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七年後葉家姑娘還魂了 第163章 來的是溫氏族人
雖然知道這北地盛產藥材,人參更是上品,卻沒料到他竟采到一株。
葉問溪大喜,忙接了過來,將包著的草層層剝開,露出一支形若紡錘,整體已有人形的人參出來。
葉景珩也已看呆,喃喃道:“這可是無價之寶。”
另幾人也紛紛點頭。
葉景辰向紅衣泥人問道:“讓你們去取雪,原是比賽之意,你為了取這人參,豈不是耽擱功夫?”
紅衣泥人道:“這人參不易得,若是為了區區比賽放棄,太過可惜。”
葉景辰又向灰衣、藍衣泥人問:“你們在山上可曾瞧見藥材?”
兩人齊齊點頭。
葉景辰問:“沒有采藥?”
兩人又齊齊搖頭。
這一下,高下立分。
葉問溪也已明白,向三人笑道:“辛苦三位。”
也就是說,任務完成。
三人又齊施禮,瞬間成泥,一個成為軟泥,另兩個裂為碎片。
葉景辰將泥塊都清理一下,慢慢的道:“他們都是采藥人,見藥不采,隻記得比賽,已經輸了一籌。”
葉浩宇卻道:“可是我們要的是泥人聽話,溪溪給的指示,便是去取雪。”
葉景珩點頭:“這麼看來,碾磨過的黏土,會有自己的思維,會酌情變通,另兩種卻隻依指令。”
葉澤道:“我們尋常使用,隻用平常挖出來的黏土便好,這碾磨過的有一些便是,等閒倒是不用。”
確實是!
幾人點頭。
有了結論,大家將打好的烏拉草背著下山回家。
葉景辰走在葉問溪身邊,攬著她的肩道:“回頭有了功夫,二哥替溪溪多碾一些出來,或者什麼時候便用得上。”
葉問溪點點頭,摸摸懷裡抱著的百年人參,心頭怦動。
從那紅衣泥人的話裡,他不是隻因為發現人參就停下,而是判斷出是一支百年人參才停下,在比賽和拿回這支人參之間做了權衡,這樣的判斷思維,已經與真人無異。
如果她時常派個這樣的泥人出去,豈不是可以大量的采集?
這邊城地處邊疆,不管是糧食還是鐵器,或是鹽巴,都是貴的出奇,那麼……藥材呢?
不要說珍稀藥材,就單止血、止疼的藥材,若是賣去軍中……
葉問溪越想,心頭越是振奮。
如此看來,造屋子時,還要和父親商議,要造一個囤放藥材的地方。
葉牧聽過幾個孩子說了幾種泥人的區彆,又拿了人參來瞧,也是說不出的驚訝,連連點頭道:“這人參是救命之物,要好生存著。”仍然給女兒收起來,心裡又給即將造的屋子算上一間囤藥的庫房。
再隔兩天,葉牧又帶領全族,祭過祖宗和五穀之神,正式播種,族裡除去老弱和稚兒,其餘全部出去下地,趕種莊稼。
就在大家一片忙碌的時候,隔過大片墾地,就見有一隊衣衫襤褸的人從罪民村方向向這裡而來。
從葉氏一族搬來這裡,隻有零星住民過來觀望,還是第一次見這許多人過來。
手裡雖忙,可葉氏族人還是忍不住站直身體向那些人注視。
那邊的人也是伸長脖子向這裡張望,這一會兒都在田邊停下,有兩個削瘦的人影從隊伍裡出來,向這裡走來。
葉牧瞧見,不知道有何事,將手裡的東西交給旁邊的馮氏,自己沿著田梗出去,向那兩人迎去。
越走越近,漸漸瞧見那兩人的麵孔,竟似有些熟悉。
葉牧正疑惑,那兩人已經施下禮去,其中一個聲音微啞,喚道:“葉族長。”
這一下,葉牧終於認了出來,可又不敢確定,試著問道:“溫家主?”
這兩個人,竟然是去歲在流放路上遇到過的溫文海和溫毅,隻是隔了數月,這兩人更是瘦的皮包骨頭一般,較當初在商都府分彆時更狼狽幾分。
這麼看來,那一群人,竟是溫氏族人。
溫文海直起身,看向葉牧的眼睛有些溫濕,說道:“去歲流放路上,多蒙葉族長和族人援手,今日初到罪民原,聞說葉氏在此,特來拜望。”
也就是說,溫氏族人今日纔到罪民原。
葉牧微微點頭,見溫氏族人也正慢慢過來,一眼望去,似乎又少了些人,就向營裡讓道:“且進去喝口水,歇歇吧。”
溫文海點頭謝過,帶著族人跟著他進去,放眼見是幾間木屋和一些車廂,也就不進去,隻在院子裡找處坐了。
葉牧取些竹碗過來,給眾人都倒了清水,這才問道:“怎麼你們今日纔到?”
溫文海先大大喝幾口水,這才長長籲一口氣,微微搖頭道:“遭遇狼群,我族人折去近半數,之後商都府要派人覈查,再出具文書,耽擱了十餘日,等我們趕到武州,便聞說風雪斷了路。”
溫毅接道:“原本官差還要強行上路,可走出不過十幾裡,就幾乎被雪埋了,風頂著也走不得路,隻好又退了回去。”
溫文海點頭:“我們困在武州近兩個月,直到一個半月之前,那雪原上風雪停了,我們才又啟程,饒是如此,還是有一些族人不曾挺過來。”
說到最後,聲音低了下去,連連搖頭。
原來如此!
葉牧點點頭,溫聲道:“雖說耽誤了行程,可也算是因禍得福,若是在風雪起前就進入雪原,那千數裡路再無州府,當真是無法躲避。”
那個時候,恐怕溫氏族人無人能夠逃得了性命。
溫文海連連點頭,想著那一路的艱辛,有些心酸,又有些慶幸。
葉牧問道:“隻是你們終究是耽擱了期限,可有麻煩?”
溫文海苦笑:“自有處罰,隻是如今剛剛春耕,命我們且來開荒,到秋收之後,再做三個月苦役以做懲罰。”
那樣的天氣,三個月苦役?
葉牧暗吸一口涼氣,目光往溫氏族人中去看,見眾人都是神色木然,又暗暗歎氣。
感歎一會兒,溫文海才又道:“當初多蒙葉氏照應,我們知道葉氏仁厚,今日到了罪民原,聞說你們在此,便也過來,盼著毗鄰而居,做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