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497章 沈約《八詠詩?歲暮湣衰草》
八詠詩歲暮湣衰草
沈約
湣衰草。衰草無容色。
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
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
氛氳鳷鵲右。照耀望仙東。
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
爛熳兮客根。攢幽兮寓隙。
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
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雕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
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
既傷簷下菊。複悲池上蘭。
飄落逐風儘。方知歲早寒。
流螢暗明燭。雁聲斷才續。
萎絕長信宮。蕪穢丹墀曲。
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
山變兮青薇。水折兮黃葦。
秋鴻兮疎引。寒鳥兮聚飛。
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岩圍。
園庭漸蕪沒。霜露日沾衣。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
賞析:
《八詠詩·歲暮湣衰草》是沈約的詩作,以衰草為核心意象,借景抒情,展現出歲暮時節的蕭索與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
一、結構與內容
1.
衰草之貌,憔悴開篇
“湣衰草。衰草無容色。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開篇直接點明對衰草的憐憫,描繪出衰草失去生機、麵容憔悴,在荒徑中難以辨認根莖的衰敗之態,奠定了全詩哀傷的基調,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讓讀者直觀感受到歲暮的蕭索。
2.
昔日盛景,今昔對比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氛氳鳷鵲右。照耀望仙東。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
通過回憶春日裡衰草含花佩實、垂綠散紅的繁茂景象,以及在宮廷周圍散發香氣、光彩照耀的場景,還提及送彆與相聚的情景,與當下的衰敗形成強烈反差,凸顯出時光流逝、生命盛衰無常的感慨。這種今昔對比,不僅強化了對衰草命運的哀傷,也暗喻人生境遇的變化。
3.
寒冬之景,深化哀傷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爛熳兮客根。攢幽兮寓隙。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描繪了寒冬中衰草在不同環境艱難生存的狀態,它們的根雜亂分佈,或密集於寒皋,或稀疏於危石。“冰多”“霰積”
等詞渲染出環境的惡劣,進一步加深了衰草命運的悲慘,也烘托出詩人內心因歲暮而生的哀傷。
4.
傷時悲物,羈旅愁思
“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雕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既傷簷下菊。複悲池上蘭。飄落逐風儘。方知歲早寒。”
詩人將對衰草的憐憫延伸到自身,借衰草抒發君子的惆悵與行役之人的傷心。清晨露白、傍晚霜紅,道路上花卉凋零,再加上寒風、秋涼、衣單等元素,既描繪出歲暮的寒冷,也表達出詩人漂泊羈旅的愁思。對菊、蘭飄落的哀傷,更是強化了這種悲秋傷時的情感。
5.
歲暮之象,孤獨氛圍
“流螢暗明燭。雁聲斷才續。萎絕長信宮。蕪穢丹墀曲。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山變兮青薇。水折兮黃葦。秋鴻兮疎引。寒鳥兮聚飛。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岩圍。園庭漸蕪沒。霜露日沾衣。”
詩人用流螢、雁聲、長信宮的荒蕪、莖紫葉綠的消逝、山水變色、鳥的遷徙等一係列意象,全方位描繪出歲暮萬物凋零、衰敗的景象,營造出孤獨、淒涼的氛圍,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歲暮的壓抑與哀傷,也暗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失落。
6.
歸鄉之願,情感升華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在前文層層鋪墊的哀傷與愁思基礎上,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出願追隨晨鳥在傍晚一同西歸的願望,點明漂泊在外的遊子對歸鄉的渴望,使詩歌的情感得到升華,由對歲暮、衰草的哀傷,轉變為對歸鄉的期盼,為全詩增添了一抹溫暖的亮色,同時也反映出詩人對寧靜、安穩生活的嚮往。
二、藝術特色
1.
借物抒情,情感真摯:詩人以衰草為情感寄托,通過對衰草從繁茂到衰敗過程的描寫,將自己對時光流逝、生命無常、羈旅漂泊的感慨融入其中,借物抒情,使情感表達真摯深沉,引發讀者共鳴。
2.
