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巔:從中央選調生起航 第16章 生死時速
車隊在盤山公路上艱難前行。暴雨如注,能見度極低,車輪不時打滑,濺起渾濁的水花。車內無人說話,隻有引擎的轟鳴、雨刮器瘋狂的擺動聲和窗外呼嘯的風雨聲交織在一起。
江辰緊握著手機,努力捕捉著微弱的訊號,每隔幾分鐘就嘗試與市指揮部和龍口鄉前線聯係一次,但大部分時間隻能聽到斷斷續續的雜音。通訊,在惡劣天氣下成了最不可靠卻又至關重要的東西。
“周市長,訊號太差了,時斷時續。”江辰轉頭向閉目養神的周明光彙報。
周明光睜開眼,眼中沒有絲毫睡意,隻有銳利的光芒。“預料之中。記住,到了現場,你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你的耳朵就是我的耳朵。所有關鍵資訊,尤其是險情變化和群眾轉移情況,必須想儘一切辦法傳回來,也要把我的指令一字不差地傳達到位。”
“明白!”江辰感到肩上的責任又重了幾分。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車隊終於抵達龍口鄉政府臨時設立的指揮點。這裡同樣一片忙亂,電話鈴聲、人員的呼喊聲混雜在一起。鄉黨委書記渾身濕透,臉色蒼白地迎上來。
“周市長!您可來了!水庫水位還在漲,滲漏點好像有擴大的跡象!我們組織了所有乾部和青壯年村民幫助轉移,但老人孩子多,路又難走,轉移速度太慢了!”
“專家,馬上跟我去壩上!”周明光沒有多餘的話,直接點名水利局的首席工程師老譚。
“市長,雨太大,壩上太危險!”鄉書記急忙勸阻。
“險情不明纔是最大的危險!走!”周明光語氣斬釘截鐵,抓起一件雨衣就往外走。老譚和另一位專家立刻跟上。
江辰毫不猶豫地也抓起雨衣:“周市長,我跟你去!需要記錄情況和保持聯絡!”
周明光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
一行人頂著狂風暴雨,深一腳淺一腳地朝著水庫大壩方向摸去。山路泥濘不堪,雨水像鞭子一樣抽打在臉上,幾乎讓人睜不開眼。手電筒的光柱在雨幕中顯得微弱而搖晃。
終於爬上壩頂,景象令人心驚。水庫的水位已經逼近壩頂,渾濁的庫水在狂風的推動下,猛烈地拍打著壩體。在老譚手電光的指引下,眾人果然在背水坡的底部,看到了幾股不斷變粗的渾水滲出,帶出細小的泥沙。
“是管湧!”老譚臉色大變,“必須立刻反濾導滲,控製住,不然壩體土料會被掏空,有潰壩風險!”
“需要什麼?”周明光大聲問,聲音在風雨中有些失真。
“沙袋!碎石!黃沙!大量的!在滲漏點外圍壓重導滲!”老譚吼道。
“聽到沒有!”周明光看向江辰和鄉書記,“立刻組織所有能動員的力量,往壩上運送沙石料!快!”
江辰立刻用對講機嘗試呼叫鄉指揮點,但隻有刺耳的電流聲。手機同樣沒有訊號。
“市長,通訊中斷!”江辰大聲報告。
“你立刻跑回去!傳達指令!同時告訴後方,我們需要更多支援,特彆是運輸車輛和搶險物資!快!”周明光當機立斷。
江辰沒有絲毫遲疑,轉身就朝著來路深一腳淺一腳地狂奔。雨水模糊了視線,腳下不斷打滑,他摔倒了兩次,渾身沾滿泥漿,但立刻爬起來繼續跑。他知道,現在是在和時間賽跑,和死神賽跑。
肺像要炸開,腿像灌了鉛,但他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把指令傳回去!
終於衝回鄉指揮點,他幾乎癱倒在地,但強撐著抓住鄉書記的胳膊,嘶啞著喉嚨喊道:“壩上……是管湧!急需沙袋、碎石、黃沙!立刻組織所有人往壩上送!周市長要求,向市裡請求更多支援,車輛!物資!”
命令被迅速傳達下去。鄉裡所有的乾部、留守的村民、甚至一些半大的孩子,都被動員起來,冒著大雨,用最原始的肩膀扛、用小車推,沿著那條泥濘的山路,將寶貴的沙石料一點點運往大壩。
江辰守在指揮點那台時好時壞的電話旁,一遍遍嘗試撥打市指揮部的號碼。終於,在一次短暫的訊號連通中,他幾乎是吼著將險情和周市長的要求彙報了過去。
“收到!支援力量已出發!堅持住!”電話那頭傳來郭磊主任沉穩而有力的聲音。
放下電話,江辰稍稍鬆了口氣,但心依舊懸在壩上。他拿起一箱礦泉水和幾包壓縮餅乾,再次衝入雨幕,逆著運送物資的人流,向大壩方向返回。他不能留在後麵,他的崗位應該在最需要資訊傳遞的地方。
壩頂上,搶險正在緊張進行。周明光親自指揮,和專家、乾部群眾一起,冒著被風浪捲走的危險,將沙袋和碎石壓在滲漏點周圍。雨水、汗水和泥水混在一起,每個人都成了泥人。
江辰趕到時,正看到周明光扛起一個沙袋,步履有些踉蹌。他急忙衝過去想接過,卻被周明光用眼神製止。
“記錄好!每一分鐘的情況都要記錄好!”周明光的聲音沙啞卻無比堅定。
江辰重重點頭,他站在一個相對安全又能縱觀全域性的位置,用防水筆記本和錄音筆,記錄下這驚心動魄的一切:險情的變化、搶險的程序、人員的狀態、物資的消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滲漏點湧出的水似乎漸漸變得清澈了一些,流量也略有減少。老譚專家抹了把臉上的泥水,大聲報告:“市長,反濾起效果了!險情初步控製住了!但還需要持續觀察和加固!”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劫後餘生般的歡呼,但很快又被風雨聲壓了下去。
江辰看著在風雨中屹立指揮的周明光,看著那些拚儘全力的乾部群眾,看著腳下暫時被馴服的險情,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流。這一刻,他無比清晰地感受到了肩上責任的重量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凝聚力量、共克時艱所帶來的巨大震撼與成就感。
這漫長的一夜,遠未結束。但最危險的時刻,似乎正在過去。黎明的曙光,或許就在風雨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