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658章 孔稚珪《白馬篇·驥子局且鳴》
白馬篇·驥子局且鳴
孔稚珪
驥子局且鳴,鐵陣與雲平。
漢家嫖姚將,馳突匈奴庭。
少年鬥猛氣,怒發為君征。
雄戟摩白日,長劍斷流星。
早出飛狐塞,晚泊樓煩城。
虜騎四山合,胡塵千裡驚。
左碎呼韓陣,右破休屠兵。
橫行絕漠表,飲馬瀚海清。
勒石燕然道,凱歸長安亭。
但使強胡滅,何須甲第成。
當今丈夫誌,獨為上古英。
……
賞析:
《白馬篇·驥子局且鳴》以激昂的筆觸、豐富的意象與宏大的敘事,塑造出英勇無畏的少年將軍形象,展現出保家衛國的壯誌豪情,是一首洋溢著陽剛之美的邊塞詩作。
一、氣勢恢宏的戰爭場景描繪
開篇
“驥子局且鳴,鐵陣與雲平”,便營造出強大的軍事氛圍。被拘束的良馬嘶鳴,暗示著即將奔赴戰場的躁動與急切,而
“鐵陣與雲平”
以誇張手法,描繪出軍陣如鋼鐵般堅固,高聳入雲,儘顯軍容之盛。
“早出飛狐塞,晚泊樓煩城”,通過地點的迅速轉換,突出行軍速度之快,展現戰爭的緊張節奏。
“虜騎四山合,胡塵千裡驚”,則渲染出敵人來勢洶洶,從四麵合圍,塵土飛揚,營造出緊張危急的戰爭局勢,為後文的戰鬥勝利蓄勢。
二、英勇無畏的英雄形象塑造
詩中著力刻畫少年將軍的英勇。
“少年鬥猛氣,怒發為君征”,直抒少年將軍的豪邁鬥誌,為君出征的決心堅定。
“雄戟摩白日,長劍斷流星”,運用誇張,將將軍武器的威力誇張到極致,彷彿能觸控白日、斬斷流星,生動展現其英勇善戰、氣吞山河的氣概。麵對匈奴強大攻勢,將軍
“左碎呼韓陣,右破休屠兵”,左右開弓,大破敵軍,展現出卓越軍事指揮才能與戰鬥實力,儘顯英雄本色。
三、高尚無私的愛國情懷彰顯
“但使強胡滅,何須甲第成”
是全詩主旨升華之筆。將軍們將消滅外敵視為首要目標,不追求個人榮華富貴,即便勝利歸來,也不在意是否能建造豪華宅第。這種以國家利益為重,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懷,深刻體現了他們純粹的愛國精神,點明大丈夫應以保家衛國、建立不朽功勳為誌向,激勵著無數仁人誌士。
四、藝術特色
1.
用典巧妙:“勒石燕然道”
巧用東漢竇憲典故,借古喻今,不僅豐富詩歌內涵,增添曆史厚重感,更暗示少年將軍如同竇憲般的豐功偉績,使詩歌表達更為含蓄深刻。
2.
節奏明快:全詩節奏緊湊,從出征行軍到戰鬥勝利,層層推進,毫不拖遝。如
“早出飛狐塞,晚泊樓煩城”
等句,簡潔利落,增強詩歌的緊迫感與節奏感,使讀者仿若置身於緊張激烈的戰爭情境之中。
3.
風格豪放:語言豪邁奔放,意象雄渾壯闊,如
“鐵陣與雲平”“雄戟摩白日”
等,展現出豪邁剛健的風格,洋溢著積極進取、英勇無畏的精神,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
解析:
1.
驥子局且鳴,鐵陣與雲平
-
解析:
“驥子”即良馬,這裡借指騎在馬上的勇士。馬被韁繩拘束卻仍嘶鳴,這一細節刻畫,既展現出馬的矯健與不甘束縛,又從側麵暗示騎手的昂揚鬥誌,彷彿迫不及待奔赴戰場。
“鐵陣與雲平”,“鐵陣”描繪軍隊的陣列如同鋼鐵般堅固,象征著強大的戰鬥力與嚴明的紀律;“與雲平”運用誇張手法,極言軍陣的高大,似乎與雲相接,凸顯出軍隊氣勢磅礴,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營造出宏大的戰爭前奏氛圍。
2.
