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重生,侯府真千金她不裝了 第143章 主動權已不在侯府
-
永安侯府真假千金一事,雖未對外公佈真相,但明眼人已經大致猜測到了,為何對外強調是雙生女的用意。
隻不過……
最近雲棠雖未迴應許多家的請柬也未去哪家赴宴,但她走動的門第也不是尋常權貴能比得上的。
因而,她雖不活躍,卻一直在眾人的關注和議論之中。
反倒是原來的永安侯嫡女江映雪,在京城原就是小有名氣的,最近卻不再出現於人前,聽說是禁足了。
剛回來的不被親母喜歡,原本嬌寵長大的又被禁足了。
一時之間京城裡說什麼的都有,想不關注都難。
誠王府和平國公府,都是已經知道真假千金真相的了,永安侯府這時候退親或不退親,其實主動權已不在侯府。
在康寧郡主的暗示下,平國公夫人是主張換親的。
堂堂國公世子將來也是要承襲國公爵位的,當然要娶真千金真嫡女!
因而,就算這事被平國公夫人鬨起來,旁人也不會說平國公夫人無理。
反而會指責永安侯府,還妄想將養女假千金塞給堂堂少年將軍、未來的國公爺呢。
也因此,平國公夫人自以為是拿捏住了永安侯府的,纔會那般理所當然地將三十萬兩當作聘禮來說。
若非真假千金都還年紀太小,怕是迎親隊伍已經到侯府門外了。
永安侯如何想不到這些?昨晚父子三個為此事利弊可是商量了半宿的。
最後,他們還是願意擔著罵名,退親!
這親事再好,若結親就是結怨,不如早些退了。
將來平國公回京,永安侯還能與他解釋幾句。
江映雪不是親生的,這事他也是才知道的,又非蓄意隱瞞騙婚,相信平國公能理解的。
若將來平國公府還是想與永安侯府結親,想要江映雪進門,可以重新定親。
江映雪明年也才十四,後年才及笄,那時秦世子的傷病也早已治癒,選擇權依然在平國公府。
但現在既然扯到了三十萬兩,那就必須得退親!
永安侯將這些顧慮一一細說分明,誠王妃也不敢再惋惜親事了。
親事雖好,但如今的永安侯府情況也複雜,若結怨確實不明智。
但誠王妃也想不明白,為何雲棠不肯嫁去平國公府。
她在禦前再是受寵,以前是身世不明的小道士、如今可是永安侯府的嫡女,嫁給國公世子本就是門當戶對的。
何況秦世子若非在西境受傷,本就是優秀的少年將軍,多少閨閣貴女搶著想嫁呢。
對誠王妃的不解,永安侯也不能將矛盾連累到孩子身上,隻道:“棠兒的親事,定然會有皇上做主。”
“郡主對棠兒不好,這事兒皇上肯定也是清楚的,若親事上郡主插手了,不管是否好意,定然是會惹怒皇上的。”
“昨晚已問過棠兒,她說道士成親不會太早,她又是青龍衛,不可能早早嫁作後宅婦,她的親事,我們還是不要操心了。”
提到了皇上,又提醒了康寧郡主的惡劣行為,誠王妃不好再說什麼了。
誠王想了想,說道:“我等下去趟宮裡,這事情涉及幾家交情,還是問個準信兒再說退親一事吧。”
見他要進宮,永安侯也同意了,再等一天而已。
雲棠已去雲上觀,平國公府便拿三十萬兩也不可能是一天兩天能辦成的事情。
他們都聽說了,雲棠要的是金、銀和上等玉石,其他一概不收。
拿著銀票去錢莊兌換銀子出來,最快也得需要兩天時間的,要先與錢莊那邊安排好,不然可能取不出這麼多數目。
於是誠王也不耽擱就去宮裡。
永安侯倒是想同去又怕皇上問責,畢竟府裡最近的事情都牽扯到雲棠了,彆被皇上新帳舊帳一起算了。
誠王妃很擔心女兒,又不好老往侯府跑,便派了身邊的管事大嬤嬤帶著王府的府醫,去侯府探病,也代她訓責女兒幾句。
自上回親眼看見女兒的鬨騰和固執不聽勸後,她和王爺回府就達成了共識,不能再一味袒護而不問是非曲折了。
如今外孫幾個都長大了,他們做長輩的這般拎不清是非,讓外孫們怎麼想?
就因為當初他們偏聽偏信傷了雲棠那孩子的心,如今那孩子是請都請不來了,他們也後悔呀!
……京城這邊事情不斷,雲上觀那邊也冇閒著。
雲棠一直在為明天的法事做準備。
入夜做完晚課,她還是爬進青木大棺中,挨著九師兄躺下,讓道韻在棺中流轉,九師兄自然也能受益。
第二天清早,京城南門就有許多百姓或租了馬車或是搭夥租了馬車,都匆匆往雲上觀趕來。
盤龍嶺下許多村子和鎮子上也有不少百姓,也是早有準備地結伴而來。
有不少人還帶上了家中老人和小孩子,而他們顯然更加虔誠,都是早早出發、步行而來。
青龍衛則分出七隊,每一隊都有一個藍衣使帶著黑衣衛。
有的天冇亮就到了盤龍嶺下,有的則是天亮後和出城百姓一起往南走。
他們每一隊都帶有一塊玄心石。
雲上觀則是早早在山下和上山石階入口設了兩道關卡。
第一道關卡是用玄心石考較奉道虔誠,也就是查知信仰之力,第二道關卡則是每人一張平安符。
過關又獲贈平安符的信眾,心中必然喜悅而生出更多信仰之力,這些都會輸入給雲玄墨。
而今天,每一個雲上觀的道士身上都佩上了清心銀鈴,不希望今天的法事被什麼事情破壞。
最後一隊出城的青龍衛,則是太子蕭澈親自帶隊,而太子蕭澈還帶來了一道冊封聖旨。
今天一早上朝的是皇帝,蕭北辰。
滿朝文武到了武英殿就發現皇上早已端坐在龍椅上,皆是驚了一下,連忙進殿叩拜。
剛開始太子監國時還鬨了些紛爭,但在太子的強勢執行力下,這兩天朝堂已安分了不少。
又得知太子臨朝、齊王坐鎮禦書房,皇上在清風殿修行之後,不管哪個陣營、原本有什麼心思小算盤的,此時都歇了心思。
他們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怎麼站隊,太子和齊子都是兄弟齊心在打理江山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