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651章 蕭衍《贈逸民詩?其九》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651章 蕭衍《贈逸民詩?其九》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贈逸民詩其九

蕭衍

仲節猶嫩,春色始嬌。

湛露未曦,輕雲已消。

綠竹猗猗,紅桃夭夭。

香氣四起,英蕊六搖。

蜂開采花,雀戲新條。

風光綠野,日照青丘。

孺鳥初飛,新泉始流。

乘輿攜手,連步同遊。

采芳中阿,折華道周。

任情止息,隨意去留。

……

賞析:

《贈逸民詩·其九》宛如一幅絢麗多姿的春日長卷,詩人蕭衍以細膩筆觸勾勒出仲春時節的盎然生機,同時融入人們愜意遊樂的場景,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妙意境。

一、春光初綻的細膩描繪

1.

時節之嫩與春色之嬌:“仲節猶嫩,春色始嬌”,起筆點明仲春時節,“嫩”和“嬌”賦予節氣與春色擬人化特質,生動展現春天步入中期時,萬物初盛卻仍存的清新與嬌嫩,宛如少女初綻的嬌羞,為全詩奠定清新柔美的基調,讓讀者感知春天成長的微妙變化。

2.

晨景之清新明朗:

“湛露未曦,輕雲已消”,詩人捕捉清晨瞬間,濃重露水尚未蒸發,輕雲已然消散,描繪出清爽宜人的晨景。露與雲的狀態對比,營造出寧靜且逐漸明朗的氛圍,彷彿帶領讀者置身於春日清晨,呼吸著清新空氣,感受自然蘇醒的氣息。

二、生機盎然的繽紛畫卷

1.

植物之繁茂豔麗:“綠竹猗猗,紅桃夭夭”,化用《詩經》典故,以細膩筆觸刻畫綠竹的柔美修長與紅桃的明豔絢爛。綠與紅的鮮明色彩對比,猗猗與夭夭的形態描繪,展現春天植物蓬勃生長的活力,使畫麵充滿視覺衝擊力,傳遞出生命綻放的喜悅。

2.

香氣四溢與花蕊搖曳:“香氣四起,英蕊六搖”,從嗅覺與視覺延伸,描繪花香彌漫、花蕊隨風輕擺之景。“四起”凸顯香氣濃鬱,“六搖”賦予花蕊靈動姿態,讓讀者仿若身臨其境,沉醉於這芬芳靈動的春日花叢。

3.

動物之歡快活躍:“蜂開采花,雀戲新條”,蜜蜂采花、鳥兒戲枝的場景充滿動態活力。蜂的忙碌與雀的歡騰,展現春天裡生物的生機勃勃,動靜結合,使畫麵鮮活,傳遞出春天萬物複蘇、充滿希望的氣息。

三、廣袤春景的壯美展現

1.

綠野與青丘的遼闊:“風光綠野,日照青丘”,詩人視角從細微轉向宏觀,描繪出風和日麗下,綠色田野與青蔥山丘的廣闊景象。綠野無垠,青丘連綿,陽光傾灑,勾勒出壯美開闊的春日田園風光,讓讀者感受到春天的磅礴生機與大地的蓬勃力量。

2.

新生命的希望寓意:“孺鳥初飛,新泉始流”,幼鳥試飛、新泉流淌的畫麵充滿新生希望。幼鳥象征生命成長,新泉寓意活力源泉,展現春天作為新生起點的特質,蘊含對生命初始力量的讚美。

四、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

1.

同遊之愜意悠然:“乘輿攜手,連步同遊”,描繪人們在美好春光中乘車漫步、攜手同遊的場景,傳遞出悠然自得的心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們儘情享受自然饋贈,展現出對春日的熱愛與對閒適生活的嚮往。

2.