漢家嫖姚將,馳突匈奴庭
-
解析:
“漢家”點明所屬陣營,這裡借漢指代作者所處時代的國家。
“嫖姚將”原指漢代霍去病,他曾任嫖姚校尉,作戰勇猛,此詩以其指代詩中的少年將軍,暗示其如霍去病般英勇無畏。
“馳突”生動地描繪出將軍率領軍隊快速賓士、迅猛衝擊的動態畫麵,“匈奴庭”則明確了作戰目標,表明將軍長驅直入,直搗敵人老巢,展現出果敢決絕的戰鬥姿態。
3.
少年鬥猛氣,怒發為君征
-
解析:
“少年”表明主人公的年輕,充滿朝氣與活力。
“鬥猛氣”直接寫出少年將軍鬥誌昂揚,渾身散發著勇猛無畏的氣概。
“怒發”運用誇張,形象地表現出少年將軍因憤慨敵人侵犯、為保衛國家而義憤填膺的狀態,“為君征”則點明出征的原因,體現出對君主的忠誠,將少年將軍的愛國之情與使命感展現得淋漓儘致。
4.
雄戟摩白日,長劍斷流星
-
解析:
“雄戟”和“長劍”是將軍的武器,代表著戰鬥力量。
“摩白日”“斷流星”運用極度誇張的手法,形容將軍手中武器的威力巨大,彷彿可以觸控到太陽,能夠斬斷劃過天際的流星。這不僅凸顯武器的銳利,更通過這種誇張渲染,表現出將軍在戰場上的英勇無敵,具有排山倒海、氣吞宇宙的磅礴氣勢。
5.
早出飛狐塞,晚泊樓煩城
-
解析:
“早”與“晚”形成鮮明的時間對比,突出時間的短暫。
“飛狐塞”和“樓煩城”是邊疆的重要關隘與城鎮,表明行軍路線。此句通過一天內從飛狐塞出發,晚上就到達樓煩城,以地點的快速轉換,展現出軍隊行軍速度之快,反映出戰爭局勢的緊迫,同時也暗示軍隊的行動敏捷、高效。
6.
虜騎四山合,胡塵千裡驚
-
解析:
“虜騎”指匈奴的騎兵,“四山合”描繪出敵人從四麵的山上合圍而來的態勢,形成一種包圍之勢,凸顯出我方軍隊所處形勢的嚴峻。
“胡塵千裡驚”,“胡塵”指代匈奴軍隊行動時揚起的塵土,“千裡驚”誇張地寫出塵土飛揚之廣,不僅渲染出敵人數量眾多、來勢洶洶的氣勢,也營造出緊張、危急的戰爭氛圍,讓人感受到大戰將至的壓迫感。
7.
左碎呼韓陣,右破休屠兵
-
解析:
“呼韓”指匈奴呼韓邪單於,“休屠”也是匈奴勢力。
“左碎”“右破”對仗工整,展現出少年將軍指揮若定,軍隊在其帶領下左右開弓,分彆擊破呼韓邪陣營與休屠王的軍隊,充分體現出我方軍隊的強大戰鬥力和將軍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嚴峻形勢下取得輝煌戰果。
8.
橫行絕漠表,飲馬瀚海清
-
解析:
“橫行”描繪出我方軍隊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英姿,毫無阻礙。
“絕漠表”指穿越到沙漠的極遠地帶,“絕”體現深入敵境之遠,展現出軍隊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精神。
“飲馬瀚海清”,“瀚海”一般指北方大湖或沙漠,“清”表示局勢平定。這句描繪出軍隊勝利後,在瀚海邊讓馬飲水,暗示戰爭結束,局勢安定,有一種勝利後的豪邁與從容。
9.
