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仕途之巔:從中央選調生起航 > 第268章 工作推進中的新情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仕途之巔:從中央選調生起航 第268章 工作推進中的新情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戰略框架實施進入第三個年頭,清江省的發展改革工作在前兩年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基礎上,逐步展現出係統性、深層次的特征。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一些以往被掩蓋或尚未充分暴露的矛盾和問題開始浮現,同時,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也出現了一些需要重新認識和把握的新現象、新趨勢。這些“新情況”,既帶來了新的挑戰,也蘊含著新的機遇,考驗著主政者的洞察力和應變力。

一季度經濟資料分析會上,省統計局彙報的一組資料引起了江辰的特彆注意。資料顯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保持穩定增長,但內部結構發生微妙變化:傳統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放緩,而高技術產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如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增速明顯快於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投資中,用於研發創新、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的投入比重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消費資料也顯示出新特點:網路零售額占比持續提高,綠色智慧產品、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服務性消費需求旺盛。這些結構性變化,雖然尚未改變投資和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基本格局,但其內涵和質量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江辰要求綜合處和研究室對這些現象進行深度分析。初步研究認為,這反映了清江省經濟正在從要素驅動、投資拉動為主,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內需拉動轉變的積極跡象,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求結構持續改善的體現。但同時也帶來新問題:傳統投資動能減弱,如何培育壯大新動能,確保經濟增長不失速?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如何防範化解相關領域的風險?適應新消費需求的有效供給如何跟上?

幾乎同時,區域發展也出現了新情況。前期重點扶持的“綠色發展示範帶”和“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區,發展勢頭良好,創新要素集聚效應初步顯現。但調研發現,區域內部發展不平衡加劇,核心區域與周邊區域的差距有拉大趨勢,“虹吸效應”開始顯現,人才、資金、技術等優質要素進一步向核心區集中,部分周邊縣市感到發展壓力增大。如何更好促進區域內部協同聯動,避免“中心膨脹、周邊塌陷”,成為需要高度關注的新課題。

在產業發展層麵,新情況更為複雜。一方麵,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但普遍麵臨關鍵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產業鏈供應鏈存在斷點風險的問題。另一方麵,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但大量中小企業反映,麵臨“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兩難困境,技術、資金、人才瓶頸突出。更值得關注的是,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在促進就業、方便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監管規範、公平競爭、資料安全、勞動者權益保障等一係列新問題。

社會發展領域的新情況同樣不容忽視。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影響日益顯現,勞動力年齡人口占比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對養老服務、醫療保障、勞動力供給等帶來長期壓力。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生態環境、公平正義、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類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更趨多元,通過網際網路等渠道表達訴求、參與治理的意願強烈,對政府的回應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新的考驗。

甚至在工作推進機製上也遇到了新情況。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化,大量審批許可權下放,基層承接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接不住、管不好”的現象時有發生。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協同事項越來越多,傳統的條塊分割管理體製難以適應,協調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突出。考覈評價體係雖經優化,但如何更科學地衡量高質量發展成效、更精準地評價乾部實績,仍需要持續探索。

這些層出不窮的“新情況”,通過各類會議、調研報告、資訊簡報、網路輿情等渠道,源源不斷地彙集到江辰的案頭。他感到,清江省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更加複雜、更加需要精細化管理的新階段。過去那種依靠大專案拉動、粗放式擴張的模式難以為繼,必須轉向更多依靠創新、改革、開放,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內涵式增長。過去那種“一刀切”的工作方法也效果不彰,必須更加註重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係統治理。

他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各業務處室加強對本領域新情況、新問題的跟蹤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預案。他特彆強調,要對新情況保持敏銳性,既不能視而不見、反應遲鈍,也不能驚慌失措、亂了方寸。要深入分析新情況產生的深層原因和發展趨勢,區分主流和支流,區分長期趨勢和短期波動,區分機遇和挑戰。要把應對新情況作為完善工作思路、創新政策舉措、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機。

針對經濟結構變化,他指示要加強經濟執行監測預警,更加關注結構性指標和質量效益指標,及時優化宏觀調控政策。針對區域發展新態勢,他要求完善區域政策體係,建立健全區域協同機製,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針對產業發展新挑戰,他部署要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支援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同時要探索對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監管。針對社會領域新訴求,他督促要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創新社會治理,有效化解社會矛盾。

工作推進中不斷湧現的新情況,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識彆這些新情況,準確把握其本質和規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