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靈玄途 第485章 大暑熱浪湧,涼茶潤千家
百草穀的大暑像團燒紅的炭。日頭把藥圃的泥土曬得發白,金緣紫菀的葉片捲成了細筒,連聒噪的蟬都蔫了,趴在回春藤的竹架上,叫聲有氣無力。林辰站在暖房的陰影裡,指揮著藥童們把新采的薄荷、金銀花搬進涼棚,竹匾裡的藥草沾著露水,綠得能掐出水來,卻還是抵不過熱浪的蒸騰,沒多久就軟了下去。
“林先生,周校長把‘涼茶桶’搬出來了!”小石頭舉著個木瓢跑過來,額頭上的汗珠像斷了線的珠子,“說是按蘇先生的方子熬的,加了甘草,甜絲絲的,比井水還解渴!”
暖房門口擺著個半人高的陶桶,是雷大叔早年用黃泥燒製的,桶身刻著紫菀花紋,常年泡著涼茶,內壁結著層淡淡的藥垢。周鶴叔正用長勺往粗瓷碗裡舀茶,琥珀色的茶湯裡飄著幾粒甘草,香得人喉頭發緊。“當年婉妹在的時候,每到大暑就燒這茶,”老人給每個藥童遞上一碗,“說是‘百草穀的涼茶,要讓過路的人都能喝上一口’,連討飯的花子都能捧著碗蹲在涼棚下歇腳。”
正說著,穀口傳來車馬聲,三輛騾車停在藥幡下,車夫們揮著汗喊:“給我們來幾碗涼茶!這天熱得要吃人!”
林辰讓小石頭搬來幾個粗瓷碗,剛倒滿茶,車夫們就仰著脖子灌下去,茶漬順著下巴滴在衣襟上,卻笑得一臉舒坦。“還是百草穀的茶解氣!”領頭的車夫抹了把嘴,“去年我們拉貨路過,喝了這茶,一路到江南都沒中暑,今年特意繞路來討幾桶!”
沈念提著個竹籃從暖房出來,裡麵是剛做好的“薄荷糕”,翠綠的糕體上撒著白糖,像塊塊凍住的翡翠。“給大夥墊墊肚子,”她把糕點分給車夫,“這糕裡摻了紫菀花蜜,甜裡帶點涼,比光喝茶頂用。”
車夫們接過糕點,三兩口就吞了下去,嘴裡直誇“比城裡的點心還香”。領頭的從車上搬下個布包:“這是江南的新茶,給先生們嘗嘗,算換你們的涼茶錢。”布包開啟,碧螺春的清香混著穀裡的藥香,像把南北的夏天揉在了一起。
孟書硯帶著阿古拉從西域回來,兩人都曬得黝黑,羊皮襖搭在肩上,露出被汗水浸透的粗布衫。“西域的孩子們也想學做涼茶,”阿古拉捧著個陶甕,裡麵是西域的“雪菊”,金黃的花瓣像曬乾的陽光,“我帶了這個來,牧民說雪菊泡的茶最能解暑,配著穀裡的薄荷,定是好方子。”
林辰把雪菊倒進涼茶桶,茶湯瞬間染上淡淡的金黃,香氣也變得更清冽。“這叫‘東西合璧茶’,”他笑著給阿古拉遞上一碗,“以後讓西域的孩子也能喝上,就說是百草穀傳過去的方子。”
午後,熱浪更凶了,連風都帶著股焦糊味。林辰讓藥童們停工,聚在暖房裡編“藥草扇”——用回春藤做扇骨,蒙上曬乾的荷葉,扇柄上還拴著個小藥囊,裝著薄荷和紫蘇。“給車夫們路上用,”他教孩子們編扇骨,“扇風的時候能聞著藥香,比單用扇子涼快。”
小石頭學得最快,編好的扇子上還彆了朵乾製的金緣紫菀,說“讓扇子也帶著蘇先生的味”。阿古拉拿著把扇子,翻來覆去地看,忽然道:“我要把這法子教給西域的牧民,用冰絨花做扇麵,肯定也好看。”
暖房的竹簾被風吹得嘩嘩響,案上的《百草續錄》被翻到“解暑方”那頁,上麵記著娘當年的批註:“大暑治病,不在猛藥,在順天時——人要歇,藥要涼,心要靜,三事齊了,暑氣自消。”
傍晚,日頭西斜,熱浪稍減。車夫們裝了滿滿兩桶涼茶,又揣了幾包薄荷糕,千恩萬謝地趕著騾車走了。林辰站在穀口,看著車轍印在塵土裡延伸,忽然覺得這涼茶不隻是解渴的水,是根看不見的線,一頭係著百草穀,一頭牽著南北西東,讓每個喝過茶的人,都記得這穀裡的藥香,這穀裡的暖。
雷大叔在涼棚下支起了鐵鍋,準備煮綠豆湯當晚飯。沈三從玉泉河分號捎來訊息,說張奶奶帶著孩子們在分號門口擺了涼茶攤,用的正是百草穀的方子,喝的人排起了長隊,都說“這茶裡有百草穀的良心”。
“婉妹要是知道,定會說‘這纔是藥草該去的地方’。”周鶴叔坐在竹椅上,搖著孩子們編的藥草扇,扇麵上的荷葉香混著藥囊的薄荷味,讓人心裡發靜。
林辰望著藥圃,夕陽給卷葉的金緣紫菀鍍上了層金,回春藤的竹架上,幾隻晚歸的麻雀正啄食著散落的薄荷籽。他忽然明白,娘當年熬涼茶,不是為了賺銀錢,是想讓藥草走出暖房,走到田埂上,走到騾車裡,走到每個需要的人身邊,讓它們不隻是治病的藥,更是解悶的涼,是連綴人心的線。
入夜,涼棚上的燈亮了,飛蛾圍著光暈打轉。林辰坐在案前,給《百草續錄》添新方,寫下“雪菊薄荷茶:西域雪菊三錢,穀中薄荷五錢,甘草少許,水煎涼服,解暑氣,合東西之味”,旁邊畫了把小小的藥草扇,扇麵上的紫菀花正對著月亮笑。
遠處的玉泉河傳來夜航船的櫓聲,隱約還能聽見車夫們的吆喝,像在為這杯涼茶唱讚歌。百草穀的夏夜,就這麼在藥香和蟬鳴裡,慢慢涼了下來,等著明天的太陽升起,再把新的涼茶,熬得更甜,傳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