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543章 王融《法樂辭?歌在宮》
法樂辭歌在宮
王融
襲氣變離宮,重柝警層殿。
曼響感心神,修容展歡宴。
生老終以縈,死病行當薦。
方為淨國遊,豈結危城戀。
……
賞析:
《法樂辭·歌在宮》是王融創作的以佛教思想為核心的詩歌,通過描繪宮廷生活場景,表達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佛法超脫境界的追求。
一、宮廷景象與氛圍渲染
1.
襲氣變離宮,重柝警層殿:
“襲氣”指宮中彌漫的氣息,“變離宮”表明這種氣息讓宮殿都彷彿發生變化,營造出一種神秘、凝重的氛圍,暗示宮廷生活表麵繁華,實則暗藏隱憂。“重柝”指重重的打更聲,“警層殿”描繪打更聲在層層宮殿中響起,警示著時間的流逝與宮中的秩序。此句從感官角度入手,以氣息和聲音勾勒宮廷環境,展現宮廷生活雖華麗卻如警鐘在側,暗示著潛在的不安,為全詩奠定了略帶沉重的基調,引發讀者對宮廷生活本質的思考。
二、宮廷活動中的心靈觸動
1.
曼響感心神,修容展歡宴:
“曼響”指悠揚的音樂聲,這種美妙的聲音能夠打動人心,描繪出宮廷宴會中音樂的動人。“修容”指精心修飾容貌,眾人盛裝出席,展開歡樂的宴會。此句刻畫宮廷歡宴場景,表麵上看是一派歡樂祥和,但結合前文氛圍及佛教思想,這種歡樂可能隻是短暫的、虛幻的,人們在歡宴中被外界的聲色所迷惑,忽略了人生真正的意義,從而引發對世俗歡樂本質的質疑,暗示人們應超越這種表麵的歡娛,探尋更深層次的精神追求。
三、揭示人生的苦難本質
1.
生老終以縈,死病行當薦:
“生老”“死病”是佛教所說的人生四苦,“終以縈”表明生老之苦始終纏繞著人們,無法擺脫。“行當薦”則表示死亡與疾病隨時可能出現。此句直接點明人生充滿苦難,無論身處宮廷還是普通生活,都無法逃避這些痛苦。通過直白的表述,打破了宮廷生活繁華歡樂的表象,揭示出人生的殘酷現實,強調塵世生活的無常與痛苦,為下文倡導追求佛法的解脫做鋪墊,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人生苦難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四、倡導追求佛法超脫
1.
方為淨國遊,豈結危城戀:
“淨國”指佛教中的淨土,代表著超脫塵世苦難、純淨美好的境界。“方為淨國遊”表達隻有前往淨土,才能真正擺脫人生苦難,獲得永恒的安寧與解脫。“危城”象征著充滿苦難與無常的塵世,“豈結危城戀”則勸誡人們不應貪戀塵世的繁華與虛幻歡樂,要果斷舍棄對塵世的執著。此句點明詩歌主旨,明確表達出應超越世俗生活,追求佛法解脫的觀點,將對人生苦難的認識升華為對佛法淨土的嚮往,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真正歸宿。
五、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與對比手法:詩中先描繪宮廷的景象與活動,如宮殿氛圍、歡宴場景等,通過這些表麵的繁華景象,與後文揭示的人生苦難形成鮮明對比,從而突出塵世生活的虛幻與痛苦。借宮廷之景抒發對人生的感慨,以景襯情,使情感表達更為深刻,讓讀者更強烈地感受到從宮廷繁華到人生苦難再到追求超脫的情感轉變。
2.
語言簡潔,主旨明確:
語言簡潔凝練,用詞精準,如“曼響”“修容”簡潔描繪宮廷宴會場景,“生老”“死病”直白概括人生苦難。全詩圍繞佛教對人生的思考與追求解脫的主旨展開,層層遞進,從宮廷氛圍渲染到人生苦難揭示,最後點明追求淨土的主旨,邏輯清晰,讓讀者能夠迅速領會詩歌蘊含的深刻思想。
……
解析:
1.
