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蝕靈玄途 > 第604章 藤間醫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蝕靈玄途 第604章 藤間醫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立夏的陽光透過藤葉的縫隙,在百草穀的藥圃裡投下斑駁的光影。沈硯正蹲在跨州藤架下記錄生長資料,忽然聽見穀口傳來急促的腳步聲——西州的藥農背著個藤編擔架,擔架上躺著位麵色蒼白的老者,蓋著的白藤葉被冷汗浸得發潮。

“沈先生!快救救我爹!”藥農的聲音帶著哭腔,膝蓋一軟差點跪在地上,“他昨天在黑風崖采藥,被毒蛇咬了,用疙瘩藤汁塗了沒見效,反而腫得更厲害了!”

沈硯連忙放下紙筆,掀開白藤葉檢視。老者的腳踝處有兩個清晰的牙印,傷口周圍的麵板已呈青紫色,腫得像發麵饅頭。“彆急,”他一邊讓小滿取來解毒的草藥,一邊對藥農說,“疙瘩藤汁能解普通毒蟲咬,對付這種‘五步倒’蛇毒不夠,得用‘七星藤’的根。”

七星藤是西州特有的藤種,根須呈星形,汁液帶著淡淡的腥氣,卻是解蛇毒的良藥。沈硯用銀刀切開老者的傷口,擠出黑紫色的毒血,再將搗碎的七星藤根敷上去,最後用雲霧藤的軟條輕輕包紮——這種藤條透氣,還能抑製細菌滋生。

“這包紮得用‘鬆勁結’,”沈硯示範著打結,藤條在他手中繞了個圈,留著能插進一根手指的空隙,“腫消了能鬆點,免得勒得太緊影響血液迴圈。”

西州藥農看著父親的臉色漸漸緩和,眼裡的慌亂才褪去幾分:“都怪我沒記牢《藤藥誌》,以為所有蛇毒都能用疙瘩藤解……”

“不怪你,”沈硯收拾著藥箱,“每種藤藥都有專治的病症,就像七星藤解蛇毒,疙瘩藤解蟲咬,不能混用。回頭我把這些整理成‘藤藥對症表’,讓七州的藥農都備著。”

南州的船孃帶著個發燒的孩童趕來時,沈硯剛處理完老者的傷口。孩童小臉燒得通紅,躺在藤編搖籃裡哼哼唧唧,搖籃的藤條上還掛著母親的淚珠。“村裡的大夫說怕是風寒入體,”船孃抹著眼淚,“聽說百草穀的‘退熱藤’效果好,就趕緊來了。”

退熱藤是南州水綾藤的變種,藤葉背麵有層白色的絨毛,煮水喝能清熱退燒。沈硯取來幾片新鮮的退熱藤葉,用藤製藥臼搗成泥,拌上蜂蜜調成糊狀:“這藤葉得用晨露洗過的,絨毛上的露水本身就帶著涼性,再加點南州的蜂蜜,孩子才肯喝。”

他又取來段水綾藤,編成個環形的“退熱圈”,套在孩童的額頭:“這藤圈泡過井水,能物理降溫,比冰袋溫和,不會凍著孩子。”

孩童喝了藥糊,又戴上退熱圈,沒過半個時辰就沉沉睡去,呼吸漸漸平穩。船孃看著孩子泛紅的臉頰慢慢退色,激動地握住沈硯的手:“真是神了!這退熱藤比退燒藥見效還快!”

北州軍寨的軍醫帶著個扭傷腳踝的兵卒來求醫時,正午的日頭正烈。兵卒疼得齜牙咧嘴,腳踝腫得像個饅頭,軍醫手裡拿著片鐵線藤葉,葉上用炭筆寫著“扭傷三日,未見好轉”。

“用‘活血藤’的藤芯煮水熏洗,”沈硯指著藥圃裡一種紫紅色的藤條,“這藤芯得用竹刀削,不能沾鐵器,否則藥效會減。熏洗時加北州的白酒,能促進血液迴圈。”

他又用鐵線藤的老條做了個簡易的“固定架”,像雙藤製的小夾板,輕輕固定在兵卒的腳踝處:“這鐵線藤得用三年生的,硬度夠,又不會太脆,能支撐腳踝,還不影響腳趾活動。”

蘇文舉著畫夾在一旁記錄,不僅畫下藤藥的形態,還細致地描繪處理傷口的步驟:切開的角度、敷藥的厚度、包紮的力度,甚至連藤條的選擇都標注得清清楚楚。“這些得畫進《藤藥圖譜》,”他對小滿說,“讓七州的大夫一看就懂,萬一遇到緊急情況,照著圖也能處理。”

草原的牧醫騎著馬趕來,馬背上馱著個藤編藥箱,箱裡裝著沙棘藤與幾種草藥的混合物。“這是治牛羊腹瀉的‘藤棘散’,”牧醫開啟藥箱,裡麵的藥散呈棕黃色,帶著沙棘的酸香,“沙棘藤的根曬乾磨成粉,加止瀉草,拌在草料裡,牛羊吃兩次就好。”

他還帶來了個新奇的“藤製聽診器”,用沙棘藤的空心老條製成,一頭貼著牲畜的肚皮,一頭湊在耳邊能聽見內臟的聲音。“這比用耳朵直接聽清楚多了,”牧醫演示著放在旁邊的山羊肚皮上,“能更早發現腸胃問題,及時用藥。”

傍晚的藥圃裡,各種藤製醫療器械擺了一地:西州的藤編擔架、南州的退熱圈、北州的固定架、草原的聽診器,每件都透著七州人用藤療愈的智慧。林辰拄著藤杖在藥圃裡踱步,看著沈硯整理的“藤藥對症表”,忽然指著其中一條說:“這裡得添上‘產地’,比如退熱藤以南州圩田邊的藥效最佳,因為那裡的水土濕潤,藤葉的涼性更足。”

沈硯點頭記下,忽然覺得《七州藤譜》該單設一卷“藤藥篇”,不僅記錄藤藥的特性、用法,還要寫清楚生長環境、采收時間、配伍禁忌,甚至包括這些藤製醫療器械的製作方法。

“明天我跟西州藥農去黑風崖,”沈硯在“待訪錄”上寫下,“采集七星藤的標本,記錄它與五步倒蛇棲息地的關聯,看看能不能找到預防蛇咬的藤種。”

“我跟船孃去南州渡口,”蘇文往畫夾裡塞了幾張空白紙,“畫退熱藤的生長環境,記錄不同水域附近的藤葉藥效差異。”

小滿則開始整理今天用過的藤藥殘渣,打算研究它們的成分:“說不定能從殘渣裡提取新的有效成分,讓藤藥的效果更好。”

暮色漫進藥圃時,老者已能坐起來喝些稀粥,孩童的燒退了大半,兵卒的腳踝也沒那麼疼了。他們的家屬捧著自家的特產來謝:西州的山菇、南州的菱角、北州的蜜餞、草原的奶疙瘩,堆在藤編的托盤裡,像座小小的豐收山。

沈硯望著這些帶著溫度的謝禮,又看了看藥圃裡搖曳的藤影,忽然明白藤不僅能鋪路、能結繩,還能救人於危難。這些生長在七州土地上的藤條,早已不是普通的草木,而是七州人生命裡的守護者,用自己的根莖葉,護著這片土地上的生靈歲歲平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