今昔對比,強化效果:詩中今昔對比手法的運用,如春日衰草的繁茂與歲暮的衰敗,形成鮮明反差,強烈地突出了生命的盛衰變化和詩人內心的哀傷,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3.
意象豐富,氛圍濃厚:詩中運用了大量富有表現力的意象,如衰草、寒霜、流螢、雁聲、菊花、蘭花等,這些意象相互交織,共同營造出歲暮寒冷、淒涼、孤獨的氛圍,使讀者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到詩歌所傳達的情感。
4.
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詩歌將對歲暮自然景象的描寫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緊密結合,景中含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達到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展現出高超的藝術水準。
……
解析:
1.
湣衰草。衰草無容色。
-
解析:開篇便直抒對衰草的憐憫之情,“湣”字奠定了全詩對衰草命運同情的基調。“無容色”直白地描繪出衰草失去了生機與活力,毫無往日色澤,呈現出衰敗枯萎之態,讓讀者直觀感受到歲暮時節衰草的淒慘模樣。
2.
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
解析:進一步描述衰草所處環境與自身狀態。“憔悴”一詞擬人化地寫出衰草在寒冬摧殘下的萎靡,“荒徑”點明其生長在荒蕪小徑,更添淒涼。“寒荄”指寒冷中的草根,“不可識”強調了衰草衰敗程度之深,連原本熟悉的草根都難以辨認,強化了衰敗的景象與哀傷氛圍。
3.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
-
解析:筆觸一轉,回憶往昔,“昔時”“昔日”突出時間回溯。春日和春風代表著溫暖、生機,與當下衰草的衰敗形成鮮明對比,為下文對昔日衰草繁茂景象的描寫做鋪墊,引發讀者對美好時光的聯想。
4.
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
-
解析:具體描繪昔日春日裡衰草的繁茂。“含華”指含著花朵,“佩實”表明帶著果實,展現出衰草生機盎然、果實累累之景;“垂綠”描繪綠色枝葉下垂,“散紅”則寫紅花散落,從色彩和姿態上生動展現出衰草在春日裡的繽紛絢麗,與當下衰敗之景對比強烈,突出時光流逝帶來的變化與哀傷。
5.
氛氳鳷鵲右。照耀望仙東。
-
解析:“氛氳”形容香氣濃鬱,“鳷鵲”“望仙”指代宮殿建築。此句表明昔日衰草在宮殿旁香氣四溢、光彩照耀,暗示其生長環境的優越,側麵烘托出春日衰草的繁盛,同時也體現出曾經的輝煌,與如今荒徑中的憔悴形成巨大落差,強化了興衰之感。
6.
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
-
解析:引用典故或化用場景,“送歸”“泣淇水”可能源自《詩經》中送彆的場景,傳達出離彆的不捨;“嘉客淹留”“懷上宮”描繪出賓客停留、懷念歡聚之所,增添了情感的豐富性。借這些場景展現出昔日的人事活動,與衰草的昔日繁盛相呼應,進一步強化今昔對比,引發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及對當下的感傷。
7.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
-
解析:筆觸拉回當下,描繪寒冬中衰草所處的惡劣環境。“岩陬”指山岩角落,“海岸”表明地點多樣,“冰多”“霰積”突出寒冬的酷寒,大量的冰雪堆積,為衰草的生長設定了艱難背景,暗示衰草在這樣環境下的艱難處境,加深了哀傷氛圍。
8.
爛熳兮客根。攢幽兮寓隙。
-
解析:寫衰草的根在寒冬中的狀態。“爛熳”並非通常的爛漫美好,在此形容根的雜亂;“客根”表明衰草如同漂泊之客,無根的安定之感。“攢幽”指根聚集在幽僻之處,“寓隙”說明寄身於縫隙之中,形象地展現出衰草在惡劣環境下艱難生存,其根雜亂無章地分佈在幽僻縫隙,強化了衰草命運的悲慘。
9.
