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什麼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 > 第294章 我為“阿公”辦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什麼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 第294章 我為“阿公”辦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我為“阿公”辦事

每一個能在曆史上執行的政策方針,都必有符合一部分群體的訴求。凡是能獲得成功的政策,必定順應時代著時代的發展,符合大部分群體的利益。

曆史上,鬼佬拿港人治港當口號,內地卻堅定不移,認真詳細的推行著港人治港。

研討出一大套政策,切實地進行施政。

尹照棠有前世的從商經驗,在做生意上有點眼光,但在政治上缺乏個人體悟。

冇烈火煉不出真金,冇真正在政壇沉浮過,悟不出一份好政策。

但幸運的是,口號可以抄,政策可以借鑒嘛。

畢竟,他不是行政長官,喊出來的口號,不用負責推行。

雜誌週刊本是宣傳用,大可以刊載某人政見。

胡博超還是正牌的市政局議員,天生有議政權力,非常適合做意見領袖。

儘管隻是在造勢,都要穩紮穩紮,一步步來。

尹照棠動用91雜誌公司的渠道,已是一個政治表態,無需馬上站出來,叫胡博超出來測測風向,試試效果。

等輿論已成,形勢已定,再出來露麵也不遲。

代價則是要把一部分政治功勞,讓渡給胡博超。

胡博超會成為政壇新星。

可他與胡博超本是政治夥伴,並無多少損失。

西九龍,彌敦道173號三層,兩個單元房門口,掛著“新華通訊社港島分社”和“港澳工位”的招牌。

十幾名辦公人員,來來往往,桌麵的紅色電話,響個不停。辦公場地緊張,貴為副社長的梁漫平,都隻在靠窗的位置,有一張獨立辦公桌。

一名乾事把一份已經摺好,畫了重點的小報遞給副社長,眉飛色舞的道:“領導,91吃瓜的議政文章,有點意思呀。”

“喔?拿來我看看!”梁漫平抬起頭來,扶正眼鏡,細細閱覽起小報上的文章。

一千兩百餘字的豪文,鋪滿小報的首頁,市政議員胡博超的署名,把文章含金量抬高一個層級。

“言之有理,目光獨道啊”梁漫平沉穩地放下小報,眼神卻異常興奮,作為大新華的副社長,當年也是部司中有名的筆桿子。

鍼砭時弊,溜鬚拍馬,年度總結,行測論政。

全都寫的叫一個天花亂墜。

一篇文章是豬糞,還是真金,細讀兩遍心中自明。好與壞,關鍵在於能不能執行下去,契不契合社會大眾。

能獲得他一個目光獨道的評價,起碼代表理論上,切實可行。能否獲得港島市民的廣泛支援,還得實踐檢驗。

在場的乾事們見到領導交口稱讚,紛紛麵露好奇之色,傳閱起報章,細細品鑒。

辦公室內,稱讚聲連連響起。

“文章寫的真好。”

“港島政壇亦有能人啊,胡議員是一個愛港愛國的官員。”

“要是能再精煉精煉,凝結出一個震耳欲聾的口號,宣傳效果肯定會更好”乾事們都大加讚許。

梁漫平明白真正出手的不是胡博超,而是91吃瓜的老闆尹照棠。

91吃瓜是一份專門釋出時政花邊、重點新聞的小報,還有一塊版麵,學《東方日報》搞“功夫茶”

請議員和學者評政議政,討論局勢。

訂閱91雜誌,附贈吃瓜小報的營銷方案,更是潛移默化,培養出一大批讀者。

基本上,91雜誌跟91吃瓜的發行量可是一比一,吃瓜小報就夾在雜誌背麵的塑封裡。讀者們省了一個報時政報紙的錢,多少都會看上兩眼。

據推測港島91吃瓜的讀者量,已經超過五十萬。

平均六個人裡,有一個會看91小報,數據貌似很誇張。但六個人有一個看鹹濕雜誌,是不是很合理許多了?

尹照棠在推出91吃瓜的時候,完全就是衝著影響力去的,根本冇考慮過賺錢。組織在確定跟尹照棠合作之時,便充分考慮到91雜誌的影響力。

此時,梁漫平神情喜悅,下達著指示:“跟小社說一聲,把社裡本期小報收集留檔。”

“是!”報紙收集留檔,代表當中的文章,有政治分析意義,將來可能要翻出來研究。

小社則是“大新華”內部對“小新華”的稱呼。大新華不可能訂十幾分91雜誌,隻以辦公名義訂上一份。

小新華好歹是編輯社,肯定會多訂兩份。

梁漫平沉吟片刻,又道:“你們自己有訂雜誌的,小報充公上交,知道嗎!”

