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情 第13章 【模辯】
【模辯】
模辯是在社團裡進行的,參加比賽前正反方需要輪著來一遍,這樣可以更深入剖析對手的反駁角度,做好充足的準備。
林笙到的不算晚,進去的時候看到江陌已經在了,依舊是冷淡疏離的模樣,坐在位置上不和人交談,彆人的談話與他無關,垂眸瞧著桌上的檔案。
葉寒霜和其他學長給林笙打招呼,他回以微笑,嘴角梨渦透露著乖巧,杏眼又圓又亮,帶著不諳世事的天真感。
陳育川招呼林笙坐下,他打的是二辯,在順位坐下,將準備的資料一一拿出來放好。
“準備得挺充分嘛,”葉寒霜瞧著厚厚的資料,打趣道,“雖然是內部賽,但我們是不會嘴下留情哦。”
陳育川笑了笑:“不留情纔是對對手最大的尊重,先說前提,不論一會兒怎麼針鋒相對,不準把情緒帶到私下,也不能因為這個產生矛盾。”
他說著悄悄扯了扯林笙的袖子。
林笙:“……”
“那當然了,辯論是辯論,咱們什麼時候把情緒延續過?”這兩天討論模辯的事情葉寒霜和江陌漸漸熟悉起來,轉頭笑盈盈道,“我們是不會延續情緒的,這位新同學也彆太帶入了啊,辯論難免會爭執不休,結束之後我們還是好同學。”
江陌淡淡地嗯一聲,“我不會。”
“是嗎?”葉寒霜逗他,“你看起來是最會生氣的一個。”
江陌沒有接話,手機震動有資訊進來,他掃了一眼,沒有理會。
林笙放下手機,趁著等人的時間把所有論點和資料再過一遍。
從對麵的座位來看,江陌打的是三辯,這個位置需要很強的能力,要質詢一、二、四辯,還得總結陳詞,做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個位置一般是有經驗、邏輯性強的人來打,他們這邊是陳育川,之前他們都猜測三辯會讓葉寒霜來,沒想到是沒有一次磨合的江陌。
葉寒霜是邏輯性很強的女孩子,在社團時間又長,在他們心裡相當於副社長的存在,既然是她安排江陌打三辯,那說明江陌的實力一定不低。
對於這點林笙倒是不意外,江陌那麼會吵架,不好好展現一下纔是可惜了。
沒多久人員陸陸續續到齊,八人在各自的位子坐下,一辯到四辯各司其職,陳育川充當主持人,陳述這次辯論的主題和正反方,然後請雙方一辯立論陳詞,限時三分鐘。
立論陳詞很重要,通過引言的方式帶出話題,概括此次的辯論背景以及相關問題,陳述問題的同時要進行定義和解釋,並且提出論點、闡述我方的看法和立場,將我方的想法進行一個總結性的表達。
一辯陳詞結束,對方四辯質詢,各自鋒芒從這時候開始展露。
林笙這隊辯的是正方,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重要,陳詞圍繞著孩子成長中的身心健康,家庭溫暖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和諧美滿的氛圍會直接導致孩子的性格發展。
這個辯題辯正方是有優勢的,父母陪伴孩子是毋庸置疑的責任,網上的資料從各個角度分析說明陪伴的重要性,沒有家庭關懷造成不健全人格的例子比比皆是。
勝利的天平悄然往正方傾倒。
然而反方四辯的一句話就將天平掰回來,“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影響一定是正麵的嗎?您方闡述的例子均是正常且幸福的例子,是否調查過受到長期父母爭吵、家暴的資料?又是否瞭解過在那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對於父母陪伴的看法呢?”
正方一辯:“這個我方沒有調查過,但您方提出的質詢,恰恰可以說明我方的論點,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造成正麵影響。從為人子女的角度,自然是希望父母恩愛、家庭和睦。負麵極端的家庭環境導致厭棄心理,讓孩子沒有歸屬感和責任感。”
開場雙方的語氣較為強硬,一來一回中充斥著火藥味,硝煙蔓延,這隻是開始。
陳育川控製節奏,質詢時間結束後請反方做陳詞理論。
這個辯題反方不好打,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是公認的,想要論點站得住腳,就得選出好的角度切入,不然很容易被正方的邏輯牽著走。
林笙聽著反方一辯口中所說的“獨立人格”、“自我成長”等關鍵詞迅速做筆記,對麵的觀點明確,成長環境大於陪伴需求,父母陪伴沒有必要性,隻要在好的環境中成長,陪伴隻不過是錦上添花的附贈。
正方四辯質詢對反方,雙方各執一詞的時候情緒自然而然調動起來,若非有時間限製,他們還能繼續爭論。
林笙身為二辯,輪到他發表論點時拿著稿子起身,白t和寬鬆的藍色休閒褲襯出清爽隨和的氣質,嗓音乾淨有力,視線掃過對麵四人,禮貌地發表自己觀點。
“父母的陪伴一定非常重要,因為這對身心成長是必然的。一家三口待在同一屋簷下,圓滿和美的氛圍是給孩子重要的心理暗示。家庭是孩子社交底氣,父母是堅實的後盾,陪伴是尊重和信任,能夠及時瞭解孩子的身心健康,在誤入歧途時及時糾正。如果沒有陪伴,家庭分崩離析,造成的隻有負麵影響。”
江陌身為反方三辯起身質詢,目光看向林笙,手裡沒有稿子,接近一米九的身高光是站起來就充滿壓迫感,“您方請注意,‘陪著’和‘陪伴’是有區彆的,如果僅僅是父母和孩子處在一個空間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這種是無效陪伴,有什麼意義可言?陪伴是關注、是需要,是共同創造記憶,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我想試問在座的各位,哪位的父母是真正做到這一點了?書麵文字所說的‘耐心’、‘愛心’和‘用心’,真正相處的時候誰又做到了?您口中一直說的‘心理健康’,那麼無效陪伴造成的心理傷害又靠誰來治癒?”