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
解析:繼續描繪衰草在不同地點的生長狀況。“布綿密”與“吐纖疏”相對,分彆描述衰草在“寒皋”(寒冷水邊高地)上綿密生長,在“危石”(高險石頭)上稀疏分佈,通過不同環境下衰草生長形態的對比,突出其生存的不易,也從側麵反映出寒冬對萬物生長的影響。
10.
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
-
解析:由對衰草的描寫轉向詩人自身情感抒發。“君子”可理解為詩人自指或有相似心境之人,麵對衰草的衰敗,內心充滿惆悵;“行役”點明漂泊在外的處境,漂泊之苦讓這種傷心更添幾分,借對衰草的憐憫,抒發自己在歲暮漂泊中的愁苦與無奈。
11.
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
解析:從時間角度描繪歲暮清晨與傍晚的景象。“露縞枝”寫清晨的露珠使草枝如白絹般潔白,“霜紅天”指傍晚寒霜讓天空染上紅色。通過對早晚霜露的描寫,營造出寒冷、蕭瑟的氛圍,以景襯情,強化詩人內心因歲暮而生的哀傷與淒涼之感。
12.
雕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
-
解析:“雕”“霣”都有凋零、隕落之意,描繪出繁華街道(九衢)上芳香花卉凋零,靈異的三脊茅也衰敗隕落的景象。以這些美好植物的衰敗,象征著美好事物在歲暮的消逝,進一步烘托出歲暮的淒涼,表達詩人對時光流逝、美好不再的惋惜與哀傷。
13.
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
-
解析:“風急崤道難”描繪出崤山道路上寒風凜冽,行路艱難,既寫出自然環境的惡劣,也暗示人生道路的坎坷;“秋至客衣單”點明時節為秋,強調漂泊在外的詩人衣衫單薄,難以抵禦秋寒,借景抒情,表達出羈旅漂泊中的艱難與淒苦。
14.
既傷簷下菊。複悲池上蘭。
-
解析:菊與蘭在傳統文化中常象征高潔美好。“傷”“悲”直接表達詩人對簷下菊和池上蘭的哀傷,它們在歲暮也難逃衰敗命運,詩人借對菊蘭的傷懷,將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悲痛推向**,進一步抒發內心對歲暮萬物凋零的感傷。
15.
飄落逐風儘。方知歲早寒。
-
解析:承接上文菊蘭的衰敗,寫花朵在風中飄落殆儘,此時詩人才深切感受到這一年寒冬來得格外早。“方知”二字,強調這種感受的突然與深刻,以花朵飄落暗示時光飛逝,寒冬早至,強化了歲暮的寒冷與哀傷氛圍,也表達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
16.
流螢暗明燭。雁聲斷才續。
-
解析: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繪歲暮景象。“流螢暗明燭”,微弱的流螢之光使明燭都顯得暗淡,營造出一種昏暗、淒冷的氛圍;“雁聲斷才續”,大雁的叫聲斷斷續續,在寂靜的歲暮更添幾分淒涼與孤寂,借景抒情,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淒涼。
17.
萎絕長信宮。蕪穢丹墀曲。
-
解析:以長信宮為背景,“萎絕”“蕪穢”描繪出長信宮中草木枯萎斷絕,宮殿前紅色台階的曲徑變得荒蕪,借宮殿的荒蕪衰敗,象征著繁華不再,暗示時光對一切的消磨,表達出對往昔繁華消逝的哀傷,同時也渲染出歲暮的淒涼氛圍。
18.
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
-
解析:運用擬人手法,“霜奪”“風銷”生動地表現出寒霜與寒風的無情,它們奪去了植物莖上的紫色,銷蝕了葉片中的綠色,象征著生命的色彩與活力在歲暮被逐漸剝奪,突出了歲暮萬物凋零的景象,強化了詩人對生命消逝的哀傷之情。
19.