采芳折華的隨性灑脫:“采芳中阿,折華道周”,人們在山穀、路邊采摘花草,享受自然美好,“任情止息,隨意去留”更強調隨性灑脫,不受拘束。這不僅展現人與自然親密互動,更體現一種順應自然、回歸本真的生活態度。

五、藝術特色

1.

細膩的感官描寫:詩中調動多種感官,視覺上有綠竹紅桃、綠野青丘,嗅覺上有香氣四起,使讀者全方位感受春天魅力,增強詩歌感染力與畫麵感。

2.

豐富的動靜結合:既有綠竹、紅桃、綠野等靜態描寫,又有蜂采花、雀戲枝、鳥飛泉流等同動態描繪,動靜交織,讓春天充滿活力與韻律。

3.

巧妙的用典與化用:“綠竹猗猗,紅桃夭夭”化用《詩經》語句,為詩歌增添文化底蘊,使描繪更具古典美感與藝術張力。

……

解析:

1.

仲節猶嫩,春色始嬌

-

解析:“仲節”指仲春時節,也就是春季的第二個月。“嫩”和“嬌”這兩個字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時節與春色以人的特質。描繪出此時春天雖已走過一段路程,但萬物仍保留著清新、稚嫩的模樣,春色剛剛舒展開嬌美的姿態,還未完全成熟,如同豆蔻年華的少女,展現出春天特有的清新與活力,讓讀者感受到春天正處於蓬勃生長且充滿希望的階段。

2.

湛露未曦,輕雲已消

-

解析:“湛露”意為濃重的露水,“曦”表示曬乾。這句描繪了清晨時分的景象,濃重的露水還在草木之上,尚未被陽光曬乾,而天空中輕薄的雲朵已經漸漸消散。通過對露水和雲彩這兩種自然元素狀態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新、明朗且略帶濕潤的氛圍,暗示著新的一天在這樣清爽的環境中展開,為後續描繪春日的生機做鋪墊。

3.

綠竹猗猗,紅桃夭夭

-

解析:

“猗猗”形容綠竹修長、柔美且茂盛的樣子,“夭夭”描繪出紅桃鮮豔、燦爛盛開的姿態。這裡化用了《詩經》中的語句,以細膩的筆觸從視覺角度勾勒出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麵。綠竹的翠綠與紅桃的豔紅相互映襯,展現出春天植物生長的繁茂與豔麗,突出春天生機勃勃、色彩斑斕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讓讀者彷彿置身於一片綠竹搖曳、桃花灼灼的美景之中。

4.

香氣四起,英蕊六搖

-

解析:

“香氣四起”從嗅覺角度出發,描繪出春天百花盛開,四處都彌漫著濃鬱的花香,讓人心曠神怡。“英蕊”指花朵的花蕊,“六搖”形象地寫出花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的姿態,從視覺上進一步豐富了春天的畫麵。這兩句通過嗅覺與視覺的結合,使讀者不僅能聞到春天的芬芳,還能看到花朵在風中的靈動之美,全方位地展現出春天的活力與魅力。

5.

蜂開采花,雀戲新條

-

解析:此句描繪了春天裡動物們的活動。蜜蜂忙著在花叢中采集花粉,展現出它們的勤勞;鳥兒在新長出的枝條上歡快地嬉戲玩耍,充滿生機。通過對蜜蜂和鳥兒這兩種常見動物在春天的行為描寫,賦予畫麵動態感,將春天萬物複蘇、生機勃勃的景象表現得淋漓儘致,同時也體現出大自然中生物在春天裡各自忙碌又歡快的狀態,展現了春天的活力與和諧。

6.

風光綠野,日照青丘

-

解析:詩人將視角放大,描繪出一幅廣闊的春日田園風光圖。“風光綠野”展現出綠色的田野在春天的微風中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風光”二字讓整個畫麵充滿了動感與活力。“日照青丘”描繪陽光照耀在青蔥的山丘上,“青丘”點明瞭畫麵的背景,陽光的照耀使得整個畫麵更加明亮、溫暖,給人以開闊、舒暢的感覺,讓讀者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廣袤與壯美。

7.

