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七年後葉家姑娘還魂了 第103章 長兄為父
葉浩林原本是和張氏在另一間屋子裡,聽到動靜雖然出來,卻沒有往前,隻是在門口站著,聽到她喊,下意識的挪開幾步,躲在幾個大人身後。
葉浩宇換回自己的皮毛襪子和草靴也隻一會兒,原本在跟著葉澤幾個拆車上的草篷,聽這裡哄起來才跑來,此刻聽到張氏喊到自己,慢慢過來,遲疑的喊:“娘,大伯……大伯沒有說錯。”
子不論父非,他隻能說大伯沒錯。
張氏氣結:“你……你……”轉頭又衝著葉丞哭,“當家的,我們這兒子算是白養了,這可怎麼辦……”
她哭哄的工夫,葉丞身上又再捱了十幾下,從憤怒的厲吼變成尖聲哭號:“大哥,彆打了,求你彆打了。”
隻是葉牧不理,手裡的藤條卻抽的更猛。
終於,葉丞見他毫不手軟,哭號著喚人:“二叔,二叔,你勸勸大哥,哎喲……”
幾個兄弟就回頭去看葉繼原。
葉繼原搖頭:“長兄為父,你不長進,你大哥代你父親教訓你,本就是道理。”
葉丞哭喊:“二叔,你是長輩,我們長房一脈也隻二叔了,你怎麼能不管?”
葉繼原道:“論輩份,我是長輩,可也沒見你多聽我一句,可論族裡,你大哥可是族長,不要說你是親兄弟,就是你們旁的兄弟,我們這些當叔叔的,也得敬他幾分。”
葉丞見他句句向著葉牧,又再喊:“三叔公,三叔公,快來救我,救救我,我大哥要打死我,你快來管管……”
葉繼平兄弟此刻也都在院子裡做活兒,看到葉牧發狠教訓葉丞,隻是互視幾眼,沒有一人往前。
這個時候聽他喚到自己父親,葉繼平向葉繼安使個眼色,揚聲道:“葉丞,你大哥行使長兄之責,那是你們的家事,你喚三叔公做什麼?”
而葉繼安已經退去另一間小些的屋子,及時將正要出來的葉三太爺攔住,勸道:“父親,葉牧管教自個兒親弟弟,我們三房的人如何插手?更何況,他可是我們選定的族長,我們豈有不助著他,反而給他拆台的道理?”
葉三太爺瞪他:“你哪隻耳朵聽到老子要給葉牧拆台?”
葉繼安:“……”
理解錯了,可他爹好像在罵人,又好像沒罵。
外頭,葉牧終於抽的累了,手停下,還在呼呼直喘,伸手將蓋在葉丞頭上的褥子掀開,喝問:“你還聽不聽勸導?”
葉丞早已經被抽的涕淚橫流,聽到他問,知道不應還得接著抽,忙哭著點頭:“聽,聽,大哥,你快放了我……”
葉牧道:“從今日開始,所有的活計,要你做什麼,你就必得做什麼,可曾記住?”
葉丞現在雙隻腳凍的發麻,屁股和大腿卻被抽的火辣辣的疼,隻求能夠讓他停手,急忙點頭:“記……記住了,大哥,你快放了我……”
葉牧向他問:“這會兒我讓你出來幫忙砍樹枝,你乾還是不乾?”
此刻葉丞無有不答應,連連點頭:“乾乾乾,我乾。”
葉牧點頭,將被子甩開,伸手替他解開繩子。
繩子解下,身上的被子也頓時滑了下來,寒風吹來,葉丞激靈靈打了個寒顫,雙手顫抖的抱住木架,顫聲道:“大……大哥,我……我身上疼的很,能不能……能不能明日開始?”
葉牧二話不說,手裡的藤條唰的一下又再抽來,正正抽在抽的最多的屁股上。
葉丞“嗷”的一聲大叫,忙道,“我乾我乾,你讓我把皮襖和鞋襪穿上。”
葉牧向張氏指:“給他去取皮襖和鞋襪。”
這是連屋子都不讓他進。
葉丞哭喪著臉,抹一把糊了滿臉的鼻涕,再不敢多說。
張氏向他瞧一眼,再看一眼沉著臉的葉牧,終究也有些膽怯,隻好進去,將葉丞的皮襖和鞋襪給他取出來,在他連聲吸氣喊疼中服侍他穿上。
葉牧的目光掃去,找到葉衡的身影,喚道:“二弟幫忙看著他,不乾直接抽。”
這裡長房一脈,除了自己,也隻葉衡排行在葉丞前頭。
葉衡自然明白,響亮的答應:“我知道,大哥。”拿柄長柄斧頭給葉丞,指道,“齊這裡往下的枝杈要儘數砍下來。”
葉丞疼的兩條腿都直了,邁一步就扯的疼,可也不敢再說不乾,將斧頭接過來,撐著過去,一點點去砍樹枝。
也好在這活兒不用坐,也不用大力氣,身上雖疼,倒也熬得住。
葉牧見他不再抗拒,轉頭去瞧張氏,指道:“張氏,你去一同收攏柴禾。”
張氏立刻拒絕:“我和大嫂一同煮粥。”
葉牧冷聲:“煮粥有幾位嬸子,你年輕,受些累。”
張氏咬唇,不再說,卻仍然犟著不肯動。
葉牧點頭:“你不做,我也不能抽你一頓,隻是今日的野豬肉你休想嘗到一口。”
張氏大聲問:“為什麼?”
葉牧指指院子裡的人道:“這些野豬,我們兄弟冒險弄了回來,這會兒各家的女眷都在幫忙搭手,連孩子們都在幫忙,你什麼都不做,又憑什麼要吃這一口?”
張氏道:“我……我……孩子他爹不是在乾活兒?”
葉牧看看她,自己幾步站去一輛還沒卸完的車上,揚聲道:“各位叔伯兄弟先停手,聽我一句。”
大家本來就停了手,等到葉丞被迫去砍樹枝,又都接著忙起來,聽他一喊,就又停下。
葉牧看向葉繼平道:“勞煩四叔請三叔公也出來一下。”
葉繼平點頭,轉身往屋裡走。
還沒走到,房門就開啟,葉繼安扶著葉三太爺出來,說道:“族長有話說吧,我們聽有一會兒了。”說著,找個安穩處扶葉三太爺坐下,又抱出來一床被子替他裹上。
明白告訴葉丞,剛才葉三太爺不是沒聽到,是不想管。
葉牧環視一週道:“我葉氏難中,蒙三叔公和各位叔伯兄弟瞧得起,推我做這葉氏族長,原本我想著,危難之際,大夥兒相互扶持,將這難關過去就是,不必太過計較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