勒石燕然道,凱歸長安亭
-
解析:
“勒石燕然道”運用東漢竇憲在燕然山刻石記功的典故,竇憲大破匈奴後,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此處借指少年將軍建立赫赫戰功後,同樣在燕然道刻石銘記功績,流芳百世。
“凱歸”即勝利歸來,“長安亭”點明回歸之地,意味著將軍帶著榮耀勝利返回長安,充滿勝利的喜悅與自豪,同時也暗示著對國家和君主的忠誠回報。
10.
但使強胡滅,何須甲第成
-
解析:
“但使”表示隻要,“強胡滅”明確將軍的首要目標是消滅強大的外敵,保衛國家。
“何須甲第成”,“甲第”指貴族的住宅,意為不需要去建造豪華的宅第。此句體現出將軍以國家利益為重,將消滅敵人置於個人榮華富貴之上,展現出高尚的愛國情懷與無私奉獻精神,不追求個人物質享受,隻求國家安寧。
11.
當今丈夫誌,獨為上古英
-
解析:
“當今丈夫誌”,直接點明當下大丈夫應有的誌向。
“獨為上古英”,“上古英”指上古時代的英雄,希望當代的男子都能像上古英雄一樣,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建立不朽功勳,表達出對壯誌豪情和英雄氣概的崇尚,激勵人們樹立遠大誌向,為國家建功立業,升華了詩歌的主題。
……
句譯:
1.
驥子局且鳴,鐵陣與雲平:駿馬被韁繩束縛不住嘶鳴,鋼鐵般的軍陣高聳與雲相齊。
2.
漢家嫖姚將,馳突匈奴庭:漢朝(此處代指本國)像嫖姚校尉般的將領,驅馬賓士衝擊匈奴的營地。
3.
少年鬥猛氣,怒發為君征:少年將領鬥誌昂揚充滿猛氣,為了君主憤慨出征怒發衝冠。
4.
雄戟摩白日,長劍斷流星:手中雄戟彷彿能觸控白日,揮舞長劍好似可斬斷流星。
5.
早出飛狐塞,晚泊樓煩城:清晨從飛狐塞出發,傍晚就駐紮在樓煩城。
6.
虜騎四山合,胡塵千裡驚:匈奴的騎兵從四麵山上合圍而來,揚起的塵土千裡之外令人震驚。
7.
左碎呼韓陣,右破休屠兵:左邊擊潰呼韓邪的陣營,右邊打敗休屠王的軍隊。
8.
橫行絕漠表,飲馬瀚海清:縱橫馳騁穿越到沙漠儘頭,在瀚海(大湖或沙漠)邊飲馬,此時局勢已平定。
9.
勒石燕然道,凱歸長安亭:在燕然道上刻石記功,然後勝利歸來回到長安的亭舍。
10.
但使強胡滅,何須甲第成:隻要能消滅強大的外敵,哪裡需要建造豪華的宅第。
11.
當今丈夫誌,獨為上古英:當今大丈夫應有這樣的誌向,要獨自成為如同上古的英雄。
……
全譯:
矯健的駿馬雖被韁繩羈絆,卻昂首嘶鳴,那鋼鐵般嚴整的軍陣,高高聳立,彷彿與雲端齊平。
我朝有著像漢代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樣英勇的將領,他們驅馬如飛,向著匈奴的營地迅猛奔襲。
年輕的將領們滿懷勇猛的鬥誌,為了君主,他們義憤填膺,毅然踏上征程。
手中的長戟好似能觸碰白日,揮動的長劍彷彿可斬落流星,儘顯威力無窮。
清晨,軍隊從飛狐塞出發,夜幕降臨時,已駐紮在樓煩城。
匈奴的騎兵如潮水般從四麵山上合圍而來,揚起的沙塵在千裡之外都令人驚心。
然而,我軍將領指揮若定,左邊輕易地擊破了呼韓邪的陣營,右邊又成功打敗了休屠王的軍隊。
我軍縱橫馳騁,深入到大漠的儘頭,在瀚海邊給戰馬飲水,此時邊疆的局勢已然平定。
勝利之後,將士們在燕然道上刻石記下戰功,然後高奏凱歌,回到長安的亭舍。
隻要能夠消滅強大的胡人,又何必去追求華麗的宅第呢?
當今的大丈夫,就應當立下如此誌向,獨自成就如同上古英雄般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