孺鳥初飛,新泉始流

-

解析:

“孺鳥”指幼鳥,“初飛”描繪了幼鳥剛剛開始學習飛翔的情景,象征著新生命的成長與探索,寓意著希望與新生。“新泉始流”則描寫了新的泉水開始流淌,泉水的流動代表著生命的活力與不息,它為大地帶來了滋潤與生機。這兩句通過對幼鳥和新泉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春天是一個充滿新生力量和希望的季節,展現了大自然在春天裡生命的不斷延續與更新。

8.

乘輿攜手,連步同遊

-

解析:畫麵從自然景物轉向人物活動。“乘輿”表明人們乘坐著車子出行,“攜手”和“連步同遊”描繪出人們手牽著手,一起漫步遊玩的場景。這展現出人們在美好的春天裡,結伴出行,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愜意。此句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人們在這生機勃勃的春天裡,儘情感受著春天的美好,同時也為這幅春日畫卷增添了人文氣息。

9.

采芳中阿,折華道周

-

解析:

“采芳”和“折華”都表示人們采摘花草,“中阿”指山穀之中,“道周”即道路旁邊。人們在山穀中、道路邊采摘著芬芳的花朵,享受著春天賦予的美好。這一行為不僅體現了人們對春天自然之美的喜愛和欣賞,也反映出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人們在自然中尋找樂趣,融入自然,進一步強化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

10.

任情止息,隨意去留

-

解析:這句總結前文人們在春天的活動,表達出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狀態。“任情止息”意味著人們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情停下腳步休息,“隨意去留”則表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繼續前行還是停留。這種隨性灑脫的狀態,展現了人們在春日遊玩時的愜意心境,同時也傳達出一種順應自然、回歸本真的生活態度,讓讀者感受到春天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放鬆與愉悅。

……

句譯:

1.

仲節猶嫩,春色始嬌:仲春時節仍顯稚嫩,春天的景色才剛剛展現出嬌美之態。

2.

湛露未曦,輕雲已消:濃重的露水還未被曬乾,輕薄的雲朵已然消散。

3.

綠竹猗猗,紅桃夭夭:綠竹修長而繁茂,紅桃鮮豔且燦爛。

4.

香氣四起,英蕊六搖:四處彌漫著香氣,花朵的花蕊在風中輕輕搖曳。

5.

蜂開采花,雀戲新條:蜜蜂忙著采集花粉,鳥兒在新長出的枝條上嬉戲。

6.

風光綠野,日照青丘:綠色的田野風光宜人,陽光照耀著青蔥的山丘。

7.

孺鳥初飛,新泉始流:幼鳥剛開始學習飛翔,新的泉水開始流淌。

8.

乘輿攜手,連步同遊:乘坐著車子,手牽著手,一同漫步遊玩。

9.

采芳中阿,折華道周:在山穀中采摘芬芳的花朵,在道路旁折取盛開的花枝。

10.

任情止息,隨意去留:隨著自己的心情停下休息,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去留。

……

全譯:

仲春時節,一切仍透著鮮嫩,春色才剛剛嬌俏地舒展開來。

濃重的露水尚未被陽光曬乾,天邊輕薄的雲朵已然消散。

綠竹修長且繁茂,紅桃鮮豔又燦爛。

四處都彌漫著馥鬱的香氣,花朵的花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蜜蜂正忙碌地穿梭在花叢間采集花粉,鳥兒在新抽出的枝條上歡快嬉戲。

綠色的田野洋溢著春日風光,陽光暖暖地照耀著青蔥的山丘。

雛鳥初次展翅試飛,新鮮的泉水開始潺潺流淌。

人們乘坐著車,手牽著手,結伴漫步同遊。

在山穀間采摘芬芳的花草,在道路邊折取嬌豔的花枝。

完全隨著自己的心意或停或息,任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去留。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