襲氣變離宮,重柝警層殿
-
意象與氛圍營造:“襲氣”描繪出一種悄然彌漫的氣息,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改變著“離宮”,即帝王的行宮或彆宮。這種氣息的變化,給原本莊嚴肅穆的宮殿增添了一絲神秘與凝重。“重柝”指多次響起的打更聲,在寂靜的夜晚,打更聲在“層殿”,也就是層層疊疊的宮殿中回蕩,“警”字生動地體現出打更聲彷彿在警示著什麼。
-
整體理解:這兩句從宮殿內的氣息和聲音兩個方麵入手,營造出一種看似平靜卻暗藏玄機的氛圍。暗示宮廷生活雖然表麵華麗,實則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憂慮與不安,也為下文對人生的思考埋下伏筆,引發讀者對宮廷生活背後深意的探尋。
2.
曼響感心神,修容展歡宴
-
場景與情感描繪:“曼響”指悠揚婉轉的音樂聲,這樣美妙的聲音能夠深深觸動人們的心神,使人心神蕩漾。“修容”表明人們精心修飾自己的容貌,以最好的狀態參與到“歡宴”之中。這描繪出宮廷中舉辦歡宴時,音樂悠揚、眾人盛裝出席的熱鬨歡樂場景。
-
整體理解:然而,結合詩歌整體的佛教思想背景,這種歡宴中的歡樂可能隻是短暫且虛幻的。它展現了人們在世俗享樂中的沉醉,被外界的聲色所迷惑,從而忽略了人生更為重要的東西,引發讀者對這種世俗歡樂本質的反思,思考其是否真正能夠帶來內心的滿足與安寧。
3.
生老終以縈,死病行當薦
-
人生苦難闡述:
“生老”和“死病”是佛教所講的人生四苦。“終以縈”強調生老這兩種苦難始終如影隨形,緊緊纏繞著每一個人,無法掙脫。“行當薦”則表示死亡與疾病隨時都有可能降臨。此句直白地揭示了人生充滿苦難的本質,不論身份地位,每個人都難以逃脫這些痛苦。
-
整體理解:與前文宮廷的歡宴場景形成鮮明對比,打破了繁華歡樂的表象,將殘酷的人生現實**裸地呈現出來。讓讀者深刻認識到,無論宮廷生活多麼奢華,都無法逃避生命中必然麵臨的苦難,突出了人生的無常與痛苦,為引出下文追求佛法解脫的觀點做鋪墊。
4.
方為淨國遊,豈結危城戀
-
佛法追求與塵世超脫:
“淨國”代表著佛教中的淨土,那是一個沒有苦難、純淨美好的世界。“方為淨國遊”表達了隻有追求佛法,前往淨土,才能真正擺脫人生的種種苦難,獲得永恒的寧靜與解脫。“危城”在這裡象征著充滿苦難與無常的塵世,“豈結危城戀”以反問的形式勸誡人們,不應貪戀這充滿危險與痛苦的塵世。
-
整體理解:此句點明詩歌的主旨,明確表達出要超越世俗生活的種種誘惑與虛幻,追求佛法所指引的解脫之道。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與歸宿,不應被塵世的短暫歡樂所迷惑,而應堅定地邁向佛法的淨土,實現心靈的真正救贖。
……
句譯:
1.
襲氣變離宮,重柝警層殿:
宮中彌漫的氣息讓離宮都彷彿有所變化,一聲聲沉重的打更聲警醒著層層宮殿。
2.
曼響感心神,修容展歡宴:
悠揚的樂聲打動人心神,人們精心修飾容貌開展歡宴。
3.
生老終以縈,死病行當薦:
生老之苦始終縈繞不去,死亡與疾病隨時將會來臨。
4.
方為淨國遊,豈結危城戀:
應當去那淨土遊曆,怎能對這充滿危機的塵世有所貪戀。
……
全譯:
宮中彌漫的氣息改變了離宮的氛圍,一聲聲沉重的打更聲警醒著層層宮殿。
悠揚的樂聲撩動人心,人們精心梳妝後舉行歡宴。
生老之苦始終纏繞著我們,死亡與疾病也隨時可能出現。
唯有前往那清淨佛國遊曆,怎能對這充滿危機的塵世心生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