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七年後葉家姑娘還魂了 第71章 這是我們的福報
聽自家兄長說的冷淡,葉丞一噎,忍氣道:“大哥,縱不看我,也看看你兩個侄兒,浩林可比景珩還小一歲呢。”
葉牧冷笑:“浩林和景珩比?這一路上,撿柴、捕獵、推車、挑擔子,景珩什麼不做?浩林呢?隻背一個六七歲孩子用的小背簍,盛著他藏起來的那點吃的。”
葉丞急的跺腳:“大哥,浩林是我們長子,不曾吃過苦,這突然蒙難,他哪裡做得來那些?”
葉牧冷笑回道:“浩林是你們長子,景珩不也是我們長子?他一個童生,往常每逢回家,也是上山打柴,下地插秧,怎麼就你家浩林金貴?”
是啊,自葉牧之後,葉景珩可是他們留在鄉裡的葉氏族人唯一一個考上功名的。
葉丞張口結舌,好半天才又道:“你……你對二叔、三叔兩家都有照應,我可是你親弟弟。”
葉牧抬下巴指指剛剛搭起的窩棚,淡道:“我們這些窩棚,下頭鋪的草蓆,上頭蓋的草簾,還有日常用的竹筐、竹簍,那些叔伯兄弟哪一個沒有出力?你呢?”
自從在潁州府雇了車,不再有搬運的辛苦,原來的竹蓆、竹簾做了車棚,就大量的收集稻草,編成草蓆、草簾,不止用來做窩棚,連窩棚裡頭也都墊上。
後來草蓆做的多了,又兩張合一張,中間夾了這些日子攢起來的野雞毛,周圍用細草繩密密的縫在一起,做成厚厚的墊子,墊在窩棚裡隔絕地下竄上的寒意。
而葉丞在拿到自家搭窩棚用的幾張草蓆之後,就再也沒有多做一點。
葉丞一噎,低聲道:“我……我家隻有四口人,哪用得了許多。”
葉牧點頭:“你既隻顧你自個兒,此刻又怎能怨旁人不照應你?”
葉丞的話被他句句堵了回來,隻能灰溜溜的回去。
張氏聽他將葉牧的話轉述,氣的臉色鐵青,咬牙罵道:“他就是拿他們家景珩考上童生壓浩林一頭,也不想想,景珩考上童生又怎樣?如今還不是一樣被割去功名,成了白身?”
葉丞哼的一聲,沒有接話,隻是把點起的火挑的旺些。
那一邊,馮氏在窩棚裡早聽到外頭兄弟兩人的對話,見葉牧搬了行李進來,上前接住,低聲道:“這些日子新剝下來的兔皮,雖說還沒有硝過,身上壓一壓倒還好些。”
葉牧反問:“那些兔皮給他拿去,你還拿得回來?”
馮氏默然,輕輕歎一口氣:“我隻是心疼孩子。”
葉牧搖搖頭,想一下說:“這幾日還好,若他們當真顧著孩子,多撿些柴也過得去,過幾日先給孩子們分了皮襖。”
馮氏點點頭,仍是有些愁:“溪溪他們雖然儘了力,可是族裡這麼些人,這些皮子還是不夠。”
葉牧沉默一會兒,低聲道:“如今隻說用兔皮換,溪溪那裡還有些銀子,實在不行,我們換皮子時再買一些。”
馮氏點點頭,籲口氣,滿心都是慶幸:“若不是溪溪,我們這一路也不知道要如何辛苦。”
沒有葉問溪,不要說吃肉,就是迫在眼前的嚴寒,除了用命去扛,他們就沒有辦法。
葉牧擁住她,柔聲道:“可見是好心得好報,當初景寧還小,你本就辛苦,還是把溪溪留下,如今算是我們的福報。”
馮氏淺笑,將頭靠在他肩頭,低聲道:“多養一個孩子,你不也一樣辛苦?”
葉牧微微一笑,手掌在她肩頭拍一拍,不再說話。
從被流放,這一路上都在為衣食勞心,夫妻兩人難得享受這一刻的溫馨。
可也隻是片刻,擋門的草簾子呼的一下掀起來,葉景寧剛探頭一進來,看到裡邊的情形,又忙將草簾子放下,在外頭大呼小叫:“爹孃,你們不用急,兒子在外頭把風,好了喚我一聲就是。”
“臭小子!”葉牧笑罵,輕輕將妻子扶起來,掀開草簾子出去,在葉景寧額頭上敲一記,“亂嚷什麼?”
葉景寧捂著頭“嘻嘻”笑幾聲,才道,“野物打回來了,四叔、五叔他們在剝皮,不見爹過去,使兒子來請。”
葉牧應一聲,往他指的方向走,順口問:“獵到多少?”
葉景寧道:“十三隻兔子,五隻野雞。”說完停一下,臉上的笑容落下去幾分,低聲道,“爹,近幾日能獵到的野兔越來越少。”
是啊,之前每天都能二十多隻。
葉牧點點頭,摸摸他的頭安慰:“往這邊村莊較多,野物自然會少,等到過了河會好些,我們儘力便是。”任他去找彆的孩子,自己過去給葉峰幾人幫忙。
從雇了車,之後每天宰殺野物或削砍木柴之類,已經不需要和官差去借,車夫們車上都有備用,這個時候,一些剝皮手藝好些的青壯一齊動手,十幾隻兔子和野雞很快處理好。
葉牧又將幾隻整的兔子、野雞分去給官差,剩下的仍然切塊,每戶分去一些。
車夫們有車在,不需要另搭窩棚,都是直接睡在車裡,此刻都聚在一處篝火旁烤著自帶來的大餅,聞著空氣裡散發出的肉香,饞的直流口水。
車夫一感歎:“這條路一年總要走上十次八次,怎麼就不知道能捕到這許多獵物?”
車夫二也點頭:“我春起拉那趟活兒倒是也有人捕到,可也隻是偶爾捕到一隻,哪有這趟,每日都那許多。”
車夫三也道:“可聽他們說,不過是鄉裡的莊稼人,怎麼就有如此本事?”
車夫四道:“你們不曾聽說?是那族長的兒子,慣常往山上跑,想來自幼練出來的。”
眾車夫又是一陣感歎。
這個時候,葉衡端了隻竹碗過來,笑道:“這大冷天的,要勞各位跑這一趟,我們族人難中,也沒什麼東西招待,這些肉不多,各位燉些湯喝,暖暖身子。”
雖說已經不止一次,可眾車夫還是喜不自勝,急忙答應著,找碗接了。
這年頭,尋常百姓顧得了溫飽已經不易,又哪裡吃得上肉,當初拉這趟活兒聽說是獲罪流放的罪民,還道會很辛苦,哪知道每天還能喝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