“知道了!”

乾事們齊聲相應,竟無一人遺漏。

後來,光係大社三十多位乾事們就上交了一百多份小報,離家路遠,自我慰藉,可以理解!

但是幫人代購,成箱成箱往內地寄,真是有點過火了。

好在,梁漫平不分管d紀,專門就文章,提筆撰寫了一篇報告,跟著電報一起拍回內地。

他再走出辦公室,在走廊上用私人電話,照著黃皮電話本上的號碼,撥出電話道:“尹生啊,有時間嗎?”

尹照棠正在雜誌公司的會議室裡,站在主位上,朝在場的主編們壓手,示意眾人安靜。

總編輯馬超輝,副總編賈明共七人,齊齊收聲。

尹照棠溫聲道:“平哥,在外邊飲茶,要不要過來?”

“不用啦,貴司報紙上胡議員的文章很不錯,能不能再細化一下。把長篇大論的理論,凝縮為幾句話,加大傳播度。”梁漫平問道。

政策文章的開篇,一定是要細緻入微,向社會各界闡述清楚觀念。當獲得社會一定程度的支援後,便可精煉凝縮,形成幾句話的標語,快速把影響力鋪開。

(請)

\n

我為“阿公”辦事

梁漫平的來電,已證明《支援港人支援》在政治上獲得內地認可。

在當前階段,內地已提出“一國兩製”的自治設想,英方用“港人治港”,“港英善治”的口號來奪治權。

內地是一口回絕,絕無妥協餘地。但如何讓港人信服,製造出國家認同,政治共識,還需要一個政治理論。

政治需要共識,共識代表團結,團結方有力量!

港島有力量,未來纔有發展。

曆史上,內地就是“借殼上市”,拿了“港人治港”的解釋權,收下了英方塑造的共識,凝結出新的理論。

因為都是“港人治港”,共識獲得大部分市民群體的認同,所以,港島雖有小亂,卻無大事。

並且,港人治港與一國兩製的方針天生契合的。

尹照棠料到會受內地褒獎,卻冇想到梁社長真敏銳,沉吟片刻,出聲道:“冇問題,我剛好和編輯們已經討論過。”

“喔?”

“有結果啦,行不行多聊兩句!”梁漫平有心做回編審。

尹照棠道:“三大問題,三大原則,,把徹底成型的政策推行下去。其中三大論述竟有一大是來自本港政客,頓時使得胡博超大紅大紫。

有新華報出麵鼓吹,港島各路左派媒體,一擁而上,紛紛緊跟《港人治港》和《三大論述》進行造勢。

可千萬彆小瞧筆桿子的聲勢,影響力席捲商政各界,一時間不知多少力量,已經認可《港人治港》

畢竟,三大論述裡的另外兩大,不是港人可以決定的,但唯有港人治港是港人可以決定的。

內地和港島本土派,有了一個堅定共識。港島本土派有了精神指南,不知該怎麼權衡利弊時,翻翻指南,照精神辦咯。

而且內地已經認可港人治港,港人還有必要參加中英談判嗎?

冇必要了!

管他是中還是英,港人都該治港!

報紙論戰,成功化解英方的“民意攻勢”,意見領袖“鐘聖元”的提議,忽然就被本土派所忽略。

新界,上水圍,小桃園酒家。

這是鄉間民宅改造成的酒樓,院子裡種著兩棵桃樹,餐廳便是主人家的大廳。廚子、幫工、服務生是屋主一家四口,桃樹下還趴著做課業的孩童。

在內地幾億人還過著農民生活時,港島鄉下已有類似農家樂的業務。

兩天,梁漫平約尹照棠、胡博超二人吃飯。尹照棠提議叫上已有d內身份的廖誌鴻,最後廖誌鴻定在小桃園。

大廳裡,梁漫平竟起身敬酒,出聲道:“阿棠,阿超,先敬你們兩杯酒。照領導的講話,港島一定會迴歸,但繁榮與安定,你們兩人當記一大功!”

“特彆是阿棠,冇你的三大原則,港人思想上還得亂上一陣,好似無頭蒼蠅。”

尹照棠跟他碰杯,笑著道:“都是為阿公辦事!”

廖誌鴻樂道:“阿棠,你又拜新阿公啦?”

胡博超舉杯:“我隻是敲敲邊鼓,不敢居功”

梁漫平放下酒杯,感慨一聲:“叫你當意見領袖,你當成精神導師了。假如你改行從政,97之後,肯定有人推薦你!”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