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 第397章 人氣爆棚,彎道超車
-
人氣爆棚,彎道超車
灣仔,港灣道26號,一座新落成甲級寫字樓內,人潮擁擠,行人如織,正舉行
人氣爆棚,彎道超車
他隱約感覺到忠和電子有後招,但卻霧裡看花,撓破頭都想不明。
在一眾電子廠家驚歎於忠和電子的產品價格時,尹照棠也在展會上,頭一次認識全港電子業的生力軍。
畢竟,他以前混上水,很多電子廠老闆,駐紮在觀塘,大埔,荃灣,屯門,在一幢幢工業大廈裡,暗無天日的苦乾猛乾。
“港島電子業可惜了。”
從發展局會舉辦電子展覽會,便看得出來港府曾有意扶持過電子業,八十年代末期,電子業與紡織、成衣、鐘錶並列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占全港總出口額的20以上。
其中,鴨寮街教父“胡孝青”創辦的香檳集團,早年就是索尼的代工廠,後來推出自己的收音機,電子錶業務。
金山工業則主要生產電池,揚聲器,超霸電池享譽全港。
仲有得利鐘錶的電子錶,藝林電子的音響,光是“電子手錶”一項,港島曾經就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生產量。
電子音響和電腦配件領域,港貨也是高階的象征。
但可惜港府冇控製住地皮、金融,迫使港島發生產業出逃,北上珠三角,將來著名的世界工廠,便是“難民”來的。
如今,忠和電子在港島算是小有名氣,生產的call機以便宜聞名。能自研整合電路,在技術上也算一流。跟胡孝青的香檳集團相同,承接了一些技術轉移,有著獨特優勢。
一個是回家取經,一個是留洋學藝。
一天的展會結束,左手盤點完訂單,竟直接售出六千台,等為期一週的展會結束,至少能出貨一萬多台。
尹照棠都不由感歎港商們的眼光犀利,不愧是亞洲之窗,風雲寶地,能人輩出!
好的產品,永遠不愁銷路。
上車前看向寫字樓的招牌,上麵寫著“華潤大廈”,舉辦展會的地盤,則是大廈副樓,掛牌港島展覽中心,與後世的“港島會議展覽中心”冇一文錢關聯,官方名叫作“中華出口商品陳列館。”
物業管理方是華潤集糰子公司“華夏廣告展覽有限公司”,中心高有六層樓,單層麵積2100平方米。
承建公司為和合實業,老闆是知名愛國企業家“胡應湘”。
由於市區缺少展館場地,港島會議展覽中心的大型展會,基本都在“中華出口商品陳列館”舉辦。
當展會正式落下帷幕,七天的展台銷售額,收官戰績一萬三千台,交貨期竟已排到兩個月以後。
尹照棠還在展會上玩起限量發售,隻批給經銷商一萬台,剩下一萬台的庫存,將在電視台和《91雜誌》上進行廠家直售。
第二日,全港市民發現,《91雜誌》,《東方日報》,《星島日報》等數十家紙媒,都出現忠和隨身聽大版麵廣告。
廠家直售三百五十港幣的價格,橫掃全港,再印上搶購熱線,第一天就直售一千台。
把馬欄裡接嫖客電話的小弟,劃二十個人出來,負責接聽訂購電話。
《91雜誌》的廣告上再寫明,可在持牌報亭付預夠金,廠家將通過“報紙佬”把隨身聽就近送貨到客人身邊。
一條直銷渠道便瞬間打通。
市民們發現搶購熱線,不是吹水,售空竟真的冇貨。一時間竟掀起搶購熱潮,鴨寮街商戶們見到產品熱銷,紛紛在門口掛出海報,先把客人吸引進店。
先趁熱度一波把價格抬到六十五美金,再一步步看市場供需,斬到六十,五十五,五十。
經銷商跟忠和拿貨時冇有簽限定限價協議,當發現直售的價格數量有限後,漲價是必然出現的事。
經銷商有了利潤,不會罵廠家,客人溢價購買,隻會罵經銷商。工廠做到真把產品價格錨定在四十美金,俘獲一大批忠誠客戶。
忠和隨身聽成為83年港島電子產品市場的第一個爆款,營銷手法在當年便被選入商學院經銷實例課。
在用電子產業彎道超車後,學習索尼,飛利浦等品牌,利用資金池優勢,收購音樂廠牌,介入樂壇發展,便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