山變兮青薇。水折兮黃葦。
-
解析:描繪山水間植物的變化,山上的青薇變色,水邊的黃葦彎折。通過山與水、青薇與黃葦的描寫,展現出歲暮時節大自然的變化,萬物失去生機,色彩變得枯黃,進一步渲染出歲暮的蕭索與淒涼氛圍,表達出詩人對自然變化、時光流逝的感慨。
20.
秋鴻兮疎引。寒鳥兮聚飛。
-
解析:“秋鴻”“寒鳥”都是歲暮常見的鳥類。秋鴻稀疏地飛向遠方,寒鳥聚集在一起飛翔,兩種鳥不同的飛行狀態形成對比,既展現出歲暮時節鳥類的活動,又借鳥的行為烘托出一種孤獨與團聚的反差,表達出詩人漂泊在外的孤獨以及對團聚的渴望。
21.
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岩圍。
-
解析:描繪荒徑與舊岩的景象。荒徑上寒草長滿,說明人跡罕至,更加荒蕪;桐樹在舊岩邊生長環繞,營造出一種荒涼、寂靜的氛圍。借這一場景,展現出歲暮的衰敗與冷落,表達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環境變遷的感傷。
22.
園庭漸蕪沒。霜露日沾衣。
-
解析:描寫園庭的荒蕪和霜露的侵擾。園庭漸漸被荒草埋沒,每天霜露都會沾濕衣裳,從空間(園庭)和時間(日)兩個維度,強化歲暮的淒涼與寒冷,表達出詩人在這樣環境中的孤獨與無奈,同時也暗示生活的艱難與歲月的滄桑。
23.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
解析:在前麵層層渲染哀傷氛圍後,詩人直抒胸臆。表達出希望追隨清晨出發的鳥兒,在傍晚一起向西歸去的願望。“西歸”可能象征著歸鄉或回歸某種安寧的狀態,此句點明詩人漂泊在外渴望歸鄉的心情,使詩歌的情感從對歲暮淒涼的哀傷,升華為對歸鄉的期盼,為全詩增添了一絲溫暖與希望。
……
句譯:
1.
湣衰草。衰草無容色。
-
翻譯:憐憫那衰敗的野草。衰敗的野草已失去了往日的容顏色澤。
2.
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
翻譯:它在荒蕪的小徑中顯得憔悴不堪。寒冷中的草根已難以辨認。
3.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
-
翻譯:過去啊,那是春天的時節。過去啊,那是春風吹拂的時候。
4.
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
-
翻譯:(那時的野草)含著花朵啊帶著果實。垂下綠色的枝葉啊散落紅色的花瓣。
5.
氛氳鳷鵲右。照耀望仙東。
-
翻譯:在鳷鵲觀的右側香氣濃鬱。在望仙台的東麵光彩照耀。
6.
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
-
翻譯:在淇水之畔送彆之人滿懷眷戀地哭泣。嘉賓久久停留,心中懷念著上宮的美好時光。
7.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
-
翻譯:在山岩的角落啊或者海岸邊。冰層厚重啊,雪珠堆積。
8.
爛熳兮客根。攢幽兮寓隙。
-
翻譯:(衰草的)根雜亂地分佈著啊,像漂泊的過客。它們聚集在幽僻之處啊,寄身於縫隙之間。
9.
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
翻譯:在寒冷的水邊高地綿密地鋪展。在高險的石頭上稀疏散佈。
10.
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
-
翻譯:這既讓君子感到惆悵不已。更讓在外漂泊服役的人倍加傷心。
11.
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
翻譯:清晨的露珠使草枝如白絹般潔白。傍晚的寒霜讓天空一片殷紅。
12.
雕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
-
翻譯:九條大道上的芳香花卉都已凋零。靈異的三脊茅也已隕落。
13.
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
-
翻譯:崤山道路上寒風猛烈,行路艱難。秋天到來,遊子的衣衫單薄。
14.
既傷簷下菊。複悲池上蘭。
-
翻譯:既為屋簷下的菊花感到哀傷。又為池邊的蘭花感到悲痛。
15.