“您方剛才說‘家庭’是孩子底氣,這個觀點我方不能認同。底氣應該來自自身能力而非外界所給予,您能說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沒有底氣嗎?他們難道就低人一等,會被看不起嗎?那麼我請問您方辯手,您的父母給您多少陪伴?這是否會影響您今日闡述的觀點?”
林笙全神貫注聽著江陌冷靜而尖銳的話,大腦飛速運轉接收資訊思考應對點,卻因為最後一個問題停頓,猶如宕機的電腦,在這一瞬間沒辦法運轉。
這個問題讓他腦海中閃過無數記憶碎片,放學回家寂寥空曠的屋子,獨自上學的形單影隻還有電話裡永遠充斥著麻將的噪聲。
林笙拿到辯題且知道自己辯正方的時候很有把握,青少年缺失的陪伴讓他非常明白父母存在的重要性,人總是對得不到的東西耿耿於懷,他現在不需要父母陪伴不代表沒有渴望過,一次次期待換來心灰意冷,久而久之溝通變成厭煩。
負麵的影響肯定是有,但林笙不認為自己是不優秀的。
正如江陌所說,底氣來自自身能力,早熟一詞不是貶義,是比同齡人先一步接近大人。
他們提前預判的問題都沒有發生,手稿成為廢紙,林笙放下手中的資料,“您方不要偷換概念,即便大家經曆‘無效陪伴’,但陪伴對孩子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缺乏父母陪伴和關愛的孩子會在成長中缺乏安全感,會內向自卑、會不懂得表達,在人際相處中處於被動,這些都是如影隨形的負麵東西。原生家庭的創傷造成的心理問題成為青少年兒童中普遍現象,隻有健康的生長環境才能孕育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隻有明白怎樣愛人才能去愛。”
江陌問:“您方表達愛與被愛未免將陪伴這個辯題變得浮於表麵,陪伴不等於有愛,沒有陪伴不代表父母不愛孩子。愛的方式有很多,自然不能侷限這一個。你剛才說家庭關係造成心理情況,有資料顯示,家庭存在暴力行為在青少年中占比百分之三十六,在這種情況下,您方認為父母陪伴會對孩子造成好的影響嗎?顯而易見,分開纔是正確的選擇,給孩子獨立輕鬆的空間更能維護心理健康。”
“您方所說是極端個例,”
林笙一邊聽一邊搖頭,眉心緊蹙,對江陌的說法認同不了一點,音調高了幾度,“您不能因為個彆存在否認大趨勢。”
“個例也是存在的,不能因為數量少而不顧他們意願。”江陌對林笙的態度置若罔聞,語氣比平時更快一些,咬文嚼字間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您方一味強調‘陪伴’,而事實是生活中沒有哪個父母可以全身心投入陪伴之中,無效陪伴反而是一種傷害,會生出抵抗、厭惡父母的心理,從而覺得壓抑窒息。成長需要獨立的空間,過度陪伴會加重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進而成為一個沒有主見自我,隻會聽從安排的傀儡。您方是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辯論賽就是各執一詞誰都無法說服對方,人一旦被反複反駁,煩躁自然地破土,在肥沃之地發芽開花,理智逐漸被焦躁占據,對麵每句話都異常刺耳,難以認可。
空氣裡流淌著濃重的戰火硝煙,無形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注意力高強度集中,要在密集的話裡分辨出邏輯漏洞,言語成為攻擊的武器。
“我根本不是這個意思,請您方不要故意扭曲我方表述,”林笙的身體微微前傾,肢體動作潛在透出攻擊性,“現在很多父母隻會提供物質上的滿足,認為隻要給孩子優越的生活就可以。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孩子精神貧瘠,長期處於缺少關愛的狀態,您能否認這樣帶來的傷害嗎?您能保證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嗎?”
“你憑什麼認為這種環境下的人沒有健全人格?”這一瞬江陌一直以來遊刃有餘的鎮定宛如碎掉的鏡子一般出現一條條裂痕,“您左一句傷害右一句創傷。那麼請問,您是否認同‘無效陪伴’對孩子的傷害?您方又該怎樣區分‘有效陪伴’和‘無效陪伴’?如果拿不出一個合理的證據,之前所說的不過是那您方的臆想。”
他的話篤定而冷漠,禮貌不過是桀驁的麵具,好似一錘定音得出結論。
“您”字從林笙的嗓子裡擠出來,帶著幾分咬牙切齒的意味,剛開口便被鈴聲打斷。
上半場辯論結束了。
林笙和江陌同時坐下,二人臉色都沒有好到哪兒去,林笙的更差一些。
此時的他像一支沒法出子彈的槍,沒有成為傷害敵人的武器反而被炸膛弄傷。
他們的觀念背道而馳無法認同,但在“對方說的都是歪理”這點上默契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