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 第394章 江湖已無路
-
江湖已無路
當光刻機送抵新界後,忠和電子“隨身聽”產品研發組正式掛牌,美籍華裔工程師蓋茨·李擔任技術顧問。
台島工程師盧振華任職組長,廠長林福旺任副組長。
清華研究員曹奮業任副組長,研究人員高達二十三人。
四十出頭的林廠長,曾在鴨寮街經營一間影像店,是“民科出身”的技術大拿,天賦驚人,可手焊電路板。
是尹照棠的親信,擔任監軍。
而“隨身聽”有索尼的樣板機可供參考,進行研究,理論上冇有難點,隻剩下的生產問題。
上水圍,小桃園酒家。
尹照棠,阿樂,左手,楚德忠,伍景風,丁家豪,廖誌鴻幾人小聚。
阿樂負責日島的零部件走私,伍景風作為省港物流部經理,負責從內地進口配件,左手批款買地,興建工廠。
廖誌鴻則是新界代表,談論地價和招工事宜。
近兩年,省港貿易額上漲,口岸貨車晝夜不停,奔波來往,再有製造園區發力,整片上水圍經濟顯著見好。
幾萬人口的小鎮,餐飲,士多和酒樓,賓館,每一筆收入都算得過來。經濟是好是壞,鄉民們深有體會。
每晚,有多少貨車等著排隊過關,成為新的經濟晴雨表。
製造業的發展,使新界後生們多條活路,除了種地,仲可以進廠。不用背井離鄉,進市區打工,生活已稱得上富足。
廖誌鴻豪飲幾杯,喝得酣暢,出聲道:“阿棠,廖家不是坐地起價的人,還是當年的價格,一百英畝,八百萬港幣。”
“頭款三百萬,剩下在一年內付清。”
四年前,太子榮在新界買七十英畝地,便花掉五百萬港幣,如今忠合電子購買土地,一百英畝隻要八百萬。
尹照棠都算欠下人情,舉杯道:“多謝誌鴻哥。”
廖誌鴻擺擺手:“自家兄弟,不用謝,廖氏上萬人跟你討生活,你肯在上水繼續買地投廠,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冇有工廠,酒樓,士多,馬欄都要倒閉。”
“隻是,一百英畝地不少,當中有些是坡地,荒地,需要費點力氣平整。”
一百英畝足有四十公頃,夠蓋一個非常大的工廠,足夠滿足未來十年忠合電子的擴張。
位置跟波鞋廠毗鄰,可共用道路,物流,還價格優廉,不能指望鄉民掏出平整好的農田和住宅地吧?
合理的工業是開發擴張城市,不是吞噬城市,真拿農田,不僅價格高,還破壞生態,會遭到大批鄉民抗議。
尹照棠道:“出點小力氣,能撿大便宜,好事呀。在工廠建起後,我會劃一塊地出來,修建工人學校,解決企業工人的子女教育。”
廖誌鴻滿臉喜色:“多謝了,阿棠。”
這些都是政績,影響著他在廖氏內的地位,也影響著廖氏在鄉議局的地位。
支援工廠發展是在種發財樹呀,工廠的修建,將由新界的建築公司承包,招募的工人會新界優先,衣食住行,消費娛樂,全部留在新界。
何況,賣地本來就是掙錢的,不漲價,隻是不掙絕。最好的生意,是一起發財的生意。
廖氏盤踞當地數百年,英才眾多,深諳發展的門道。
左手抽著雪茄,緩緩吐氣,提起一件事:“廖生,工廠最遲兩個月後,就會投入生產,預計需要招募一千多名工人。”
“人手方麵,需要加緊一點。”
廖誌鴻蹙眉道:“這麼快投產啊?”
尹照棠道:“市場上雜七雜八的貨不少,早一點上市,更容易打響招牌。”
廖誌鴻點頭:“我爭取。”
一千多名工人,隻是一條生產線,包括運輸,組裝,技術,包裝,銷售等,工廠人數過百,還要配行政,保潔,廚師。
人數過千,相應的配套班子都要擴大,還得得有宿管,安保。
關鍵的技術工人,主要在廠內抽調,工程師隻能靠挖,或者到港島進行校招,以年時間培養。
對外招募都是流水線工人,和配套人員,前者稱為“普工”,後者稱為“雜工”,往上可晉升“熟工”,“組長”,“車間主管”等。
普工的晉升流程跟“技工”是隔開的,除非普工學習技術,轉為技工,否則絕不可能升職為技工的上級。
因為技工的領導叫作“工長”,工資跟工程師相當,是藍領骨乾,廠長直屬的中層管理。
江湖已無路
隻見,高永盛穿著紅色t恤,手上拎著瓶酒,腳趾扣著人字拖,邊走邊罵:“撲你阿母,整天正事不乾,學人家混三合會。”
“好啦,人家出來混,大把掙錢,你出來混,一次乾掉你老豆我半個月工錢。”
高達低著頭,跟在老豆身後,嘟喃道:“我總有一天會出頭的。”
高永盛渾身酒意,譏諷道:“出頭,學你大佬,參加曬馬,幫字頭斬人,連個律師都冇有,丟進感化院坐滿三年是吧?”
“王八蛋,知不知道那些爛仔,就是看中少年犯省錢省事,專門叫你們打架呀!”
高達反駁道:“你以前不也混社團嗎!”
高永盛手臂帶著條刀疤:“現在的江湖,同以前能一樣嗎?”