飄落逐風儘。方知歲早寒。
-
翻譯:(花兒)隨著風飄落殆儘。這才知道今年的寒冬來得格外早。
16.
流螢暗明燭。雁聲斷才續。
-
翻譯:流螢的光亮使明燭也顯得暗淡。大雁的叫聲斷斷續續。
17.
萎絕長信宮。蕪穢丹墀曲。
-
翻譯:長信宮中的草木枯萎斷絕。宮殿前紅色台階的曲徑變得荒蕪。
18.
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
-
翻譯:寒霜奪去了莖上的紫色。寒風銷蝕了葉片中的綠色。
19.
山變兮青薇。水折兮黃葦。
-
翻譯:山巒中的青薇變了顏色啊。河水中的黃葦彎折飄搖。
20.
秋鴻兮疎引。寒鳥兮聚飛。
-
翻譯:秋天的鴻雁稀疏地飛向遠方。寒鳥們聚集在一起飛翔。
21.
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岩圍。
-
翻譯:荒徑上寒草長滿。桐樹在舊岩邊生長環繞。
22.
園庭漸蕪沒。霜露日沾衣。
-
翻譯:園庭漸漸被荒草埋沒。霜露天天沾濕衣裳。
23.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
翻譯:希望能追隨清晨出發的鳥兒。在傍晚時分一起向西歸去。
……
全譯:
憐憫那衰敗的野草啊,衰敗的野草已全然失去往日的容顏色澤。
在荒蕪的小徑間,它顯得如此憔悴不堪,寒冷中,那草根都難以辨認。
遙想過去啊,那是充滿生機的春日,那是春風輕柔吹拂的時光。
那時的野草,含著嬌豔的花朵,佩帶著飽滿的果實,垂下翠綠的枝葉,散落繽紛的紅花。
在鳷鵲觀的右側,它香氣濃鬱彌漫;在望仙台的東麵,它光彩熠熠照耀。
曾在淇水之畔,送彆之人滿懷眷戀,泣不成聲;嘉賓久久停留,心中深深懷念著上宮的美好時光。
如今,在山岩的角落,在那海岸之邊,冰層厚重,雪珠堆積。
衰草的根雜亂分佈,宛如漂泊的過客,它們聚集在幽僻之處,寄身於狹小的縫隙之間。
在寒冷的水邊高地,它們綿密地鋪展;在高險的石頭之上,它們稀疏散佈。
這般景象,既讓君子心生惆悵,更讓在外漂泊服役的人倍感傷心。
清晨,晶瑩的露珠使草枝如同白絹般潔白;傍晚,濃重的寒霜讓天空染上一片殷紅。
九條大道上,芳香的花卉已然凋零;那靈異的三脊茅,也已紛紛隕落。
崤山的道路上,寒風呼嘯,行路艱難;秋天悄然來臨,遊子的衣衫單薄難禦秋寒。
既為屋簷下的菊花哀傷,又為池邊的蘭花悲痛。
花兒隨著秋風飄落殆儘,這才驚覺今年的寒冬竟來得如此之早。
流螢閃爍,那微弱的光亮使明燭也黯然失色;大雁鳴叫,叫聲斷斷續續,時有時無。
長信宮中的草木,已然枯萎斷絕;宮殿前紅色台階的曲徑,變得荒蕪不堪。
寒霜冷酷地奪去了莖上的紫色,寒風無情地銷蝕了葉片中的綠色。
山巒中的青薇,已然變了顏色;河水中的黃葦,彎折飄搖。
秋天的鴻雁,稀疏地向遠方飛去;寒鳥們則聚集在一起,匆匆飛翔。
荒蕪的小徑上,寒草肆意長滿;桐樹在舊岩邊,生長環繞。
園庭逐漸被荒草埋沒,霜露日複一日地沾濕衣裳。
真希望能追隨那清晨啟程的鳥兒,在傍晚時分,一同向西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