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七年後葉家姑娘還魂了 第366章 搭一架繩橋
窄?
要窄有什麼用?
葉景辰忍不住道:“溪溪,縱是再窄,怕也難以縱過,不然如何成為天險?”
葉問溪搖頭:“不是縱過去。”
葉景辰不明白,葉鬆更不明白,隻能任由【楊大眼】背著跑。
所指的地方轉眼即到,由此望去,還當真要窄了許多。
葉問溪從【胡車兒】背上跳下來,取一支箭在手,搭箭彎弓,“嗖”的一聲向對岸射去。
葉鬆詫異:“溪溪,這是做什麼?”
葉景辰也不懂,向妹妹看去一眼,又向射出的箭望去。
平時葉氏子侄練箭,用的都是尋常的木箭,前邊裝上鐵製的箭頭,可也特意打造過一些精鋼短箭。
相比尋常木箭,精鋼短箭隻有木箭一半的長短,卻要沉重許多,又比較易於攜帶。
葉問溪今日出來,除了木箭,就多帶了十幾支精鋼短箭。
這一箭射過去,但見精鋼短箭直射到對岸,沒入那邊的荒草白雪之間。
葉鬆先就喝一聲采:“溪溪好強的臂力。”
要知六十丈又稱一箭之遙,就是說,尋常弓箭手一箭可射六十丈左右。
而眼前的峽穀雖窄很多,卻總有八十餘丈,精於射擊的將軍,開強弓也能射過去,這樣的距離,他自己都沒有把握,可葉問溪隻是一個小小的女娃,居然就能做到。
葉問溪衝他一笑,籲一口氣,含笑道:“二哥,七叔,我們做架繩橋,以箭射過去。”
怎麼可能?
兩人吃驚。
空箭射八十餘丈還倒罷了,箭上再帶一架繩橋,那可不是多帶一封書信的重量。
葉問溪卻已經動手,捏兩個樵夫出來,讓兩人去打草砍樹,自己又催葉景辰:“砍來的樹枝要截成兩尺長的,不要乾透的,容易斷裂,要粗一些。”
葉景辰也滿是不解,但見她似胸有成竹,也不再問,依言去砍樹枝。
這一路過來,葉鬆心裡已經不是震撼可言,看看那邊的濃煙,想著若能從峽穀上方飛渡,自然更節約時間,見泥人砍了烏拉草回來,就依她所說,抽來結成兩道粗索,中間夾入粗樹枝,做成一道繩橋。
雖有【胡車兒】三人和兩個泥人幫忙,一道繩橋結成,還是用了大半個時辰,三人都是累的滿頭是汗,倒是小虎小狼滿山去跑,時時叼一個小獵物回來,很是歡快。
看著繩橋越來越長,足夠連線兩岸,葉景辰終於問:“溪溪,這繩橋怕沒有幾百斤,你如何送過去?”
葉問溪衝他眨眨眼,又道:“繩橋兩端再結一根粗索,萬萬結實一些,中途斷了,我們可白忙了。”
要想固定在樹上,自然還是要結粗索的。
兩人點頭,手裡片刻不停。
一端的粗索結好,葉問溪在離岸近處選一棵大樹,讓【胡車兒】幫忙,將粗索牢牢的纏繞上去,結結實實的綁好。
之後,再重新結一根粗索,足足百餘丈,綁在繩橋稍高的位置。
繩橋的另一邊,兩道粗索並成一道,再將單獨的粗索打個活結套在這裡,二十餘丈後索子結的越來越細,最後的百餘丈隻有三根烏拉草搓成。
到這裡,葉鬆、葉景辰也已隱約明白,她是要用箭帶著這細繩子射到對岸,再用這細繩子拖動粗索,近而拖動繩橋。
隻是,誰能到對岸去拖?
葉鬆想一下,轉頭去瞧小狼、小虎。
險山惡嶺,或者人難以攀爬,虎、狼卻未必做不到。
可不用他問出來,葉問溪已經將細繩綁在箭上,卻又取一塊泥,捏一個泥人,使泥人抱著箭,之後搭箭彎弓,“嗖”的一聲,又再射向對岸。
隨著短箭射去,地上的細繩子一圈圈迅速繞開,隻剩五六丈的時候驟停,又向峽穀下滑去一截停住。
而那一邊,短箭掠過峽穀,在落地的瞬間,一個落拓少年化成,一把抓住短箭,已穩穩立在對岸。
“好!”饒是已經猜到,葉鬆還是喝一聲采,讚道,“溪溪,好辦法!”
葉景辰卻詫異:“是……楊大俠?”
雖說要比昨天所見到的年少許多,可是飛揚的眉眼卻很相似。
葉問溪點頭:“嗯,楊大俠。”
隻是這個時候是少年楊過,那時右臂還在,雖不似中年時武功的出神入化,可是一身輕功卻僅次於小龍女。
如果中途他們有什麼意外,能救他們的非他莫屬。
這邊說著話,對岸【楊過】已雙手不停,將細繩拖動。
葉鬆立刻將繩子拿起,順著他拖動的速度一段段放了出去。
細繩拖動粗繩,粗繩拖動粗索,粗索拖動繩橋,終於,一架九十餘丈的繩橋展展的搭在峽穀之上,上邊還有一條可以手扶的粗索。
葉鬆、葉景辰忍不住歡呼,急切的想要過去。
葉問溪倒不急,又使【胡車兒】幾人搬幾塊大石頭過來,將這邊的繩橋壓住,免得太過晃動。
那一邊,【楊過】也是如法炮製,找棵大樹將粗索牢牢的綁了上去,又搬幾塊大石頭將繩橋壓住。
葉景辰已經等不及,向葉問溪問道:“溪溪,還不能過嗎?”
見三人要過繩橋,小虎小狼早已經都跑了過來,眼巴巴的瞧瞧繩橋,再瞧瞧葉問溪。
從這東西上過去?
它們做不到哇。
葉問溪挨個兒摸摸腦袋,柔聲道:“那邊有大火,你們不用過去,就在這裡玩,我們滅了火,回來再喚你們。”
要把它們丟下?
四小隻都不乾了,擠在她身上耍賴。
葉問溪又抱又哄,好不容易安撫住,又抬頭向【胡車兒】三人道:“你們就在這裡守著繩橋,莫讓旁人破壞了。”
其實隔這麼久,這三人的行動已經明顯僵硬,再用不了多久就會自動成泥。
她要確保的,隻是三人在繩橋上時的平安。
一切安排好,葉問溪又取三條繩子,都在上方粗索上打個繩套,向兩人道:“我們每人腰上綁一條,以防萬一。”跟著再取另一條長些的繩子,“這繩子也綁在腰上,若有一人失足,另兩人可以將人拉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