,離家在外的遊子對此則感到悲傷和羨慕。

12.

經衰圃,映寒叢

-

翻譯:月光經過衰敗的園圃,映照在寒冷的草叢上。

13.

凝清夜,帶秋風

-

翻譯:月光在清冷的夜晚凝聚著光輝,伴隨著秋風一同吹拂。

14.

隨庭雪以偕素,與池荷而共紅

-

翻譯:月光隨著庭院中的雪一同呈現出潔白之色,與池中的荷花相映似染上紅色。

15.

臨玉墀之皎皎,含霜靄之濛濛

-

翻譯:月光灑在潔白的玉石台階上,顯得格外皎潔,又籠罩在濛濛的霜靄之中。

16.

轥天衢而徙度,轢長漢而飛空

-

翻譯:月光在天空的大道上緩緩移動,跨越銀河飛向高遠的天空。

17.

隱岩崖而半出,隔帷幌而才通

-

翻譯:月光在山崖間半隱半現,隔著帷幕才隱隱透過來。

18.

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瑣而玲瓏

-

翻譯:月光明亮閃爍地散落在朱紅的庭院中,照進刻有青色連環花紋的門窗,顯得精巧細致。

19.

閒階悲寡鵠,沙洲怨彆鴻

-

翻譯:空曠的台階上,失偶的天鵝悲傷哀鳴,沙洲上的離群大雁滿懷哀怨。

20.

文姬泣胡殿,昭君思漢宮

-

翻譯:蔡文姬在胡地的宮殿中哭泣,王昭君思念著漢朝的宮廷。

21.

餘亦何為者,淹留此山東?

-

翻譯:我又是為何,長久地滯留在這山東之地呢?

……

全譯:

仰望秋天的月亮,那秋月光亮得如同白色的絹綢。

它照耀著三爵台,在九華殿周圍徘徊流連。

九華殿有著玳瑁裝飾的屋梁,還有華麗的椽子與玉製的瓦當。

憑借這些雕刻精美的豔麗色彩,與明亮的月光相互輝映。

月光凝聚著光華,透入華美的帳幕,清輝高懸在深邃的內室。

它先照過趙飛燕居住的門戶,隨後又灑落在班婕妤的床榻。

月宮中桂樹枝葉嫋嫋飄落,寒露淒清,凝結成白露。

上林苑裡深秋的樹葉颯颯作響,雁門的早雁成行飛過。

月亮清澈秀美的樣子如同圓規畫出的一般,灑下的清光猶如潔白的絹綢。

月光照著充滿愁緒的軒室中蓬草的影子,映照著在金階上輕移腳步的人。

在家安居的人麵對此景歡笑放歌,離家遠行的遊子對此則傷感又羨慕。

月光經過衰敗的園圃,映照在寒冷的草叢。

在清冷的夜空中凝聚光輝,伴隨著秋風一同吹拂。

它隨著庭院的雪一起呈現潔白之色,與池中的荷花相映似染上紅色。

月光灑落在潔白的玉石台階上,明亮皎潔,又被濛濛的霜靄所籠罩。

月光在天空的大道上緩緩移動,跨越銀河飛向高空。

它在山崖間半隱半現,隔著帷幕才隱隱透過來。

明亮的月光在朱紅的庭院中閃耀,照進刻有青色連環花紋的門窗,顯得精巧玲瓏。

空曠的台階上,失偶的天鵝哀傷悲鳴,沙洲上離群的大雁滿是哀怨。

蔡文姬在胡地的宮殿中哭泣,王昭君思念著漢朝的宮廷。

我又是做什麼的呢?為何長久滯留在這山東之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