高達不服道:“我都是希望多掙點錢,為家裡好。”
“為家裡好,就不要亂搞事。”高永盛酒瓶見底,走路搖搖晃晃,隻會一味謾罵,父子倆爆發出一陣爭吵。
高達攥著拳頭,發現根本無法跟他說清,見到幾個同字頭的爛仔,正抽著香菸,在一間瓦房門口排隊。
他乾脆腳底抹油,遛到路邊人群裡,出聲叫:“阿輝,阿勇。”
阿輝十分驚訝的道:“達仔,你出來了?”
高達要來一支健牌,不耐煩道:“死差佬,打電話給我老豆啊,明明坐幾個月就冇事,偏偏還挨一頓訓。”
阿勇羨慕的道:“達仔,你老豆來保釋呀?”
高達有些自傲,卻裝作厭煩:“是啊,囉嗦死了,你們在搞乜,排隊上花魁啊!”
阿輝笑道:“不繫上花魁,是找工作,忠合電子廠招工人,一個月三千薪水。”
高達麵色震驚:“三千港幣?”
他們都是鄉下字頭“洪順”的藍燈籠,平時做點拉客,放數的活。工錢少的可憐,主要是管吃管喝,分兩包煙。
場子裡有新小姐開工,偶爾能獲得試鐘的福利,平時就用鹹濕雜誌開飛機。
到手的零花連三百都冇,一千兩千都是天文數字。
阿輝興奮點頭:“是呀,一個月三千港幣,乾他娘,花都不知點花,要發達了。”
這個薪水在市區都算高薪,一堆人擠破頭競爭,根本輪不到鄉下仔。可現在待在鄉下就有三千港幣的工作,還包吃包住,可想而知,吸引力會有多大。
高達麵色心動,又有些拿不準:“會不會很累啊。”
阿勇道:“有錢花,怕什麼累。”
掙過快錢的社團骨乾,享受過風光,不可能甘心進廠打工。但社團外圍的藍燈籠們,最風光的時候,就是十幾個人一起走在街頭。
除了人多看起來很風光,其實都冇體會過甜頭,苦差事就一大堆。
他們參加三合會,是鄉下缺少容納他們的地方,如今有好工作在家門口,是個人都分得清好壞。
但高達是一心要做大佬的人,有偶像包袱,低聲猶豫:“去工廠打工,給兄弟們看扁啊。”
“大佬西常說,冇本事的人纔去上班。”
阿輝笑道:“洪勝的大佬成都在前邊排隊,你擔心什麼?”
阿勇直接爆粗口:“你他媽扮乜大曬!忠和電子可是老忠跟勝和一起開辦的大工廠,月月準時出糧,裡頭的江湖大佬好多喔。”
高達眼前一亮:“是啊,就當是過檔咯,有事叫大佬西去找神仙棠算賬。”
幾人便一起排隊報名,登記姓名地址,收到一個進門條,明天上午統一進電子廠報道。
天平邨。
跛叔撐著柺杖,回到屋企,把一份招工傳單,放在床頭:“你還算個男人,就不要整天躺在床上,去謀一份工,養活自己。”
翁記酒樓。
陶秀梅把斬骨刀拍在桌麵,語氣自豪,舉刀喝道:“把東西拎回去,街坊鄰裡,不要送禮呀。”
深夜。
高達跟同門兄弟飲到儘興,悄悄打開房門,回到屋企,在衣袋裡掏出一個信封,押在父母的衣櫃裡。
裡頭是幫大佬頂罪拿到的五千港幣。
他跟進感化院的大佬,都隻是想掙錢幫老豆買一輛貨車。
盤踞在鄉間的爛仔們,時間多,人數多,收到訊息最快,竟成為工人主力。
有些是隨大流進廠,有些是父母所迫,也有些是抓住機會,想要掙份“大錢”。
工廠招募的工人越多,街頭的爛仔越少,字頭的新血註定更少。
三天後。
粉嶺,聯和道,洪順醫堂。
十三名洪順大佬,齊聚三樓,坐在洪順天地的金字招牌下,抽著香菸,氣氛低沉,一片愁雲慘淡。
“阿西,你四九仔就脫會六十幾個,算上藍燈籠有兩百個,是不是該給社團一個交代?”聯合道堂主太子雲大聲質問。
吹西肚腩鼓鼓,滿臉橫肉,死豬不怕開水燙,撩起袖子叫道:“交代?”
“好呀,我給交代!”
“出這個門,我就帶兄弟打進工廠,把那些脫會的王八蛋抓出來,每人戳他三刀,有冇有人支援啊?”
元嶺堂主崩嘴田敲擊桌麵,肅聲道:“不要吵,叫大家來是想個辦法,不是來比誰的口水多!”
坐館齊君正麵色陰沉如水:“忠合電子廠招一次工,社團四九就有三百一十三人脫會,算上藍燈籠要翻一倍。”
“它再招兩次工,社團是不是要直接倒閉?”
太子雲道:“老豆,萬勝堂兩百七十名四九脫會,已經超過社團一半,真的要摘牌啦。”
這就是時代的浪潮,一個浪花拍下來,明明冇有針對任何人,但卻會摧垮一切陳腐的舊物。
洪順曾經還是超過一個萬人的大社團,就算因為跟潮州幫爭奪賭牌,曾被義群打垮,退到鄉下苟延殘喘,但都還保留有粉嶺、聯合道,上水、元嶺、錦田五個堂口。
海底名冊共計一千零五十人,算上藍燈籠三千多人,擁有聯合墟菜市,元嶺賭檔,上水紅油站等產業。
真正的小字頭“萬勝堂”,就因為坨地在上水圍,竟然直接就要冇了。
前方,江湖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