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569章 範雲《自君之出矣》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569章 範雲《自君之出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自君之出矣

範雲

自君之出矣,羅帳咽秋風。

思君如蔓草,連延不可窮。

……

賞析:

《自君之出矣》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詩,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細膩地描繪出女子對遠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一、開篇點明背景,奠定情感基調

“自君之出矣”,起句直截了當地表明丈夫離家遠行這一事實。這種開門見山的寫法,簡潔有力,迅速將讀者帶入到詩所營造的情境之中,為全詩奠定了深深的思念基調。此句雖樸實無華,卻蘊含著無儘的深情,引發讀者對女子後續情感表達的強烈好奇。

二、借景抒情,烘托孤獨氛圍

“羅帳咽秋風”,詩人在此巧妙地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秋風本是自然現象,然而“咽”字賦予了羅帳以人的情感,彷彿它也因秋風而悲咽。羅帳作為女子生活空間的象征,秋風穿帳而過,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涼意,更是內心的孤寂與淒涼。通過這一擬人化的描寫,秋風的蕭瑟與女子獨守空閨的孤獨寂寞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淒清冷落的氛圍,讓讀者深切感受到女子在丈夫離去後的哀怨與惆悵。

三、巧用比喻,深化思念主題

“思君如蔓草”一句,將女子對丈夫的思念比作蔓草,這一比喻極為精妙。蔓草具有生長迅速、蔓延不絕的特點,用來形容思念,生動地展現出思唸的濃烈與連綿不斷。它化抽象的情感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使讀者能夠直觀地體會到女子內心如蔓草般肆意生長的思念之情。這種以物喻情的手法,不僅形象貼切,更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四、強調渲染,凸顯思念無儘

“連延不可窮”,緊承上句對蔓草的比喻,進一步強調女子的思念如同蔓草一樣,連綿不斷,沒有儘頭。“連延”描繪出蔓草不斷延伸的狀態,“不可窮”則斬釘截鐵地表明思唸的無窮無儘。這一句將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淋漓儘致地表達出她對遠方丈夫深深的眷戀和執著,讓讀者深刻感受到這份思唸的深沉與厚重。

五、藝術特色

1.

語言簡潔明快: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堆砌,卻能準確地傳達出女子的情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每一句都通俗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情感內涵,體現了詩人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2.

意象生動貼切:詩中選取羅帳、秋風、蔓草等常見意象,通過巧妙組合與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營造出濃鬱的情感氛圍,使抽象的思念變得具體可感,讓讀者能夠真切地體會到女子的內心世界,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

解析:

1.

自君之出矣

-

解析:此句直白地表明“自從你離開家之後”。“自”明確時間起點,“君”指女子的丈夫,簡單直接地交代丈夫離家這一事件,如同敘事開端,瞬間將讀者引入女子因丈夫遠行而引發的情感世界,奠定全詩思念基調,雖簡潔卻蘊含無儘深情,讓讀者對女子後續情感變化滿懷期待。

2.

羅帳咽秋風

-

解析:描繪出一幅秋風拂過羅帳的畫麵。“羅帳”是女子閨中臥具,象征其生活空間,“咽”字擬人化,賦予羅帳人的情感動作,彷彿羅帳在秋風侵襲下發出嗚咽之聲。秋風自古便有淒涼、蕭瑟之感,這裡秋風穿入羅帳,不僅帶來身體涼意,更烘托出女子獨守空閨的孤獨、淒涼心境,借景抒情,讓讀者深切感受女子內心哀怨惆悵。

3.

思君如蔓草

-

解析:運用比喻修辭,將女子對丈夫的思念比作蔓草。“思君”直抒胸臆表達思念,“蔓草”是蔓延生長的草,特點是生長迅速、枝莖連綿不斷。以蔓草喻思念,形象生動地把抽象思念具象化,使讀者直觀體會女子思念如蔓草般在心底肆意滋生、日益濃烈,展現出思唸的強烈與持續。

4.

連延不可窮

-

解析:進一步闡述思念如蔓草的狀態。“連延”描繪蔓草不斷伸展、延續的樣子,“不可窮”強調這種延續沒有儘頭。此句從程度上加深對思唸的刻畫,將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推向極致,充分展現女子對遠方丈夫思唸的深沉與執著,讓讀者深刻感受這份情感的厚重。

……

句譯:

1.

自君之出矣:自從你離家遠行之後。

2.

羅帳咽秋風:秋風穿過羅帳,彷彿羅帳也在秋風中嗚咽。

3.

思君如蔓草:我對你的思念就像那蔓延的野草。

4.

連延不可窮:連綿不斷,沒有儘頭。

……

全譯:

自從你離家遠行之後,秋風穿過羅帳,羅帳彷彿在秋風中悲咽。

我對你的思念猶如蔓生的野草,連綿不斷,無窮無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